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feather

#101  

李翊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李翊云 (YiYun Li‎,1973年-)是一位在美国用英文写作的华人作家。生于北京,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2000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免疫专业硕士,2005年获同校艺术创作硕士学位。

她至今的创作均为短篇小说。2005年结集出版的《千年敬祈》(英文名《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获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和国际作家协会海明威小说处女作奖(Hemingway Foundation/PEN Award‎)。

[编辑]
出版作品
《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 Random House, 2005.

据美国《星岛日报》报道,正在美国奥克兰米尔斯Mills私立女子大学英语系任教的李翊云,连日来不断接到恭贺电话和电子邮件,原来她的短篇小说集《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新获首届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而且,小说集于上周正式面世短短一星期后,已经要印刷第二版了。

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是全世界最高奖金额的短篇小说集大奖,奖金达5万欧元,为纪念爱尔兰著名的短篇小说家Frank O’Connor而命名,今年首届评比从数十个作品中挑选了6个入围者,最后由李翊云成功摘冠。

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的李翊云1996年来美留学,取得爱荷华大学免疫学硕士学位,一度在该校研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后来在选修写作课时偶然萌生了改行写作的念头,从2001年开始写英文小说,获全美最著名的爱荷华大学写作课程录取。

近年来她崭露头角,包括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纽约客》等,先后刊登了李翊云的作品,她也曾凭短篇小说《Immortality》获得《巴黎评论》年度最佳新人奖Plimpton Prize。


2006-8-24 18: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102  

好热闹啊! 我来晚了快补课....


2006-8-24 19:39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03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了龙应台她们,她们不是海外作家,海外作家指侨居定居在海外的华人,台湾香港澳门都不算。

其实,想说的就是,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义读者群的问题,定义读者群就存在一个问题,写什么样的文章,我觉得海外的一些作者比较盲目的写(觉得自己能写红楼梦三国的除外,自己写着过瘾玩不包括在内),没有针对性 ,这样作品不被国内接受,很难发表是很正常的,写字的人总自诩清高,粪土名利,没什么好,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寻找最大的读者群,还是大多作者的愿望。

我只说我自己了解的,当前国内最大的图书消费群体是10岁到30岁之间的人,儿童类图书一直卖得好,这个原因大家都比较清楚。

在青年阅读群体中,时尚潮流消遣类是占据了最大市场的,不算期刊,目前文学类流行的是一些新武侠,玄幻,奇异,科幻小说为主,从前传统的主流文学的份额越来越小,除却一些经典文学名著在书店还盘踞一角,其他的作品几乎都不作太奢侈的想法,能被出版社出版并且发行就是很幸运的事情了。

原来正统的文学创作,吸引的基本都是三十岁以上的人阅读,而这部分人目前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社会压力又使最重的,能抽闲读书的还是少数。

余华的《兄弟》,在没完稿之前,几十万的地毯式宣传,这样的方式,怕不是大多数作者能承担的。但是不宣传,能被读者知道的,实在太少,每天都有无数的新书上市,想要抢占读者,不光是文章好,还有宣传好。

大量的好的文学作品就是这样被埋没的,所以海外作者想争国内的读者,还是应该仔细理清自己的写作方式,手法,创作思路。

举严歌苓为例,她每年在国内呆的时间比国外要长,她目前的几部作品都是在亲自调查,获得了一手资料的情况下开篇的。 她对国内读者群的口味定位比较准确,所以一些书能畅销。但是即便这样也不是每本都能顺利出版的,今年她带回的书里就有被出版社压着的。

还有另一个现象就是,,现在的出版社已经是烂摊子了,很多社都靠出卖书号获利,所以自费出书在国内相当普遍,只要自己有钱,就可以出书,当然这样的书基本是没有发行的,除非自己能把发行渠道搞定。

这样的一个问题背后就是,除非是能给出版社带来利润的书会被青睐,否则想出版发行太难,我知道的几个社的总编主编都是自己掏钱出书,有些连发行都不发行,只在私底下赠送了。他们尚且如此,别人可想而知了。


2006-8-24 22: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10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03:25 AM: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

枯荷MM这一帖说得都是实话和行内的话,但要知道这种状况,恰恰是从海外出版界学过去的。

哈金为什么能出书、得奖,是因为他在犹太人大学里拿的学位,导师在文学中介机构(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多,在书评人圈子(也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也多。

李翊云若不是从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里出来,她投到《纽约客》的稿子,在mailroom里,就会被不拆封地丢入垃圾筒里!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8-24 22:4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105  

风源在这里呀!
本以为枯荷妹子是写伤感文字的,却不知写起论说文来这么厉害。
我看,当文学和金钱连在一起的时候,文字内容的含金量就打了折扣,不管海内海外大概都差不多把。


2006-8-24 23: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0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8-25 11:44:


枯荷MM这一帖说得都是实话和行内的话,但要知道这种状况,恰恰是从海外出版界学过去的。

哈金为什么能出书、得奖,是因为他在犹太人大学里拿的学位,导师在文学中介机构(是犹太人的天下)里关系多,在书评..

提到哈金,倒想起他曾经的一个抄袭之说了:)

另外,比较八卦的就是高行健获奖也是内幕重重,这是组织者亲口所言,俺当八卦听了。

当然国内的那些文学奖的猫腻是众所周知的,所以哪里都不那么干净,有国人的地方就有面子和关系。


2006-8-24 23:3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枯荷

#10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cao at 2006-8-25 12:28:
风源在这里呀!
本以为枯荷妹子是写伤感文字的,却不知写起论说文来这么厉害。
我看,当文学和金钱连在一起的时候,文字内容的含金量就打了折扣,不管海内海外大概都差不多把。

赞同这话。

不过现在文学确实是举步维艰,纯文学的东西都快无人问津了。

那些依靠文字混饭吃的人,俺挺理解的。


2006-8-24 23:4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afeather

#108  

刚找到去年《世界日报》那篇有关李翊云的报道:

 舊金山新聞

                巫一毛替李翊雲鳴不平

                  
(副标题) 巫一毛著的「暴風雨中一羽毛」也要在藍燈書屋出版。

            
【本報記者黃美惠庫比蒂諾報導】華盛頓郵報披露了中國旅美作家李翊雲(Yiyun Li)英文寫小說有成,申請綠卡仍然吃閉門羹的新聞。同樣來自中國、英文作品同樣獲美國最大出版公司「藍燈書屋」(Random House)青睞的女作家巫一毛說,這是令人憤怒又感傷的事,美國人太講究實際,工程師申請綠卡可並不難,但「寫書的算什麼呢?」
            
北京出生長大的李翊雲今秋出版了第一本英文短篇小說集「善信一千年」(A
Thousand Years of Good Prayers)反應甚佳,在主流文壇急速竄起的她,去年夏天以傑出人才申請綠卡,但困難重重。
            
包括紐約客主編、因寫作「魔鬼詩篇」受到過死亡威脅的名作家魯西迪等廿多位重量級作家聯名支持,似乎並沒有幫上忙。公民與移民服務局說,因為李翊雲所提交的資料,不足以說服已達文學領域的頂尖,而且「申請者的作品在現代寫作中並不特別出名」。
            
李翊雲目前在屋崙的Mills學院教書。巫一毛說,一個多月以前,她到紐約見到她即將出版的新書「暴風雨中一羽毛」(Feather In the Storm)責任編輯溫傑(Shelly Wanger)。因為
Wanger 和李翊雲的編輯梅迪納(Kate Madina)是同事,知道李翊雲申請綠卡遇到瓶頸,也曾和巫一毛談及此事。
            
巫一毛目前是國際筆會獨立中文筆會(Independent Chinese PEN)的財務秘書兼候補理事,獨立中文筆會的會長為劉曉波,副會長余杰。聽到了李翊雲的事,巫一毛也曾寫信給她,概述獨立中文筆會的情況,尤其在幫助作家的部分,像是Yahoo電郵事件裡的師濤,目前在獄中,獨立中文筆會的「獄委」小組想方設法幫忙。
            
兩人還沒能見到面,李翊雲也沒有表示要尋求筆會幫忙,不過李翊雲表示知道巫一毛的書明年也快出版,替她高興,並且提到梅迪納實在是很好的編輯。李翊雲的第二本書仍將由藍燈出版。
            
巫一毛表示很佩服李翊雲,「善信一千年」是一本短篇小說集,而短篇小說集能由像藍燈這樣的大出版社出,非常不容易,何況李翊雲原本來美國是攻讀免疫學博士,她不是學文的,英文寫作才五年而已。
            
「文人在美國很難立足,學藝術文科的人,難以讓這社會承認你的價值──除非是佼佼者。」巫一毛說,如果是工程師辦永久居留,也許在報上刊兩篇廣告,對移民局說沒人上門來應徵所以一定得雇這人,也就成了。但是作家因著寫作而拿綠卡者幾希。寫「老井」的鄭義,文章好且不說,在中國逃亡了三年,是划著小船逃出來的。作家逃亡時仍不忘寫作,手稿託人帶到外頭世界來。而鄭義是因著政治庇護拿的綠卡。
            
巫一毛說,李翊雲最終應是能拿到綠卡的,今年 9 月,「善信一千年」又拿到了奧康諾國際短篇小說獎,獎金達六萬多美元。但是觀察截至目前為止的進展,「美國這樣對待一個好作家,太可悲。美國應該超越其它國家才是。還要怎樣才算傑出作家?要得諾貝爾獎才算嗎? 」

            
巫一毛以自身經驗而寫的「暴風雨中一羽毛」,和聖荷西州大教授 Larry Engelmann 合作,約十萬字,三百頁,預訂 2006 年秋天問市,此書並已售出德文版權,中文版由她自己譯寫,已完成一半。這本書實際和Engelmann 合作就花去五年,巫一毛自己構思寫作則花去廿年青春,她說,作家真難為。
            2005-12-24


2006-8-25 00:2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星光

#109  

先为枯荷的这篇文章叫个好!

虽说有的观点太绝对了一些,但确实指出了海外一些作家盲目自大,说起国内就一无是处,有些短视的问题。

我同意枯荷的这几句话;“ 海外大多的人有一种自我优越感,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来自自身本来就具备的优越,还是仅仅因为身在海外就优越,最少这种盲目优越很让人反感,我不喜欢海外一些作者一口一个国内写作与海外写作如何如何,这些不是评判文学好坏的标准,只有真正具有实力的作品让大多数人认可的作品才是好作品,在海外就一定有好作品了?”

至于什么是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作家的优势?

我觉得我们是站在中国和外国之间的边缘人。我们即没有完全继承中国文化,也没有完全吸收西方文化。但这种尴尬的地位也给我们一种优势。我们可以客观地比较,评论两边政治,文化的不同。我们可以找出双方的优点和缺点。写出一些好的政论,杂文出来。

即使是纯文学作品,即使完全是国内的素材,但我们看到的视野可能是和国内人不同的视野,我们会用东西方融合的文化来描写,抒发我们的感受。所以还是会和国内作家的作品不同。对国内的作者可能也会有点新鲜感。


2006-8-25 02: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4 11:25 PM:
盖了这么高的楼了:)

这原本是私底下交流的邮件,发出来时又稍微添加了些东西,很多地方确实不够严谨,但只是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所以也就没有打磨。

因为楼层太多,所以不一一答复了。

里面好像提到..

谢谢枯荷这个长帖给我们的具体介绍。我们的确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变化又太快),你是我们的“交通员”,这次在北京,咱俩“交换情报”。

至于你的第一篇贴文,我建议你听听江岩声兄的意见。写这样“意识形态”的文章,需要太多的思考、研究、资料、调查等,才能“严谨”。

这样的题目,谁都能写,但写好了,不容易。

个人意见。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5 08: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11  

为力姐好~

这篇是意识形态的文章?呵呵~我才知道,本也没打算做文章用的,否则也不放侃山闲聊了。这是私底的邮件,后来感觉发来看看也无妨,不过是一些直观和粗浅的看法,想哪说哪而已。

要俺整这些“思考、研究、资料、调查”的工作,俺可不花费这时间,睡觉比写这种东西强。所以宁肯一枕幽梦,不做费力不讨好之嫌:)


2006-8-25 10:4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weili

#1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11:46 AM:
为力姐好~

这篇是意识形态的文章?呵呵~我才知道,本也没打算做文章用的,否则也不放侃山闲聊了。这是私底的邮件,后来感觉发来看看也无妨,不过是一些直观和粗浅的看法,想哪说哪而已。

要俺整这些“思考..

枯荷妹妹,

说服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应证一件事情,需要举例、旁征博引、收集材料,才会确凿(错字吧)。

没办法,我们这些人受了“科学”的毒害,有时对某些“重要”、大家关心的事情,很“较真”呢?

晚安那里。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5 10: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113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说,
中国作家的视野相对短浅。从一些名家作品都能感觉到这点。

而我们海外写手,应该有意识地将自己体验到的这种人文主义精神反映在自己的作
品里,也就是“去中国化”。如果始终脱不开中国思维,自然写不过中国本土作家。

究竟什么是更符合人性的西方人文主义精神,说白了无外基督教的忏悔、博爱,古
希腊的民主、自由、人权、本体思索等等。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6-8-25 11: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1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23:59:


枯荷妹妹,

说服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要应证一件事情,需要举例、旁征博引、收集材料,才会确凿(错字吧)。

没办法,我们这些人受了“科学”的毒害,有时对某些“重要”、大家关心的事情,很“较真”呢..

呵呵,这个邮件出发点不是说服谁,在文学范畴内没有谁能把谁说服。所以不做这费时费力的事情,谁觉得对,就自己找材料,觉得不对,也无妨,不妨碍大家各自码字。

什么时候回国?别赶十一哈~


2006-8-25 11:0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KK


#1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5 04:42 AM:


不过现在文学确实是举步维艰,纯文学的东西都快无人问津了。

这是正常现象呀,有什么好叹,在哪个时代都如此,难道我们这个时代就真与其他时代有什么本质不同?好的总会留传,靠它吃饭则要运气了。曹雪芹多冤,那么好本书,恐怕当初只赔不赚。


2006-8-25 11:08
博客   编辑  引用

benfangd


#116  

绿卡被拒的人怎么能称华裔?

立此存照:

特稿:华裔女作家李翊云获国际短篇小说大奖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1996年赴美留学、从2000年才开始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Li Yiyun),在去年荣获美国着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年度新人奖后,9月25日,其首部短篇小说集获得了首届爱尔兰法朗克.奥康纳(Frank O'Connor)国际短篇小说奖。这个奖金达5万欧元的奖项,据称是世界短篇小说创作的奖金最高的单项大奖。


2006-8-25 11:09
博客   编辑  引用

枯荷

#11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6-8-26 00:01: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

所以你的文章是与别人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吸引着很多人阅读。

我喜欢你文章的原因也在于此。


2006-8-25 11: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benfangd


#118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
好比玄奘驮了一箱子佛经回到长安,发现长安已经改信基督教了.


2006-8-25 11:14
博客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11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sunlover at 2006-8-25 11:01 AM:
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更符合人性,通俗点说,更真善美。

中国作家如果没有在西方切身体验过,很难理解这一点,因为这人文主义精神是自
教科书上学不到的,只有切身体验,并与中国文化作对比,才能真正理解。所以..

爱太阳说得很是。

拿苏童的《堂兄弟》来说吧,那四个人物都写得十分好,十分的中国人,但我读后觉得还少挖了一层。使人同情使人恨,却不能使人爱。身处樊笼的无奈写到了,心灵感到禁闭的痛苦也写到了,虽然没有写够。没有挖到的那一层是一颗要挣出樊笼的心。有了这颗心,这个人就可爱了,能否挣出樊笼都不重要了。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8-25 11:17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120  

如果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从来都不自以为是,那才不正常呢。每时每刻都自以为是,也
不正常。含含糊糊地谈论“自以为是”是没有意义的。你说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14 PM: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



2006-8-25 11: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8-25 12:17 PM:


爱太阳说得很是。

拿苏童的《堂兄弟》来说吧,那四个人物都写得十分好,十分的中国人,但我读后觉得还少挖了一层。使人同情使人恨,却不能使人爱。身处樊笼的无奈写到了,心灵感到禁闭的痛苦也写到了,虽然..

同意八兄。

李翊云的小说,我只看了一篇。写一个单身的下岗女工的“经历”:现在的中国社会那么“黑暗”,可她却是个“宽容”、“大度”、“不被打倒”的50岁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却有一颗“心”。

我喜欢。

反之苏童的《堂兄弟》,两个什么样的农村妇女???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5 12: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任平生

#1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09 PM:
特稿:华裔女作家李翊云获国际短篇小说大奖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1996年赴美留学、从2000年才开始用英文写作的华裔女作家李翊云(Li Yiyun),在去年荣获美国着名..

我读李翊云还是很欣赏的。她的东西提供了70年代生人对海内外中国人的特殊视角:做为旁观者冷冷地看。而40,50,60一代则做不到。经受过苦难,则很难超脱。


2006-8-25 12:2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05:05 PM:


同意八兄。

李翊云的小说,我只看了一篇。写一个单身的下岗女工的“经历”:现在的中国社会那么“黑暗”,可她却是个“宽容”、“大度”、“不被打倒”的50岁女人。她什么都没有,却有一颗“心”。

我喜..

其实,相比于故事,小说能塑造的形象更重要一些。鲁迅的阿Q,其为人本身不讨人喜欢,甚至让你鄙视,憎恨,可怜。《金瓶梅》中通篇没有一个正面形象,在我眼里却是中国文学的一座丰碑。《儒林外史》里除了王冕,其它均乏善可陈。但这些都不影响作品的感染力。写的形象能让人讨厌,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可以是成功。其实苏童的这篇中,没有多少正面角色。给我的印象是真实的。

也注意到江岩生不喜欢这样的描写。但我总觉得自己有个印象,就是老江不大看得有人写黑暗,农村的黑暗或落后。也许这只是我自己的一个印象。老江下乡过几年,也许对农村有些了解。我也出自农村,对农民也有一些了解。我乡不乏这类我们称之为“眼皮浅”的农民,比这更不好的,也是比比皆是。阿Q本身也是一个农民,过去称流氓无产者,他对尼姑的态度,根本就比不上老尚。

至于用女权主义的观念来解读,提“望床上按”什么的,就更是离题太远。农民里有很有修养的,但在我们那里,几乎家家都有打老婆的。如果我考不上大学,做了农民,我也会和我的同乡一样,打老婆,望床上按。人的道德,修养,是慢慢进化来的。用基督徒的话来说,是个灵修的过程,要等圣灵慢慢充满。

有些人,一辈子到头,都不能充满,没有良知或者良心,只有动物性。


2006-8-25 15: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4  

望床上按。

我以为是关怀她,让她休息呢?

还有别的意思?


2006-8-25 15: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2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5 08:56 PM:
望床上按。

我以为是关怀她,让她休息呢?

还有别的意思?

你是幸运的,没有当过农民的老婆。但我相信你知道这按的意思。


2006-8-25 16: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2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5 04:14 PM:
为什么海外有人会自以为是?包含我在内。

深究起来,是文化的毒害。

以前中国太把留学生当回事了。从玄奘开始。
我们有时候幻想自己是玄奘,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是经书,要兜售给国人。
可是,现实是,国内..

老杜能不能告诉我,哪里没有自以为是的人?

海内海外互相看不起,如同文人相轻的毛病一样,自古皆然。是个统计概念,其实也当不得真。比如在这个园子,文人之间或者是相重的。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要是看不起人,都不好。这是底线,光脚也好,光屁股也好。这不好,在我看,不值得讨论。


2006-8-25 17: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ouming

#127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

这一句话我深有体会,枯荷终于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了,以实力赢得人心,赢得好感!------


2006-8-25 19: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anshengjiang

#128  

昆德拉正好有一段话(《小说艺术》,1984年出版), 或许可以作为我们给海内文学定位的视角,解释为什么海内文学看上去那么兴旺,却一直出不了大师。

先磨君给翻翻?我怕翻不好。

En tant que modèle de ce monde, fondé sur la relativité et ambiguité des choses humaines, le roman est incompatible avec l'univers totalitaire. Cette incompatibilité est plus profonde que celle qui sépare un dissident d'un apparatchik, un combattant pour les droits de l'homme d'un tortionnaire, parce qu'elle est non seulement politique ou morale mais ontologique. Cela veut dire: le monde basé sur une seule Vérité et le monde ambigu et relatif du roman sont pétris chacun d'une matière totalement différente. La Vérité totalitaire exclut la relativité, le doute, l'interrogation et elle ne peut donc jamais se concilier avec ce que j'appellerais l'esprit du roman.

Mais est-ce qu'en Russie communiste on ne publie pas des centaines et des milliers de romans en tirages énormes et avec un grand succès? Oui, mais ces romans ne prolongent plus la conquêt de l'être. Ils ne découvrent aucun parcelle nouvelle de l'existence; ils confirment seulement ce qu'on a déjà dit; plus:dans la confirmation de ce qu'on dit (de ce qu'il faut dire) consiste leur raison d'être, leur gloire, l'utilité dans la société qui est la leur. En ne découvrant rien, ils ne participent plus à la succession des découvertes que j'appelle l'histoire du roman; ils se situent en dehors de cette histoire, ou bien: ce sont des romans après la fin de l'histoire du roman.

Il y a à peu près un demi-siècle que l'histoire du roman s'est arrêtée dans l'empire du communisme russe. C'est un événement énorme, vu la grandeur du roman russe de Gogol à Biely. La mort du roman n'est donc pas une idée fantasiste. Elle a déjà eu lieu. Et nous savons maintenant comment le roman se meurt: il ne disparait pas; son histoire s'arrête: ne reste après elle que le temps de la répétition où le roman reproduit sa forme vidée de son esprit. C'est donc une morte dissimulée qui passe inapercue et ne choque personne.


2006-8-25 20: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9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2006-8-25 20: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30  

江兄:最后一段精彩,明天我会试一下。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anshengjiang at 2006-8-25 09:06 PM:
昆德拉正好有一段话(《小说艺术》,1984年出版), 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内文学看上去那么兴旺,却一直出不了大师。

先磨君给翻翻?我怕翻不好。

En tant que modèle de ce monde, fondé sur la relativi..



2006-8-25 21: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查维成

#131  

我觉得枯荷MM的观点有点偏激。


2006-8-25 21:2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132  

我也喜欢昆德拉,正要开始读 Ignorance 和 The art of novel.

他小说里的sarcasm 未必是所有人喜欢的,我还是比较喜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33 AM: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2006-8-25 21: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anshengjiang

#13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33 AM:
岩声,

象罔老早就向我推荐这个《小说艺术》,我都没在意。我是喜欢昆德拉,他的小说里有音乐的旋律。

看你敲的这么认真,是不是我这次回国,应该买本中文版的?

为力:

绝对应该买一本,如果翻译能到先磨君那样的水平。

昆德拉在这本书里有专门的章节解释他小说里的音乐旋律。


2006-8-25 21: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134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是谁说的,我不知道。暂且叫他/她A吧。

A说的“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这话好象是在说他/她自己呢。

他/她说“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
行的自由”, 他/她以为“他们”是谁呀?中国的Department of Censorship 的官员?

其实大家都是在平等的位置上进行文学批评,虽然语气比较尖锐,但也不是“极力
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说到“自由”,往往是指政府不能
限制公民的自由,公民之间的平等争论不存在所谓“限制”“自由”的问题。

不客气地说,他/她的这段话反映了他/她的思维的混乱和概念的模糊。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youming at 2006-8-26 12:07 AM: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

这一句话我深有体会,枯荷终于在枪林弹雨中走过来了,以..



2006-8-25 21: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5  

http://www.amazon.com/gp/product/0060093749/104-9624761-1676762?v=glance&n=283155

是不是还是英文的 The art of novel保证质量?你们谁从amazon.com,买过旧书。我今天才知道可以三个美元,买本旧的。


2006-8-25 21: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uyue

#13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6 02:48 AM:
"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是谁说的,我不知道。暂且叫他/她A吧。

A说的“海外人还..

如果一个人写得臭,别人说臭,作者或者会有两种反应:一是觉得自己是臭了点;一是觉得自己其实不臭,自己的风格就是如此,或者是坚持自己写臭的自由。

自以为是,对于读写两造,都有可能性。如果只指责别人自以为是,其实自己也正在自以为是。不然无所谓口舌。

海外的写手,海内的写手,老的小的,大狗小狗,专业的业余的,写的读的,在这里都平等。没有必要对谁哄着捧着,办外交似的。

写的态度,可以是,我的东西,你爱读不读,不读拉倒;读的态度可以是,我读了你的东西,花这个时间,是给你面子。这是负向思维,negative power。

正向的,是读者读了好东西,应该感谢作者,因为没有花钱就有阅读的享受。作者感谢读者的阅读,因为别人待见自己,花了宝贵的时间来读自己写的东西。

两相比较,当然正向的为好。但是,君子小人在先,下意识里也该理会到毕竟还有negative power存在。这样更容易培养“和谐社会”。

对于这两天园子里的动静,有如上一些感想,一吐为快。


2006-8-25 23: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37  

没想一封私人邮件在海外的几个论坛被转来转去,快成热门话题了。

还好,大多数的人都明白我写的目的,至于不明白的,也就不明白吧,没想跟谁发动战争,因为海外文学究竟如何,实则跟我是毫不相干的。

这条线上有许多比较有意义的回复,如章凝提到的一些观点和看法相当有价值。至于其他争执于一些思维也好,方式也好,语气也好,或者其它基本没有多少意义的东西,我不参与,也就不作答复了。

伊甸上逻辑思维最好的是奔放,他的文章逻辑性相当强却又不失文学性。所以我从来不触及这个话题。对奔放的逻辑思维我是望尘莫及。

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这样的思维怕再清晰价值也不大吧,很高兴看见的是大多的转文后的回复都相当理智:

把另一论坛的我以为最有价值的回复贴在这里吧:

刘荒田 发表: 2006-08-25 22:25:32

顺便和金凤与枯荷谈谈枯荷对海外文学评价一文的看法,

有网友给我来信,忧心忡忡地提出,如果海外文学只有中学生水平,那么我们还写个屁!
1,海外华文文学是大题目,枯荷的论述打中要害,值得深省。
2,海外华文文学所提供的是海外生活的独特体验,它是人类生活,中国人生活的组成部分,反映这一离开故土的中国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只有海外的作者才做得好。
3,海外作者每天处于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调和之中,是“地球村文化”的第一批创造者,这一优越地位,国内作者不能取代。
4,大狗叫,小狗也叫,只要不存野心,不靠文学赚大钱,出大名,每个作者都有存在的权利,在文学百花园里,海外作品是不可替代的花草乃至乔木。
5,不要计较外界毁誉,努力写,尽量写好一点,如此而已。

尤其是最后两条,我以为是我写这个帖子以后得到的最好的答复,也正是我写的目的。无论海内海外,各有利弊,只看见别人之短,自己必然也是鼠目寸光,能看见别人之长,自己之短,文学之路必将越走越开阔。

还是那句话,能看见优秀的文章是读者的福气,所以我感谢所有给与我好文章阅读的人,无论海内还是海外,无论朋友还是陌生人。


2006-8-26 02:35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谁是我?

#138  

你所说的“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那是生活在西方的
华人的一种critical thinking, 是可贵的。如果大家整天都碍于情面,只说些无关
痛痒的夸奖的话,那么除了让大家感觉好之外,还有什么建设性的意义呢?
连毛主席都懂“有则改,无则勉”的道理呢。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7:35 AM:
...
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这样的思维怕再清晰价值也不大吧

...



2006-8-26 07: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银桦

#139  

当然,当然,他是云里飞,你是雾里飘,相看两不厌。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7:35 AM:
伊甸上逻辑思维最好的是奔放,他的文章逻辑性相当强却又不失文学性。所以我从来
不触及这个话题。对奔放的逻辑思维我是望尘莫及。
这条线..



2006-8-26 08: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枯荷

#14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是我? at 2006-8-26 20:55:
你所说的“对待别人不同的观点首先就采用一种敌意去看待”,那是生活在西方的
华人的一种critical thinking, 是可贵的。如果大家整天都碍于情面,只说些无关
痛痒的夸奖的话,那么除了让大家感觉好之外,还有什..

在学了西方的先进思想与思维以后,最好再学一些礼貌与修养,其实比那些逻辑思维和广博学识让人看着舒服。

没经作者同意,转一篇我以为正常的争论与批评吧:

大雪

  海外文学创作之我见

                                 ——有感于枯荷雨声《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初读雨声的这篇文章,首先感到的一丝真诚扑面而来。这些年来,海外的作家群体随着留学人员的增加而扩大了,这无疑于对海外文学的繁荣,带来了推动,是一件好事;但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主要是海外作家群体的结构和本土作家群体的结构,有着天壤之别。海外作家,多半是一些来自大陆、港台等地区的中国人,近来,大陆的原作家(在大陆就从事文学创作的作家,或是新闻工作者,及与文学有关的人员)们,到海外的数量增加了,但这些原作家所面临的,不再拥有在大陆时所拥有的生活环境和创作环境,他们或是为生计疲于奔命,或是为语言所困,或是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失去了(或是短时间地失去了)文学创作激情。可以说,这些原作家在国外的创作,远远没有赶上和达到在国内时的创作水准。这不免使大家感到失望,因为,吃饭的本事变了,满足肚子成为第一课题,还奢谈什么文学呢?!他们,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海外文学创作的中坚力量,人们也不会对其给予更大的厚望。

      还有一部分海外作家,他们是由很大一部份女性组成,这些女作家或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了一些属于自己的成绩,或是老公有一个可靠的工作,孩子也上大学或有了依托,又勾起了那丝扯不断的文学创作欲望,于是乎就出现了一大批颇具特点的女作家群,有人似乎小觑了她们,但她们的存在,除了活跃了海外的文化生活之外,也的的确确出了一些耐读的好文章。就是在诗歌方面,也独辟小径,令人刮目相看。就我所知道的有:善写随笔的金凤,其文章朴实如其人,平而不淡,秀而不华,外张和内力都很深厚;以散文见长的曾宁,一句一意,活脱脱把个上海的旧貌和文化的声韵描写得轻盈得体,字里行间充溢着文化女子精巧笔触;以诗歌见长的数学家小平,文笔洗炼,妙句连篇;还有以古体诗歌,特别是回文诗见长的黄衫客;素有文学女侠的红装等一些出色的女作家群体,我就不一一列举,她们对海外文学的发展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她们也是海外作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还有一些值得我们称道的海外作家,如:诗人洛夫、非马,散文家王鼎均,作家刘荒田等,在中国文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成绩不是个人的,是历史的,是海外作家共同的成绩的代表。

     当然,还有一部分作家(写手),也可以说是网络写手,还有一些靠另类出名赚钱的美女(作家)?!前一部分人是带有明显的玩的性质,玩着玩着就觉得自己似乎也应该是个腕儿了,于是,就自己把自己当成了名人、作家。。。。。。但更多的,还是在默默地写着,完成着这种人格的向往的梦。

      纵观海外文学和文学家,我们不难看出其作品,不外乎:对过去的回忆(记忆的描写)、在记忆里面创作的文章,有着极其广阔的创作空间,无论是人文的,还是历史的,特别是对于曾经经历了的那个时代来说,记忆,应该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对于这种财富的挖掘,很多人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有价值的,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就是对海外生活着的人们的创作,我把他称其为:视觉上的反映。这种来自于每天发生的这样和那样的事情,无不刺激着创作者的神经,反映出来的生活,充满了海外游子的真实性,对于这里的人有一种亲切感,对于国内的人,有一种陌生的新奇感(但这种陌生感很快就会过去用雨声的话说,已经不再新鲜了),但这种新奇感还需要更深层的挖掘,不同角度地挖掘才会把这个充满梦幻般的奋斗,呈献给更多的人。其实,这两种创作经验和方法,都是海外文学创作者独有的财富。人们不能忽视和小觑。忽视了,就会失去良机,小觑,就会不自信和轻视自己。

       所以,我不能完全同意雨声所说:关于海外作家只会描写一些过去他们所看到和经力的中国社会,现在的中国已经发展了,变化了。。。。。。不错,大多数的海外作家都在描写那些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东西,尽管这些东西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已经不新鲜了,但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在于它的时代性,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那个时代通过文学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出来,并给人们新的思考。也许,正因为是历史,才会给今天的人以深刻的回味,再现昨天就是为了给今天以启迪。一个人能够静下心来的机会有多少呢?更何况是在一个不再会受到来自于思想观念上的干扰,和对那个曾经历过干扰后的理解下的思考,这就更能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境界。我们姑且不谈政治,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年轻人可以懂得的。就文学的创作环境来说,国内的文学不是在雨声的口里也谈到了腐烂了吗?什么商业的炒作,大款的怜悯。。。。。。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的通病,但那些伟大的作家,从来就没有因为有这样那样的通病而半途而废,那些半途而废的呢?呵。。。。。。不言而喻了吧?!

       雨声还提到:“前两日看见有一句话说得一点错没有,海外作者的作品就如中学生写作文。拿着自由之剑却写不出自由作品,这个是海外作者普遍存在的,最少我感觉很多海外人还没有国内的人对文学自由理解通透。当他们努力去倡导什么的时候,就是极力限制另一种风格的自由,另一种言行的自由。”这就未免有一些片面了,不能因为看到了一个中学生和类似小学生的文章就一概而论,也不能看到某些独断专行的家伙,就全盘否定,那样也不够客观。那样的文章充其量说得也是个别网民而已,所以,我不能同意你的观点。

      另外,雨声在什么是海外文学时说:“谈到所谓的海外文学,什么是海外文学?我想大多的海外人自己都不清楚,这也是为什么国内越来越对所谓的海外文学失去兴趣的原因,倘若海外人自己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那么失去国内市场是势在必然。”我觉得,海外文学的定义,不应该围绕着国人的兴趣来定,这是大家都应该同意的。在海外的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论是描写和没有描写国人感兴趣的生活,都应该被称为“海外文学”。海外文学的创作价值,也不仅仅在于是不是不再使用流行的国语创作,和不再使用国人的思维来界定。读海外作家的作品,其妙处就在于他们的思维类型已经产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决不在止是大面积的反抗冲突中,而恰恰是在一种可知和不可知的交换中产生了变化,这是新视觉勾画的老图画的变化,是跳出旧思维审视旧生活的变化。读一读哪些来自曾宁和金凤笔下的文章,就会体味到这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你所提到的文化体系,我恰恰认为就是那个文化体系的打破,才会在今天的海外作家的思维里产生冲突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体现在他们作品里面细微的描写上,和使用另一个视觉审视历史的态度上。

     你说:“ 对汉语言文学的创作,海外作家的基础远远不能和国内比,语境没有了,土壤没有了,能结出甜美的果实本身就值得怀疑,但是海外作者这种坚持母语创作的精神确实让人钦佩。”首先,文学基础和语言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语言基础,是作者长时间学习和积累得来的,作为一个成年的文学创作者,其语言基础要是不应该存在你所说的中小学生的水平。倒是那些整天鱼肉于各种场合的中国专业作家们,就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是不是也丧失了应有的语言基础?!还是创作和发展了更形象的语言?

    我真的不太理解你的“不能很好的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创作,海外文学死亡是必然的。”不和所在国的文化相融,这应该是保留母语,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内的文学’呢?恕我没有完全读懂(小学文化),说中国话,写得是中国的文字,你前边又反复说明这些作家使用了传统的文化思维,怎么还能写出完全不同于母语文化体系的文学作品呢?要是按照你的这种说法,那海外文学必然灭亡无疑。我严重同意!不能说现在的海外文学一定要紧跟国内的“文化体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来,国内的文化体系既然那么有作用,从建国以后,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像样一点的作品,这是文化界公认的现象和问题。那么,你说的那个文化体系是什么呢?

    我赞同你的文学作品不能苍白的说法,无论是在中国的,还是海外的都不能苍白,但,不是对国内环境的了解就能解决文学作品苍白的问题,重要的是作者本人的文学水平。既然是海外作者,其创作源泉就会来自他们特有的生活环境,就是海外。不能像国内过去那些力图描写国外生活的电视剧一样,看了让人感到可笑。

     我欣赏雨声的勇气和善良的出发点,也在些许年来看到了一些海外写者之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美女作家、利用身体写作、和网上一些自吹自擂的家伙,及个别的拿国内的政治说事儿的势利小人,但海外作家的大多数是认真创作的人,他们大多是仅仅依靠创作热情来支撑着文学这个艰难的历程。养家糊口是他们的第一天职,还要挤出一点点时间来写那些一直鼓舞着他们的记忆和信念,他们是无愧于自己的,他们应该得到理解的支持。他们失去了哪些熟悉的,热爱着的,曾经是赖以生存的语言环境,但他们还是顽强地写着,这也是一种宝贵的勇气和坚强的毅力。像你所说得那样,哪个地方都有另类,哪个写作的人都会出现不尽任意的作品,多一些理解,多一番关爱。你的批评也是一种特殊的关爱,但是不是要看到更加光明的一面呢?!谢谢雨声的真诚,这只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如有不当之处,万望见谅!



                     Saturday, August 26, 2006嘉真于美国明州


2006-8-26 08:0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枯荷

#14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银桦 at 2006-8-26 21:01:
当然,当然,他是云里飞,你是雾里飘,相看两不厌。


呵呵,奔放兄看我厌不厌我不晓得,也不重要,更没关系,我只晓得,我很欣赏他,也很敬重他,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是文品与网品。真实的人如何,不晓得,但是仅仅从我所看见的文字,不管是主题文字还是回复文字都显示了他卓越的品质和超凡的才华。


2006-8-26 08:1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QQ  编辑  引用

weili

#142  

“衰落的东西就让它衰落下去吧,写文章几年,也满足了我自己的表现欲,现在,我也想封笔了。”

奔放,

真正想“奔”的人,需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你懂股票市场,要想“赢”,总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吧?

没有条件,更要创造条件。一张白纸,才能写出好文字,这最简单的道理,你难道不懂?

你可是在华尔街,站在“世界顶尖”的幸运人。

如果你真是个半途而废的人,是不是该改名了,叫“退放” 。哎,不好听啊!


2006-8-26 08: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14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枯荷 at 2006-8-26 01:18 PM:

呵呵,奔放兄看我厌不厌我不晓得,也不重要,更没关系,我只晓得,我很欣赏他,也很敬重他,不仅仅是才华,更重要的是文品与网品。真实的人如何,不晓得,但是仅仅从我所看见的文字,不管是主题文字还是回复文字..

我看枯荷妹当然是看不厌的了.
枯荷妹这么过誉我,让我愧不感当.


2006-8-26 08:54
博客   编辑  引用

benfangd


#14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6-8-26 01:41 PM:
“衰落的东西就让它衰落下去吧,写文章几年,也满足了我自己的表现欲,现在,我也想封笔了。”

奔放,

真正想“奔”的人,需要站得高些,看得远些。你懂股票市场,要想“赢”,总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吧?..

谢谢为力的激励.我就看远些


2006-8-26 08:56
博客   编辑  引用

weili

#14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enfangd at 2006-8-26 09:56 AM:


谢谢为力的激励.我就看远些

不站高,看不远。 我是对你严要求!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6-8-26 08: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任平生

#146  

>> [一吐为快]谈谈我对海外文学的一些看法

上头许多附和的贴子。出来唱唱反调:不敢苟同。

首先,海外中文写作没有那么多功利,多数是有感而发,还没看到几个人靠写作吃饭。还记得当年图雅,李大股的文章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走出名利场,还是会催生好作品的。

其次,并没有多少人想影响国内,况且许多网站都被封了。以我看,海外的这写人看中国问题还是有其特殊的视角。你要说斋主老尚冷热去国多年就只懂20年前的中国?连我也不信。

第三,海外中文写作近年来是没有什么惊世之作,可国内近年来有什么惊世之作我们漏过了吗?

总之,海外是有少数人用海外文学谋利,但大趋势还是好的,[一吐为快]太过分。


2006-8-26 10: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xll

#147  

江兄:误解或误译之处请修正:

作为这个世界的模式,小说是建立在人类生活相对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的,与极权
专制水火不相容。这种势不两立甚于异己人士与党派分子以及人权斗士与刽子手的
关系,因为这不是出于政治或道德的,而是出于对人类生存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就
是说,基于一元终极真理和基于多元可能性的小说是用截然不同的材料打造出来的。
极权真理排斥相对性、怀疑、质询,与我所称的小说精神格格不入。

但在共产政权的俄罗斯,不是有成百上千种小说大量出版并获巨大成功吗?是的,
然而这些小说不再探究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有一点新的发现,它们不过在证
实前人所说过的话。更有甚者,这些小说与这个社会沆瀣一气,为其证实人们所说
的或必须说的话语,这也说明了这些小说存在的理由,所获得的荣耀及其功利性质。
这些小说切断了我所称的小说史,因为它们不再探索,当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它
们不属於小说历史,或者说它们是小说史结束之后的小说。

小说史在俄罗斯共产制度的统治下已经停止了近半个世纪。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
小说辉煌成就,这个事件非常严重。因此,小说之死不是凭空杜撰,这种死亡的确
发生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小说死亡的过程:它并不消失,但它的历史停止了。小说
史终结之后仅存的只是徒有小说形式而不具精神实质的重复时期。这种死亡隐蔽性
很强,谁也看不见,人们因此也就无动于衷了。


2006-8-26 16: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148  

谢先磨兄把蝌蚪文字变成了精辟的汉语言。俄罗斯不仅有“从果戈里到别雷的小说辉煌成就”,俄罗斯文学批评的成就也一样辉煌,他们的别车杜不比我们的奔放杜差多少。


2006-8-26 17: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adagio

#14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xll at 2006-8-26 09:06 PM:
作为这个世界的模式,小说是建立在人类生活相对性和模糊性的基础上的,与极权
专制水火不相容。这种势不两立甚于异己人士与党派分子以及人权斗士与刽子手的
关系,因为这不是出于政治或道德的,而是出于对人类生存本质的不同认识。也就
是说,基于一元终极真理和基于多元可能性的小说是用截然不同的材料打造出来的。
极权真理排斥相对性、怀疑、质询,与我所称的小说精神格格不入。

但在共产政权的俄罗斯,不是有成百上千种小说大量出版并获巨大成功吗?是的,
然而这些小说不再探究人性,对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有一点新的发现,它们不过在证
实前人所说过的话。更有甚者,这些小说与这个社会沆瀣一气,为其证实人们所说
的或必须说的话语,这也说明了这些小说存在的理由,所获得的荣耀及其功利性质。
这些小说切断了我所称的小说史,因为它们不再探索,当然也就发现不了什么。它
们不属於小说历史,或者说它们是小说史结束之后的小说。

小说史在俄罗斯共产制度的统治下已经停止了近半个世纪。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
小说辉煌成就,这个事件非常严重。因此,小说之死不是凭空杜撰,这种死亡的确
发生了。我们现在也知道小说死亡的过程:它并不消失,但它的历史停止了。小说
史终结之后仅存的只是徒有小说形式而不具精神实质的重复时期。这种死亡隐蔽性
很强,谁也看不见,人们因此也就无动于衷了。- 昆德拉

谢谢先磨兄的翻译,可谓掷地有声~

我想把文中“俄罗斯”换成“中国”,再把“鉴于从果戈里到别雷的小说辉煌成就”半句话去掉,就很能解释中国文坛的现状niao~~



世界無窮願無盡, 海天寥廓立多時
2006-8-26 18: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yanshengjiang

#150  

谢先磨君。

读先磨君的翻译,是一种享受。我想,即使是傅雷再世,也不可能译得更好了。

现在的问题,是昆德拉这段话,是20多年前说的。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虽然还是共产制度,但和昆德拉所说的当年的俄罗斯共产制度有很大不同。他说的这些话还适不适用当今中国呢?我不是太有把握。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海外写手不应妄自菲薄。和海内写手相比,海外写手的优势是享有充分的自由,而按照昆德拉的观点,享有自由是小说创作的先决条件。所以,如果说,海外写手出不了大师,那么,海内就更不要想。


2006-8-26 19: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
<<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