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一代球王,完美转身——观二○○六年德国世界杯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一代球王,完美转身——观二○○六年德国世界杯

张远山

  上篇、脏脚脏嘴夺冠

  2006年之夏,德国世界杯。夺冠大热门巴西、阿根廷、英格兰、荷兰以及东
道主先后出局。7月9日,决赛在赛前不被看好的意大利与法兰西之间举行。

  法兰西不被看好,因为这是一支以98年法国世界杯元勋齐丹、亨利、巴特兹
为核心的老朽球队。02年韩日世界杯,因球队灵魂齐丹有伤在身,首场即告负,
小组未出线。估计四年之后,更难雄起。

  意大利不被看好,因为这是一支以赛前不久爆出“电话门”假球案的涉嫌球
员为班底的脏脚球队。涉嫌球员有队长卡纳瓦罗、门将布冯以及赞布罗塔、卡莫
拉内西、皮耶罗(以上尤文图斯)、内斯塔、皮尔洛、加图索、吉拉迪诺(以上
AC米兰)、佩鲁齐、奥多(以上拉齐奥)、托尼(佛罗伦萨)等十多人,估计士
气低落,斗志全无。

  然而如果仅凭推理即能预测结果,足球就难成世界第一运动,贝利也不会成
为世界第一乌鸦嘴。

  开赛以后,法国队的老朽便有目共睹。由齐丹主导的前两场,与瑞士、韩国
都打平,小组出线前景黯淡。第三场因齐丹累积两张黄牌停赛,反而三比一战胜
多哥,方才勉强出线。因此赛前预测被再次强化:老态龙钟的法兰西不会走远。

  然而在淘汰赛中,34岁的齐丹一改小组赛的老态,为世界奉献了比98年世界
杯更为炉火纯青的美妙球技。年龄不仅没有成为阻力,反而成了齐丹渴望完美谢
幕的最大动力。凭借天才齐丹的优雅发挥,法兰西淘汰西班牙闯入八强,又淘汰
巴西杀入四强,再淘汰葡萄牙挺进决赛。

  开赛以后,意大利法官宣布初步判决:涉嫌操纵意甲球赛的AC米兰、拉齐奥、
佛罗伦萨三家俱乐部,降入乙级联赛。剥夺情节最重的尤文图斯俱乐部在04/05
赛季的意甲联赛冠军,同时不授予尤文图斯05/06赛季联赛冠军,降至丙级联赛;
在06/07赛季的丙级联赛中,尤文图斯必须以负6分的成绩开始。因此意大利尽管
小组赛轻松出线,赛前预测仍被再次强化:军心动摇的意大利不会走远。

  然而涉嫌假球案并面临惩罚,不仅没有削弱意大利球员的斗志,反而成了他
们争取胜利以逃避惩罚的最大动力。凭借戴罪立功的强烈渴望,意大利淘汰澳大
利亚闯入八强,又淘汰乌克兰杀入四强,再淘汰德国挺进决赛。

  决赛前,出于“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可鄙动机,意大利司法部长马斯特拉
在接受意大利《晚邮报》采访时表示:“政府不能卷入这个案件,但我深知大部
分球迷都希望特赦。现在我想以一个普通球迷的身份问一个问题,在卡纳瓦罗和
皮耶罗以及其他很多球员为祖国奋力争取荣誉之后,能让他们去踢丙级联赛吗?”
然而事实上他并非普通球迷,身为司法部长竟说出这种话,实为莫大丑闻。

  司法部长公开许下的特赦承诺,使脏脚球员们决定不择手段赢得冠军,可惜
他们的对手是渴望完美谢幕并且状态臻于巅峰的齐丹。一个无法两全的难题摆在
面前:法兰西胜,则意大利脏脚球员将接受惩罚;意大利胜,则齐丹的谢幕战将
不太圆满。

  决赛开始七分钟,意大利后卫马特拉奇就在禁区内对法兰西前锋亨利犯规,
齐丹罚出了惊世骇俗、必载史册的勺子点球。这粒美妙的点球不仅羞辱了“世界
第一门将”布冯,更意味着布冯将与马特拉奇一起,成为特赦美梦破灭的罪人。
幸而马特拉奇很快将功补过,以头球扳平比分。上半时一比一结束。

  下半时齐丹依然左右着全局,攻势峰起云涌,上演了世界杯决赛史上罕见的
精彩场面。齐丹的甩头冲顶完美无缺,布冯的飞身救险也完美无缺。至此,布冯
也像马特拉奇一样将功补过。然而两人的将功补过仍旧于事无补,比分还是一比
一。

  进入加时赛,齐丹及其队友的攻势有增无减,意大利门前险象环生,“世界
第一”的意大利混凝土防线岌岌可危。突然,镜头中出现了布冯向主裁申诉的画
面。主裁跑向场边,观看电视录像。慢镜头回放了刚才主裁与全世界球迷都没看
到的戏剧性一幕:马特拉奇左手环抱齐丹并扯住球衣,在意大利大禁区外争顶头
球,随后马特拉奇念念有词,齐丹平静答复后向中场跑去。然而马特拉奇如骨附
蛆地追在齐丹身后继续念念有词,齐丹转身,把马特拉奇顶翻在地。主裁立刻对
齐丹亮出了红牌。这是足球史上首次根据电视录像做出的判罚,众多不希望齐丹
罚下的球迷赛后纷纷抗议这一破例。但我喜欢这一破例,齐丹配得上破例。

  布冯走向齐丹,对他说着什么。或许布冯在向这位前尤文图斯队友解释,为
了力争特赦,自己不得已充当了像小小罗一样对主裁施压的不光彩角色。齐丹没
有回答他,再次转身,毅然退场,走过置于球员通道口的大力神杯,没有扫一眼,
缓缓走下台阶,把世界抛在脑后。

  此时,距比赛结束还有短短10分钟。如果齐丹忍一忍,无论他是否夺冠,其
谢幕战都将被视为“圆满”,然而齐丹不要这样的“圆满”。

  由于主角退场,配角们上演的后续比赛乏味无比,不过悬念保持到了点球大
战的最后一刻。意大利球员五罚全中。法兰西球员,仅有刚刚替补上场的特雷泽
盖罚失点球,仿佛是对主教练多梅内克不重用他的报复。罚失的方式也极富戏剧
性:齐丹的勺子点球,打中门梁右侧,弹在球门线内方寸处;特雷泽盖的致败点
球,打中门梁左侧,弹在球门线外方寸处。

  就这样,意大利脏脚球员,凭借并未涉嫌“电话门”的脏嘴队友马特拉奇的
“脏话门”,通向胜利之门。从来没有一届冠军球员,像本届意大利球员那样,
在奖杯尚未正式颁发前,就如此忘形地挤到奖杯前疯狂亲吻。只有意大利球员中
人气最高的托蒂兴致不高,他迟迟没在镜头中出现。没有涉嫌的托蒂,双脚很干
净,对马特拉奇的脏嘴吻过的大力神杯,他不像脏脚队友那般狂热。

  赛后,齐丹和马特拉奇都拒绝向记者透露双方对话内容。唇读专家给出了几
种不同版本,我对双方具体说过什么兴趣不大,却对这一各得其所的结局非常满
意,比齐丹捧杯远为满意。齐丹不需要再次捧杯,而意大利球员太需要这张赎罪
符了,它将把他们从地狱门口接走,转送天堂。我愿意向不善言辞的齐丹推荐苏
格拉底主动申请死刑后对群氓所说的话:“就这样定了:你们去生,我去死。哪
条路更好,只有神知道。”

  巴黎的凯旋门,没有等到期待中的凯旋,因为齐丹转身了。这一转身,比他
的“马赛转身”更令世界惊愕。这一转身,不仅配得上凯旋门和马赛曲,而且使
之更为光彩夺目。

  下篇、齐丹挑战群氓

  次日的世界各大媒体上,意大利夺冠退居次席,抨击齐丹“小不忍则乱大谋”
的檄文却高居头条。

  赛前,法国《队报》说过如是蠢话:齐丹在决赛中“胜则成神,败则封圣”,
由于齐丹的冲动之举挫败了他们造神封圣的可笑企图,他们愤怒地质问齐丹“如
何向其四个子女和数千万青少年球迷交代”。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说:“齐丹
摧毁了自己圣人的光环。”很显然,记者们把自己以及群氓造神封圣的愿望,当
成了齐丹的愿望。

  齐丹的壮举也许未经深思熟虑,但必定是其一贯人格不假思索的真实体现。
齐丹用这一壮举告诉其四个子女和无数球迷:不能不惜一切代价争取成功,不能
不惜一切代价逃避失败。何为失败,何为成功,只是定义问题。大多数人向往的,
就被定义为“成功”。极少数人向往的,就被定义为“失败”。如果“成功”意
味着获得利益,而“失败”意味着赢得尊严,那么“失败”就比“成功”更值得
拥有。

  当我通过电视目睹齐丹走过大力神杯时,我立刻断言齐丹不会再走出来出席
颁奖仪式。但我非常担心,法国队主教练多梅内克会不会去请齐丹“为了法国队
的集体形象而顾全大局”?世界杯组委会主席贝肯鲍尔会不会去请齐丹“为了世
界杯的圆满和谐而顾全大局”?法国总统希拉克会不会去请齐丹“为了法兰西的
国家利益而顾全大局”?幸运的是,我的中国式担心在尊重个人意志的欧洲没有
出现,没有任何人去要求齐丹“顾全大局”。假如齐丹是中国人,必定会有冠名
“领导”的蠢货用空洞虚幻的可笑大词威逼利诱他“顾全大局”。

  到现场看球的法国总统希拉克赛后对记者说,他不明白齐丹为何有此冲动之
举,但红牌并不妨碍自己对他的欣赏:“无论当时发生了什么,我都认为他是最
棒的。”中国权贵不可能说出这种话。中国权贵只会打可恶的官腔,只会为齐丹
“遗憾”,只会宣称“无论马特拉奇说了什么,齐丹应该顾全大局。”

  所谓“顾全大局”,不过是压抑个性、扭曲意志、承受屈辱、媚俗从众的堂
皇说法。“顾全大局”的内分泌失调者,古今中外皆有,而以中国最为盛产。无
论中外古今,无论专制民主,“大局”都由权贵操纵,而群氓则屈从于由权贵操
纵的“大局”。不肯“顾全大局”的齐丹,粉碎了权贵的掌控美梦,动摇了群氓
的盲目自信。

  与全球媒体声讨齐丹形成尖锐反差的是,由全球记者投票评选的“金球奖”,
居然落在齐丹头上。这比齐丹的冲动之举,更令世界意外。写出声讨檄文的全球
记者,为何投票时却自相矛盾?

  一位中国记者如此解释:这是因为大多数记者都是在决赛前投的票。这一自
作聪明的想当然,既不合常情,又缺乏根据,仅仅暴露了这位中国记者的缺乏职
业操守。在世界杯决赛结束前,就投票评选本届世界杯最佳球员,这种不负责任
的缺德事,只有中国盛产的无良记者才干得出来。每一位稍具职业道德的记者,
必定会等决赛结束后才投票,这是卡纳瓦罗得票紧逼齐丹的原因。不少记者把票
投给卡纳瓦罗,是因为“胜王败寇”、“赢者通吃”,更是因为对齐丹犯规持否
定态度。若以球技而论,卡纳瓦罗哪里轮得上“次佳”?

  决赛结束后,全球记者干了两件事:一、撰文报道决赛,并以压倒性声浪公
开抨击齐丹。二、投票评选“金球奖”得主,其中的微弱多数,私下把票投给了
齐丹。这一难以并存而竟并存的奇特现象,深刻揭示出“民主制度”乃至“言论
自由”的两面性。

  媒体作为三权分立格局之外的第四权力,是民主世界的民主基石;记者运用
“言论自由”在媒体上公开发表评论,其民主性不言而喻。不受外力胁迫的私下
投票选举,其民主性同样不言而喻。为何有如此之多的记者口是心非?

  因为即便是充分享有“言论自由”的记者,其公开言论也像许多人一样很不
自由,不得不屈从群氓“公意”那只看不见的手,因此尽管言不由衷,但公开抨
击齐丹却最为保险。然而私下投票不必屈从群氓,因为国际足联不会公布投票者
名单,不会追究投票倾向与评选结果相异。公众也不会知道,哪些作义愤状公开
抨击齐丹的记者,私下竟把票投给了齐丹。老板更不会迫于群氓压力,而炒其鱿
鱼。因此对群氓的恐惧消失了,记者们的隐秘价值倾向,得以悄悄实现。每位把
票投给齐丹的记者,对评选结果可能都相当意外:他原想悄悄站在投票者的少数
乃至极少数一边,没想到竟有如此之多的同道。

  不难设想,如果国际足联将公布投票者名单,那么群氓压力依然会像左右公
开评论那样发挥决定性影响,齐丹必定落选。可以断言,如果“金球奖”不是由
全球记者投票评选,而是由国际足联的少数权贵“民主”评选,齐丹也必定落选。
因为民主时代的权贵,同样不得不屈从群氓压力,决不敢公开挑战群氓信奉的主
流价值观。

  屈从群氓压力,就是媚俗从众。只要屈从群氓压力,那么无论权贵、记者还
是普通公民,就都成了群氓一员。或者先成为群氓一员,然后屈从群氓;或者先
屈从群氓,然后成为群氓一员。总之,民主时代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意志不自由、
言论也不自由的群氓。任何时代都有群氓,但惟有民主时代才是盛产群氓的最佳
沃土,因此民主时代罕有古代常见的孤胆英雄。齐丹却是一位民主时代的孤胆英
雄,并且是第一位在全球瞩目下冒天下之大不韪、弃群氓梦寐以求之物如草芥的
孤胆英雄。

  无论古今中外,群氓信奉的主流价值观,其核心都是以道德高标塑造虚假的
“完美圣人”。齐丹的壮举使群氓渴望虚假“完美”的心理期待落空了,所以群
氓不管马特拉奇说了什么,异口同声抨击齐丹的壮举是“一个相当愚蠢的举动”
(美国《纽约时报》),“本届世界杯最肮脏的一面”(德国《图片报》),
“天才的阴暗面”(德国《南德意志报》),“有什么用?为什么?他疯了吗?”
(波兰《体育评论报》),“本届世界杯赛唯一一颗伟大的星星随着这个动作消
失了”(巴西《圣保罗之页》),“齐丹失去了理智与王冠”(巴西《环球
报》)。愚蠢肮脏、阴暗疯狂、失去理智的,究竟是齐丹,还是马特拉奇?愚蠢
肮脏、阴暗疯狂、失去理智的,究竟是齐丹,还是全球群氓?

  在我眼里,继六十年代的球王巴西人贝利、七十年代的球王荷兰人克鲁伊夫、
八十年代的球王阿根廷人马拉多纳、九十年代的球王巴西人罗马里奥之后,齐丹
是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球王。由于罗马里奥挑战群氓而提前退场,因而导致
了齐丹在98年法国世界杯的提前登场,而2006年德国世界杯,则是齐丹的完美谢
幕。

  “完美”与否,像“成功”、“失败”一样,其定义也可以完全相反。齐丹
的犯规罚下,被全球记者在公开评论中视为“不完美”,又被众多记者在私下投
票时视为“完美”。这说明群氓信奉的主流价值观,与深藏于很多人内心深处的
永恒道德并不一致。以造神封圣的道德高标来衡量,齐丹是“不完美”的,即不
具有“神的完美”。以合乎人性的永恒道德来衡量,齐丹是“完美”的,即具有
“人的完美”。“神的完美”不允许有缺点,也就是不允许有个性;“人的完美”
允许有缺点,也就是允许有个性,进而允许对群氓信奉的主流价值观予以质疑和
挑战。

  一代球王怒触不周山的壮举,之所以被我称为“完美转身”,就在于谢幕战
即将圆满结束前10分钟,齐丹转身超越了足球,转身拒绝了谬托知己者的错爱,
转身挣脱了对群氓信奉的主流价值观的屈从。如果齐丹忍辱负重打完比赛,甚至
锦上添花再次捧杯,那么渴望虚假“完美”的群氓就能如愿完成对齐丹的造神封
圣,那将是恶俗的大团圆闹剧。而现在的不圆满结局,有助于惊愕的世界立足于
真实人性的坚实大地,而非建基于虚幻神性的缥缈云雾。

  2006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纪念日)写于上海



是非是我非我
2006-8-17 08:2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我从来就喜欢读张远山。

这篇文章是我暨今为止看到的关于世界杯最好的一篇评论。


2006-8-17 08: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简杨

#3  

张远山确实不错。看了这一期的“喋血太平镇”和“去了”没有,不错,尤其是“太平镇”,我一口气读完。


2006-8-17 10:0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4  

I read (this time I don't use "see") it - 期 every time before.

After you work for it, certainly I won't miss it.

I more like 去了 than 喋血.

Maybe, it's because I think the nick name of the author - 谷歌 is Google's Chinese name.

Interesting!


2006-8-18 12: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