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談張愛玲(舊文)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談張愛玲(舊文)

本來我是不看這些作家的作品的﹐但最近看到介紹﹐說有著名人士評論她說其水平已
能廁身李白曹雪芹之中﹐並提及兩部作品“秧歌”和“赤地之戀”﹐於是就上網去
看了下“秧歌”﹐並瀏了下其他作品﹐還看了下一篇英文的。那篇英文的倒是典型
中國人寫的英文小說。那些中文小說的文筆也沒有達到紅樓夢的水平。其學問當然
跟曹雪芹差了一大截。我也沒有找到她寫過什麼古體詩詞。所以沒法跟李白去比。
我就不知道為什麼有些名人還要亂比亂稱讚。可知中國人的陋習流毒深廣﹐源遠流
長。中國人要捧人會想出各種好字眼去稱讚﹐講得比事實反映出來的更好。連著名
人士也不能免俗﹐也要過譽。
       
“秧歌”反映了土改後農村發生的飢荒。從資料看﹐這篇小說是她到香港後寫的。
在當時一片虛假的歌功頌德聲中﹐她能寫小說揭露中共的黑暗面﹐在當時可說是別
開生面。但如果她不在香港而在國內﹐她可能就不敢寫這種小說。反過來說﹐如果
另有一個熟悉這種情況的人到了中共治外﹐很可能也會寫這種小說。所以說這本小
說從內容講﹐並不能成為像紅樓夢一樣獨一無二的作品。而且與目前反映文革的某
些作品比﹐其深刻性也不夠。豈能與世界一流作品紅樓夢相比。再看其他世界第一
流作品﹐如“雙城記”﹐“戰爭與和平”等﹐她的作品能與之相比嗎﹖如果不能與
世界第一流作品相比﹐又豈能廁身李白曹雪芹之中﹖所以定位要從整體出發﹐看在
整體中能定位在哪裡。不能因某一作品有可取之處﹐就把它及作者亂定位。
       
據說名人的話可拿來作為論據以支持某個論點﹐就像以前的讀書人常引用孔子的話
一樣。這就是為什麼孔子的某些謬論能夠流毒千年。由此可見﹐一旦成為名人﹐就不
能亂說話﹐免得誤導大眾。當然﹐作為一般人自己也要有頭腦能辨別對錯正誤﹐不
能人云亦云﹐缺乏獨立思考能力。
       
“秧歌”裡面有許多錯誤之處﹐有的可能是打字或印刷錯誤﹐但有的肯定不是。如
第一章第四段第一行﹐“一長(張)焦黃的臉”。第二行“齊眉載(戴)著”。下行首二
字“絨毯(絨球或絨團)”。第六段最後“更嗇(﹖)了那荒涼之感”。第七段最後
“黑泥進而(﹖)的小圓石子上”。第十段“太陽像一只只狗攔街躺著”(一只只﹖)。
第26行“穿著的三(﹖)件紫紅布棉袍”。下面的也無法一一指出了。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10-14 17:06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