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图片]一些国内近照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晴山

#1  [图片]一些国内近照

慢慢贴些近照让大家消消火气

第 1 幅
历史

第 2 幅
中轴线


2008-11-3 22:2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晴山 at 2008-11-4 03:23 AM:
慢慢贴些近照让大家消消火气


第 1 幅
雨后

第 2 幅

第 3 幅
坡道


2008-11-3 22: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3  

ccc

第 1 幅

第 2 幅

第 3 幅
楼外楼


2008-11-3 22:5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4  

CCC

第 1 幅
对峙

第 2 幅
Casino

第 3 幅
山寨版罗马


2008-11-4 00: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大炮在哪里啊?请说明一下。


2008-11-4 11:4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8-11-4 04:40 PM:
大炮在哪里啊?请说明一下。

好像是澳门,对面是新蒲京吧,两年前在老蒲京、永利、星际银河和置地广场分别住过一晚,朋友买币我来赌,小玩过一把,好玩。

第 1 幅

第 2 幅


2008-11-4 12: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7  

为力,是澳门古城楼,现为澳门历史博物馆。

更其,真有意思,从照片看,你我几乎站在同一地点,只是前后相隔了两年。你对这个建筑有何看法?


2008-11-4 17:3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8  

晴山,在我看来,建筑作到新葡京这一步,基本上就和建筑学没什么关系了。因为它和真实的、平常的生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既不涉及健康真实的生活方式,也不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出有启示的解答。可以说,抽取了平常生活和建筑的本质,而夸大了其形式的象征意义。如果从风水和对财富的夸耀来理解,也许更靠近投资者的初衷。大跨度的悬挑技术,大跨度空间,超大尺度的空间和高度效果,无疑都在夸张财力,这种炫技式的作法和赌场本身的性格相一致的。赌场本身就是一个梦幻的地方,一夜暴富和一夜破产在一起叙说神话,一切都不真实,一切都如布景,也许这就是新葡京这种建筑背后的动机。


2008-11-4 23: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9  

同感。远远地第一眼看到这个东西就觉得是个视觉污染和景观污染,想照几幢古典建筑,镜头抬高一点这个庞然大物就走进了背景。设计或拥有它的人可能是想炫耀一种君临天下的威仪,但我觉得就是个外星怪兽,张牙舞爪的样子与周围的景观格格不入。尽管它的与众不同,却鲜见有人将它用作澳门地标的,我想即使成为地标,也是一个耻辱的地标。同样被错误用作地标的还有上海的东方明珠塔,这么难看的东西,整体形象不去说它,就下面那几根粗糙水泥柱子,怎么看怎么象污水管。


2008-11-5 15:5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10  

CCC

第 1 幅

第 2 幅


2008-11-5 19: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11  

看看这张,从建筑角度如何说?

第 1 幅
衙门


2008-11-5 20:0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12  

晴山,就那个大怪物再多说两句,我觉得很多建筑师缺少雕塑的修养(不是为了故意说别人不行来显摆自己),那个东方明珠真是丑呀,感觉不到整体的雕塑美,看看美国的圣路易门,多好。尺度加大以后,尤其要小心,一个小雕塑放大100倍后,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像这个新葡京,如果七八层,也就罢了,可是放大到100米以上,就是怪物。我觉得高层建筑整体的“势”特别重要,形体上也不宜不同高度层次平均对待,不然这个建筑就“死”了,相比之下,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就有修养多了,体量的划分不但有中国“塔”的意象,而且有自然界植物生长抽节的感觉。新葡京这样繁复而平面化,通过超高层将缺点放大,不是怪物是什么。不过类似这样的建筑多了去了,不想再罗嗦。

其实我觉得仅凭一张照片评价一栋建筑不太科学,除了一眼可见的外观形式之外,还要搞清楚地域、气候、与城市和景观的关系、周围环境、建成年代、建筑类型和项目情况(包括业主要求)、总平面布局、平面功能、剖面和空间形式、结构、设备、材料、构造、建成后使用情况等等吧,才好下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不过晴山发的这张照片,写的是“衙门”,估计是政府办公建筑,公安、检查、法院等等。这种形象似曾相识,一般特点是:大台阶,大入口,要经过高高的台阶才能到门口,以显示我政府的威严和不易接近;形体中轴对称;大面积实墙、封闭,使尺度感消失,以冷峻和派头为追求,哪怕损失里面需要采光的房间;而且估计一进入这建筑,就是一个“宏伟”的大厅。可惜的是,这该是一个规模不大的建筑,再如何装腔作势,也像是一个矮子在撑大个。

我觉得这两个建筑,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暂且不提比例和其他问题):就是失真的尺度感。一个像是小雕塑的简单放大,另一个像是大建筑的简单缩小。

我不知道,也许那个“衙门”的设计者认为自己受过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启发”?如果是这样,将是另一个对“东施效颦”进行注解的故事。

第 1 幅
贝聿铭·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2008-11-5 23:4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13  

晴山,最近我在想,很多玻璃幕墙的建筑甚至是高层建筑,在讨论如何通过被动式的生态策略节约能源,一方面玻璃幕墙和钢结构轻光透薄的独特效果很有时代感,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能源消耗太大,不得不想办法减少,你觉得这种作法可取吗?是不允许再建造玻璃幕墙的高层建筑,还是通过开发新的节能的玻璃材料和采用生态技术?晴山,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更有价值?


2008-11-5 23:5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14  

对了,我还有一张照片,几乎与你同一站点,相差可能不会超过五米,不过一个白天,一个夜晚。

第 1 幅
更其的~

第 2 幅
晴山的~


2008-11-6 00: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1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更其 at 2008-11-6 04:49 AM:
晴山,就那个大怪物再多说两句,我觉得很多建筑师缺少雕塑的修养(不是为了故意说别人不行来显摆自己),那个东方明珠真是丑呀,感觉不到整体的雕塑美,看看美国的圣路易门,多好。尺度加大以后,尤其要小心,一个..

谢谢更其,我不懂建筑,只是一些直觉,你的介绍和见解让我很受启发。那个衙门记得是北京什么区的区政府(东城区?)如果我没搞错的话,如果果真是拷贝美国国家艺术馆的话,那显然是把里面的官员都当成列品了。这个具有强烈自闭情节的堡垒除了拒民千里外,节能和防弹功能看来也应该不差。


2008-11-6 17: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1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更其 at 2008-11-6 04:58 AM:
晴山,最近我在想,很多玻璃幕墙的建筑甚至是高层建筑,在讨论如何通过被动式的生态策略节约能源,一方面玻璃幕墙和钢结构轻光透薄的独特效果很有时代感,另一方面这种形式的能源消耗太大,不得不想办法减少,你觉..

是,节能恐怕是今后建筑设计不得不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之一,但我本能上决不喜欢通过那个堡垒般的全封闭无窗形式来节能。我觉得在都市搞建筑不容易,没有山水依托,灵气难求,地幅狭小不得不往高空发展指数增加耗能,空气污染不得不采用封闭空调,如果是为民服务的经济适用建筑,更受到经费和政策制约。要搞些怪异形式还容易,但真要到达绿色性能真是很困难的 。

我外行眼光看,钢结构加玻璃幕墙是不是成本低速度快?这是其次,我对玻璃幕墙还是情有独钟的,那种强烈反光耀眼的除外。城市中心虽然缺乏自然灵气,却是人文气息的汇聚地,水泥砖块小窗户的高大建筑虽然有其体现古典美的机会,但却把一个城市的有限空间切割的更加七零八落,也降低了人性程度。我挺喜欢傍晚走在城市的街上,一道道玻璃幕墙背后的灯光亮了,里面人影绰绰,整个空间从下到上都活了,从里到外都打通了。

因此我主张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计理念达到环保和节能要求,而不是回到砖块水泥板封闭的老路,嘿嘿,专家面前胡说八道,更其不要见笑。


2008-11-6 18:1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17  

基本同意你的看法.
在我们这行业,我只能算个小学生,谈不上专家的.
零散地写点,随意地讨论问题,就很舒服.
更多的话来不及详细写,以后再聊~


2008-11-6 20:4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18  

上几张上海的现代建筑近照,有更其欣赏的金贸大厦

第 1 幅

第 2 幅
金贸和刚启用不久的世贸大厦

第 3 幅
东方明珠的大圆球与新葡京有得一比

第 4 幅
这是我喜欢的


2008-11-6 22: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19  

晴山,似乎你更喜欢“温暖的”,有历史感和生活气息的建筑。不是那些空洞而叫嚣的,是吧?


2008-11-7 11: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2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更其 at 2008-11-7 04:19 PM:
晴山,似乎你更喜欢“温暖的”,有历史感和生活气息的建筑。不是那些空洞而叫嚣的,是吧?

也说不上真正喜欢或者不喜欢某种特定风格,没好好想过,古典建筑雕花楼窗和拱廊的典雅,现代建筑大玻璃窗的通透,好像我都喜欢。叫嚣的东西肯定不喜欢了,空洞不空洞则不好说,因为觉得自己可能也挺空洞的,不敢妄评其他。

其实有时不一定需要一个完整建筑,一堵斑驳粉墙,一个失修的门洞,也能让人流连忘返。

第 1 幅
故园


2008-11-8 09: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21  

是呀,我的诗意栖居理想是让建筑“消失”,眼前是一片风景和家园,而不是钢筋混凝土怪物。当然,想想而已。现实不是这样的。。。

第 1 幅


2008-11-8 10: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笑雨

#2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晴山 at 2008-11-8 02:29 PM:

也说不上真正喜欢或者不喜欢某种特定风格,没好好想过,古典建筑雕花楼窗和拱廊的典雅,现代建筑大玻璃窗的通透,好像我都喜欢。叫嚣的东西肯定不喜欢了,空洞不空洞则不好说,因为觉得自己可能也挺空洞的,不敢..

>>>其实有时不一定需要一个完整建筑,一堵斑驳粉墙,一个失修的门洞,也能让人流连忘返。


---很有同感


2008-11-8 10:3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2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更其 at 2008-11-8 03:26 PM:
是呀,我的诗意栖居理想是让建筑“消失”,眼前是一片风景和家园,而不是钢筋混凝土怪物。当然,想想而已。现实不是这样的。。。

澳洲国会大厦和悉尼奥林匹克游泳馆都是半埋在土里的大型建筑典范,与环境融合得比较完美,当然也节能。各行各业里,我比较欣赏建筑师们,他们不得不把艺术和情绪等人文人性元素揉合进实用和功效中,在实体工程中体现其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这和纯粹的艺术家不同。建筑师们有时也会有机会搞些概念性的东西海阔天空来发泄一下,但大多时候还得在都市捉襟见肘的地盘上,在各种经济和社会因素制约下施展道场,因而我也特别佩服那些搞经济适用住房设计的建筑师们,在经费极度有限,功能要求极度提高的情况下,一丁点美学表现都是难能可贵的。


2008-11-9 20: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更其

#24  

晴山,难为你能理解,国内这几年建设量很大,建筑师们的劳动强度相当高,责任也重,坊间流行“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得比牛多”,这没怎么夸张的,几年前我经过特别恐怖的生活,魔鬼式的工作量、为求在限制中有创造的搜肠刮肚、家常便饭式的熬夜、长时间的施工配合以及绘图,不过后来我对这些非常厌倦,我知道有很多精心的有趣的设想,能很轻易地被官员或甲方否定,你不得不向很低层次的审美和理解低头,当然也不能总抱怨甲方,也有不错的甲方能够相互信任和沟通,是一种享受。我自己对社会也许理解不深吧,不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是自己的问题哈~但我看到不少建筑师几年以后已变得麻木,像一台绘图的机器,被现实牵着鼻子走,陶醉在每年多少万平方米的设计量里面,可很多设计呀,经不起推敲的,与其说是建设,还不如说是破坏。

我喜欢拿建筑做实验的,看看建筑的潜力有多大,到底还有哪些可能性,曾有一段时间在概念上走得很远,有时会脱离实在的建筑,而类似于装置或幻想式的建筑,但现实教训了我,又有一段时间老老实实面对建筑本身,建筑中最基本和本质的东西,忠实于其本来面目,回归到建筑的原点,从起点上找创造的根。这就是我后来不喜欢艾未未的原因,他根本上不懂建筑,是一个玩概念的艺术家。

现在我觉得在建筑中,也有理想和现实的二重性,理想有理想的道路,现实有现实的道路,两者交汇之处,就是相互点亮和启发之时。我同意你的见解,在现实中,如果能解决经济适用住房的生态和能源问题(个人认为审美与造价无关,不是造价越高越美),生态建筑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把建筑推向极端,低造价、高密度,把西方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中国传统人居中的低技术转化成能被现实吸收和推广的适宜技术,生态建筑才有意义。

建筑的另一道路是诗意的,理想化的,我把它作为隐秘的游戏,通过对建筑的幻想,以及向其它艺术的延伸,表达和完成自己。纯粹个人的。

晴山,在另一条线看到你提起《寂静的春天》,你的专业是与环境科学有关的么?


2008-11-10 18:5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晴山

#25  

不过有工作做总归是好事,中国医生到国外要么因语言关系通不过考试而改行,要通过了,大都业务比海外培养的医生出色得多,为什么,他们在国内时看的病人经手的病例太多了,劳动强度果然大,但也意味动手实习机会也大。我想近年来国内建筑师恐怕也是这样情况,到处搞建筑,基本功已练得很扎实了,是不是这样,更其?你是要去英国的是吗,去了没?有机会赶紧去,在欧洲深造游历一下,让你的建筑功底和诗歌文学艺术天赋更好地结合起来,那时就是一个大建筑师了。噢,对了,我的工作是和环境及能源有关,但到现在也谈不上什么专业,或者说几乎什么专业我都干过了。


2008-11-11 19:4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6  

更其到达英国没有?旅途一切顺利!


2008-11-13 16:38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侃山闲聊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