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电影《牧马人》的预言性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anghuzhai

#1  [原创]电影《牧马人》的预言性

电影《牧马人》的预言性

方壶斋

最近单位图书馆买了几部老电影,朱时茂主演的《牧马人》是其中一部。没事借来看了一遍,算是忆旧。

无论从情节上说还是从演技上说, 这部电影在今天都显得陈旧了。 我平常看电影,特别是中文的,都是一心二用。 可是我看《牧马人》的时候,看到后来居然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看完。

这是因为我发现,这部电影虽然很老,其主题并不过时,对于已经跑到海外的人来说,仍然可以发现其相关性。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永远有话谈的主题,就是去和留的问题。对于今天的来自大陆的海外华人来说,就是一个归与不归的问题。

电影故事的历史背景是70年代末,老右平反了, 四人帮倒台了。那是一个百废待举的时期,也是国人留洋思想重新萌动的时期。那个时候普通人能出国的,当然首推有海外关系者。没有关系的人也不乏借助各种认识老外的机会获得渠道出洋。总之,那个时候出国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 而出国的动因,当然是受够了文革时期的罪。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牧马人》唱的是反调,所以电影推出以后,在社会上还引发了一场关于爱国主义的讨论。在当时来说, 结论无疑是确定的:爱国就要留在祖国。朱时茂在雅虎上提到广西有一位老师,看了七遍电影,决定留在国内,不到国外跟儿子团聚。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许灵均跟他父亲谈自己为什么决定不去美国的那场戏:

        .北京饭店房间 夜,许景由在自斟自酬喝着酒,茶几上摆着简单的冷菜,他已经喝得不少了,脸
        上微带醉意。
        许灵均拿着写好的信走进来找浆糊。
        许景由:“你还没有睡?”
        许灵均:“我给秀芝写封信。”
        许景由:“我能不能看看?”
        “嗯,你可以看。”他说着把信给了他。
        许景由看着信,他的手慢慢颤抖起来。
        许灵均的画外音:
        “秀芝,前些年,我什么苦都吃了,看来,象我这样的人,既然有这样一个有钱
        的爸爸,真应该离开这个国家。但是,我和你一样,回答是:不!‘衣带渐宽终不
        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我等了二十年了,可是这
        一天我等到了,在我们用汗水和眼泪浇灌的草原上,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前途!
        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去。......人,毕竟不是单纯为了物质生活而活着。......”
        许景由慢慢放下了信,他内心痛苦而复杂的感情,使他踌躇了一会,然后,给许
        灵均倒了一大杯酒:“你也陪我喝一点。”
        许灵均陪他喝着酒。
        许景由:“你决定了吗?”
        “是的,我决定了。”
        许景由叹了口气:“我回来晚了!”
        许灵均:“是的,爸爸,假使你五年前回来,我可能跟你走!现在,我宁愿再过
        艰苦的生活,和祖国一道爬这个坡!”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戏,就不能不感到这里有那么一点点预言性。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经过改革开放,这个坡的确爬过来了,而且还在继续爬更高的坡。正因为中国爬过了一道道的坡,才有了今天的海归问题。

今天的中国吸引着众多海外游子的目光,原因恐怕不仅仅是那里有机会发展,有机会挣钱,还在于很多人心里有着同许灵均一样的想法:“和祖国一道爬这个坡!” 当年出来了,没有能够参与这些年中国的巨大变化,已经是某种遗憾。对于50岁上下的人来说,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而且可追的日子不多了。这样的现实不能不在一些人心中造成荡倚冲冒般的矛盾冲突。

正因为有海归现象存在,《牧马人》这部电影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而不仅仅是一部怀旧电影。


2007-9-7 01: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其实主要还是个人、个性.....
每个人选择时,首先都想到的是自己、自己的家庭......(在别人国家不好竞争啊)

至于祖国,被考虑的位置绝对排在很后。

老方思维不长进啊。:))


2007-9-7 08: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3  

“和祖国一道爬这个坡!”


2007-9-7 09:3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4  

人还是多去一些地方好,心胸宽广。钱也不是坏事,可以用来享受,也可以用来投资自己喜欢的事业,比如扶贫慈善公益。《木马人》好象没啥预言性,那时电影只能那样拍。电影不错。谢晋的电影都不错。


2007-9-7 11:4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ghuzhai

#5  

电影的另外一个地方,还涉及到了中美两种文化的不同。许灵均对其父说,他是在集体主义环境中长大的,更加看重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徐景由则说他在旧金山的化学公司就是他的王国。这种集体文化和个人文化的冲突恐怕也是很多天命之年的海外华人所深深体会到的。集体主义并不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它常常也是一种生活模式,因而属于文化的范畴。比如以色列曾经有过的少年营生活,就是典型集体生活的例子。基督教徒的fellowship 也有集体主义的影子。西方国家比较讲究个人权利,个人自由,集体主义色彩相对少得多, 但是也因国家而异,有程度的不同。美国大概是个人主义登峰造极的国家了,至少在理念上她崇尚这个, 所以来到美国的大陆人,多多少少会感到这种文化的不同,除非来以前就已经很个人主义了。来到美国十来年里,恐怕也不是每个大陆人都能完全被美国式的个人主义所同化。美国虽然有团队精神这种说法,那跟集体主义还是不太一样。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往往要求个人作出牺牲,而且还要感到自豪和光荣。为此,集体成员中的互动往往会达到比较深的层次。一个不好的例子当然就是过去的集体对个人进行触及灵魂的批评。团队精神则未必有用集体否定个人的意思。团队精神强调的是配合,但个人的利益,隐私等则得到保证。团队精神因此并不必然导致集体成员之间的灵魂沟通。因为团队精神不要求成员作出无私的牺牲,因而成员鲜有机会体验一种悲剧性的崇高。在团队精神文化中,个体最多就是做到being professional。
人格的超我部分决定了人都需要自豪感和光荣感。 问题是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这种需求常常被比你更聪明的人利用,结果就是你的自豪感和光荣感只不过是别人牟私利的手段。《牧马人》里没有涉及这个问题,不过当我看到许灵均的牧场政治处主任通知他平反的那场戏的时候,我难免不往这上面想:

74.场部政治处
董主任坐在一张办公桌前,许灵均拿着个破草帽惴惴不安地坐在他对面。

董主任把念完的一个文件往卷宗里放着,对许灵均说:“文件就这么几条,你这个右派嘛,过去是错划了,现在予以改正,考虑到你老家也没有人了,给你安排到牧场小学教书,补助五百块钱,等会儿你到财务科去领,调令在隔壁老潘那里,明天到学校报到。”

这个意外的通知,使许灵均百感交集,他眼泪扑簌,扑簌!向破草帽上掉着。

董主任没看他,仍然冷冷地说着:“以后要好好干了,再不能犯错误了,啊?!”

许灵均处在半痴半呆状态,他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只感到一阵晕眩,全身微微颤抖,泪如泉涌,他禁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董主任说:“你的右派也不是咱们场划的。二十年嘛,表现基本上还不错。”他催许灵均:“去领钱吧!”

人的命运就是这样, 在权势者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中上下沉浮。在这样的地方光荣,自豪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2007-9-8 13: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冬雪儿 at 2007-9-7 02:36 PM:
“和祖国一道爬这个坡!”

really?!



是非是我非我
2007-9-8 14:4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