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3-28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 1 2 3 4 5 6  >>
    2010-1-1   2010 新年好!


    祝愿伊甸文友们 2010 新年好!

    [阅读全文]  2010-1-1 21:13 - weili - 2594 查看 - 14 评论 | 收藏 图库


    2009-12-12   首届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论文奖征文办法

    宗旨:推动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的发展,庆祝加拿大中国笔会成立15周年
    主办:加拿大中国笔会,龙源期刊网
    奖项:
    第一名:奖金300加元,龙源期刊网价值100加元的阅读卡
    第二名:奖金200加元,龙源期刊网价值100加元的阅读卡
    第三名:奖金100加元,龙源期刊网价值50加元的阅读卡
    佳作奖:共三名,每人获奖金50加元,龙源期刊网价值50加元的阅读卡

    应征条件:
    1.        世界各国居民均可参加,唯须以中文写作。
    2.        每人以参赛一篇为限
    3.        应征作品需未在纸面媒体或网站上发表,已被收入书籍者亦不得参赛
    4.        凡被发现抄袭他人的论文将被立即取消评奖资格
    5.        篇幅5000字8000字。并需附上200字内的摘要,3-5个关键词,引文注释采用尾注。
    6.        论文主题可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加拿大华裔作家、作品专论(包括华裔作家的中/英文作品)
            华人文化与身份认同、族裔互涉关系
            全球化、记忆与历史反思
            女性身体与华人性别政治
            加拿大华文文学的文献梳理及其意义的阐释
            加拿大华裔/华文文学与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文学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华裔/华文文学的联系与比较
            加拿大华裔作家的自传与小说

    注意事项:

    1.        每人需另制单独的作者简介文件,内容包括3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电邮、地址、电话,以及身份证号码。
    2.        统一将论文和作者简介的电子版投寄到加中笔会电子邮箱:jiazhongbihui@gmail.com

    评选规定

    1.        评奖委员会将由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文学评论家组成。
    2.        获奖作品将被收入由加中笔会主编、拟在2010年出版的华裔/华文文学论文集

    收件、截止、揭晓日期及颁奖

    收件:2009年3月1日
    截止:2010年5月31日
    揭晓:2010年7月
    颁奖:颁奖礼将于2010年7月在多伦多举行,具体细节另行通知。不能出席颁奖礼..

    [阅读全文]  2009-12-12 16:08 - weili - 1011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12-12   聂崇彬:《梦寻曼哈顿》

    作者: 聂崇彬 编著

      出 版 社: 上海画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1字数:版次: 1页数: 157印刷时间: 2002/04/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530920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我要告诉全世界的人;只要你热爱艺术,只在你肯动脑子,就一定会在曼哈顿,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艺术,曾经是那么神圣,如今任何人都能拥抱。

    [阅读全文]  2009-12-12 13:16 - weili - 2230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书市文摘


    2009-12-4   《我们台湾这些年》热销大陆背后

    《我们台湾这些年》热销大陆背后

    张洁平

    住在上海的台湾青年廖信忠在天涯网站中的帖子,编成写给十三亿同胞的家书,写出三十年来台湾从专制到民主化的社会变迁,让大陆读者与中国现状比对,点滴在心头,迅即成为中国畅销书。

    一九七七年出生的台湾男生廖信忠承认,作为一个资深网民,当初在大陆天涯论坛上写下这个帖子:《一个台湾七零后的三十年——成长,及眼中的三十年台湾社会变迁》,他就知道一定会火。不过他没有料到的是,这帖子竟然引来了数十万上百万点击量,成了天涯论坛上大陆与台湾网民交流的集中地,而后,又被嗅觉灵敏的出版社发现,几经周折成书出版。

    今年十一月十日,这本名为《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书甫一上市,立刻登上中国畅销书榜,甚至连地铁站的小报摊都卖起这本书。出版方北京读客图书公司给出的数据很惊人:首印三十万册已全部发完,现在正以每周五至十万册的速度加印。而他们的销售预期是两年卖一千万册。

    以运作畅销书闻名的「读客图书」策划总监刘按表示,这本书几乎还来不及宣传就已经红了,他对亚洲周刊说:「中国十三亿人都对台湾感兴趣,但是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台湾。六零年来两岸公众信息严重不对称,催生超级畅销书。我们做的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它的火,我们想挡都很难挡住。」

    「关于真正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这也是廖信忠写在书介最开头的话。他在大陆工作旅行,才发现大陆人对台湾认识的空白竟然如此巨大。于是零八年五月三十日,他开始在天涯网站写长长的、后来变成书的帖子,当时,四周都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氛围,廖信忠希望能写给大陆的网友看,自己所经历的,台湾同样波澜壮阔的三十年。

    向一个社会解释另一个社会,本身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何况这个解释者既非学养深厚的知识分子,也非饱有经验的老人,他只是个年纪轻轻、经历普通的小网民。可廖信忠毫无负担,也无架子,他像写日记一样,把自小经历的三十年娓娓道来。他说,要讲给大家..

    [阅读全文]  2009-12-4 18:21 - weili - 1106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12-1   漂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

    漂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選集

    出版社: 台灣商務印書館
    ISBN: 9789570524161

    ★     首部以加拿大華文女作家為焦距的作品集。

    ★     呈現加拿大華人的生活縮影。也可以說是在始於二十世紀八○年代新一波的移民潮中,以文學的形式紀錄下來的移民史。

    [阅读全文]  2009-12-1 20:36 - weili - 3029 查看 - 12 评论 | 收藏 书市文摘


    2009-11-30   Proulx:断臂山(Brokeback Mountain)

    断臂山(Brokeback Mountain)

    原著:E. Annie Proulx 翻译:微雨寒梅

    (上)

    埃尼斯•德•玛尔不到五点就醒了,风摇晃着拖车,嘶嘶作响地从铝制门窗缝儿钻进来,吹得挂在钉子上的衬衣微微抖动。他爬起来,挠了挠下体和阴毛,慢腾腾地走到煤气灶前,把上次喝剩的咖啡倒进缺了个口儿的搪瓷锅子里。蓝色的火焰登时裹住了锅子。他打开水龙头在小便槽里撒了泡尿,穿上衬衣牛仔裤和他那破靴子,用脚跟在地板上蹬了蹬把整个脚穿了进去。

    风沿着拖车的轮廓呼啸着打转,他都能听到沙砾在风中发出刮擦声。在公路上开着辆破拖车赶路可真够糟糕的,但是今天早上他就必须打好包,离开此地。农场被卖掉了,最后一匹马也已经运走了,前天农场主就支付了所有人的工钱打发他们离开。他把钥匙扔给埃尼斯,说了句“农场交给房地产经纪吧,我走了”。看来,在找到下一份活儿之前,埃尼斯就只好跟他那已经嫁了人的闺女呆在一起了。但是他心里头美滋滋的,因为在梦里,他又见到了杰克。

    咖啡沸了。没等溢出来他就提起了锅子,把它倒进一个脏兮兮的杯子里。他吹了吹这些黑色的液体,继续琢磨那个梦。稍不留神,那梦境就把他带回了以往的辰光,令他重温那些寒冷的山中岁月??那时候他们拥有整个世界,无忧无虑,随心所欲……

    风还在吹打着拖车,那情形就像把一车泥土从运沙车上倾倒下来似的,由强到弱,继而留下片刻的寂静。

    他们都生长在蒙大拿州犄角旮旯那种又小又穷的农场里,杰克来自州北部边境的赖特宁平原,埃尼斯则来自离犹他州边境不远的塞奇郡附近;两人都是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前途无望,注定将来得干重活、过穷日子;两人都举止粗鲁、满口脏话,习惯了节俭度日。埃尼斯是他哥哥和姐姐养大的。..

    [阅读全文]  2009-11-30 13:13 - weili - 1198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11-20   [转载] 《蜗居》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 (肖复兴)

    电视连续剧《蜗居》受到欢迎,引起热议,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它触及到了当今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即房子问题。过山车一般疯涨的房价,涉及千家万户,几乎牵动所有人的心。

      虽然,房子不是一个筐,可以把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但谁也无法否认,当今很多问题,都会在房子问题之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由房子而引来的贪官的腐化、人性的扭曲、道德的失衡、价值观念的错乱,或家庭关系、爱情伦理的考验,在动荡的房价面前,都在走马灯一样频频亮相。

      《蜗居》的故事和人物,涉及了这些问题。这是它的聪明之处,它就是要踩着电视剧的尾巴,让观众的头跟着一起动。尽管它浅尝辄止地捎带上了官场文化和二奶文化,但它本意并不在此,根本没想由此深挖一口井,而不过为了烧香引出“鬼”来。这个“鬼”,在我看来,就是房子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致命到骨髓的变化。这种变化,令全社会和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却紧随房价步步高升而情不自禁在潜移默化,最后,各自都变得面目皆非,而令人痛彻心扉。

      因此,这部电视剧并不是有些人关心的,或者是记者和电视剧编导探讨的,什么宋思明和海藻是否真爱、海萍对海藻悲惨的结局是否负有责任诸如此类婆婆妈妈的话题。而是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海萍和海藻姐妹之间原本那样清纯而美好的亲情,以及她们和父母的亲情,不都是在房子问题面前而节节败退,最后无法收拾,以牺牲了海藻的一个子宫为代价的吗?


      亲情如此,爱情又如何呢?也许,海萍和苏淳能多少给人一点安慰,但也不是一点没有被磨损。海藻和小贝的爱情,则是彻底被房子所压垮。而海藻和宋思明之间的感情游戏,不过是一剂自欺欺人的伤湿止疼膏,无法治疗痛失子宫和生命的痛苦罢了。

      因此,《蜗居》不是爱情剧、反贪剧,也不是家庭伦理剧,它运用了这些剧种的一些元素,却又巧妙而聪明地绕开了眼下这些业..

    [阅读全文]  2009-11-20 13:14 - weili - 1550 查看 - 7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11-19   [转载] 台湾动向

    “中正纪念堂”重挂牌

    7月20日,台有关当局把2007年民进党当局换上的“台湾民主纪念馆”牌匾卸下,换上原“中正纪念堂”牌匾。馆外广场的“自由广场”牌匾暂维持不变,不换回“大中至正” 。为换匾过程顺利,当局动用了警力,布置了铁刺拒马。
      本报记者 郑固固 孙立极摄影报道


      据台湾媒体报道,7月20日,台湾“教育部”依法定程序进行“台湾民主纪念馆”牌匾拆除工程,重新挂回“中正纪念堂”的牌匾,两年前非法改名的“台湾民主纪念馆”恢复原本风貌。

      台北“中正纪念堂”的名称问题争议许久,起因在于陈水扁当权时代的强行更名。

      据岛内媒体报道,2007年5月19日,民进党当政时期,台“教育部”无视岛内诸多反对之声,强行将“中正纪念堂”的牌匾拆下,换成“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的字样也遭拆除,换上“自由广场”。拆除工程中,蓝绿支持者在“中正纪念堂”前对峙叫阵了好几天,引发台湾社会严重冲突对立。

      “中正纪念堂”更名在岛内的争议一直未停。马当局上任后,台行政当局在2008年8月21日,通过废止“台湾民主纪念馆”组织规程,同日恢复“中正纪念堂”管理处组织编制,“中正纪念堂”在岛内的法定地位再次恢复。2009年2月正式撤销“台湾民主纪念馆”,并决定“中正纪念堂”牌匾将于今年7月底前挂回复旧。

      7月20日,“台湾民主纪念馆”牌匾拆除工程实施。近午时“台湾民主纪念馆”字样已全部拆除完毕,据了解,“自由广场”牌匾暂维持不变。除了个别绿营人士的零星抗议外,整个过程中未有冲突传出。

      两次拆除工程,两次更名,岛内社会反映大不相同。对此,绿营解释说,事出突然,来不及动员作出反应。但民进党发言人郑文灿还是攻击一番,他说当局未经公民论坛讨论,就决定更名与重新挂牌,这是“政治上粗暴的决定”。

      对此,台“教育部”相关官员20日上午出面说明了决策过程,表示“教育部”先..

    [阅读全文]  2009-11-19 12:14 - weili - 2888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11-18   [转载] 无限的抗争 ——电影《时时刻刻》

    我惊异于导演斯蒂芬·戴德利作为一名男性,能够在《时时刻刻》中如此通炼入微地表达出女性独特的心理体验。对于生命和现实的怀疑、敏感和无法满足,对于自己内心中莫名的神秘的无法把握而又分明存在的骚动,构成了女性对生命的思考。而我似乎却能通过一条男性所无法感觉到的桥段,和影片中的三位女主人公在心灵的某个地方丝缕相通,达成一种共振,那种共振会时时刻刻提醒你,虽然生命本身是一种无可奈何,但生命的意义又在于你总是走在试图战胜、超越这种无可奈何的路上,藉着这个希望的喜悦,和它做无限的抗争。

    弗吉妮娅·伍尔芙是20年代的一位女作家,她整日在伦敦郊区的公寓里蒙头写作,用冰冷削瘦的手指不停地写着一部名为《戴罗薇夫人的小说,紧蹙的眉头、神经质的眼神,陷入主人公命运思考的喃喃自语,以及她想要改变生活而突然独自奔向火车站,还有她注视一只死去的小鸟时难以豁解的目光,无不显示出一个女性忧郁、柔腻、脆弱的内心和现实世界固有的潜在的冲突,无论身在何方,两者永远不可能有融合的可能。这是她写的最后一本书了,写完它,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她自溺于波光粼粼的美丽的湖中。

    劳拉·布朗是1951年时加州的一名家庭主妇,她的床头摆放着《戴罗薇夫人》,她正怀上了第二个孩子。这天是丈夫的生日,她在满心欢喜地做蛋糕时被突如其来的烦躁左右,她已经决定,在和儿子共同再做一个蛋糕后自杀。这时她的一个少妇朋友来看她,渐渐谈到少妇的身体状况,她因不能做母亲的悲伤而哭泣,这时劳拉却安慰她说,要勇敢地面对一切,然后起身抱着她,接下来,劳拉吻了她,而少妇在她这一吻过后,仿佛获得了新生和力量,告别劳拉时显得很自信很坚强很美丽。而此刻劳拉的脸上满是慌乱和不知所措,当她转向目睹这一切的小儿子时,突然像像他控诉一样大声质问,“什么,你想要什么?”坐在地上的抱着玩具的儿子忽然站起来,转身跑向自己的房间。

    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劳拉的儿子,这个小孩不太爱..

    [阅读全文]  2009-11-18 22:35 - weili - 1359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11-3   [转载] “海外培训”:中国高管的“哈佛”之旅

    这个月底,中国的60名左右官员将在哈佛大学开始他们的培训之旅。他们是这个培训项目的第五期学员,也是最后一期,3个月的培训结束之后,他们将和之前接受培训的官员一样,重返岗位,为政府管理注入新的思维和方法。

    总数大约300名的这些接受培训的官员身份令人侧目:他们都是我国厅局级(地市级)以上的高级官员。这项名为“中国领导人发展项目”的培训计划开始于2002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合作开设,内容是进行公共管理高级培训。这项计划被外界称为是针对中国官员的“最大规模的海外培训计划”,同时也是哈佛历史上针对某一国政府官员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培训计划。

    组织培训的国家相关部门表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哈佛的培训将帮助他们丰富经济管理方面的最新知识,扩展他们的战略远见,以便使他们有效地应对变动中的公共政策环境。

    3个月里,学员们学习西方的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包括公共管理、危机管理、招商引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廉政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

    一大批美国的在任和退休官员来到讲堂,包括前国防部副部长怀特教授、克林顿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费尔德斯坦、中美关系专家傅高义,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授了美国的公共管理。

    对于学习效果,参加第四期培训的河南省焦作市委常务副书记杨树平说:“这些方法对来自地方的领导干部特别有用。”
    globrand.com
    他的同班学员、湖南省副省长徐宪平对中国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每年因此造成数千亿元损失的现状感到痛心,在美国学习期间,除了完成课业之外,他集中精力就美国的信用体系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

    之后,徐宪平也对电子政务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认识:“建立在电子信息技术上的政府运作过程,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全天候服务的过程,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

    [阅读全文]  2009-11-3 21:20 - weili - 1321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11-1   [转载] 《潜伏》小说实际只有14000字

    《潜伏》,一部以悲剧收尾,单纯表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假夫妻”生活的谍战剧,近来意外走红。而其原著小说作者龙一,此前并不为人们所熟悉。对于他来讲,也可以说是:“潜伏”多年,一剧成名。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仍然低调表示,“潜伏”倒是真的,但跟“成名”没有关系。“有人愿意把我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对我来讲,是一个意外之喜。”

        “我写小说主要是哄自己开心”

        龙一大学毕业后,分到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一年之后主动调到作家协会,成为作协一名工作人员。1986年至1997年他干了11年杂务,周围都是作家,但他从没想过要写小说。

        “我研究十个行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日常的工作几乎没有,在那儿可以踏踏实实地干我自己想干的事情。”他说,“那个时候我感兴趣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类似于古代的时尚,而不是历史大事件。简单地说,我研究十个行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也就是古代人的衣食住行,说是研究,其实主要是好玩。”

        但是,当时研究这些东西显得有点颓废,不会有出版社或相关刊物愿意发表。后来又开始搞近代城市史,主要是当时的租界生活,同样属于颓废文化,也不会有人要。最后便开始想干点“正事”,研究中国革命,包括从辛亥革命开始到近现代的革命者。在此期间,在作家肖克凡的推动下,他开始写小说,刚开始写的,都是唐代的历史小说。直到2002年,才开始转型。小说《潜伏》于2006年发表。

        几十年来身处天津,龙一的很多小说都以天津为背景。“2002年以后写的小说大概除了三个中短篇之外,其他都是以天津为背景的。”解释起这个原因,他也有“私心”:“我有一个‘文学天津’的理想,想用文学的方式重新塑造天津,当然也有宣传天津的意思。天津现在不是很受关注,每一个天津人都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宣传这个城市,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天津来。”

        不..

    [阅读全文]  2009-11-1 14:09 - weili - 1495 查看 - 10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10-29   [转载] 漫谈电视剧的现状和操作

    走过界河的卒子——漫谈电视剧的现状和操作

    论文作者 孙雄飞

    电视剧是什么

      有人说,电视是电影孵育出来的一个比之更强有力的孩子,它是继文学、戏剧、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电影之后的第八种艺术。也曾经有人把电视与电影对立起来,把它看作洪水猛兽,甚至把电影的不景气怪罪于电视的崛起。但我总以为电视、电影是一个范畴的艺术。它们虽有量的区别,却没有质的区分,只是电视比电影更迅速更及时地反映真实的生活。当电影分散地在各个影院放映时,电视宽广的覆盖率对千百万人的心灵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还有人说,电视在中国已经成为老百姓的“第二顿晚餐”。不管这种对电视需求的比喻是否贴切,在中国,看电视的方式却十分奇特。观众不分老中青幼,也不说文化上的差异,往往是全民共赏一台晚会,同看一部电视剧。当然,现在的中国可去的娱乐场所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人们对电视的迷恋程度却没有因此而减弱。

      电视到底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种世俗文化,它的文化方位无一艺术形式可以比拟。

      在中国,电视是一门新兴的艺术。自1958年在中央电视台简陋的演播室里录制了中国的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之后,到了1986年中国的电视才有迅猛的发展。如果作一个不完全的估算,我国至少已经录制了四万余部集电视剧了。电视剧的发展进程中,虽然有过“电视剧靠近话剧还是靠近电影”的争论;有过电影、电视的比较说;有过“东北风”、“东南风”表象的分析;还有过所谓电视室内剧的讨论……然而,作为电视剧文化本体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一:电视批判和电视理论(包括电视史、电视学),与电视剧本身的飞速发展并不相称。电视理论界还没有如电影有普多甫金、爱森斯坦、巴赞、彼得·沃仑等那样的大师。太多的电视批评停留在主题思想、意识形态上,对于电视剧本体的发展和成就,受到忽视,并缺乏研究。而且对电视剧的评判标准常常有变化,或以此时之现状来定此时之批评..

    [阅读全文]  2009-10-29 09:12 - weili - 2095 查看 - 15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10-26   [转载] 外逃贪官,还能猖狂到几时

    2009年05月21日 08:08:17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贪官外逃问题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据2004年商务部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逃官员数量约为4000人,携走资金约500亿美元。2005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通过加强国际司法合作进一步打击贪官外逃,使得近年来收获到不少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对中国加大打击外逃贪官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我国首个由美方押送回中国的“外逃贪官”余振东2004年4月16日被引渡回国

        外逃贪官在美获重刑引热议

        今年5月6日,美国拉斯韦加斯联邦法院作出判决,以诈骗、洗钱、跨国转运盗窃钱款、伪造护照和签证等罪名,分别判处中国银行广东省开平支行前负责人许超凡和许国俊入狱25年和22年,同案被判有罪的两人配偶分别获刑8年。

        1994年到2001年,许超凡和许国俊先后担任中行广东开平支行的行长,与另一位前行长余振东在任职期间,盗用开平支行共计4.82亿美元资金。2001年10月案发后,早有预谋的许超凡、许国俊、余振东已潜逃至美国,以假结婚的形式获得美国签证。

        “开平”案被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资金盗窃案,从案发到判决,跨时8年,道路可谓艰辛曲折,美国司法部也称之为最复杂的跨国案件之一。“开平”案开创了外逃贪官在国外当地被审理宣判的先例。

        “国外成为中国贪官‘庇护所’的根本原因在于引渡难。目前,与我国签署引渡协议的国家仅有30个左右,其中没有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恰恰是外逃贪官们的乐园。”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法学副教授戴轶说。

        据他分析,长期以来,引渡是我国追讨外逃贪官最有效的办法,但一旦引渡无法实现,法律对外逃贪官就会显得“鞭长莫及”。而此次外逃贪官是在非引渡条件下被判重刑,此消息一经国内媒体披露,立即引发社会舆论的热议。


    ..

    [阅读全文]  2009-10-26 09:40 - weili - 982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10-17   [转载] 萧红故事

    【萧红故事】

      萧红叫萧军“三郎”,“郎华”是萧军的另一个笔名。

      她因为识文断字,所以移了性情,竟抗婚出走,一手砸碎旧婚姻的枷锁,然后一头撞进新情感的桎梏。她邂逅的如意郎君,我小时候看的报告文学,说正是她抗婚的对象,不知是否以讹传讹。总之,在出走的路上,她被爱情的蜜汤灌昏了心,在哈尔滨的一家旅馆里同居了很久,以致怀着身孕,被以回家取钱为由的情郎抛弃在旅馆抵债,奄奄一息。

      所幸,她是个文学女青年,文学救人的道路看来是行得通的。她写信给当地报馆求助。血气方刚的三郎受命“采访”。在三郎眼里,这个受难的姑娘是极其美丽的,像她的小诗一样清新动人:“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在洪水袭来的黑夜,旅馆倾颓的前一刻,三郎趁乱救出了悄吟。他们决定用一个相同的姓,她用火烧云的颜色做自己的名字,他原本有些武术功底,又有满腔报国的慷慨,以“军”为名。不过,这只是我的揣测。如果故事到此结束,倒可以用“他们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煞尾。

      可惜那不是童话故事,也不能到此结束。死里逃生,不过是从一个旅馆逃到另一个旅馆。他们只能暂时栖身在欧罗巴旅馆。因为没有钱,店老板抽走了雪白的被褥床垫,他们躺在光秃秃的棕板上,睡眠还可以将就,可是咕咕作响的肚子不能将就,每天早晨挂在对面房门上的大列巴比情人的密语还诱人。不知道苦捱过了多久,他们终于可以吃饱饭了,不是靠萧军作武术家教来糊口,而是二萧联袂,执笔闯天下。

      正是萧军,给了萧红以做人的尊严,生存下去的勇气,开创新生活的希望;而且,萧军身体力行,冒严寒,忍饥饿,外出四处打工授课,养活了产后在家待业的萧红;正是萧军最早看出了萧红潜在的才华(这也是他与萧红结合的前提),并且不断给萧红以鼓励和几近手把手地扶持,才得以使萧红的初作——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发表在《国际协报》上,从而使萧红迈入了文坛的门坎……正是萧军率先提议,..

    [阅读全文]  2009-10-17 19:53 - weili - 995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10-14   秋风秋雨秋煞人

    秋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革封建制度之命而牺牲的女性。大约1百年前的1907年,清廷对秋瑾严刑审问,秋瑾只字不说,清吏强迫她写供词,秋瑾只在临刑前写了“秋风秋雨秋煞人”7个字。

    我们至今不知道她当时真正的心境。也许有伊甸人把她这7个字用英文表现出来,我们便更能理解她,悼念她。

    [阅读全文]  2009-10-14 11:53 - weili - 1248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侃山闲聊


    2009-10-14   [转载]兩岸故宮首度合作 雍正大展 邀民眾賞文物評歷史

    中央社記者翁翠萍台北6日電)

    兩岸故宮院長周功鑫、鄭欣淼今晚在台北故宮大廳,為「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按鈕開幕,強調讓246件雍正文物自己說話,讓民眾自己觀賞後評價雍正,應可糾正許多偏頗傳說。

    台北故宮正館一樓大廳今晚冠蓋雲集,包括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瀋陽博物院院長武斌等與台灣產官學界和各國駐台使節等各界佳賓近400人出席,見證兩岸故宮相隔60年後首度合作的雍正大展將開展。

    台北故宮院長周功鑫致開幕詞說,一般大展至少需2、3年籌備,雍正大展只用7個多月時間,實在不容易,也結合台北故宮豐富的雍正文物選展203件,加上北京故宮37件、上海博物館2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3件、五洲製藥私人收藏1件,以全方位解釋雍正。

    周功鑫表示,雍正58歲壽命,在位13年,剛毅果決,勤政肅貪,治理國家極有成就,她則更欣賞雍正高超的藝術品味,歡迎民眾來看展,以雍正文物評價雍正,應可糾正稗官野史對雍正的偏頗描述。

    北京故宮院長鄭欣淼致詞時風趣地說,兩岸故宮因歷史原因相隔60年後重新聚首,還得感謝這個「老頭(意指雍正)」,事非經過不知難,他昨天抵達台北,看到台北故宮為大展印製的圖錄,很滿意,也覺得不容易。

    鄭欣淼表示,兩岸故宮同源,有共同歷史23年,本來以台北故宮豐富藏品辦展已足夠,但合作展覽,使展覽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展,他以「春華秋實」4字形容兩岸故宮合作在春天開花播種,秋天終於結成果實。

    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致詞強調自己對雍正的看法就像一般人看野史與坊間小說的印象,與學者太太洪蘭正統看書的雍正評價不同,他很期待看展。

    按鈕開幕式後,兩岸故宮院長邀請近數百名佳賓進場先睹為快,從北京故宮的雍正朝服像開始,一路觀賞雍正的藝術品味與勤政治國的文物紀錄,大家覺得「雍正」這個老頭的展覽很有可看性,展覽到明年1月10日。

    [阅读全文]  2009-10-14 11:25 - weili - 1127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10-12   金秋感恩节(加拿大北部2009)


    门外的小鹿。

    [阅读全文]  2009-10-12 18:05 - weili - 1865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图库


    2009-10-9   [转载] 奥巴马获得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法新社报道,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9日宣布,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得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挪威诺贝尔奖评审会主席托尔比约恩·亚格兰(ThorbjoernJagland)表示,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奥巴马,是表彰他“在加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之间合作上,做出了非凡的努力。”

    诺贝尔和平奖奖金140万美元 颁奖词

    中新网10月9日电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诺贝尔奖评审会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因“为增强国际外交及各国人民间的合作做出非同寻常的努力”而被授予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由5名成员组成的诺贝尔和平奖评审会选出的获奖者将赢得一块金牌,一张证书以及140万美元的奖金。

    英国广播公司在报道中写到,诺贝尔奖评审会在为奥巴马颁奖时评论他称:“奥巴马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力,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与他同等的程度,他为人民带来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

    英国天空电视台报道称,奥巴马作为首任非裔美国人总统,今年一月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并呼吁核裁军。

    诺贝尔奖评审会表示,奥巴马的外交政策核心是:想要做一个“领导世界的人,必须以世界上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与态度为依据来行事”。详细>>

    奥巴马简介:

    奥巴马1961年8月生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加利福尼亚州西方学院学习,后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1983年毕业。1997年,奥巴马进入政坛,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并连续担任8年。2008年11月4日,他当选美国第56届总统,并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洲裔总统。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专题:2009年诺贝尔奖揭晓

    历届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人一览

    近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2008年:芬兰前总统阿赫蒂萨里获2008年诺贝尔和平奖

    2007年: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与联合国IPCC获诺贝尔和平奖

    2006年:孟加拉银行家和乡..

    [阅读全文]  2009-10-9 07:26 - weili - 1965 查看 - 10 评论 | 收藏 纪实录


    2009-10-6   [转载] 短篇小说:胡锦涛和奥巴马等领导人密谈

    短篇小说:胡锦涛和奥巴马等领导人密谈

           第64届联大之后,由奥巴马安排,几个大国的首脑在纽约的一处秘密会所单独开了一个会,与会者有英国首相布朗、法国总统萨科奇、德国总理默克尔、俄国总统梅德韦杰夫、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
         
         会议内容只有一个:讨论一下中国的问题。
         
         奥巴马主持会议,他首先发言:咱们关着门开会,有些话就不妨直说了。这个世界决不是平等的,西方就是领导,过去是,将来也是,这个格局不能变。但现在出现了新情况,你中国挤到领导联盟当中来了。论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你已经超过了很多西方国家,但你又在各方面与西方格格不入,价值观、社会制度、文化传统,方方面面都不同。所以,你中国的领导资格从何而来,是个很大的问题。
         

         胡锦涛:我在发言中说过了,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并不谋求世界领导地位。
         
         布朗:不叫领导联盟也行。四年前,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首次将中国称为Stakeholder,你中国好像没反对,Stakeholder的意思就是,我们共享一个Stake,也必须维护好这个Stake,西方各国都是Stakeholder,你中国也是。
         
         胡锦涛:中国与西方,有共同利益,但中国不太可能成为西方联盟的一部分,像日本那样。
         
         默克尔:德国和日本当年崛起的时候,也是你现在这种状况,想要另立体系,但最终我们还是与老领导英法美结成了同一联盟,实行了类似的社会制度,大家都是Stakeholder,你中国有什么特别之处一定不能如此呢?
         
         胡锦涛:中国的道路与德日之路完全不同,中国的国情与今天在座各位所代表的国家都不同。
         
         萨科奇:所不同之处,其实就..

    [阅读全文]  2009-10-6 11:00 - weili - 1083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10-4   美国近期的失业问题

    这个中秋节,却不幸听到几位在美国的朋友又失业的消息,而且都是欧洲、日本、美国军方等大公司。这些大公司是不是被奥巴马给吓住了?怕以后被共产?

    以为你们变好了呢?怎么回事?如果你们美国挺不住,我们加拿大也得跟着走下坡路。

    [阅读全文]  2009-10-4 16:09 - weili - 1479 查看 - 9 评论 | 收藏 侃山闲聊


    2009-9-30   [转载] 现代台湾——六十年发展历程

    记者:陈苏

    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年头,也是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到台湾的第一个年头。60年后,台湾已经从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两百美元的贫穷小岛,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8年评估的全球第26大经济体和一个具有普世价值观的民主社会。台湾在东亚的独特地位以及它60年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60年前,两岸同时迈出了历史的一步。来到台湾的国民政府掀开了自己的新篇章。

    台湾文化评论家南方朔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蒋介石来到台湾后,首先要立足。韩战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解决了国民党在台湾岛生存下去的问题。然而,南方朔说,蒋介石仍然需要巩固其政治统治,因此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他在台湾实行严厉的威权主义。

    他说:“白色恐怖程度是很严重的,抓了很多人,特别是从大陆来的,稍微有一点点交代不清楚的,就会难免被抓去,关多久,厉害的还被判死刑。”

    *蒋介石痛定思痛*

    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瞿宛文教授对美国之音说,蒋介石来台初期,他在清除亲共势力的同时,也在思考国民政府失去大陆的根源所在。

    瞿宛文说,蒋介石在总结了国民党战败、共产党成功的经验之后,认定是中共的土地改革让共产党得了天下,因此,蒋介石开始在台湾实行他在大陆期间一直有意实行,但却因为国民党跟大陆大地主阶级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无法实行的土地改革。

    *均田地均贫富--土地改革开启台湾变革大门*

    瞿宛文教授说;“在大陆时期,国民党虽然也有谈土地改革,但是就没有这个力量、能力、意愿去把它做好。当他到了台湾,各种力量比较配合,尤其他有这个决心,因为他觉得共产党成功就是因为土地改革。”

    台湾的土地改革对日后的发展影响极大。瞿宛文教授解释说,在台湾均田地后,台湾精英投资土地,当地主、收地租的路已经走不通,必须找到新的发展道路,新的投资渠道,这就推动台湾从一个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

    *最精彩的20..

    [阅读全文]  2009-9-30 13:35 - weili - 959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9-27   [转载] 阿来与《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的责编细述

    阿来与《尘埃落定》

    脚印  

        好多年前,诗人廖亦武来说,有一个人让他感觉特别好。他是指人的气质特异。朋友都知道,廖亦武对人相当挑剔,进入他的“好感觉”范围的人寥寥无几。他一定要让那个令他感觉好的人来见一面。朋友真诚地推荐朋友,那个时代,纯是精神上的事。那天他们踩着吱吱呀呀的木楼梯来到我的小木屋。“阿来!”廖亦武淡淡地说,阿来个儿不高,气闲神定,散淡随意,我们喝了一些葡萄酒,阿来几乎不怎么言语,喝了酒也没见他神采飞扬。是时的阿来正在写诗,兼写小说。那时候四川诗派林立,大师辈出。阿来有幸没有忝列其中,他的诗极具异域的明亮色彩,又有点哀愁和伤感,他倒没有那些与诗歌同步运作的诗人情状,另外他把诗歌语言操练出来的一切好感觉都带到小说里了,不可一世的四川诗人笑傲江湖,却又隐隐感觉尚有高手深藏武林中,他们说,就是阿来。

        我早年看过阿来的小说,却很少跟阿来谈小说,他的中短篇小说,打磨得都很精致,格调也很稳定。谈这类小说,是很要心智的,阿来也不主动谈自己的小说。写小说这种个人劳动曲里拐弯牵肠挂肚,阿来可能更愿意自己品尝,有时他从草地到成都,相约喝酒也是摆些闲龙门阵,相互问候说又到过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人什么事。阿来总在阿坝草地上游来荡去。他有时候对宗教问题感兴趣,有时候对红军过草地的遭遇感兴趣。朋友多时,他更少言谈,酒至酣时,大家便唱歌,阿来便欣然加入进来,他是一个好歌手,那声音低沉,柔和,却又有明亮的色彩。很多写手在文学上都有些妄想,但看不出阿来有没有。

        1994年我回四川在成都呆了两天,阿来在几百公里外的阿坝,自然无缘见面。听说他好像不太顺,我给《四川文学》的朋友高旭凡打电话。那边的声音说,高旭凡不在。我说,哟,跟我开玩笑,你明明是高旭凡。那声音说,我真不是高旭凡,我是阿来!我兴奋起来:阿来你在成都?!还能见到你!第二天,见到高旭..

    [阅读全文]  2009-9-27 19:46 - weili - 1420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9-25   [转载]滑稽演员周立波 调侃中国敏感政治

    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笑破禁区,调侃中国敏感政治
      
                                纪硕鸣

    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自创的「海派清口」,突破言论禁区,模仿及调侃毛泽东、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人,笑侃共产党、文革、雷锋,甚至台湾问题,暗讽一元化的宣传及专政,笑中有泪,泪中带笑,座无虚席,黄牛票炒到三千元一张,形成周立波现象,成为中国言论日趋开放的象征。他调侃江泽民「三个代表」及深圳市长许宗衡下台,分寸拿捏精准。中共中央常委李长春指出,周立波现象值得研究,对文化发展要进行反思。

    用笑来突破言论禁区,以娱乐的幽默软化僵硬的政治,上海滑稽演员周立波自创「海派清口」,调侃着中国最敏感的时事政治,收获的却是意想不到的思想快乐效果。他调侃毛泽东、江泽民、温家宝等领导人,也触及文革、雷锋,甚至是共产党和台湾问题。

    周立波概括了中国六十年来取得巨大成就背后所走过的崎岖之路,前三十年让人笑出无奈,笑出心酸,也让笑饱含着泪;后三十年的金钱至上,让人笑得羞涩,笑出愧疚。他对中国政治人物的模仿,媲美台湾的政治模仿秀,提供给观众的是有思考的笑,也是有价值的快乐。周立波现象代表着中国言论禁区的突破和政治生活日趋宽容。

    一张生动的脸,一头油光可鉴、三七分开一丝不乱的「头势」,周立波站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舞台上,在眩目的舞台灯光下,以「海派清口」的表演形式,用超过一百二十分钟说讲唱跳的演艺,换来了一千三百座无虚席的观众连续不断的笑声、掌声。笑声带来的不仅是现场的欢乐,更荡漾在黄浦滩上空,冲击着穷得只剩下钱的苦涩,好久没看到这么多上海人开怀的笑意。海派清口更以近贴时事、时政的内容吸引观众,在大陆开政治模仿秀之先河,让观众在笑声中回味、思考、展望,这更像是一场娱乐化的精湛时事报告、专题演讲,冲击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沉闷生态,活跃了上海人富裕后的社会生活。

    周立波对政治人物维妙维肖的模仿,让..

    [阅读全文]  2009-9-25 10:39 - weili - 1720 查看 - 12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9-23   [转载]《中国大呼吸》

    孟浪:中国出版界不履行宪法赋予的自由

    “我们当初想在国内和海外同步出版,为中国的国家战略和民族使命积极建言,这不仅有益于专家学者和中国的执政者,也让中国社会有一种更健康的文化和思想的生态。” 香港晨钟书局总编辑孟浪告诉博讯记者,他所说的“当初”指的是09年6月,那时《中国大呼吸》的策划人与他联系,准备在境内外同步出版这本书。
       
        8月底,孟浪被告知与国内出版社的接洽彻底黄了,于是自己先行,9月15日《中国大呼吸》在香港出版。“事态发展令我很奇怪,因为书中都是体制内专家们的前瞻性意见,只是建国60周年日子太敏感,维稳压倒一切。” 新书出版的第四日,孟浪在纽约对博讯记者感慨道:“中国出版界在政治和思想领域里的作为,远没有达到中国宪法所载明和赋予的自由。”
       
    书中内容曾在国内网上发表

        《中国大呼吸》一书有十位作者,有来自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及中国社科院等高端“智囊”机构的学者,如王建、赵树凯、于建嵘等,也有耶鲁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著名教授,如陈志武、秦晖、叶自成等,稍具异议色彩的只有曾任职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六四”后遭整肃的吴稼祥。
       
        孟浪说:“这些专家学者在国内具有相当知名度,有些人本身就是体制内的研究者,本身的工作就是为中国政府建言,并且他们的观点大多曾在国内一个言论相对开放的平台--天益网上发表过,在网上拥有很多读者。把这些言论集结出书,原本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国内出版社不同的拒绝理由
       
        孟浪透露与该书的国内策划人在今年六七月份首次接触,当时对方希望在国内和香港同时出书。后来策划人跟他诉苦,在国内转了一大圈,这本书就是无法通过。
       
        “有出版社接了书稿,表示愿意出书,但看了十篇样稿后说要撤换六篇文章。”十篇文章撤换六篇,那还叫书吗,孟浪说。“转到另外的出版社,..

    [阅读全文]  2009-9-23 11:56 - weili - 1434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9-18   [转载] 龙应台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引多方争议

    龙应台酝酿10年,闭关1年创作完成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上月底在台湾出版,目前已经成为台湾最畅销的图书之一。不过该书因为把台湾人描述成“失败者”的后代而在岛内饱受争议,与此同时台湾学者李展平日前指责龙应台引用其研究成果不当,有抄袭嫌隙。龙应台则通过龙应台文化基金会表示书中所引用的文献史料,均有注明资料来源,并委托律师处理本案。

      台湾人是“失败者”后代?

      因为龙应台在书中将台湾人描述成“失败者”后代,还在书中表示向“失败者”致敬,这一描述激怒了部分岛内群众,但龙应台解释,兵败迁台的国民党政府当然是失败者,他们在军事上失败了,他们在往后的60年里才建立起宝贵的价值主流。在龙应台看来,“1949”对撤退来台的外省人以及曾经为日本打仗的台湾人来说,都是一次失败,因此多年来它是岛内不愿意面对的创伤。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以女孩“美君”在兵荒马乱中离开淳安家乡为起头,而“美君”原型就是龙应台的母亲;“龙应台”代表离乱中第一代出生在台湾的孩子。龙应台说,在写作一开始,她关注的是1949年前后流离来台的那200万人,但后来她发现自己对这块土地上原来已经存在的600万人所知更少,他们甚至比外省老兵更弱势无声,因此这本书的后半段转向了那些老人的故事。写作过程中,龙应台为搜集史料跑遍了三大洋五大洲,将那个时代生死契约式的流离经历写成这部书。

      材料引用不当?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成为岛内各大书店畅销书,但日前台湾“历史馆”台湾文献馆编纂李展平指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中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台籍日军的描写,部分引用他创作的《烽火岁月》、《前进婆罗洲》、《战火纹身的监视员》等三部著作,但均未加出处说明。李展平向台湾媒体表示,他之前花了五年时间,调查二战台籍日本军属出征南洋经历,走访各地尚存的台籍日本军属,甚至远赴婆罗洲做田野调查,然后陆续出版《烽火岁月》、《前进婆罗洲》及《..

    [阅读全文]  2009-9-18 12:19 - weili - 2580 查看 - 1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9-16   蓝蓝: 浅说诗歌意象与解读

    浅说诗歌意象与解读

    蓝蓝

    读诗歌,首先要认识意象,诗歌的意象是诗人的灵魂,亦是具体的物象,也是情与景、心与物、神与形,更是读者鉴赏诗歌的一道门。意象很大程度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为,意象是创造出来的。个体的思维差异,所以,阅读诗歌时,千人有千人的理解法。  

    一首诗歌应用同一意象,实质上指向和意义是不同的,对于初接触诗歌者来说很难把握意象的意义和内涵。赏读和分析一首诗歌,首先要抓住整首诗歌的全局意象,但不会每个事物都能成为诗歌中的意象,能成为意象的一定是有着深意的、形象丰富的、生动的事物,具有超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诗海中的意象世界多彩、奇妙、深邃、无与伦比,超过了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这种纯粹、纯而又纯的美学追求能把一个人完全融化,像雨露,像清泉,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写诗歌评论更要着重抓住诗中的主体意象,不用套路和引用别人的话来作敷衍,应该用自己的理解和思想去解说。想写诗歌评论首先要学会去解读诗歌,一个连诗歌怎么去解读都不懂的人,怎么去写评论?  

    诗歌中很多诗人用多个意象来完成整首诗歌,那我们在解读时一定要抓住主体意象,这样等于打开了诗歌的那道门,那你会顺着门道自由行走……所以,准确把握意象的含义很有必要,也是必修课。一首像样的诗歌必定有以下几点;意象的并置、融合、叠加、流动,超时空意象的结合。  

    诗歌的语言有多种,但切记;诗歌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写诗歌首先要学会怎么去解读,诗歌语言不同于一般文学语言,也不能单单看文字的表面。没入门的诗歌写作者认为,语言犀利就是好诗歌,那是一个误区。一首完整的诗歌,在意象中传达予人一种指向的内在的意义,这就是诗歌,和语言犀利不犀利没有关系。特意把语言弄得绕口,那是不可取的。还是那句话;没框架不等于没形,诗歌形体还是存在的,诗歌应该保存无形的整体形态,在这个基础上自由发挥、创新,这才有利益现代诗歌的发展。  

       

    —..

    [阅读全文]  2009-9-16 11:20 - weili - 1432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诗苑


    2009-9-15   [转载] 刘震云一句顶韩寒一万句?

    8年前,著名作家刘震云和天才少年韩寒先后做客某家网站,并有过一次交锋。

    在采访中,刘震云对这位80后作家充满了宽容和鼓励的姿态——

    主持人(对刘震云):您怎么看待韩寒,怎么看待中国的教育现象?

    刘震云:我觉得韩寒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少年,他在《三重门》里面还用过一个标题,叫“一地鸡毛”。我觉得对韩寒来讲,起码从创作来讲,困难不在现在,而在今后。当一个人接近自己生活的时候,写作是非常容易的。当你能够排斥这些日常的生活,排斥自己的生活,能够越过自己的生活,进行艺术想象的时候,你会感到面前有非常大的困难。如果韩寒想成为一个长时期的作家的话,我希望他能够顺利通过这个障碍。

    而年轻狂傲的韩寒对刘震云这位前辈却似乎有点不太领情——

    主持人(对韩寒):上一次,有一位作家叫刘震云,你了解吗?

    韩寒:还行。

    主持人:他说你是一个天才的少年作家,你怎么看?

    韩寒:他可能没有看过我的东西。

    主持人:他看过《三重门》,里面有一个“一地鸡毛”的标题。

    韩寒:可能我这个标题把他弄得比较高兴,就夸我一句。

    8年后的今天,两人一不小心在淘宝网上遭遇并PK上了。

    2009年4月30日,北京春季地坛书市正式开幕。书市组委会追赶潮流,在同一天首次将精挑细选的部分书市图书搬到网上进行售卖,包括刘震云、王立群、王金战等知名作家签名版的《一句顶一万句》、《中国不高兴》、《澜本嫁衣》等11本图书。但4天过后,这家名为“北京书市官方店”的网店却尚未售出一本书。

    这与韩寒的网上书店火爆的人气形成了鲜明对比。4月19日开业第一天,便签售2000余本,半个月时间内已售出10多万册图书,毫不逊色于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昨日,该网店还发布通知告知广大网友,“‘五一’后正式实施一人一次限拍一本;如用购物车同时拍下数本的,我们会关闭交易或退款,不再发货。”

    为什么若干著名作家,却干不过一个业余作家(韩寒是一个职业..

    [阅读全文]  2009-9-15 11:06 - weili - 955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9-5   劳动节快乐!

    我们在西方居住多年,都明白以人为本、文明许久的西方国家,已经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纠纷”都琢磨透了。法律健全、道德规范。我们这些新移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有了本质的改变。

    感谢上帝。

    但是,做为人,形成人的集体,我们知道有许多不必言说的公德、涵养问题。我得表扬一下海老、廖兄。海老在伊甸园暗示网友5毛党,两个园丁赶紧提醒(因为过了底线),于是他不再重复。廖兄性情中人,该认真时认真,该幽默时幽默。

    我强调一点:伊甸园从开张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为“你”而办的,是为我们园丁自己,还有我们欣赏珍惜的文友们。所以,这个网站的界面资源,要大家共同分享。

    我们两个园丁也一样,要对待所有网友们一视同仁。

    也就是说,谁都不能在伊甸园搞自私自利。

    劳动节愉快!

    [阅读全文]  2009-9-5 18:17 - weili - 1175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侃山闲聊


    2009-9-2   [转载] 齐凤池:梁祝

    梁祝

    文/齐凤池

    《大众阅读报》“文学评论”栏目,2009年8月21日

    我听过好几位小提琴大师演奏的《梁祝》.他们演奏的神韵常常打动我的心灵,湿润我的眼睛。陈刚,何占豪两个在校的大学生,他们用神的手指和心灵将七个音符精心组合微妙码放汇成一支凄楚、哀怨、美丽的传说。不知打湿了几代人的心灵和眼睛。天才呵,两个青年人!他们把两只蝴蝶放飞到人间,升华为爱情和神圣。几位大师演奏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再现了蝴蝶和生命还有生命和爱情。俞丽拿演奏的缠缠绵绵,谢楠演奏的凄凉哀婉,吕思清演奏的接近爱情的本质,盛中国演奏的更加逼真了传说的神韵。

    大师的手指和心灵,在银质的长笛吹来的春风中,已经渐渐苏醒.在四条金属的小路上.翩跹起两只蝴蝶的灵魂.箜篌竖起溪流流淌出哗哗响的音符。两只蝴蝶迅速神化为美丽神灵的身影。蝴蝶倒影在溪水里梳洗得干干净净,它们追逐着、雀跃着、嬉戏着迅速飞入花丛,去寻找前世的姻缘和人世间的爱情。

    在一扇雕花的轩窗前,两个翩翩少年同窗沐浴美好的春光,共同吸吮汉字的骨髓和诗经里的神韵。两个芳龄青纯的浪漫天真,在深深庭院,在涓涓溪边,在弯弯的小桥上,在妩媚的鲜花前,他们追逐着、嬉戏着、编织着最原始的情感。美好的日子,多么的短暂,比春天的花朵谢得还快。分别的时刻很快伴着秋天的落叶缓缓飘来。

    拉锯式的十八里相送,送了又回,回了又送。每一处景致,都镌刻下他们凄美的倩影。在水井边,小桥上,在水面上,梳妆前,一对雌雄的寓言,演变成岁月的经典。纯朴稚气的少年,还没有体会到一点来自人间异性的情感,时间的巧手便悄悄剪开刚刚缝合了的一段凄婉的情缘。

    分别后的日子里,是一种苦思煎熬。相思的果实溢出泪水比胆汁还苦,常常挂在稚气的眼前。相聚的日子越思越苦,每一细节都象胆汁流在嘴边。她大胆地向封建媒妁提出挑战,于是鲜亮鲜亮稚嫩稚嫩的爱情,被一双黑色的大手从枝头掐断。语言的哀求,茶思饭想的抗争,怎..

    [阅读全文]  2009-9-2 19:31 - weili - 1414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09-8-27   大地的乳汁——大豆

    这次回国,也是因为第8届世界大豆会议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我跟着得以跑了一圈:加拿大使馆、农业部、中国豆制品协会、北京白玉豆制品工厂。我们这个小组的目的,是希望打开新市场,从加拿大向中国进口大豆。加拿大的麦子在中国接受好评。大豆呢,我认为指日可待。

    找到一些与大豆相关的知识,我们一起共享。

    [阅读全文]  2009-8-27 15:41 - weili - 2396 查看 - 13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8-25   [转载] 觀世音菩薩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觀世音菩薩(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漢語音譯「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觀世音菩薩是東亞民間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世音菩薩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佛教的經典上說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廣大,世間眾生無論遭遇何種災難,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菩薩即時尋聲赴感,使之離苦得樂,故又稱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薩,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讚譽。

    名號由來

    在早期的佛經中,觀世音菩薩多直接音譯為「啊那婆婁吉低輸」、「阿縛盧極低濕伐羅」,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南北朝姚秦鳩摩羅什意譯為「觀世音菩薩」。唐代玄奘法師則譯為「觀自在菩薩」。傳統上認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

    觀自在菩薩,梵語為「阿縛盧枳帝濕伐邏」(Avalokiteśvara)。Avalokita意為觀,自在,梵文為伊醯伐羅(iśvara),意為眾生所見之主,故玄奘譯為觀自在菩薩,並認為鳩摩羅什的舊譯「觀世音菩薩」是不正確的[1]。

    但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娑伐羅(svara),意思為聲音,Avalokitasvara可意譯為觀音,鳩摩羅什出生在西域地區,所見的應該就是這個版..

    [阅读全文]  2009-8-25 14:39 - weili - 1309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8-17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污染指数是根据空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来确定污染指数的分级数值及相应的污染物浓度限值。空气质量周报所用的空气污染指数的分级标准是;(1)空气污染指数(API)5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2)API1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3)API200点对应的污染物浓度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三级标准;(4)API更高值段的分级对应于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同影响时的浓度限值。

    http://www.hudong.com/wiki/%E7%A9%BA%E6%B0%94%E6%B1%A1%E6%9F%93%E6%8C%87%E6%95%B0

    [阅读全文]  2009-8-17 18:03 - weili - 1192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2009-7-29   陈谦:特蕾莎的流氓犯

    原发《收获》2008年第二期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08年第5期转载 
    《小说月报》,2008年6月
    《世界日报》小说世界,2008年11月1日  
    入选《2008中国中篇小说年选》
    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上)

         特蕾莎?
      她微低下头,将额头靠向墙上的镜面,眯起眼看镜中的自己。
      脸真白啊。苍白,眼下有些干。她屈了食指,反过来贴到眼边,轻揉那些细纹。该去做脸了,她想。每次做了脸出来,简直能听到皮肤毛细管收缩的声音——那些细小的皱纹几乎在瞬间被导入的营养驱散,留给她数日的而若桃花。
      你是特蕾莎?她侧过脸来,朝镜中的自己很淡地一笑,然后撩撩额前短发,又笑了一下,那笑就冷了,还带上些许讥诮,些许轻蔑。那发色染成深栗红,在灯下,她引为得意的低调的栗红显出酒色,浮泛上来,竟还有些光泽。很细的眉,天生的细,天生的长,直埋进额边的发间。她儿时暴晒在南宁亚热带的烈日下,听人们说,看看看,这个妹仔的眉儿!还有她的皮肤,自得能看到皮层下淡青的血管,任亚热带的烈日如何暴晒,都不会变黑——它们不属于边陲,不属于南宁。那里的女人皮肤黝黑,颧骨高耸。她因此是出众的。那时她不是特蕾莎,她甚至不晓得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古灵精怪的名字——那时大家叫她阿梅——教授古文的父亲给她起的学名是静梅。
      她于一九六九年上小学。在师院附小场院里那棵巨大的苦楝树下报名当天,收表格的女工宣队员徐师傅接过孩子们的报表,看到文绉绉的名字,都建议小孩子当场就改。前面那个娇里娇气的雯雯摇身一变成了卫红;身后那个说话猫一样小声的丽丽也当即改成了永红。
      她拿不定主意,给挤到桌边,咬着笔死想。这时她看到将上四年级的哥哥静松在人群外朝她挥手:我改成劲松了!新鲜出炉的劲松拨开人群,站到她身边喘着大气喊: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静梅为自己竹竿一样细长的哥哥高兴起来,一笔..

    [阅读全文]  2009-7-29 16:08 - weili - 2038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24   [转载] 曾晓文:网人

    网   人

    曾晓文

    柳明不知不觉中迷上了电子网。虽然学业紧张,但他每天都要在网上泡两三个小时。网中内容五花八门,深沉的、肤浅的、高雅的、低俗的,不一而足。在柳明看来,这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宣泄,对政治、经济、文化、精神,甚至生理许多方面的压抑的宣泄。读网上文字,就仿佛和形形色色的人物交谈。柳明平素很少有机会和周围人接触,在他留学的城市里中国人不多。网上的中国人住在世界各个角落:中国、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但柳明觉得自己和其他网人天涯咫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触到他们的手,甚至灵魂。这种难以言喻的接触让他陶醉。

    那天晚上他读到了一篇散文,是一位网名为晴玫的小姐写的,题目是《送我一枝红玫瑰吧》: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在银雪纷飞的夜晚。你轻轻地叩门,我将披散着我新洗的长发,带着一脸鲜润为你开启。请把我挂在窗口的心缓缓收回,拢在怀中,暖我一季冬天。”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生命里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生存的皱纹都无法打住的温柔。我们将在陌生的大地筑一座小小的城堡,守着壁火听玫瑰绽放的声音。”

    柳明写了一个帖子输到了网上,说他心里很感动,如果他能遇见一位善解人意的女孩,他一定会在下雪的夜晚送她一枝红玫瑰,他落的网名是“云中帆”。

    那天晚上柳明回宿舍时已经凌晨两点了。他打开房门时碰翻了门口的鞋架,惊动了和他同住一套单元房的王影。

    两年前他刚到美国时,在一个公寓办公室遇见了急着找房的王影,他们很快商定合租,这样两人都可以省下一些钱。他们租的是有两间卧室的房子,每人住一间,客厅合用。王彤坚持要柳明住那间大一点的卧室,他多付三十元房租。过了几个月,柳明买了一个书架放在了客厅里,他觉得客厅太空了并不好看。王影就说,她从来不用客厅,既然他放了东西,用得自然多,他应该多付一点房租。柳明当时十分后悔买这个书架,但还是答应多交二十五元。他当..

    [阅读全文]  2009-7-24 12:54 - weili - 1089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张翎:长篇小说《金山》故事梗概

    《侨报》副刊,2009年6月26日

      2009年4、5月号《人民文学》连载张翎最新力作、长篇小说《金山》。连续两期连载一部长篇小说,在《人民文学》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金山》取材于19世纪下半叶广东开平村民跨洋过海去加拿大追寻黄金梦的史实。整部小说,以等待为轴,展开的是寻梦、追求梦、实现梦、最终梦被现实无情打碎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男主人公方得法,一个杀猪人的儿子,在晚清最黑暗的时期,跟着一个叫红毛的同乡坐船前往北美。北美被这些早期移民称为“金山”,他们冒死跨海去寻找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方得法在第一次中回国时,和小说的女主人公六指(关淑贤)定下一个约定,那就是他承诺要把妻子六指接到加拿大。他一生奉守这个交换过龙凤贴的约定故事是推动小说前进的动力。

      但是,男主人公方得法和六指半个多世纪的生死之恋,最终却未能实现他许下的诺言。六指等了50多年,竟阴差阳错终究不能与方得法生活在一起。每一次的团圆努力和团圆等待中,男女主人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里有政治事件,也有人物的性格使然。小说传奇般的故事穿插着加中两国各自的社会重大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排华排日、人头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日之战、解放战争,以及土改,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小说揭示出人物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人物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背后,有着人为操纵的历史事件的支配,它与历史密不可分,亦是对历史的形象化的演绎。

      方家第一代方元昌因意外之财而发家,因吸食鸦片而败家。

      方得法是方家的第二代,在乡人红毛的引领下,怀揣“金山梦”远走北美,开始了他的人生历险。然而在加拿大,华人备受歧视,不但进入这个国家要受到各种“卫生检查”的羞辱、资格认定的欺凌,而且在为这个国家贡献劳力(修铁路等)的时候,还要遭受到洋人工头的压榨盘剥,而工程的艰险则使他们每每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华人的到来尽管为加拿大的繁荣..

    [阅读全文]  2009-7-11 07:59 - weili - 2088 查看 - 7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转载] 施雨:你不合我的口味

    你不合我的口味

    文/施雨

    《侨报》副刊,2008年5月13、14、15日
    《钟山》文学双月刊,2008年第三期
    《今天》文学杂志特别推荐
    入选《2008中国短篇小说年选》
    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





    下次,他再拿这种眼神逼我的时候,我就盯住他的眼睛,狠狠地对他说,You are not my type(你不合我的口味)。

    Molly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抱着书,望着夜空那几颗最亮的星子,她对自己发誓,总有一天,要对他这么说,要让他明白这才是她要说的话。星子很亮,她仰头望了很久,直到深夜,仿佛那些星子就是他的眼睛。

    茉莉,茉莉,无论有没有手术,只要一见到她,他就要这样叫她,好像他们是多么亲密的朋友。有时候她冷冷地扫他一眼算作回答,有时候连眼皮都不抬。她不喜欢他这么亲昵地当众喊她,就像他喊伊娃一样。茉莉觉得她和Eva绝对是两种不一样的女人。他没有喊出不同来,那便是他的错了。

    他叫Allan•Adams,心脏外科大夫,大家都喊他亚当斯医生,她也这么叫,但心里她常常唤他阿伦。喊亚当斯医生的时候,他们是同事。而唤他阿伦的时候,他算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让她困惑,想这些时,茉莉的心情是复杂的,所以她从来都不肯叫出口,她不愿为难自己。

    刚来这家医院的时候,茉莉并没有对亚当斯医生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整个手术室只有她一个华裔女麻醉师,医生、护士、其他的麻醉师都对她好,也都对她不好……对她好,是对她很客气。对她不好,是这种客气背后的生分与隔离。这种疏离是对陌生人的提防和不信任,那时,只有两个人例外,一个是亚当斯医生,另一个是护士伊娃。




    早上好!早上好!

    清晨手术室里一照面,大家就彼此问安,一天的忙碌常常就在问候声中开始了。

    昨夜明明天晴,起床的时候却发现窗台上有潮湿的雨痕。茉莉的心情大好,她喜欢这样潮湿的雨天,看小雨轻轻地飘落下来,她就..

    [阅读全文]  2009-7-11 07:54 - weili - 1795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11   [转载] 曾晓文: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

    苏格兰短裙和三叶草

    曾晓文

    (简体版发表于《文学界》2009第6期,繁体版连载于《世界日报》2009年3月7日至3月20日)



    起初飘的只是雾,清白、绵软。似乎有人随意从空中撒下一捧,就笼罩了安省小城圣凯瑟琳。随后雨悄悄渗入,麻丝丝地点到脸上,让人生出几分惶恐的凄冷。

    有水则灵。穿越圣凯瑟琳的魏尔兰运河北牵安大略湖,南挽伊利湖,不舍昼夜,为小城灌注灵气。运河上,一艘大铁船正准备起航。船身棕红,船舱雪白。一面加拿大国旗悬在桅杆上:白底,衬着红枫叶图案。在甲板上,几个穿橙色雨衣的水手紧张地忙碌着。

    灰濛雾雨中的色彩对我起了安慰作用,我几乎快乐了起来。

    移民多伦多快两年了,我一直没有固定工作。虽说在国内教过心理学,但在加拿大因英语口语水平不够高,当不了心理医师,只好到食品加工厂打工,每小时赚8块钱。两个月前,我妈发电子邮件给我,说家里缺钱,我远走高飞了,不该坐视家人挣扎于水深火热。我妈从没学过心理学,但总能捏到我心的最软处。

    我四处找工,希望能换一份薪水高些的工作。有一天我在网上发现圣凯瑟琳新建的养老院急招清洁工,时薪15加元,就报了名。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面试通知,面试当天就被录取了。

    离开多伦多之前,食品厂的工友对我说:“你在圣凯瑟琳会被寂寞杀死的!”

    寂寞会杀人吗?大概会的,但不可能杀我,因为我从来没有繁华过。繁华过的人才忍受不了寂寞,而我从一出生就是寂寞的。再说在生存的压迫下,寂寞可以被忽略不计……

    我目送大船离开魏尔兰运河,向伊利湖驶去。生活中一个平常日子不过如此,有人登陆,有人启航,不管面临的是雾雨还是阳光。

    我住进了闹市区的一幢老式公寓楼。火柴盒形状的建筑,在雾雨中有些掩盖不住落伍的寒酸。走廊是昏暗的,墙上贴满了灭杀蟑螂的通知。看来找几只蟑螂做邻居,并非难事。

    公寓窄小,且空无一物。在没有买到床之前,我只能把棉被直接铺到地毯上。躺上去,贴..

    [阅读全文]  2009-7-11 07:09 - weili - 1578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7-7   世界上最“伟大”的植物

    先起一个“有争议”的题目,吸引眼球。然后请不赞成的同志们,上照你们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植物。

    这个植物叫SILVERSWORD,只生长在夏威夷的一个岛茂易(MAUI),一座死火山(HALEAKALA),3千6百米之上。

    [阅读全文]  2009-7-7 19:00 - weili - 2123 查看 - 10 评论 | 收藏 图库


    2009-6-29   刘震云讲述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中国人的千年孤独,你和我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作品简介:

      一句胜过千年

      本书是刘震云酝酿创作了三年的小说。也是他迄今最成熟最大气的作品。

      小说的叙事风格类似明清的野稗日记,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因而本书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构成言说的艺术,都能拧出作家的汗水。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唯有用此语言,才有对应和表现作品的内涵:与神对话的西方文化和人类生态,因为神的无处不在而愉悦自在。人与人之间虽说来往不多,但并不孤独;与人对话的中国文化和浮生百姓,却因为极端注重现实和儒家传统,由于其社群、地位和利益的不同,由于其人心难测和诚信缺失,能够说贴心话、温暖灵魂的朋友并不多,反倒生活在千年的孤独当中。

      这样的孤独体验每个国人都有;这样平视百姓、体恤灵魂、为苍生而歌的小说自五四以来却是第一部。

      小说的前半部写的是过去:孤独无助的吴摩西失去唯一能够“说的上话”的养女,为了寻找,走出延津;小说的后半部写的是现在:吴摩西养女的儿子牛建国,同样为了摆脱孤独寻找“说的上话”的朋友,走向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关系和人物结构,所有的社群组织和家庭和谐,乃至于性欲爱情,都和人与人能不能对上话,对的话能不能触及心灵、提供温暖、化解冲突、激发情欲有关。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心灵的疲惫和生命的颓废,以及无边无际的茫然和累,便如影随形地产生了。

      由此,我们忽然发现,中国人为什么活得这么累。

      这种累,犹如漫漫长夜,磨砺着我们的神经祖祖辈辈。

      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和累,书中的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于是喊丧,便成了书中主人公杨百顺崇拜的职业。与戏子手谈,成了县长的私宠。但这无法改变本书人物的命运。就像今天,我们的民族还在继续为此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一样。不..

    [阅读全文]  2009-6-29 12:24 - weili - 1244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6-15   沙石:玻璃房子中的梦

    沙石:玻璃房子中的梦

    文/陈瑞琳


    《侨报》副刊,2009年6月6日

      被誉为“地道美国风味”的中短篇小说集《玻璃房子》,经旅美华人作家沙石多年创作而成,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该小说集以沙石的短篇小说《玻璃房子》命名,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18部中短篇小说,其中的单篇小说《玻璃房子》曾被中国小说学会选入200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排行榜。


    梦里歌吟的苦行者  走不出的梦

      读沙石的小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梦”的诱惑。他显然是一个靠“梦”写作的人,在他心里有太多的梦,他甚至为了这些梦企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他在一篇《捉梦网》中写到:“18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在金字塔湖畔用一根羽毛编成的梦网为我捉梦。”从此,他的灵魂上就系满了梦,那些梦没有飞走,一个个走进他的文字里。

      世上有这么一种奇妙,就是苦闷的人能成为作家。有人苦在“推敲”,更多的人则苦在其“心”。

      美国,这个地狱与天堂交织的地方,礼貌而残忍,温柔而凄厉,它给你快乐的时候决不吝啬给你痛苦。然而,这块土地的鬼魅却是造就了一批苦闷意义的作家。异域的生存,要么弃笔沉沦,在物欲中横流,要么举墨扬帆,在炼狱中升腾。于是,一代自生的作家就这样披着沙场的战袍向我们踉跄而来。

      像所有海外作家一样,沙石在美国当过留学生,在餐馆打过工、扛过活,当过记者,经历过职业的磨炼,如今终于安定了下来,却有了要命的恐慌。不是来自生存,而是来自他的内心。于是开始写小说,就像中了魔一样不能自拔。

      读沙石的小说,第一个感觉就是“梦”的诱惑。他显然是一个靠梦写作的人,在他心里有太多的梦,他甚至为了这些梦企望自己永远不要醒来。他在一篇《捉梦网》中写到:“18年前,一位印第安酋长在金字塔湖畔用一根羽毛编成的梦网为我捉梦。”从此,他的灵魂上就系满了梦,那些梦没有飞走,一个个走进他的文字里。一个天生血液里与文字苦苦缠绵..

    [阅读全文]  2009-6-15 17:50 - weili - 1631 查看 - 6 评论 | 收藏 小说界


    2009-6-15   [转载] 中国十大作家“剽客”排行榜

    第一名:刘英,女,满族,编审。1965年生人,毕涤?988年河北大学中文系。发表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百万字,获若干国家、省、市级奖项,主编过上百部文学作品集。现为:河北小说艺委会副主任、河北作家协会理事、承德市作家协会主席。

      上榜理由:一个号称是铁凝主席好朋友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市级作家协会的主席挺身而出,毫不羞涩地奉献给中国文坛又一部“剽客”著作:《草叶上晶莹的露珠》,近日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责编署名:那顺。全书49篇散文随笔,47篇是抄袭的或者把原作掐头去尾,或者两篇作品拼凑成一篇作品。所有的作品与中国作家遥远的剽窃方式如出一辙,那就是——重新命名。抄袭的作者多达47位,有著名作家林清玄、林语堂等公开发表过的作品,也有不知名的网友作品。丑行败露后,此人还在为自己寻找借口,至今未见有关部门对此作出处理,剽窃数量之多,涉及作者面广,位居“主席”,理应坐上“剽客”排行榜老大的位置。

      第二名:遥远(原名叶文军),新疆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某电力公司职工。

      上榜理由:此人居然在3年间剽窃我国各地作协、文联主办的文学刊物上发表的作品达10篇,全部为小说,字数大约100万字。此人剽窃多年,在疯狂“作案”之前就比较隐蔽地剽窃,无人察觉,胆子越来越大,达到如今有恃无恐的地步。该“剽客”的行为达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只是修改一下标题,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掉原作者名字。丑行暴露后,仅被中国作协开除会员资格,有关部门并未公开对此有个明确的处理结果。

    第三名:安意如,原名张莉,女,1984年6月20日出生于安徽宣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自由写作者,先天脑瘫,身残志坚。2002年毕业于安徽某中专院校,做过短时的文秘和会计。

      上榜理由:2006年8月至10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推出安意如的三部作品《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此三本书因涉嫌大篇..

    [阅读全文]  2009-6-15 12:46 - weili - 1217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6-14   伊甸园《经典》

    写字的人儿想找些有“字欲”的哥姐儿扎堆儿,其实数量上不需要很多,兴趣相投
    的,相约找个僻静地儿,聊聊天,吹吹牛,掐掐架,过过招。憋气了掉头就走,气顺了回来再聊。心情恶劣了砸几句糙话,情绪好了赶紧互相吹捧。这境界多美妙啊!


    ---老牛

    [阅读全文]  2009-6-14 18:42 - weili - 683 查看 - 21 评论 | 收藏 违规案例


    2009-6-11   [转载] 水手—马克·吐温

    张永滨 / 著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小说家。他在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被世界各国翻译出版的作品就有30多种。

    马克·吐温水手出身,在他写作的大量作品中,有很多是描写水手生活和漂洋过海的文章,他在美国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当记者期间,乘海船到夏威夷等地,为《大西洋月刊》、《加州人杂志》和《萨长门图联合报》等撰写了许多航海、旅游、海岛上的风光胜景及风土人情方面的文章,创作了像《高尔斯密士再度出洋》这样的海洋方面的小说,同时还出版了《密西西比河的生活往事》、《赤道旅行记》、《乡巴佬出洋记》和《》等书。特别是最后这本书,轰动了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说:“全部美国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一本叫做《哈克贝里·芬恩历险记》的书……这是我们所有的书中最好的一本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马克·吐温的水手生涯和航海旅游,使他成为美国文坛上的领袖。

    “马克·吐温”的由来

    马克·吐温,并不是这位美国作家的真实姓名。他的原名叫萨缪尔·羊亨·克里曼斯。

    萨缪尔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何畔的肯尼波尔城。他在孩提时和小伙伴们偷偷地到大河里游泳,在河畔捉响尾蛇,采集野山莓和榛子。1847前,萨缪尔的父亲离开人世。他不得不到印刷厂当学徒,这时他才12岁,连小学还没读完。后来为了生活,他又到了密西西比河上当学徒,成了水手和领航员。从此,水手领航员这活成为他热爱的职业,他立志“以领航员终其身,愿死在机轮旁”,他常常以水手的身份而自豪。他饱览了密西西比河上的风光,体验到船上生活的艰辛,了解了河沿岸穷乡僻壤上的风土人情,接触到社会上各式各样的人物,从而在观熟悉他们性格时,在航船途中,搜集到大量的生动的文学创作素材。

    在密西西比河航线上,他作为领航员,每天都听到水手们在测量航道水深时的问答:

    “喂,水深是多少?”

    “MarkTwain”

    意思是说水深有两寻。(寻是英美的长..

    [阅读全文]  2009-6-11 19:28 - weili - 902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6-11   [转载] 文学家

    文学家是在小说、散文、诗歌、剧本,随笔创作等方面发表、出版了有一定质和量的作品,且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专门从事文学研究活动的成功人群,以创作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
      例如:高尔基,巴尔扎克,鲁迅,l老舍等许多人士.。
      著名作家简介
      欧文,w.(Washington Irving 1783-1859) TOP
      作家;1783年4月3日出生于纽约。幼年体弱多病,16岁辍学,先后在几个律师事务所学法律,但对法律并没有兴趣,喜爱文学,喜爱漫游。1804年因病赴欧洲休养,到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一度想成为画家。1806年回国后在弗吉尼亚州任律师,后帮助他的两个哥哥经营进口生意。这时他与律师霍夫曼的女儿玛蒂尔达订婚,她于1809年早死;后来他虽有过几次恋爱,却一直过着独身生活。1807年,他和哥哥威廉等人共同创办一种不定期刊物《杂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活动,显露出他的幽默、风趣和含蓄的讽刺才能。
      欧文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纽约外史》(1809)。此后10年,除英美战争期间曾于1814年担任过短期军职之外,一直在帮助他的哥哥经商。1815年欧文去英国利物浦在他哥哥所开设的分行工作;1818年分行因经济萧条而倒闭,欧文留居英国,以写作为生。
      1819年,欧文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共32篇;于1820年结集为《见闻札记》出版,引起欧洲和美国文学界的重视。这部作品奠定了欧文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之后,欧文写了体裁相似的《布雷斯布里奇田庄》(1822)和故事集《旅客谈》(1824),这两部作品都较《见闻札记》逊色。1826年在马德里任美国驻西班牙大使馆馆员。1828年发表《哥伦布的生平和航行》。1829年发表《攻克格拉纳达》;同年曾到格拉纳达的摩尔人故宫阿尔罕伯拉游览,后出版游记、随笔和故事集《阿尔罕伯拉》(1832)。欧文曾任美国驻英公使馆秘书。牛津大学曾授予..

    [阅读全文]  2009-6-11 19:06 - weili - 1112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5-25   [转载] 游记:佛国的尘埃

    加中笔会、大容网、多伦多在线网携手举办的「第二届世界华人游记征文大赛」揭晓,广东的陈启文以「佛国的尘埃」摘冠,江苏的缪克以「马六 甲春韵」夺得第二,渥太华的笑言以「牛津:撑一枝长篙 」名列第三,湖南的李文锋以「 一扇通往天堂的门 」、江苏的程向东以「水墨暨阳湖 」、云南的郑斯瑜以「蜀都旧梦 」荣获佳作奖。

    佛国的尘埃

    就这样走,一直走,走过去一千步。我已经把鞋子、袜子都除掉了。一小点的,一小点的,在这里聚集,在这里闪烁,最细小的湿润,最细小的温暖,一点点的靠近我。不需要怀疑,它是沙。

    从来没有感觉到,一粒沙子像这么渺小,就像从来没有感觉到大海这样大。

    这里是海天佛国的东海岸,海岸线并不曲折,但弯得如一弯新月,又酷似半个括号,就这么简单地,又意味深长地,把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包括了。延绵一湾的沙子,每一粒沙子,都是金黄色的,仿佛熟透了,看上去却很恬淡,也很闲散,一点也不扎眼。普陀山,千步金沙,让蓝天和大海更加蔚蓝。还因为你内心的洁净,你才能感觉到这蔚蓝。蓝得让你舍不得看,哪怕只看一眼,连灵魂都蓝透了,灵魂深处都是深蓝色的了,舒坦得想让你闭上眼。

    不要想。闭上眼睛也不要想。想一想这些沙子的前生,这是需要勇气的。那陡峰绝壁上的某一块岩石,那最幽邃最坚硬的岩石,也许是花岗岩,甚至是金刚岩,它们都见证过一粒沙的诞生,都咀嚼过一粒沙是怎样被赋予沙的含义。没有突然其来的风暴把一切顽石撕成碎片,从一万年前到一万年后,世间都没有那样的风暴,有的只是难以想象的缓慢,风的缓慢吹刮,雨的缓慢洗礼,时间的缓慢过滤,比一万年还要长久。当水落石出,灵魂呈现,你才看见这金子般的沙。或许,这便是修炼的真谛。

    我想到了那些淘金者,他们通过对每一粒沙的审视,过滤,淘汰,想要从中找到那一点儿用肉眼无法窥见的金沙,这意味着多少不可数的命运。曾听一位老淘金人说过,金子..

    [阅读全文]  2009-5-25 20:32 - weili - 1489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09-5-19   Robin & Marian- Close Your Eyes Give Me Your Hand

    Robin & Marian- Close Your Eyes Give Me Your Ha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Xh7imfgeww

    [阅读全文]  2009-5-19 22:26 - weili - 1456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5-19   [转载] 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说

    索尔仁尼琴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领奖演说


          
        正如那个困惑的野蛮人拣起了——大洋中的一块奇怪的废弃物?——沙漠中的某件出土物——或者从天上掉下来的某个无名的物件?——它有着复杂的曲线,一开始单调地闪着光,然后又刺射出明亮的光。他在手中把玩着它,把它翻转过来,试图发现如何处置它,试图在自己的把握中发现某种世俗的功能,却从未梦想到它会有更高的功能。

        我们也是这般状况,手里拿着艺术,自信地以为我们自己是艺术的主人;我们大胆地指挥着它,更新它,改造它并显示它;我们出售它以挣钱,用它取悦当权者;时而用它来消遣——径直到唱流行歌曲的地方和夜总会,时而又为了转瞬即逝的政治需要和狭隘的社会目的而抓住最近的武器,不管那是软木塞还是短棍棒。但艺术并不因我们的所作所为而被亵渎,它也并未因此而偏离开自己的天性,而是在每一个场合、在每一次应用中它都把其秘密的内心的光的一部分给了我们。但是我们能理解那道光的全部吗?谁敢说他已经为艺术下了定义,已列举了它的所有的方面?或许曾几何时有个人已理解了并且告诉了我们,但我们却不能长期满足于此;我们倾听着,忽略着,当场立即把它掷了出去,一如既往匆匆地把甚至最优秀的也交换出去——但愿是为了换得某种新的东西!而当我们再次被告知那个古老的真理时,我们甚至将不记得曾经拥有过它。

        有一位艺术家把自己看做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创造者;他把这样一个任务扛在肩上,那就是创造这个世界,让它居住芸芸众生并为它承担包容一切的责任;但他却在这个世界的下面崩溃了,因为一个凡人的天才是没有能力承担这样一个负担的。这完全就像普通人一样,他宣称自己是存在的中心,但却没有成功地创造出一个达到了平衡的精神体系。而且如果不幸压倒了他的话,那他就责备世界的时间久远的不和谐,责备今天的断裂的灵魂的复杂,或者责备公众的愚蠢。

        另外一位艺术家看出天上..

    [阅读全文]  2009-5-19 19:12 - weili - 959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文史哲


    2009-5-18   北岛:游泳

    北岛

    夕阳西下,就要落进群山中,这和水下看到的是同一个太阳。那是我第一次死亡经验,无法与他人分享。

    (一)

    我八岁开始学游泳。除了打乒乓球,那是当年最时髦的体育运动。天一热,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涌向水边。与其说游泳,不如说是集洗澡、避暑、娱乐、社交之大成。

    离我家最近的是什刹海游泳场。我和同学邻居结伴出发,步行半小时,头顶烈日,晒得发蔫儿。一里开外,那阵阵喧哗的声浪,伴随着尿臊、漂白粉和来苏水的混合气息迎面扑来,让人热血沸腾。回家路上则步履蹒跚,头顶湿游泳裤,好像影子在地上游泳。赶上菜站处理烂西红柿,五分钱买半筐,染得满身满脸都是,到路边水龙头冲洗,再灌一肚子凉水。

    我先在蘑菇池模仿自由泳,两手轮流划水撑地,双脚打水,但原地不动。从蘑菇池眺望水深火热的成人世界:危险的动作、夸张的声调和疯狂的竞技状态,就像打仗。

    进而在家用脸盆练憋气。看一眼闹钟,深吸气,把头埋进水中,咕咕吐泡,憋不住时猛抬头。与同伴比赛,憋的时间越来越长,但呼哧带喘,面目狰狞,紫茄子一般。除了憋气,还练水下睁眼,好像全得了红眼病。人要学会鱼的本事,非得逆向穿越亿万年的进化过程。

    从脸盆到游泳池,世界大了,难度也大了。练憋气弄不好咕咚一口,别提多腻味了——有人在游泳池撒尿。可谁要没多喝几口水,咋能学会鱼的本事?我从蘑菇池进练习池,双臂倒勾排水槽,屏住呼吸,猫腰沉入水中,猛蹬池壁,一口气扑腾七八米远。

    喝水喝多了,技术上总算有些长进:不会换气,于是把头露出水面,手脚并用游上二三十米。艺高人胆大,我跟同伴到后海游野泳。所谓野泳,指的是江河湖海广阔天地,首先是免费,再就是无救生措施,除非自救。后海是穷孩子游野泳的天堂,无人管束,还能钓鱼捉虾摸蛤蜊。人家孩子扔水里不仅扑腾扑腾活下来,还个个如鱼得水,晒得跟小黑人似的,只有牙齿眼珠是白的。虽混不进人家行列,能跟着浪迹江湖就心满意足了。

    《北京晚报》常有淹死..

    [阅读全文]  2009-5-18 15:04 - weili - 1157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09-5-13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JaflPCzu10&feature=related

    [阅读全文]  2009-5-13 10:44 - weili - 1238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艺术之声


    2009-5-12   甲型H1N1流感信息

    中国内地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新网5月11日电 卫生部11日通报,此前四川一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已被确诊,这是中国内地确诊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5月10日下午,卫生部接到四川省卫生厅报告,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现1例发热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患者包某某,男,30岁,目前在美国某大学学习。患者于5月7日由美国圣路易斯经圣保罗到日本东京,5月8日从东京乘NW029航班于5月9日凌晨1时30分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并于同日10时50分从北京起飞,乘3U8882航班于13时17分抵达成都。

      患者5月9日在北京至成都航程中自觉发热,伴有咽痛、咳嗽、鼻塞和极少量流涕等症状,在成都下机后自感不适,遂直接到四川省人民医院就诊。

      5月10日上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次复核检测,结果均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弱阳性。四川省卫生厅组织省内专家组进行会诊,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初步诊断患者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据报道,卫生部已通知有关省市紧急寻找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旅客,并呼吁乘坐上述航班的乘客和知情者尽快与当地卫生部门取得联系。

      卫生部已将有关情况通报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

    [阅读全文]  2009-5-12 12:31 - weili - 6134 查看 - 50 评论 | 收藏 综合类


Powered by © 200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