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 儿童小说写作的“过本位”现象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月满西楼

#1  [转载] 儿童小说写作的“过本位”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很多作家在创作实践中贯注“让孩子快乐,让孩子玩”的创作目标,这一主张为少儿小说健康、自由地发展营造了崭新空间和良好氛围,许多作品具有时代感和亲和力,视觉独特,想像丰富,稚趣盎然;一些作品还大胆张扬游戏精神,重视娱乐性,语言幽默夸张,贴近少儿生活本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但必须看到,这类作品中的另一种情形也随之出现:题材单一、内容浮泛、精神取向暧昧……许多作品过分强调所谓贴近少年儿童的“本位”,娱乐、调侃、泄导,抚慰有余,意蕴深度不足;一些作者拼命在文本表面制造噱头,津津乐道于语言、细节上的笑料,显得过分浮躁和嘈嚷,如同不安静的呱呱不休却说不出正经话的孩子——我们姑且将此类文学现象叫做少儿小说的“过本位”现象。

  综合起来,“过本位”儿童小说有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美情趣严重滑坡。“过本位”少儿小说仅停留在少儿生活表象的描述,其审美情趣严重不足;平面、肤浅的写实难以切入读者精神需求的深层,更不能通过对作品的审美创造,提升读者的精神意趣、情感力量、鉴别能力和批判功力。
  这种过于世俗化的行文过分靠拢儿童、少年的本位立场,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则会更加诱引孩子走向肤浅和躁动,是一种不良的文学教唆和导引。

  二是题材“撞车”频繁。“过本位”少儿小说以城市为背景的校园题材为主——这从经济角度考虑当然是对的,眼下,农村孩子没几家订得起杂志。但令人忧虑的是,乡村题材、旷野题材、历史题材等少儿小说愈渐稀少。从某种角度看,“过本位”少儿小说迎合了当前整个文化消费市场急功近利的出版模式的需求,是出版追求即时效应造成的——一大批城市孩子需要这种“袋装膨化类”读物;而我们的相当一批作者也对廉价的喝彩声趋之若鹜,浮躁和短视限制了他们的创作境界和艺术抱负,许多作者缺乏构制鸿篇巨著和打造精品的勇气与耐心,缺乏艺术自律和长远眼光。

  我们常常遇到尴尬局面是:某个时期的“过本位”少儿写作呼啦都一窝蜂地趋同于某一种世俗价值取向,根本谈不上对生活的深入思考与高度概括、提炼。于是,这一时期的创作就造成了单一题材的“撞车”现象。这类少儿小说在内蕴上日趋侏儒化、在形式上日趋粗鄙化。由最初的让人“眼睛一亮”,逐渐蜕变得让人“见着就烦”!

  三是形式老套。在我们的编辑和阅读视野中,“过本位”少儿作品很少在形式上有所探索、有所创新的。无论是中长篇小说还是短篇小说,构思精巧、形式别致的佳作凤毛麟角。这类小说的形式意识已经很微弱了。许多作品形式感匮乏、创造力不足,不讲求构思精巧、结构新颖、语言美感与张力,形式大同小异,谋篇布局更缺乏鲜明的个性,只讲求叙述的搞笑和语词的夸张与另类,只炼词句,不炼意趣,这其实是少儿小说叙述方向的歧途!

  “过本位”少儿小说的种种弊端显示:这类作品仅能提供眼前阅读,不能传之后世;它的“即时性”使它缺乏深度和穿透力,因而“速朽”是必然的。说到底,这类小说缺乏立得住的主题和厚重的内容。要知道:友爱、亲情和互助,点燃少年的初始情感;勇敢、正义和公平,构筑少年的基本体魄;忏悔、自省和良知,铺就少年的成长台阶;救赎、宗教般的情怀和热诚,树立少年不可或缺的伦理精神……而所有这些主题,都指向“人性的永恒”,是少儿写实小说所不可或缺的。

  必须强调的是,注重“儿童本位”写作,并不意味着就可因之失去题旨的“深刻”。“儿童本位”作品并不仅仅等同于表面的“轻松”、“愉悦”和 “幽默”,或者貌似“甜美”、“单纯”和“稚拙”;“儿童本位”的作品同样也可以“凝重”、“深沉”和“浑厚”;同样可以反映成人世界的话题,关键在于作品是否对少儿的生理、心理以及对少儿的精神世界有着精准的把握!

  用一句通俗的话来矫正“过本位”少儿写实题材的小说:应该使少儿文学更“少儿”,也更“文学”!后一点更为重要。   


2009-2-11 17:1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西楼有写儿童小说的计划?


2009-2-12 22: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