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翻译杀死人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fanghuzhai

#1  [原创] 翻译杀死人

翻译杀死人



翻译界总是少不了讨论这个翻译好那个翻译好或者干脆就是自己的翻译好。

借了两本书,一本茅盾的两个小说《林家铺子》和《春蚕》,一本沈从文的中短篇集。都是英汉对照的。译者一个是沙博理(Shapiro, Sidney ),另一个是研究中国文学的专家叫Kinkley, Jeffrey 。这是一套丛书的两本。译者无疑都是专家了,译文自然是没得挑的。

不过草草翻翻,倒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不管你翻译得如何好,原作你是绝对再现不了的。我相信如果这两个作家都由一个译者来翻译,一定会模糊作者的区别。

怎么讲?因为语言变了。我们看小说,除了欣赏情节,人物形象以外,也欣赏作者语言的特性,这些特性来自作者的方言和个人语言习惯。我们读者觉得有味道。所谓文如其人也。现在你把中文换成了外文,原来的媒体就没有了。你顶多可以保证内容不变,但是原作的味道,你怎么能够用外文体现?就算原文作者用方言的地方,你也用外文的方言,你怎么知道那外文的方言给外国人的感受,能够等价于原文的方言给中国读者的感受?你绝对不知道。反过来也一样。过去有的翻译大家讨论用中文的方言翻译英文小说里的村言乡语的时候,津津乐道其功能对等。 你怎么知道?你在那外文方言的环境中生活过吗?你能保证你从那外文方言体会到的感觉,跟外国人体会到的一样吗?你大概是从字典里知道那是个方言词吧。

我读着英文,脑子里用普通话回译过来。 尽管我的句子词汇可以很好,但是我弄不出来沈从文或者矛盾。

所以,谈翻译可以再现原作,那不过是一种良好的愿望而已。

记得读到过一个人写的论文,这个人好像是中国人,不是香港的就是海外的。他的论文比喻说,你把一条船拆了,用新的木板代替原来的木板,造成一条新船,结构功能跟原来的船一模一样。 你能说这就是原来的那条船吗?他说这叫译本本体论的研究。这个很有意思。

翻译的普遍规律是1。 从外文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把握比较大,因为对自己母语的感知是不会错的。其实译者就是尽可能地用母语把自己对外文作品的感受传达出来。2。 译文语言一般总是比原文更加中性一些。原作的个性常常在译文中受到损害。撇开内容不谈,把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英译文放到一起来读,很难确定原文的时代。这第二个特点,如果是做从母语到外文的翻译,则更加明显,因为对外文的掌握毕竟有限。

所以翻译顶多是照猫画虎而已。


2009-5-4 00: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老方吹毛求疵啦。谁不是不到万不得已,才看被人翻译的东西?

就像婚姻一样,有更好的方式,谁选择这个?:))


2009-5-4 08: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ghuzhai

#3  

选择无性繁殖?或者只性不婚?


2009-5-4 09:1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廖康

#4  

老方指出了正确的大方向。


2009-5-4 10:2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