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回到起点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文章

#1  [原创] 回到起点

回到起点
-2009回国记行



跟姐姐一起逛书店,她别有用心地选了一本《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为了减轻旅途负担,临回加拿大之前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揉合了哲学,炼金术等很多内容的书,情节却简单得可以用一句话表达:牧羊少年受到梦的启示告别可爱的女友去遥远的希腊寻找宝藏,几经周折到达那里,才发现真正的宝藏就在他的家乡。

一语点破我此番回国的心境!

淮阴是苏北的一座小城。城市虽小,每年高考成绩却让很多大城市自愧不如。作为从那里走出来的一员,我知道,这跟教学质量无关,而是因为普通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学,就是踏上了一条通往辉煌人生的坦途。对于年少轻狂的我们,淮阴太小了,小到没有悬念。曾经认识一个考上南师大的淮阴女孩,由于当时南师大的分配是哪里来的回哪里,她便想尽一切办法留南京,还发誓不留南京不结婚,因为嫁给南京男人是她留南京的最后一步棋。

三十年后,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回来,不知道是眼光变了,还是心变了,发现就是这个当年玩儿了命都要离开的地方,居然是世界上最适合我居住的城市。

在淮阴,吃的是地道的淮扬菜。软兜长鱼,蒲菜烧肉,唯淮阴独有,就连200公里之外的南京都只见鳝段,不见长鱼,蒲根也是老得不可入菜。淮阴人很少喝别的品牌的酒,因为全国著名的三沟一河和今世缘就出自淮阴。在淮阴,即便是平常的日子,推开任何一家餐馆的包间,都是笑声满堂,酒香扑鼻。淮阴人讲究吃,会吃,爱吃。过生日,过满月,孩子考上大学,父母金婚,升官,长工资,乔迁,全都是餐馆伺候。淮阴最多的就是餐馆,开一家,火一家。订的是这家餐馆,走几步就是另一家餐馆,请客时只需交待一句,“是醉笑天啊,路南边的。”大家就都不会走错。坐出租,跟司机报下餐馆的名字,地址都不用说,保准把你送到。全国美食节办过两届,都是在淮阴,相信是有原因的。

淮阴的房价也还没来得及升。大城市买一套公寓的价钱在淮阴能买一座别墅。作为商品粮基地,像样的工厂没几个,除了淮阴卷烟厂,没够上档次的。空气于是比较干净,天空于是比较蔚蓝。城市太小,什么地方一迈腿就到了,加上下岗工人组成的三轮大军抢生意,公共汽车总是空荡荡的,坐着像是专列感觉颇爽。。。风景也不错,城中有楚秀园,开发区有个黄河泛滥时冲出来的水域,俗称大口子,现在起名东湖了。东湖里有火树银花,湖边有人造沙滩,搞得每天夜幕下人影憧憧,很有点上海外滩的意思。

小小的淮阴却也有几处值得夸耀的古迹。韩侯故里,吴承恩故居,周恩来童年读书地。。。当地人津津乐道的吴公祠和御码头竟然跟鼎鼎大名的慈禧搭上了界。说的是清咸丰年间,少女的慈僖乘船沿京杭大运河从南方赶往京城参加皇帝选妃。到达素有“南船北马弃船登陆”之称的淮阴时,天色已晚,便决定御码头暂住一宿,第二天换乘马车继续赶路。慈僖在佣人的陪同下刚刚洗漱完毕准备就寝,有人打着灯笼送来一箱淮阴土特产,说是淮阴县令吴唐让送来的。慈僖虽有疑惑,却也大大方方地收下了。她当然不会知道这是吴唐的手下错把送给另一只船的东西送到她的船上了。若干年后,已成皇妃的慈僖无意中听皇帝提起一位叫吴唐的人,猛然想起淮阴的那一夜和那箱礼物,便问吴唐出了什么事。皇帝说这个吴唐实在糊涂,他把文庙建在城外,武庙建在诚内。武将守城,文将安邦,这是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偏偏这个吴唐他不知道。淮阴的官员联名写信上书皇帝,要求革了吴唐的七品芝麻官。慈僖一听是这么回事,就说,吴唐这么安排才显得他思维独特,卓尔不群。对付入侵的敌国难道不需要文官的大智慧才能击退吗?我看这个吴唐不简单。皇帝听了慈僖的话,大笔一挥,把吴唐升了一级。淮阴的官员一看吴唐不降反升,心有不服,又告,结果吴唐又升了一级。就这样,淮阴的官员越告,吴唐的官就做得越大。那些想整吴唐的官员们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作罢。由于吴唐在任期间在治理淮河方面功绩显著,淮阴的百姓为吴唐这位传奇人物建了一个庙,叫吴公寺。吴唐,这位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的七品芝麻官,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活着时就被人建庙纪念的人物之一。

听着父亲数说着淮阴的典故,跟着略通收藏的哥哥姐姐去逛慈云寺古玩街,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几十年的人世沧桑,这个叫做淮阴的城市,已经变得难以相认,却又亲切得似乎一天不曾离开过。正如自然界的百川归海,落叶归根,这一刻,我这颗倦游了的心向往的不再是远方,回首暮色中的故乡,我是如此地渴望回归。虽然童年的课堂早不知去向,儿时的玩伴也没了踪影,但乡音依旧,习俗依旧,亲情依旧,一切从未改变。我就像那个牧羊少年,多年的苦苦追寻之后才发现自己最珍贵的人生宝藏其实就埋在家乡平实的土地里。



足球妈妈
2009-8-28 09: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冬雪儿

#2  

啊啊,我看这类文章总是会泪眼婆娑。文章的文章平实感人。


2009-8-28 09: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Yongbo

#3  

"文章的文章平实感人。"

同感!同感叹!同雪儿握手。


2009-8-28 23:1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4  

谢雪儿和涌波!看来文字也有投不投缘一说~~


2009-8-29 09: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文章什么都赶上了。这退休还乡养老,也得赶~~


2009-8-31 11: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6  

为力,回到起点不用赶,谁都能做到。只怕两头都惦记着,上不上下不下的~~


2009-9-3 22: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我希望能常回去,特别是陪伴年老的父母。但我不会选择回去养老退休。

加拿大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诸多最好之处,你老啦就更加明白~~


2009-9-4 14:0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冰花

#8  

三十年后,在外面转了一大圈回来,不知道是眼光变了,还是心变了,发现就是这个当年玩儿了命都要离开的地方,居然是世界上最适合我居住的城市。
---这点和你不同, 我感到我想念的家乡已不是我心里的那个家乡, 当年想离开, 是心大了想走远, 再回去看看, 心情很矛盾哩~~~

文章的文很朴实, 我一般都读, 哈!

上次回国回来写了十多篇散文, 一直还没得空贴, 有空也贴出来和你的,为力的凑趣儿~~~


2009-9-4 16:42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9  

为力,加拿大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淮阴是最适合我居住的地方~~

冰花,过去回去我也跟你感觉差不多,虽然温馨,却陌生。但这次回去完全不一样。可能是我到了落叶归根的年纪了~~

等着看你的美文。


2009-9-4 20: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言

#10  

许多人说作家的创作源泉来自于其童年经历。文章喜欢故乡,恐怕是有缘由的。此外,我很欣赏你在另一篇创作谈中谈到的反思。


2009-9-4 20:57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李修玲

#11  

它乡遇故知了,先问声好!


2009-9-5 09:0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12  

谢谢笑言,我都忘了自己当时胡扯些什么创作谈了~~

李修玲是MM吧?你也是淮阴人?


2009-9-5 15: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虔谦

#13  

中国,那片土,那缕水,就是我们的起点;我们血里的DNA。到了美国,我个人被BUILT IN 了新的DNA;两种东西在我的血里和谐共存。

谢谢文章分享。



我的生命之痛
2009-9-5 16: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4  

看来你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大熔炉中,没有被熔进去~~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文章 at 2009-9-4 09:39 PM:
为力,加拿大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淮阴是最适合我居住的地方~~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9-7 12: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15  

熔是熔了,不过没完全熔,保留了点个性特征啥的~~


2009-9-7 17: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那我得提醒你一句:退休后,如果你还想继续享受加拿大完全免费的全民医疗保险,法律规定你每年得在加拿大居住至少半年。加拿大毕竟接受你成为公民,授你博士学位,发你工资,付你养老金,帮你养大孩子......

加拿大至少应该得到你一半的忠诚~~


2009-9-7 17: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虔谦

#17  

文章,才发现我同样的话留了两处。啧,我这人很无聊吔



我的生命之痛
2009-9-7 18:30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18  

这我倒没想到,黄金年华都贡献给加拿大了,回去养老还涉及忠诚问题呀~~

半年半年没问题。我也很爱加拿大我的第二故乡耶~~


2009-9-7 18:4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9  

黄金年华贡献给加拿大,不是谁强迫你的吧?
忠诚问题也是金钱问题。加拿大发你养老金,你却拿到别处去全消费。但得病了又回来花年轻纳税人的钱。加拿大可是狡猾的英国人建立的,他们把所有的细节,都优你之先想到啦。

对不起文章,和你较点劲,是因为正在改写这篇文章:http://www.yidian.org/viewthread.php?tid=3524&page=1&sid=DbI2rm#pid20088
你在魁北克住过,看看我有没有胡讲、说错的地方?


2009-9-7 20: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文章

#20  

刚看到一句话,非常喜欢,抄下来与大家共勉: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2009-9-8 19:5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1  

我偷来这篇文章,给你看看。退休后,加拿大、中国各住半年,算是取了两边的好,避了两处的不足。:))

==========================


海归和移民

文/陈思进

【加拿大】

《侨报》副刊,2009年6月25日
《海外文摘》2009年第10期

    在物质匮乏的时代,西方是我们梦中的天堂。那时候为了出国大家都各显其能,考出来、派出来、嫁出来,甚至偷渡出来,只要能达到出国的目的,不择手段,义无反顾。

  时过境迁,2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变,而在海外待久了的人们,虽然大多早已衣食无忧,但无法真正融入西方主流社会,边缘人的感觉总使人若有所失。

  出国前很少会碰上清华、北大的高才生,这些天之骄子按人口比例衡量实在太少。可是在美国碰见的同胞不是清华、北大,就是中科大的……特别在华尔街,想要找一位不是名校出来的反倒挺困难。

  我曾经的同事林大勇,是湖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清华的物理学士、硕士,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博士,来美国后又在麻省理工读了第二个博士,导师曾提名诺贝尔奖,毕业后在试验室做了两年博士后。他非但技术水平能力超强,还花大价钱请专业人员训练自己的英语口语,又专门训练自己写公文报告的能力。可以这样说,他的英语水平超过了绝大多数的英美白人。他时常嘲笑小布什那口烂英文。如果大勇是白人的话,一般在华尔街干个三五年,便能进入中层,十到十五年,就能升入高层。

  大勇毫不掩饰自己往上爬的企图,他积极进取,表现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争取能坐到中层经理级的位置,希望有朝一日升入高层,实现自身价值。可偏偏事与愿违,他在华尔街近十年,部门几次三番将他申请升迁的材料报上去,还有部门经理的强力推荐,但他的升迁之路总被堵在公司高层之外。

  最近,在一家中国国家级金融集团在纽约的招聘会上,他遇见了他的大学老同学——这家公司总部的副总。大勇应聘成功,被聘为部门经理,尽管收入只有原先的1/3。他向我辞行时说了段意味深长的话:“你看这儿的天空有多美,但你说我们能飞多高?我们是一群鹰,可是面对这层玻璃的阻挡,无论我们怎么努力,却永远也别想进入这片蓝天白云。”这几年我周围有不少朋友陆续回中国,情形与大勇类似。

  我在北京的表弟小伟,这些年与人合伙在江西开了一家颇具规模的工厂,生产高级餐具。他在北京负责出口业务,事业蒸蒸日上,早就“五子登科”(车子、房子、票子、位子、和儿子)了。这几年我回中国去北京,他都邀请我到他郊外的别墅小住几天,并时常向我详细打听北美的情况。

  从前年开始,小伟的生意越做越大,隔三差五不是来北美,就是去欧洲出差。我在纽约时,他曾来参加过全球订货大会,在我那儿住了两天。他说,没想到纽约的街景、商店,跟70年前的电影里几乎一模一样,没什么变化。去年我搬回多伦多,正好他有大客户在这儿,邀请他来。在多伦多,他感到震撼的是,“到处是绿地,市中心有森林”。前些日子,小伟告诉我他将带领全家移民加拿大。我问他是不是喜欢外面的自然环境。他说,环境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教育。

  原来有一次,小伟去温哥华出差,到一个朋友家作客。这朋友的儿子上中学初一,正在做功课。出于好奇他凑上去一瞧,电脑荧屏上长篇大论的,仔细一看,是历史课作业,题目是《如果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早死的话,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方面分析》。小伟的大学专业正好是历史,都觉得这问题挺难的,这初一的孩子怎么回答呢?这孩子是这样回答的: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早死的话,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撒克逊会提早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会存在……一直谈到现今,整个世界的格局都将完全不同。

  我表弟小伟看得目瞪口呆!这题目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必须查资料、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才能回答。没想到那孩子洋洋洒洒写了四五十页。哪像我们小时候学历史,按照老师的标准答案死记硬背,比如几几年发生了什么事,历史背景,有什么意义等等。于是,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国际创造型人才”,他决定全家移民,真是用心良苦。他周围好多和他情况类似的哥们也都申请移民了。

  其实移民也好,回归也罢,只是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你若是物质主义者(拜物教),绝对应当生活在当今的中国。你若是清教徒,那么北美确实是天堂。在北美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在中国可以充分享受人气。在北美可以欣赏到大自然,在中国可以享受到生活的内涵。唐师曾有一句名言:美国给人一片似乎“自由”的蓝天,中国给人一个坚实的大地。我很赞同。为什么海归?为什么移民?其实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实现自身价值。今天的中国人,有了选择,这是最大的进步。


2009-9-12 21:4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Immanuel

#22  

涵而不露,刺而不苛;可谓得文中神韵者。

向前辈问好。


2009-9-15 10: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