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蜗居》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 (肖复兴)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eili

#1  [转载] 《蜗居》是指向现实的一根刺 (肖复兴)

电视连续剧《蜗居》受到欢迎,引起热议,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它触及到了当今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即房子问题。过山车一般疯涨的房价,涉及千家万户,几乎牵动所有人的心。

  虽然,房子不是一个筐,可以把什么问题都往里面装,但谁也无法否认,当今很多问题,都会在房子问题之中找到自己的一些影子。由房子而引来的贪官的腐化、人性的扭曲、道德的失衡、价值观念的错乱,或家庭关系、爱情伦理的考验,在动荡的房价面前,都在走马灯一样频频亮相。

  《蜗居》的故事和人物,涉及了这些问题。这是它的聪明之处,它就是要踩着电视剧的尾巴,让观众的头跟着一起动。尽管它浅尝辄止地捎带上了官场文化和二奶文化,但它本意并不在此,根本没想由此深挖一口井,而不过为了烧香引出“鬼”来。这个“鬼”,在我看来,就是房子的问题,这已经不仅仅是价格的问题,而是揭示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什么样致命到骨髓的变化。这种变化,令全社会和所有人都始料未及,却紧随房价步步高升而情不自禁在潜移默化,最后,各自都变得面目皆非,而令人痛彻心扉。

  因此,这部电视剧并不是有些人关心的,或者是记者和电视剧编导探讨的,什么宋思明和海藻是否真爱、海萍对海藻悲惨的结局是否负有责任诸如此类婆婆妈妈的话题。而是房子对于一代人情感价值系统无情有恨的摧毁。海萍和海藻姐妹之间原本那样清纯而美好的亲情,以及她们和父母的亲情,不都是在房子问题面前而节节败退,最后无法收拾,以牺牲了海藻的一个子宫为代价的吗?


  亲情如此,爱情又如何呢?也许,海萍和苏淳能多少给人一点安慰,但也不是一点没有被磨损。海藻和小贝的爱情,则是彻底被房子所压垮。而海藻和宋思明之间的感情游戏,不过是一剂自欺欺人的伤湿止疼膏,无法治疗痛失子宫和生命的痛苦罢了。

  因此,《蜗居》不是爱情剧、反贪剧,也不是家庭伦理剧,它运用了这些剧种的一些元素,却又巧妙而聪明地绕开了眼下这些业已泛滥的热门剧的圈子。这就让它区别于它们,避免了趋同的同质化,而让自己不仅别具新意,而且饶有深意。这点深意,就是触及了当下政府和开发商合谋的房子问题所带来的经济生活的变化,对于一代人精神和情感的冲击。它不仅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可怕的变异,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发生了令人心痛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那就是,不再相信公平、正义的存在,不再信仰奋斗可以创造未来。房价在扭曲现实,扭曲情感乃至人性。真的是物质决定精神,生存压迫心灵,房子压得不止一代人心里喘不过气来。

  《蜗居》不是承载问题的一个筐,而是刺向当下社会和我们内心的一枚刺。这是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因为它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的敏感,更因为它拥有不回避现实生活的良知。

  □肖复兴(北京 作家)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1-19/1972447.shtml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9-11-20 13:1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幸福与房子有关 《蜗居》是电视剧正义担当的隐喻

最近,电视剧《蜗居》火了。剧中女主角海萍似乎说出了很多人心里想说的话:“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连串数字蹦出来: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腾讯网发起的一项网友投票吸引了36万名网友,结果显示八成人认为幸福与房子有关。(《中国青年报》11月19日)

  《蜗居》里众多让个体触景生情的桥段、台词,使个体心有灵犀——在理想与现实、情爱与家庭中的无奈、困惑,甚至是赤裸裸的生存现状。正是在这点上,电视剧《蜗居》赢得了公众的关注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解读。

  事实上,就笔者的观察,对《蜗居》的关注,并非仅仅停留在电视剧艺术性的角度上,相反,更多时候是放在社会视野下,放在住房问题是个权利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探讨的。

  从这点上说,笔者以为,作家肖复兴的见解值得关注:《蜗居》不是承载问题的一个筐,而是刺向当下社会和我们内心的一枚刺。这是它的可贵之处,不仅因为它拥有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的敏感,更因为它拥有不回避现实生活的良知。

在公众对不少电视剧颇有诟病的当下,《蜗居》能给我们不少启示。那就是对现实的关注,对正义和公平的有力呼吁,对民众现实的有力反映。长期以来,我国电视剧为了收视率常进行过度的煽情创作,而现在流行的谍战与翻拍成风,在笔者看来,容易陷入疏于电视剧的责任担当的诟病之中。《蜗居》似乎有了鹤立鸡群的感觉,不过公众恰恰需要类似的电视剧。

  当下,商业化的包装正逼迫电视剧失去它的美学属性,一部部电视剧成了文化工业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模式化产品,变得标准化、陈腐、保守主义和平庸化,显露出诗性的沦丧和个性的泯灭,艺术价值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对现实的观照也几乎成为空谈。

  《蜗居》之刺或是电视剧正义担当的隐喻。对公平和正义以及对公众权利的呼吁关注,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电视剧等艺术作品的内在要求,离开了这点,都难免坠入诟病的深渊。

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10414763.html


2009-11-20 13:1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3  

《蜗居》编剧六六:我对八卦天生无比热爱

眼下,由海清、张嘉译、李念、文章主演,六六编剧的电视剧《蜗居》正在热播,相比六六的前两部作品,《蜗居》打破了以往“独门小户”的模式,改由三对夫妻唱主角。面对如此庞杂的爱憎悲喜,六六告诉记者:“我不喜欢把小说写得像好莱坞电影,黑白大战,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记者齐书勤

  【作者自述】 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

  《蜗居》是一部讲述都市房奴生活的情感大戏,说起创作初衷,六六感慨颇深,“很多老百姓奋斗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套房子,这既是一种心酸,也是一种奢望。”六六表示,“蜗居”这个名字是后改的。“以前想写一部名为《房事》的小说——买房子的故事,后来拖了一年多,其间,我经历了怀孕、生子、写剧本等,忽然在网上发现《房事》已经有人写了,我于是改名《蜗牛》,和故事主题也比较接近——背负着一个壳前进。但这个书名意思不大明确,最后出版社让我改为《蜗居》。对我来说书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瓤。”

  《蜗居》从主人公决定买房开始,所有角色的命运都在不知不觉中转变。“过去都说,有房便有家,现在就算买了房住进去,一天不还清贷款,房子一天就不是你的,一切梦想都被一套房子束缚住了。”六六说:“我不倾向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他们都有掌控命运的权利。在初衷、道德、责任、欲望面前,每个人的选择都有他的立场和理由,都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别人的命运,这也构成了我们生命中大多的悲欢。”

  无论是《王贵与安娜》、《双面胶》还是如今的《蜗居》,写的都是家长里短,对这类题材如此情有独钟的六六表示,她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最擅长捕捉一切活生生的细节,以最准确的语言组合并润色。“因为我的逻辑思维很差,写科幻小说肯定不靠谱,写古装剧吧,历史又读得不好,只好写自己熟悉的家长里短。不瞒大家,我特别八卦,这一点让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视角问题,我的创作原点是我周围的生活,我的爱憎都基于这个点。”

  【创作过程】 离不开粉丝的技术支持

  六六以往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从网上流传开的,《蜗居》的问世同样是一篇篇帖子汇集而成的结果。“我一打开文档就不会写小说了,我只能在论坛上发帖子,还得有人不断回帖,否则我写不下去。”六六称自己不像大多数作家那样,需要安静地酝酿、推敲,“我不属于‘自我欣赏’型,只能一边写,一边听下面有人使劲拍巴掌,或者砸砖头也行,没办法,我不是科班出身,草台班子习气严重。”

  当被问及小说素材从何而来时,六六略显为难,“几乎所有人都问我,这些故事是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可以明确地讲,不是,至少多数不是。但的确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在我心里翻腾,等着被我写出来,大概讲故事是我的本能吧。”六六表示,要感谢“粉丝”们的大力支持,这让她写非专业的故事不会有生疏的感觉。六六说,这些“粉丝”不仅为她捧场,还随时提供“在线技术支持”。《蜗居》中,有很多关于商务和法律的情节,一旦她的素材不够用,立刻就有专业“粉丝”前来出谋划策。“还有人专门负责挑错呢,有一次,我写了个‘车子360°掉头’,立刻就有人拍砖,‘360°掉头和没掉头有什么区别啊?’类似的挑错还有很多。”

  问及“六六”这个笔名是否有特殊含义,六六表示,自己原名张辛,以前网名叫“少妇六六”,也就是“少妇闲来无事,网上遛遛”的意思,后来干脆就叫“六六”了。

  【回应质疑】剧中情节不是自己生活

  在这些电视剧热播之前,大家对六六的了解很少,基本都是通过她的书来了解她的个人生活,因此有很多读者、剧迷认为,书中描写的故事就是六六自己的生活模式,那么,这些剧中人物身上是否有六六的影子呢?“其实我真的很无辜,我在写《王贵与安娜》时,就有人问‘那是不是你爹妈’,写《双面胶》时,又有人问‘那是不是你婆婆’,现在《蜗居》播出,又有人问我是不是剧中的那个海藻。我对此很无奈,所以就不说了。”六六表示,自己每天的生活很规律,早上七八点去幼儿园工作,下午去中文学校教课,晚上10点才回家,还要继续写作,“连续七八年,我都是从早上八点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

  《蜗居》触及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小三”的爱情,六六是如何处理第三者的爱情呢?“这个问题涉及道德范畴,但我不是道德的审判师,我认为,宣讲的工作可以交给有关部门来做,我只想表达出我的想法并打动读者,让读者来评判,来体味。”

  
http://ent.sina.com.cn/v/m/2009-11-20/14442778200.shtml


2009-11-20 16: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根据六六小说《蜗居》改编的电视剧已于本周四正式登陆BTV-4,甫一开播,即引发各年龄层女性观众的情感共鸣。趁着六六日前专程赴京出席新剧开播式的间隙,记者对她进行了专访。

  《蜗居》此次聚焦的,不仅有“房奴”问题,更有“小三儿”问题。她在写作中,从不去评判。但此次对读者、观众们的反响,比如不少人同情婚外恋所谓的爱情等,六六明确回应:“这种爱情,只是搭顺风车。这种行为,就像开车时的插队,它破坏规矩,它是一种高速发展下的隐患、挑战。婚外情可以说是婚姻的一种病毒。”

  谈男人

  老奸巨猾是某些中年男人正常的发展过程。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读者和观众的反映中,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网上很多评论中也能看出来,对于在年轻女孩海藻身边的两个男人,更偏爱搞外遇的中年公务员宋思明,而不是单纯地去爱她的年轻的小贝。

  六六(以下简称六):的确,小贝在观众眼中只落了俩字——可怜,女观众上至85岁,下至15岁,都奔着宋思明去了。但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小贝,因为他像我年轻的时候。他没有因为宋思明这样的男人给他上了深刻的一课,就被生活打垮,去坑蒙拐骗,他没有。他永远积极、乐观、健康,他依旧在寻找自己的生活、属于他的那个道路。观众的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女观众。女性有一个心理,是慕强,让她在一个没有能力的男人和一个有能力的男人之间选择,她自然会有倾斜。但我绝对不会这样选,因为我是女性中的强者(笑)。

  从我心里,我一点也不喜欢宋思明这样的男人。这种40多岁的男人,如果说是鲜花的话,就是盛开,如果是月亮的话,就是满月,但花开则败,月盈则亏,他在人生巅峰的时候,其实是有一种最美好的时光即将逝去的恐惧的。这是他对海藻这样的女孩发生感情的基础。他会说道理,古往今来,不说错一句话,不走错一步路,但这样的男人多可怕啊。这些道理我也会说,但我不拿它去骗小伙子。一个男人到了40多岁,肚子里再没点这些货,就没法在世界上混了。老奸巨猾是中年男人正常的发展过程。很少有男人一生永远在攀高,宋思明是在巅峰状态上往下走的人。而且也有观众注意到一点,宋思明利用的权利是公权利,是国家赋予他的,他把它利用起来满足自己。我怎么敢把自己信任的东西交给这样的男人?

  谈女人

  海藻不是年轻女孩中的主流。

  记:观众还有一个普遍反映是觉得“小三儿”海藻很单纯可爱。

  六:她心眼不坏,不算计别人,有人说“没有破坏不了的婚姻,只有不够努力的小三儿”,但海藻不像我们一贯感觉的“小三儿”。这也是观众喜欢她的原因。但是她误入歧途。一个25岁的女孩,在你什么都没有干的时候,享受到自己不该享受的生活。在上海拍戏时,海藻躺的那张沙发是50万,那张餐桌是10多万,那套房子可是2000万哪。不觉得愧疚吗?至少你让我在那呆着,我会觉得害怕。因为它不是我努力得来的。但我绝对认为海藻不是年轻女孩中的主流。如果大部分人求安逸、走捷径,社会肯定会退步。

  记:而对于自我奋斗的海藻的姐姐海萍,观众倒觉得她世故、不讨人喜欢。

  六:说实话,现实生活中,女人大多不讨人喜欢。工作、生活、还款、带孩子、家务事,还得防着老公时刻出轨,你想让她风姿绰约、善解人意、小资情调,很难。海萍的生活是99%这个年纪正常的女人的生活写照。只能说明一点,我们大家都不太喜欢我们的生活状态。不过幸福感取决于我们的内心,半瓶水,有些人总看见半瓶子满,有些人总看见半瓶子空。

  记:那你呢?

  六:我打生下来落地起就是半瓶子满。

   谈爱情

  给你三个条件,如果你都回答“Yes”的话,那就是爱情。

  记:观众觉得海藻与宋思明之间的婚外情,表达了一种爱情至上的感觉。

  六:我恰恰觉得他们不是爱情。非常客观地说,女孩子在二十几岁,如果她要选择的是中年男人,那前面一定会加一个定语——事业有成。没有一个青春漂亮的女孩子,会喜欢中年的、一事无成的男人。但成功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东西在里面,这明显是一种交换。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爱情的话非常简单,给你三个条件,如果你都回答“Yes”的话,那就是爱情。其中有一个是“No”,那就不是爱情。只要你有这三个“Yes”,就可以直奔婚姻而去。第一,如果他今后落魄了,贫穷了,你会伴随在他的身边吗?第二,如果他生病了,他全身瘫痪了,你会照顾他一辈子吗?第三,你愿意把他的父母当成你自己的父母一样侍奉吗?有一个是“No”的话,你对这个爱情就要打问号了。实际上,海藻这三个答案,一定都是“No”。这种年轻女孩与中年男人的爱情叫什么?叫搭顺风车。它和爱情一点关系也没有,她根本没打算跟他过一辈子,只是好一段算一段。当这个女人40多岁,这是一生最美好的时候(我觉得我现在就是一生最美好的时候),跟一个60岁的老头在一起,会跟他一辈子到老吗?

  谈婚姻

  如果没有对往昔日子的怜悯,你很难指望一个男人能跟你走一辈子。

  记:看了这部书和电视剧,我身边很多女性已经展开老公出轨怎么办的讨论,而且感觉即将发生似的。

  六:现在的女性,没有一个人在婚姻之初敢断言,这段婚姻我会走到生命的终点。本身这个社会就是转型期,价值观还在比较冲撞的状态,不是清晰的。我们还缺少对妇女儿童的保障。如果社会加强一点对男人出轨的惩罚,比如规定妻子能够获得财产的75%,可能会好多了。

  我对这种事有时候会感觉到忧伤,觉得这是对好人的惩罚。我们这样的女孩,年轻的时候,凭自己的努力,追求我们相信的爱情,愿意跟这个男人同甘共苦,放弃了一切能够走捷径的机会,与他一起打拼、生活,希望与他白头偕老。中年的时候,遭遇到严酷的挑战,我非常想说这句话,我年轻时也貌美过,不比现在任何一个貌美的女孩子差,可是必须要承认一个现实,我人到中年。原本指望这个社会有真情存在,至少有善良、同情,还有怜悯,如果没有对往昔日子的怜悯,你很难指望一个男人能跟你走一辈子。但我必须坦然承认,我真的老了,没有办法同20多岁的女孩竞争,也不会有人注意到我的善良、智慧、豁达、大度。怎么办呢?转型期总要有人付出代价,我们这批女性就当是代价的承担者吧。

  书中有一段谈话在网上被广泛流传,宋思明的太太说“我用蚌肉忍着疼磨出来的珍珠,最后被别人挂在脖子上炫耀。”这段时间也出现陈琳自杀的事,为了一只鸟放弃整片森林不合算啊,但你已经有吃亏的感觉了,我把这只鸟养肥了,飞到林子里去了,我再抓一只鸟的可能性也很小,人会失衡,尤其是女人。有些人可以自控,有些人很难。女人失去了经营了半生的婚姻,相当于她的所有。有时候这些也让我不相信好人有好报,但我难道就因为这个而不去做好人吗?

  婚姻永远离不了一个词——信仰,无论中间出现什么波折,两个人要以坚守它为目的。

  记:婚外情其实对现在很多人都是切肤之痛。

  六:婚外情作为婚姻的一种寄生虫、病毒、H1N1,是挺挠社会的头皮的。它造成了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造成了社会根基的一种“骨质疏松”,就像南极北极的冰川从基底融化,有一个一个的洞。它是一种高速发展下的隐患、挑战。人之所以有婚姻制度,有制度性,是他们知道怎么让自己的后代在最优势的状态下繁衍:孩子会健康成长,受到父母百分之百的关爱。如果这个基础变得不扎实,受害最深的是我们的下一代。比如1980年代初期,一个男人发达了,找了个小姑娘,把糟糠之妻抛弃,那他会造成两个女人的不幸,原来的妻子的不幸,新妻子在中年以后陪伴一个老人的不幸,还有最少两个到四个孩子的不幸,他们享受不到完整的父母的爱。

  婚姻永远离不了一个词——信仰,无论中间出现什么波折,两个人要以坚守它为目的。如果你把它一直带到生命终点,那你就有了这个信仰。中间抓一个人也行,你也行,她(他)也行,那你就是没有信仰。无论多么伟大的人,在生命终结的一刻,回忆自己曾终结的一段婚姻,都会是难以言喻的一段失败的痛苦。

  记:很多没有结婚的女性,现在也觉得男人肯定会出轨,而对婚姻很犹豫。

  六:现在中年的男人,做的这些事情,这种与正常规则不符的事情,与礼法、善良、正直相悖的事,影响的是青年一代的男人。女孩子不选择青年时正在奋斗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有了这种失落感,到了中年的时候,会疯狂地报复。是个恶性循环的过程。中国人讲行善积德,你这代人做的事,要看对下一代人是盈利还是亏损。而且,这样的中年男人,如果还不觉得愧疚,那想想你自己的女儿,长到20多岁,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你什么感觉,人要将心比心。我在想我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孩子的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我留给他们的物质财富会贬值到没什么价值,留给他们的应该是精神财富,比如对秩序的坚守。

  谈人生

  老年幸福生活的盔甲,是之前一段被很好度过的生活,被悉心度过的生活。

  记:但也有一个问题,现在很多人觉得婚外情很正常。

  六:一个健康有序的社会,高效的社会,对人人都公平的社会,它一定是要有规则的,有个正当的规则。如果我们开着车,在红灯前每个人都排队,安静地等候,我觉得不会形成现在这么拥挤的堵车局面。而且每个人觉得是公平的。但就是因为现在这个社会有人插队,他走了捷径,并让你等待的时间更长。占了便宜的人,暗自窃喜,不占便宜的人觉得吃亏了,原本正常的规则,变成了不走捷径就吃亏,这就造成了混乱。著名哲学家西塞罗说过一句话,我非常喜欢,他说,老年幸福生活的盔甲,是之前一段被很好度过的生活,被悉心度过的生活。就是说,老年要想幸福,一定是年轻时凭自己的力量度过的生活。现在走了捷径,老年一定要还的。种什么花,结什么果,这是一定的。你是希望在一个有秩序的地方生活?还是希望在一个昏天黑地、毫无秩序的地方生活?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希望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生活,秩序,每个人是尽量去维护,还是每个人都再去添一把沙子呢?

  下一部作品我会写医患关系,仁心仁术。小说已经脱稿了,我就想剖析怎样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而这信任,对我们的生活是多么重要。

http://www.bachinese.com/66/content/view/1032/3/


2009-11-22 12:0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蜗居》谈爱情,但不是爱情剧;《蜗居》讲官场,却不是反贪剧;《蜗居》说道德,也不是伦理剧;《蜗居》演绎家长里短,远比现实更真实。毫无疑问,《蜗居》正朝着“火”的路上狂奔。

近日,记者专访《蜗居》编剧六六。打破以往“独门小户”的写作模式,改由三对夫妻唱主角,辅以房市、贪腐、小三等热辣佐料,面对网友如此庞杂的爱憎悲喜,六六说,“我不喜欢把小说写得像好莱坞电影,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记者陈馨)

台词很黄很露骨?

难道性不是生活一部分

《双面胶》、《王贵与安娜》,六六的作品脍炙人口,多从网上流传开来,《蜗居》的问世同样是一篇篇帖子汇集而成。有意思的是,地面已播出一轮的《蜗居》,一上卫视突然爆红,首当其冲竟是因为“很黄很露骨”……

晨报:有没想过《蜗居》会爆红?

六六:在大都市安居乐业几近一种奢望,我想这也是火的原因。其实这并不是中国独有现象,在纽约、东京、首尔、巴黎,都会面临同样问题。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是“希望并着挣扎,痛并快乐着”,永远充满诱惑、机会、成功,合成了现在这样好看的故事。

晨报:《蜗居》原本取名《房事》,你怎么看时下房市热与房奴累?

六六:我是一名作家,不是道德审判师,也不善于唱高调,我只能说自己的感受。孟子在梁惠王章句上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你不能要求每个老百姓都以士大夫的道德水准去要求自己,老百姓要求不高,不过是有一个稳定住所和职业。

晨报:你会为房所累么?

六六:我顺其自然,有就有,没就没。大不了回家乡养老,好歹我在这个欲望都市也驰骋了一回,我要的是经历。但很多人更在意结果,为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全家几代一齐上阵,所以有笑话说,中国房价的推高与丈母娘的要求有关。

晨报:网上关于“很黄很露骨”的争议,意外吗?

六六:我只能说观众比较纯洁,我感到抱歉,但性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如果说淫荡,我推荐大家看书,书比电视剧淫荡100倍,电视剧并不能很好地传达我的精髓。

“小三”其实是真爱?

我不喜欢海藻的行为方式

《蜗居》中每个人都面临诱惑,海萍面临的是大房子的诱惑,宋思明面临的是金钱的诱惑,海藻面临的则是“抄捷径”解决下半辈子的诱惑。海藻扮演者李念说,她其实代表了80后的生活压力。

晨报:网友纠结于海藻到底该选老宋还是小贝,似乎选老宋的更多,“贪官和小三”,你想通过海藻表达什么?

六六:很奇怪吧,海藻这个有争议的姑娘,我发现恰恰是很多男人喜欢,女孩怜悯的。甚至很多人希望我改变故事结尾,不要弄得那么惨。“他们是真爱”,这是观众给我的最多反馈。

晨报:你觉得海藻对老宋是真爱吗?

六六:什么是真爱?我都忍不住冷笑,真爱就是当你抛去所有衣服首饰房屋等一切时,依旧会选择的情感。海藻会这样对宋思明吗?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会。

晨报:那你想提醒观众什么?

六六:我希望提醒姑娘们,如果不知道是否真爱,就想像一下如果对方生病了,你肯照顾他一生吗?如果对方贫穷了,你肯养活他吗?如果在领证那一刻,还没想明白,那就不是你的真爱。

晨报:你并不喜欢海藻?

六六:应该说不喜欢她的行为方式,起码不符合我所受的教育和价值观。我旗帜鲜明地同情宋太太,也喜欢她。她愿意在丈夫危难时刻倾囊相助,包括卖了父母和兄弟的房子,她要的是这个人。哪怕这个人以后会身败名裂,没关系。可惜,男人都看不到,尤其是被女人深爱的男人。

晨报:那海萍呢,许多人认为海藻的命运结局,海萍有责任?

六六:她就是个正常女人,我不懂大家为什么恨她?就因为她需要房子,把妹妹逼上错误的生活道路?我不这么看。她要房子不是因为虚荣,是为了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我安排海萍的结局就是想给平头百姓一种希望,凭自己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在都市站稳脚跟。而海藻,她放弃了努力。

魅力贪官该同情?

没有男人会拒绝吃青菜喝鸡汤

英俊多金,细腻多情,六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亦正亦邪的魅力贪官。六六说,他追求的一切,其实也是每个人渴望追求的,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值得肯定的是,《蜗居》把反腐放到了日常生活,还原成普通人的诱惑经历,不再是雾里看花。

晨报:“宋思明”在电视作品中从来没有过,引起极大争议,怎么会想到写这样一个人物?

六六:我不想写脸谱化的人,好人就该长得高大健美英俊,坏蛋就是猥琐奸诈可嫌。我又不是拍动画片给小孩看,不想愚弄观众。人无完人,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声音在声讨宋思明,如果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都辨别不清,我就搞不清楚是我的问题,还是社会的问题了。

晨报:那你觉得宋思明是真爱海藻么?

六六:男人的爱复杂多样,青菜豆腐都能吃,在能力和范围许可下,没有谁会拒绝一顿饭既吃青菜又喝鸡汤。问题是作为女人,你是愿意做青菜,还是愿意做鸡汤呢?

晨报:《蜗居》涉及的东西太多,房市、官场、夫妻之道、生存压力,你最想表达什么?

六六:其实作家就是一个讲故事的,听故事的人只会拣自己喜欢听的话去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就是你内心深处的山谷回声,与我想表达什么关系不大。至于我自己,上天待我太厚了,即便有一天遇到不顺,我也无怨无悔,因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一帆风顺。

晨报:你觉得作为个人而言,如何才算成功?

六六:以我36岁的年纪来理解,就是在你临终那一刻,回首你的一生,没有一天在虚度,没有一天会内疚,所有应当承担的责任都没有逃避,每一天都能放在台面上展览,这就是成功。

http://www.bachinese.com/66/content/view/1025/3/


2009-11-22 12:0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6  

电视剧《蜗居》分集剧情介绍 第1集

  1998年的江州市,越江而视,高楼大厦相互拥挤在这个城市中。刚刚大学毕业的郭海萍和苏淳拖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藏在城市中的一个狭窄里弄里,简陋、破败,晾晒的衣服如彩旗般铺展开来,这就是他们将来新家的所在。属于他们的屋子只是一间10平米左右、老式住房后加的阁楼,卫生间和厨房都是跟邻里共用的。海萍和苏淳放下行李就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大扫除,就算是公用的马桶,海萍也都一丝不苟的清洁干净。劳累过后,二人四仰八叉的倒在了一张仅比单人床宽一点的床上,就算是精疲力竭,二人也不忘嬉戏和互表爱意。苏淳不禁在斗室中开始畅想未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也许是海边的别墅,夫妻二人悠闲的躺在沙滩椅上,孩子在在旁边堆着沙堡……海萍取笑苏淳异想天开,嬉笑着与他滚作一团,二人虽然日子清苦,却也对在这城市的生活充满了信心。晚上,屋里的电话响了,海萍连忙跳起来接,是她妈妈打来的。郭妈妈催问海萍与苏淳的婚事,也聊起了海萍正在准备高考的妹妹——海藻。

  海藻搬离这狭小的房间,苏淳二人享受了几个月来第一次激越的温存,也不禁感叹道,在这个城市奋斗七年了,也该给自己买个房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雷阵雨,困住了刚下班的海藻。这时一个帅气的男孩子,拿着伞赶紧跑来护着她,还一直把她送到家。他是跟海藻同楼办公的同事小贝,言语间得知,他已经心仪海藻很久了。不知不觉,海萍怀孕了,渐渐隆起的肚子更在提醒他们买房的迫切性。海萍和苏淳来到一个小区,飞机声阵阵,在暗示着这个地段的偏远,可是飙升的房价只能把他们赶到这里,海萍坚定的说,为了将要出生的宝宝,肯定要把房子搞定。

  《蜗居》分集剧情介绍 第2集

  一套二手房中人头攒动,海萍俩人跟好几对夫妇在一套房子里审视着。看房完毕,房主让众人竞价,几对夫妇报着让海萍乍舌的价钱,她拖着苏淳离开,嚷嚷着什么破房子还那么贵,肯定是房主请来的托儿。此时苏淳接到朋友的一通电话,说是房价要飙升了,用不了多久就是房子挑主人了。担忧涌上了二人的心头。海萍在办公室里也不禁与同事抱怨房价涨的十分离谱,看着自己日渐增大的肚子,她更加感到要在小宝宝来临前给他准备一个家。又是一套二手房,这下竞价时,海萍夫妇一下子在底价上加了四万块,还付了订金,惹得其他人以为他们是托儿,二人不禁闷笑。以为搞定了房子,海萍二人叫上海藻,三人在小饭馆中高兴的庆祝,苏淳突然接到房主的电话,说是房子不卖了,订金退给他们,除非他们加五万,因为他找到了更好的买主。这价钱远不是夫妇二人能承受的,眼看到手的房子没了,海萍生气至极,海藻只好想法安慰。三个月后,小宝贝如期而至。为了照顾女儿和刚出生的小外孙女,郭妈妈来到了江州。

  到了办公室,领导通知大家加班,一个周末又要被破坏,海萍不禁在心里暗暗叹气。回到家,小市民气息浓厚的邻居向海萍抱怨苏淳用水太多,惹得海萍指出她还一直在偷用自家的油。这一连窜的压力终于导致了海萍的爆发,她向苏淳抱怨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苏淳只有好心安慰、博她一笑。到了晚上,海萍终于盼到了能给女儿打电话的时刻,由于长途电话十分昂贵,苏淳在旁边掐着表催她赶紧结束。挂上电话,海萍不禁流下辛酸的泪水,毕竟哪个做母亲的不想念自己的骨肉。她建议给母亲家买台电脑,这样网络通话可以省很多费用。可想到买电脑的钱,那是半平米的房钱啊!为了能离梦想更近,为了能早日把女儿接来,海萍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蜗居》分集剧情介绍 第3集

  琐碎的生活依旧按常规在小小的房间中上演着,又是一个周末,海萍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菜色来犒劳妹妹。海藻仿似适应了这个城市的节奏,辞掉了上一份工作,在跳槽的等待中。工作虽然悬空,可是爱情却让海藻满足,她高兴的通知姐姐:国庆节她要跟小贝回家,正式见他的父母。海藻看她开心的样子不禁打趣到,天下多少恋情都是因为媳妇过不了婆婆的关,不要高兴得太早。国庆假期海萍终于可以回老家看女儿了,平日省吃俭用的她给女儿买起东西可毫不吝啬,玩具、衣物大包小卷的拎回家。苏淳国庆要回自己老家看父母,见到海萍买了好多东西,意识到自己要给父母准备礼物。海萍抱怨苏淳偏心,只想到自己父母,却没有为孩子和她爸妈费心。眼看就要往吵架的路上走,苏淳刚忙拿出刚收到的女儿的照片,引开了海萍的注意力。

  苏淳对她突如其来的决定很不解,海萍的咄咄逼人一下子软了下来,她动情得哭诉道:对她来说女儿跟房子是一体的,生下她的过程是那么不容易,可是却因为房子,她从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消失了,女儿竟然都不认她了。所以无论如何要在女儿懂事前把她接来,好好疼爱她,让她明白世上最爱她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海萍每日挣扎在生活的琐碎中,可海藻却仍旧享受着年轻人的浪漫。周二在与小贝温馨的爱巢中醒来,赖着床不想上班,却与准备上班的小贝讨论起生活的意义。小贝把她的早餐都备好,深情地吻她一下就出发了。虽不情愿,海藻还是要来上班,她的新工作是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任职。年轻貌美的她自然免不了被老板叫出去应酬,这恰恰是海藻最讨厌的。这天,老板又通知她晚上要陪客户吃饭,海藻顿时郁闷起来。小贝突然在MSN上现身,还送来一首歌给她,扫除了她心情的阴霾。海藻不禁想到,无论有多少烦恼,只要一想小贝就全都没了,他是在世上除了父母、姐姐,对她来说最重要的人了。晚上吃饭,客户宋秘书听说海藻25岁!未婚!大夸前途无量,海藻很是不以为然。周末,海萍催促苏淳起床,到单位打长途电话问他父母借钱买房,苏淳十分为难。

  《蜗居》分集剧情介绍 第4集

  海萍家,苏淳被老婆赶去单位要钱,一筹莫展。海藻和小贝却窝在家里照顾植物,打打闹闹、亲亲我我。一如往常,海藻还是要抛下小贝去姐姐家,小贝见海藻要走不禁撒起娇来,惹得海藻娇笑不已。海萍见到妹妹,提起要借两万块钱买房的事情,海藻一口答应。海藻存款不够,回到家问起小贝的存款情况,得知小贝同意借钱,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海萍居住的老房子,邻居们因为得知了将要拆迁的消息都心绪沸腾起来。李奶奶一家展开议论,李奶奶跟儿子、媳妇说坚决不搬,老房子有老房子的好处,为什么要便宜了开发商。

  海藻在公司里准备出差的资料,海萍打来电话催问房钱的事情,海藻只能无力的搪塞,内心焦急不已。这时老板突然通知海藻,出差同事去就好,他要海藻周末随他参加一个重要活动,还强调要她打扮漂亮一些。海藻拖着箱子回到家,给了小贝一个惊喜,二人漫步街头,甜蜜地嬉戏。自从被老婆安排了问父母要钱的任务,苏淳就一直闷闷不乐,晚上心事重重的回到家,连灯都不开就那么坐在屋子里。海萍回来开灯,被苏淳吓了一跳,又追问房钱的进展,苏淳报告说他父母答应了,6万块钱马上就到。海萍兴高采烈的规划起来,决定周末看房,两个月一定要买到房子。周末老板亲自开车来接海藻,原来重要活动就是陪宋思明打高尔夫球。宋思明心情愉悦的教着海藻打球,二人也比以前更为熟络了,老板在旁边暗自高兴,毕竟宋思明对公司来说很重要,洞察到宋的心思,让他开心则是他最大的目的。海萍邻居李奶奶的媳妇徐阿姨在一户姓王的人家做小时工,行情变化,徐阿姨要求王太太给她涨工资,王太太坚决不同意,甚至拿换人威胁,徐阿姨很不满。海萍和苏淳又开始了看房的漫漫路途,看过了那么多的房子,海萍却总能挑出毛病。

  《蜗居》分集剧情介绍 第5集

  王太太家里宴请朋友,徐阿姨辛苦工作到很晚。她跟王太太商量,每日的剩菜倒掉也是浪费,可否自己带回家吃。王太太同意了,还不忘刻薄得说道,这也算是变相加薪了。徐阿姨把剩菜带回家,丈夫以为她乱花钱买吃的,十分不满,得知真相,觉得剩菜再好也没有钞票好,徐阿姨听此话心里更不舒服。决定反正也是变相加薪,那以后不拿剩菜,把要拿的菜提前留好才对得起自己。

  她从此以后只看新房子,没有别人住过的痕迹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海萍又催苏淳问他爸妈要钱。登记拆迁人口的领导来到了李奶奶家,不停游说“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其实意在动员他们搬走。李奶奶的一席话表明她坚决不搬,让来访者哑口无言。过后他们商量一定要用策略将这些住户各个击破。周末宋思明开车接上了海藻,能与这个他初次见面就念念不忘的女孩在一起,宋思明内心仿似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就在这时海萍又打电话问钱的事情,海藻没法从小贝那里筹到钱很为难,又不敢对姐姐说出实情,瞬间变得情绪低落。宋思明得知这个情况,二话没说就从车上拿出钱借给海藻,还让海藻把自己当成大哥哥。海藻说他那么老,自己一直把他当成叔叔。宋思明得知海藻的想法,一时不悦,但他正是被海藻这份纯真所打动,反倒不自觉地笑了出来。

http://news.iqilu.com/other/20090805/90754.html


2009-11-22 12: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2009-11-22 13: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叶蒙

#8  

反映中国当代最敏感的问题,值得一看


2009-11-23 10: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