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CNN: 维州理工大凶手是韩国人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CNN: 维州理工大凶手是韩国人

弗大校园枪击 枪手疑为24岁的中国留学生 综合新闻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校园枪击,包括枪手在内至少33人死亡,15人在事件中受伤,公布的名单中暂无华人死亡。目前,警方初步确定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到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

据英国《每日邮报》17日报道,制造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凶手据称在大学的宿舍楼里与他的女友发生了争吵,他怀疑女友与他人约会。一名学生顾问对他们进行了调解,但他拔出手枪将女友和那名学生顾问射杀。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长史提格和校警说,校园的一个最大的学生宿舍和工程楼在大约两小时间隔内相继发生枪击。凶手先后枪杀32人,最后举枪自尽,共计33人丧命。校方和警方官员透露,多数遇难者是正在教学楼内上德语课的学生。凶手在开枪前用铁链锁住了教室门。

警方初步确定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人士向《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2006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目前调查人员并不认为他与任何恐怖主义集团有关联,但其作案动机还不清楚。

芝加哥太阳时报报道上周维吉尼亚理工大学出现的炸弹警报,就是这名中国学生所为,目的是测试校园的安全回应。

调查人员并没有发现任何这位年轻人同恐怖组织关系的线索。

学生网上对话披露细节

与校方警示枪击事件的电邮同时曝光的,还有学生网络对话。据英国《泰晤士报》16日报道,大多数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是从一封标题为“请呆在原处”的电子邮件中获知校园枪击事件的。邮件称:“一名枪手正在校园内,请呆在建筑物内,等待进一步通知。请远离所有的窗户。”

被困在建筑物的学生们开始在互联网上的博客、论坛和实时信息交流软件上交流信息。一名自称是苏加德的上传者出布了他与他兄弟迪里克在MSN上的实时通话记录。迪里克刚上完德语课,他们班上大约有15人。

以下是他们的对话内容:

  我(即苏加德)(下午1:08:03):他到你们教室了?

  迪里克(1:08:08):是的。

  迪里克(1:08:17):我不认为我们能活下来。

  迪里克(1:08:52):他终于走了,我和另外一名没有受伤的同学(特里-伯克金)关了门。

  迪里克(1:09:04):他试图回来,他正向门开枪。

  我(1:09:27):糟糕。

  我(1:09:48):他拿的什么枪?

  迪里克(1:09:55):手枪。

  我(1:09:52):他将人们排行一队?

  迪里克(1:10:08):不,只是向地上的人开枪。

  我(1:11:34):你认为他是随意开枪吗?

  迪里克(1:12:57):我不知道。

  我(1:14:03):你那时作了些什么?

  迪里克(1:14:21):我开始帮助那些仍在流血的人。

学生特里-伯克金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讲述了事件的经过。他说:“我早上正在上德语课,我记得我看了一下手机,当时是9点40分,我们开始听到一些很大的声音,我们没有意识到那是枪声,因为它不太像是枪声。有一名男子闯入教室,他向我们的老师开枪,我们立刻都躲在课桌下,他开始向不同的人开枪。我不知道这持续了多长时间,但这好像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它可能持续了一分钟。他最终离开了房间,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关了门以防他返回教室。他随后开始向门开枪,他可能向门开了五六枪,幸运的是,没有人被子弹击中。他最终停止了射击,我猜想他去了别的教室,因为我们仍不断听到枪声。”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4-17 08:34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2  

快讯:美国联邦调查局将与中国警方进行联络 综合新闻

美国媒体17日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弗吉尼亚办公室的官员表示,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官员将与中国公安部和上海警方、护照颁发机构取得联系,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弄清枪手的真实身份,以及他们家庭的相关背景。

美国媒体17日报道,在《芝加哥太阳报》独家报道说,枪手是持中国上海签证之后,警方表示,由于枪手已死,身上没的携任何的身份证明,加上枪手自杀时面容毁坏严重,所以警方开始就他的体态特征,衣着情况向在校的四五百名中国留学生中广泛争取线索,同时也与《芝加哥太阳报》取得联系,希望能尽早确定凶手的身份。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的进展,且警方也不能肯定此人就是中国学生。

弗吉尼亚工学院校长枪击案声明(全文)

在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4月16日发生美国史上最严重的枪击案之后,弗吉尼亚工学院校长查尔斯·施特格发表了一份声明,全文如下:

  今天,我们的学校发生了一起重大悲剧。两起枪击案在我们学校发生,每一起都有人遇难。对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这件事情,整个学校感到震惊和骇然。我想向所有受害者的家人表达我最真挚的同情。

  我们现在还在通知这些受害者的近亲。校警、联邦调查局和弗吉尼亚州警方正在对犯罪现场进行调查。

  我们还在继续查明这场悲剧受害人的身份。面对这样一起让人难以理解的、愚蠢的恶行,最初我也有些不知所措。不过学校会立刻成立心理辅导中心。

  下面是我们迄今为止知道的一些事实:今天早上7点15分,有人拨打了911电话报警。在西安姆伯勒·约翰斯顿宿舍楼,有数人成为枪击案的受害者。我们对这起枪击案的调查还在进行之中,两个小时后,从诺里斯楼又传来枪声。警方立刻做出回应。

  诺里斯楼的枪手已经死亡。除他之外,还有很多人也死了,死亡人数还未最后确认。伤者被送往附近的医院接受紧急治疗。一旦我们查明受害者的身份,我们将和他们的近亲取得联系。今天的所有课程已经取消,大学也已经关闭。

  明天早上8点,学校会重新开放,但是不会恢复上课。警方仍在疏散人员,学生的家人可以到学校食堂和他们团聚。我们计划明天中午在卡塞尔体育馆举行集会,开始我们为这场悲剧的疗伤过程。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4-17 08:3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searain

#3  

CNN:

The 23-year-old South Korean and resident alien lived at the university's Harper Hall, Flinchum said. He was an English major, the chief said.


2007-4-17 08:5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Virginia Tech president: Shooter 'one of our students'

BLACKSBURG, Virginia (CNN) -- Police identified the gunman who killed 32 people on the Virginia Tech campus before turning the gun on himself as student Cho Seung-Hui, university police Chief Wendell Flinchum said Tuesday.

The 23-year-old South Korean and resident alien lived at the university's Harper Hall, Flinchum said. He was an English major, the chief said.

Flinchum said ballistics tests showed that one of the two guns recovered at Norris Hall, where 30 people and the gunman died, was used in the Norris shooting and an earlier shooting at a dormitory that left two dead.

The university and police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releasing the names of the 32 people killed in Monday's shootings. (Watch how some are asking why warnings weren't issued sooner )

A doctor at a Blacksburg hospital described the injuries he saw Monday as "amazing" and the shooter as "brutal."

"There wasn't a shooting victim that didn't have less than three bullet wounds in them," said Dr. Joseph Cacioppo of Montgomery Regional Hospital.

Even among the less serious injuries, Cacioppo said, "we saw one patient that had a bullet wound to the wrist, one to the elbow and one to the thigh. We had another one with a bullet wound to the abdomen, one to the chest and one to the head."

A law enforcement source close to the investigation said a .22-caliber handgun and a 9 mm handgun were recovered at the scene. (Watch how quickly these guns can be fired, reloaded )

Details surface
The day's first shooting, at the West Ambler Johnston dormitory, which houses 895 students, occurred about 7:15 a.m.

At the time of the later shootings at Norris Hall, police were investigating a "person of interest" in the dormitory shootings, Flinchum said Monday.

During the Tuesday news conference, Flinchum said the person of interest was an acquaintance of a woman killed at the dorm.

Col. Steven Flaherty of the Virginia State Police said authorities were still investigating whether Cho had any accomplices in planning or executing Monday's rampage.

Steger told reporters Monday that police found the front doors of Norris Hall chained shut and that by the time they got to the second floor, the gunfire stopped.

Authorities say they believed the dorm shooting was an "isolated incident" and were still investigating it when the slaughter occurred at the other campus building, Norris Hall. (Officials thought shooter had fled)

The gunman killed 31 people, including himself, and wounded 15 in Norris Hall classrooms.

Steger: Police thought dorm shooting was isolated
Steger on Tuesday defended the university response to the dorm shooting, saying police believed it to be "a domestic fight, perhaps a murder-suicide" that was contained to one dorm room. (Watch the police chief explain where bodies were found )

Police cordoned off the dorm and all residents were told about the shooting as police looked for witnesses, Steger said.

"I don't think anyone could have predicted that another event was going to take place two hours later," Steger said, adding that it would've been difficult to warn every student because most were off campus at the time. (Watch a student's recording of police responding to loud bangs )

The gunman was dressed "almost like a Boy Scout" and wore a black ammunition vest, said a student who survived by pretending to lie dead on a classroom floor.

"He just stepped within five feet of the door and just started firing," said Erin Sheehan. "He seemed very thorough about it, getting almost everyone down, I pretended to be dead." (Watch student describe surviving by playing dead )

The shooter, who remained quiet throughout the rampage, came back 30 seconds after the first round of gunfire and Sheehan and her classmates tried to barricade the door with their bodies, she said.

After the shooter couldn't get in, he began firing through the door, Sheehan said. Of the 25 students in her German class, Sheehan was one of four able to walk out on her own when police arrived. (Watch students react to shooting )

Victims' identities being released
Courtney Dalton, an 18-year-old student who worked at West End Dining Hall, said a friend named Ryan Clark was one of the two dormitory victims.

Clark, a resident assistant at West Ambler Johnston Hall, had once worked at the cafeteria serving pizza. Sobbing, she described Clark "a happy person."

As of early Tuesday, the identities of four other victims had been released:

G.V. Loganathan, a professor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Liviu Librescu, a professor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mechanics

Ross Alameddine, a student from Saugus, Massachusetts

Matthew La Porte, student, Dumont, New Jersey

The university has scheduled a convocation for 2 p.m. ET Tuesday. President Bush is scheduled to attend.

Classes have been canceled for the rest of the week, and Norris Hall will be closed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semester, Steger said.

There have been two bomb threats at the university this month, the latest of which came Friday. Flinchum said Tuesday they were unrelated to the shootings. (Watch gunfire on the campus )

Last August, the first day of class was cut short at Virginia Tech by a manhunt for an escaped prisoner accused of killing a Blacksburg hospital security guard and a sheriff's deputy.

Before Monday, the deadliest mass shoot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occurred in 1991, when George Hennard drove a pickup truck into a Killeen, Texas, cafeteria and fatally shot 23 people, before shooting and killing himself.


2007-4-17 08:5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好像是南韩的。


2007-4-17 08:5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6  

Corrected. Thanks, Searain and Weili. Thanks Lord it's not a Chinese.

Virginia Tech was rather famous, now unfortunately, much more.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4-17 09:0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7  

希望一会儿别再说是越南、日本的......媒体啊。


2007-4-17 09: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thesunlover

#8  

说到在美国杀人,中国留学生这十几年来也不含糊,由北大、清华的一男一女挑头,
当年都是爆炸性新闻。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4-17 09:2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9  

Va. Tech Shooter was described as "Loner"

By Debbi Wilgoren and Howard Schneider
Washington Post Staff Writers
Tuesday, April 17, 2007; 2:00 PM


A 23-year-old English major from Centreville was the gunman who killed 32 people and then himself on the Virginia Tech campus yesterday -- the deadliest shooting rampage in modern U.S. history, university and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said.

Cho Seung Hui was a South Korean native who immigrated to this country as a child, officials said. His lifeless body was found in Norris Hall, a classroom building, among those of several other slain students, Virginia state police superintendent Col. Steve Flaherty said. Cho, a senior, had apparently taken his own life. Cho graduated in 2003 from Westfield High School in Fairfax County.

Victims were also found in three other classrooms and a stairwell in Norris Hall, said Flaherty, who called the building "a horrific crime scene."

An affidavit for a search warrant filed this morning in Montgomery County, Va., circuit court said police found a "bomb threat note . . . directed at engineering school department buildings" near the bodies of the shooter and some victims. Investigators believe "the note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ooting incident," the agent wrote, without elaborating. The affidavit said that investigators were searching Cho's room in Harper Hall.

Law enforcement sources said that Cho died with the words "Ismail Ax" in red ink on one of his arms. It is not clear what that is a reference to. Sources also said authorities have found what has been described as a rambling note in Cho's dorm room. The Chicago Tribune reported that the note railed against "rich kids," "debauchery" and "deceitful charms."

Cho was an English major whose creative writing was so disturbing that he was referred to the school's counseling service, the Associated Press reported.

Inside Harper Hall this morning, students said they believed Cho lived in a suite on the second floor. The suite had a common room linking three bedrooms, each of which was shared by two students.

A reporter who briefly glimpsed the common room found it strewn with newspapers and soda cans, with one resident walking around. The common room appeared plain with beige walls. One of the doors facing the common room, which students believed led to Cho's room, was locked. Walkie-talkie conversation could be heard from behind the door. A hall monitor kicked out the reporter, saying that no media were allowed.

Investigators worked through the night gathering and removing evidence from Norris Hall, including a 9mm handgun and a .22 caliber handgun, officials said. A total of 31 people, including Cho, were fatally shot in the building.

Virginia Tech police chief Wendell Flinchum said ballistics tests showed that one of the weapons was also used in the shooting deaths of two people more than two hours earlier at West Ambler Johnston Hall, a dormitory building.

"It is reasonable for us to assume that Cho was the shooter in both, but we don't have the evidence to take us there," Flaherty said.

Law enforcement officials said they are still talking to an acquaintance of the female student killed in the residence hall. That person was detained off-campus after the first shooting and has been labeled a person of interest.

Cho, described by fellow students a loner, cleared a federal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 at the time his green card was renewed in 2003, as did his family, a U.S. immigration official said.

"His check came back clean," the official said. "The whole family didn't have a problem."

The family of four entered the U.S. with a sponsor, typically an American relative of one of the parents, an immigration official said.

U.S. Immigration and Customs Enforcement was reviewing Cho's background investigation and green card renewal application form and expected to release redacted versions later Tuesday.

At Virginia Tech, he lived in Harper Hall, which according to a campus map is one building away from West Ambler Johnston. "The only thing we know about him is that he was a loner," Larry Hincker, associate vice president of university relations said.

Fellow residents of Harper Hall were rattled this morning. Timothy Johnson, a freshman from Annandale, Va., said he recognized Cho and occasionally greeted him in the hallway. "We were all just shocked," Johnson said.

Tom Duscheid, a management student from Pittsburgh, Pa., said he did not know the shooter. "I feel very fortunate," he said. "What if he went into here [with a gun]?"

第 1 幅


2007-4-17 14: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0  

中国外交部:美国个别媒体不实报道违反职业道德

中新社北京四月十八日电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后,美国有媒体报道称“凶手是中国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今天对此表示,美国个别媒体的不实报道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枪击惨案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件。美个别媒体在事实未经查明之前发表不负责任的报道,违反了新闻职业道德,是十分错误的做法。我们已要求有关方面消除其负面影响。”刘建超今天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

  刘建超表示,中国政府和人民十分关切这一事件,谨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受害者家属和负伤者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祝愿负伤者早日痊愈。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十六日发生美国历史上死伤最惨重的校园枪击事件,三十三人在惨案中丧身,数十人受伤。美国警方昨天向外界公布,惨案的元凶是二十三岁的韩国学生赵承辉。


2007-4-18 08: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1  

昨晚电视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美国人(老老少少),没有人咒骂凶手,或提到东方人,大家都是反省社会,反省自己。

美国人了不起!


2007-4-18 08:2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2  

Here are some new BBC contents:
....

警方透露,23岁的赵承熙在8岁时随父母移民美国。

媒体报道称最早的两位受害者中的女性是赵承熙的前任女友。

不过美国有线新闻台(CNN)专访赵承熙两位室友时,他们则透露从未见赵与女孩子交往,并说他很少与人交谈,为人"孤僻",有时行为"古怪"。

赵承熙在写作课上创作的两个剧本中都有大量的暴力描写和涉及谋杀的内容,在他的写作老师干预下,他在学校接受了心理治疗。

警方透露,他们在工程系教学楼发现一把9毫米口径手枪和一把.22口径手枪,并证实其中一把手枪曾被用于学生宿舍的枪击事件。

不过他们表示,仍在调查赵承熙是否有作案同伙。


2007-4-18 09:3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3  

ZT

枪击案暴露韩裔家庭移民代价 赵承熙姐姐供职国防部

  韩国大批父母让孩子在幼年时就移民美国,以避开国内激烈的升学竞争、拿美国大学文凭

  18日,关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嫌疑人——韩裔移民赵承熙(前译“赵承辉”)的性格、言行等细节,被同他有过接触的人们一一回忆起来。

  几乎没有朋友,平时将自己掩藏在帽子和太阳镜下,沉默寡言,说话声音几近耳语,拒绝与老师、同学和邻居交流,有时威胁同学,有时沮丧,写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和声讨富人的“宣言”……种种描述,勾勒出一个心理状况迥异常人的形象。

  枪击案的发生也许可以直接归因于赵承熙本人的性格或心理状况,但透过血案,韩国人也在反思他们移民美国的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韩裔移民普遍难过

  17日,当弗吉尼亚州一家公司的韩国裔秘书杨云最初听说杀死32名师生的嫌疑人是一名亚裔时,她强烈地祈祷:但愿这不是一个韩裔。

  几小时后,当得知枪手赵承熙不仅与她来自同一个国家,而且是在同一个韩裔社区成长起来时,30岁的杨云痛苦不已。她说:“我很难过,每个韩国人都很难过。”

  在杨云所住的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县森特利维尔(Centreville)市,很多人怀有同样的情绪。在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特区交界地区,有5.2万多名韩国裔移民。而森特利维尔是其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秩序最好的移民聚居地。赵承熙家就住在该市。赵家的房子有3个卧室,费尔法克斯县政府对其估价为404510美元。

  典型的韩裔家庭

  赵承熙8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目前全家都已拿到绿卡。赵承熙的父母开一家干洗店,他的姐姐赵顺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2004年在美国国防部实习后,目前是国防部的合同职员。

  此前在美国,人们对韩裔移民的整体印象往往是勤劳、受教育程度高、注重家庭和睦。赵家的邻居阿布杜尔·夏什也说,赵承熙的父母安静、谦让而勤劳,看上去深爱自己的儿子。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上学的这几年中,父母经常驱车接送他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这一路程单程就需开车4个多小时。

  “韩国式移民”代价巨大

  弗吉尼亚州一位名叫金密河的社区活动积极分子说,各个韩裔社区组织目前正安排韩裔青年在本周接受心理咨询,“即便是那些出生在美国的韩裔青年,也会从此面临身份上的认同危机。”

  17日,华盛顿特区政府的一名韩裔职员在写给其宗教组织负责人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我办公室里的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我甚至没法走近同事跟他们说话。我很羞耻。”

  而一些韩裔社区领袖认为,赵承熙事件将使一些韩裔移民反省他们让孩子在幼年时就移民美国的做法。这种“韩国式移民”是为了避开韩国国内激烈的中学、大学入学竞争,拿一张在韩国颇为吃香的美国大学文凭。

  弗吉尼亚州北部一家韩语电台的老板申昆树说:“这让我们质疑:移民及融入美国的过程到底对年轻的亚裔产生了怎样难言的压力。”

  申昆树等人表示,他和其他多数韩裔青年的父母为了把他们送到美国读书,作出了重大的牺牲——有的放弃在韩国国内的较高职位,在美国从事层次较低的工作以便陪伴孩子;有的留在韩国赚钱,供孩子在美读书和生活,彼此都承受亲人分离之痛。

  据韩国政府统计,2000年,约有4400名学龄孩童离开韩国到国外求学,到了2002年,有近1万名孩子出国读书。这些孩子多数移民美国。在马里兰州霍华德县,每年都有近400名韩国学生被各中小学录取。

  而霍华德县的一位韩裔心理顾问说,男孩适应美国生活尤感困难。过去两年中,他曾为约20个韩裔男孩提供咨询,这些男孩功课跟不上,脾气暴躁,有的还滥用药物。

  卢武铉:

  尽力避免在美韩裔受影响

  而在韩国国内,民众希望这场惨案不要催生对在美200多万韩裔的种族偏见。

  韩国外交通商部的一位高级官员说,韩国政府对枪击案的“震惊难以言表”。就此次枪击案,韩国总统卢武铉继17日之后,18日再次致电美国布什总统,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卢武铉在慰问电中还说,韩国政府将尽力避免枪击案对在美工作和学习的韩裔产生影响。

  也有一些韩国人认为,23岁的赵承熙1992年起就移居美国,因此不应被视为韩国人(尽管他仍持韩国护照),而且,“这是一桩个人事件。”韩国一家电视台的评论员说。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共有1600多名亚裔学生,其中包括763名韩裔本科生和研究生。


2007-4-19 09:4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4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在东岸时间18日晚上六时三十分的晚间电视新闻,播出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16日疯狂大屠杀的凶手赵承熙寄给电视台的片段录像带及照片。电视台18日上午收到赵承熙在16日上午寄出的包裹。16日惨案发生后,赵承熙的父母成为媒体追访的对象,目前正由警方保护,警方并否认了此前关于赵承熙父母自杀的报道。

  赵承熙第二次行凶前录像自白
  
  星岛环球网报道,晚间新闻主播指出,这些显然是赵承熙自拍自制的行凶动机声明,内容充满愤恨及亵渎的言词,有十一张照片全是他举枪瞄准目标的姿势。

  电视台在收到包裹之后制作了备份,即交给联邦调查机构。六点半的晚间新闻只播了几秒钟赵承熙口齿不清的对着镜头说话的画面及几张照片。电视台表示,由于内容充满愤恨,必须仔细编辑才会较完整播出。

  主播指出,录像的声明都是以“过去式”说明他行凶的行动,以此推测,可能制作的时间是凶手已经在宿舍枪杀了两个人,准备下一个行凶行动之前。邮局写在包裹上的寄交时间是16日上午九点零一分。

  警方缉凶初期锁定错误对象

  此外,新浮现的细节显示,侦办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的警方最初追捕凶手的过程可能出现失误,同时校方也面临严苛的疑问:这名韩国籍学生为何能够从容不迫的进行大屠杀。弗州理工负责大学关系的副校长辛克说,警方查扣多项属于赵承熙的文件,并进行过滤。

  生还者与亲属对于枪手在校园游荡时,校方并未封锁校园普遍感到愤怒,而调查人员也透露,他们一开始可能搞错追捕的目标。

  《纽约时报》报道,警方表示,第一起枪击事件造成一名女学生与一名男学生死亡,第二起则造成三十一人死亡,两者之间相距超过两小时,在这段期间,他们是在追捕遇害女生的男友。

  该报引述警方的书面陈述说,该名女性死者的室友是邻近拉德福大学的学生,他在家中藏有枪枝。警方相信他就是枪手,但就在警方侦讯他时,诺瑞斯工程教学大楼又传出枪击事件。

  这样的延宕显然代表赵承熙有时间拿着武器与弹药,前往工程教学大楼;他在大楼内用铁链锁住大门,接着开枪射杀三十人,然后举枪自尽。

  警方搜索票中说,赵承熙尸体附近发现一张写有炸弹威胁的纸条,警方分析这是由赵承熙亲笔所写。赵承熙也带着刀子,警方在他的房间内查获最少一把刀子,还有忧郁症的处方药。警方也在犯罪现场发现一把九厘米手枪,以及一把点二二口径手枪。

  赵承熙曾有自杀倾向

  另据美国之音报道,警方说,赵承熙先前被控尾随两名女学生,而且认识他的人曾经担心他有自杀倾向。


2007-4-19 11:2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5  

枪击血案真相:并非情感纠葛缘于社会仇恨

朝鲜日报记者姜英洙/NBC电视台公开的凶手赵承熙的照片/NBC电视台网站截图佛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惨案凶手的犯罪动机逐渐浮出了水面。其犯罪动机并非是对女友的“痴情”,而是很有可能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年轻人对社会的敌忾心理所造成的。不仅如此,在行凶之前早有过周密的策划一一水落石出了。

据悉,此次枪击案的凶手赵承熙在事件发生当日,在宿舍楼杀害2名学生后随即将内有透露自己不满情绪的照片、录影带及记录等包裹邮寄给了美国NBC电视台。据NBC推测,这些是赵承熙在行凶6天前早已事先制作完成的。

美国NBC电视台于当地时间18日上午收到了该邮包,并将此转交给了美国联邦调查局,并公开了录影带及其中的一些照片。邮包中共有分成27个段落的视频和43张照片。

NBC电台报导说,经确认该邮包是赵承熙在事件当日,在宿舍楼杀害2名学生后,也就是实施第一次枪击后,准备转移到理工学院楼实施第二次枪击之前,在市中心的邮政局发送的。NBC有关人士说:“录影带内容没有头绪,好像是一份声明书。赵某说话很难了解,没条没理,而且他非常生气。”

美国NBC电视台指出,邮包上的发件人不是赵承熙,而是“伊斯麦尔(A Ishmael)”。NBC还援引曾是赵承熙的同屋卡伦格勒维尔的话报导说,赵承熙拍摄录影的地方是宿舍的公用空间。NBC报导说,分析赵承熙的行为和语言,与哥伦比亚枪击事件等以往美国枪击案凶犯的特徵相似。

虽然赵承熙在录影中没有特指哪些人,但提到了享乐主义和基督教,流露出了对富人的憎恶。赵承熙在录影中主张说:“你们拥有所希望的一切。宾士车也不够吗?金项链也不够吗?你们这帮俗人。信托基金也不够吗?伏特加和干邑白兰地也不够吗?这所有的快乐还不够吗?这所有的一切还不够满足你们享乐主义的欲望吗?你们拥有一切。”

该电视台还报导说,在录影带中赵某说,这种事情不应该发生,以模煳暗示此次枪击血案。NBC目前公开的凶手的照片共有13张,内容充满杀气,有手持双枪的、有用枪瞄准的、有用枪对准自己的头部的,还有手举铁锺的等等。据NBC报导,赵承熙的邮包中有27个录影档,他是对着摄像机说话的,其中很长一段是讲对富人阶层的憎恶。

此外,在邮包中还发现了赵承熙手拿两把手枪的照片。经确认,照片中的手枪与赵承熙行凶时使用的手枪一致。赵承熙在录影带中说:“我希望像耶稣一样死去。为唤醒软弱无力的人们,我会像耶稣一样死去。”他还把1999年哥伦比亚高中枪击血案的主犯艾力克-哈里斯和迪兰-克莱伯德称为“殉教者”。

赵承熙在视频中说:“本来我没有必要做这种行动。我可以离开,也可以逃跑。但是我没有这样做了。我不能继续跑。这不是为我的,而是为我的孩子们、兄弟姐妹们,是为他们做的。”

他还说:“当时间到了,我才做了。我应该做这种行动了。你们以前有很多能够避免今天这样事情的机会和方法,但我还决定流下我的血。你们逼我走进死胡同,我唯有一个选择。决定是你们做的。现在,在你手上的血永远不会洗掉。”

赵承熙的录影被邮至美国NBC电视台后,该事件普遍被认为是事先严密策划好的。赵承熙事先制作了预告自己犯罪行为的录影、事先准备了2支枪和铁链等犯罪工具等,从这几点可以看出这起血案是早有预谋的。NBC报导说:“司法当局在搜查赵承熙的宿舍时,发现了剩馀的铁链和钥匙等。”据显示,赵承熙在理工学院大楼进行第二次血洗时,楼内前厅大门被铁链锁住,血案当事人根本无法逃出。

据悉,赵承熙曾于2005年因涉嫌跟踪骚扰2名女学生而受到警方调查。佛吉尼亚警方说:“2005年有人报警说赵承熙跟踪骚扰2名女学生,为此警方与其面谈了2次。当时警方听赵承熙的朋友说他可能会自杀,遂建议赵承熙接受精神治疗。”


2007-4-19 11:3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6  

美国校园杀手引爆政治战争

薛涌

韩裔学生赵承熙血洗校园,杀死三十二人后自杀,自由派、保守派就枪械管制激辩。社会也反思杀人电子游戏、电影暴力文化要为血腥暴力负责。

韩裔学生赵承熙四月十六日在维珍尼亚理工学院制造了美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屠杀,在射杀三十二人之后,自己饮弹身亡。美国枪枝管理问题,在沉寂了多年后,再次成为政治的热点。

这一惨案的发生,和美国的枪枝管理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私人枪枝,平均每人不止一把,持枪者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集团。在一九九零年代,民主党还敢谈枪枝管理问题。但到了本世纪,枪枝管理成为民主党的一个政治弱点,乃至二零零四年总统大选时,民主党候选人克里还要玩打猎秀,证明自己并不反对枪枝。

事发的维珍尼亚州,是枪枝管理最松的州之一。持有枪枝不用登记,不需要执照,购买枪枝没有等候时间,背景检查在购买时一分钟内就当场完成。唯一的限制,就是一个月只能买一把。在此案发生前,离维珍尼亚理工学院二十多英里处还刚刚举办过一个枪展。

这次的凶手赵承熙,是一位二十三岁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平时极其孤僻,不与人交往,在宿舍走廊里碰到同学,人家对他说「你好」,他眼睛也不抬。据说他一直吃抗压抑药,反复听同一段音乐,喜欢自己闷头看电视;因为行为古怪,声称要自杀,室友被迫叫警察。他在英语课上的写作,内容令人震惊,乃至教授找到警察和校方领导寻求帮助。

一个跟他上过课的同学,看了他写的两个剧本后心惊胆颤,同班同学都称他可能就是未来的校园杀手。就是这样一个人,花了五百多美元,一个多月前在一个普通枪店买了一支手枪和五十轮的弹药。他这次使用的还有另外一支半自动手枪。

这种半自动武器,可以迅速连发射击,杀伤力极大,是给军队设计,而且本来也是禁止公开出售的。但是,禁止这类攻击性武器的法案,几年前到期;因为没有枪枝管理的政治气候,国会拒绝延续该法案,结果在市场上可以随意买到,赵承熙也就轻而易举地得到了。

这一惨案,无疑把冷却了多年的枪枝问题重新提到了公共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指望美国由此加强枪枝管理,却未免过于乐观。在惨案发生后二十四小时内,保守派的博客就发出了愤怒的吼声:如果学校容许学生自由携带枪枝,这位杀人凶手,可能在第一分钟就被带枪的学生射杀,绝不会有这么多人死。事实上,维珍尼亚理工学院二零零五年因为有一位学生在校园携带武器而被处分,引起了激烈的辩论。在维珍尼亚州,携带隐蔽型武器是合法的。但大部分大学禁止学生和职工在校园携带武器。这等于在一个自由持枪的州给大学师生员工缴了械。维珍尼亚公民自卫联盟曾试图通过一名州议员在议会通过法案,迫使学校为学生和教职工携带枪枝开绿灯。但去年此法案没有被通过。

除了枪枝外,媒体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保守派和自由派的立场同样对立。保守派认为,枪不杀人,是人杀人。自由派主宰的好莱坞不停地制造暴力和色情文化,毒化了社会道德,使一些人变成冷血杀手。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电子游戏。美国市面上的许多电子游戏,就是赤裸裸的杀人游戏。这次一些幸存者描述赵承熙杀人时之冷血,已经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他射击速度不快不慢,冷静地装填子弹,有章有法,极有效率,所以才制造了这么大的伤亡。

据说赵承熙持枪时间甚短,并非一个老练的杀手;能够这么有效地杀这么多人,一是说明攻击性武器威力太大,使用太容易,几乎不用学,一个生手也能杀人如麻;一是说明他在计算机上演练杀人的电子游戏已经多时,早就练就了本领。更令人叹息的是,就在一年前,在维珍尼亚理工学院还有人专门讨论了这种电子杀人游戏的危险。想不到人们这样快就看到了现实。

如今美国还沉浸在悲哀和震惊之中。但是,很快枪枝问题会被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引发新的政治口水战。不过,禁枪的事情想也不用想,在美国根本无此可能。即使是强化枪枝管理,恐怕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进展。

□ 《亚洲周刊》二〇〇七年第十六期


2007-4-20 08:2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7  

莫让新闻的喧嚣遮蔽悲剧的沉痛

美国弗吉尼亚工学院4月16日上午发生恶性校园枪击案件。截至当日中午,33人死亡(包括自杀的凶手),29人受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枪击案。在事发一天之后,警方确认枪击者是韩国留学生,并非此前盛传的中国留学生。不过在此之前,一切详情都未披露的情况下,媒体已经自顾自地一片哗然。

在缺少具体信息的情况下,这就是一起枪击案。它最直接引起的议题就是,枪支管制。这个话题在美国已经争论多年,在中国人看来几乎不可理喻。以我们的思路惯性来看,既然校园枪击案、办公室枪击案接连不断,那当然要立刻禁枪。但是在美国人看来,公民持枪,保持对抗军队和警察的能力,这是一种基本权利,也是美国人珍视的传统,甚至可以拔高说是自由和民主的一种保证。这中间包含了对国家和政府的基本不信任,对普通人的基本信任。这种价值观可以说是美国的立国之本,深入人心,很难撼动。虽然每逢枪击案都会讨论枪支管制(远非禁枪),但这么多年下来还是没有结果。

这不是一个讲解美国价值观念的时刻。即使没有这些背景,美国人对其国内最重大的新闻,给予强烈密集的关注,抛出延展性的话题,也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那么,中国媒体也清一色做封面、挂头条,又是出于何种心态?巧合一般,同样是前天,河南平顶山煤矿发生爆炸,同样是33人,被困井下生死不明。这条新闻在中国的关注度远不及美国校园枪杀案,并非人命分贵贱,只是新闻分冷热。中国人对于矿难和它所能引发的话题,已经感到厌倦和疲劳;而美国似乎总能引起中国人的关注,美国校园枪杀案,更是提供了丰富新鲜的话题,可以自由发挥的争论空间。人们的新闻趣味说起来相当残忍,但是这趣味也并非不可分析。

中国人都从哪些角度关心美国校园枪杀案?

人们一度以为那个凶手是中国人。在事实无法确定的情况下,人们已经开始讨论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了。有些网友还要佩带上民族情感强做正义和光荣,认为这凶手杀得好,认为一个中国人杀了三十几个美国人,真是英雄。另外一些人正好相反,直接以个案推广到集体,认为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问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成问题,中国的教育成问题。这两种思路截然相反,体现的是中国人对自己和美国的两种极端态度,要么是恨美国人,要么是歧视自己。现在事实摆出来,不是中国人干的,但是撤消证据似乎也无法改变中国人的那两种极端心态,因为人们本来就是借题发挥。

中国人的另外一个关注点,便是所谓美国的自由,到底是真是假,又甚至,自由真有那么好么?恐惧自由或求之不得而憎恨自由的人,听闻此案相当兴奋以为找到了证据——你看,美国的自由有什么好,校园里都出枪杀案!连生命安全都没有保证,还谈什么自由!然后当然也有人出来为美国辩论,说自己在美国时觉得很安全,并没有觉得街上随时有人准备开枪杀人;有人不厌其烦地论证,枪杀案和社会自由度之间虽然有联系,但是相当复杂,不能下断言,以枪杀案否定美国。辩论很快脱离案情本身,变成人们排队站立场的机会:对美国、对自由,你是什么态度?

以上几乎可以概括中国人关注美国校园枪杀案件的角度和立场,其实和这场枪击案没有太大的关系,反映的都是我们自己的心结。国家民族的话语、民主自由的争论总是如此强悍,束缚我们无法以纯净的人的姿态去同情这人的悲剧。美国校园枪杀案,死去33人,这是人的悲剧,是受害者的悲剧,也是凶手的悲剧。凶手辜负了自由,辜负了奠基在自由之下人对人的信任。这故事最核心的恐怖在于,某一个平日貌似普通的人,心中可能爆发难以理喻的罪恶和凶残。此案带来的失望和恐惧,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没有分别。在美国枪支太容易获得,这不是唯一关键的问题。人们需要了解凶手的动机和心理,需要了解更详尽的案情,才能判断是哪些地方出了错,社会能够承担哪些责任。在此之前,不管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唯一恰当的姿态便是哀悼。让死者安息。美国大学生和河南矿工一样,无辜的生命猝然离世,这事实让人悲伤。

□ 南方都市报


2007-4-20 08:3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18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李大玖/4月16日,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枪击血案被媒体报道后,迅即成为中国在美留学生、华裔人群关心的热门话题。除了表达震惊、悲痛,很多讨论都在谈同一个话题:嫌犯是不是华人。《芝加哥太阳报》根据匿名消息来源报道称:警方怀疑凶手是一名中国学生。警方与中国官方联系,调查一名24岁的中国学生,该学生去年8月7日乘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班机从上海飞抵旧金山。

接着,就有人担心,此事影响华人形象。“很显然,如果是中国人,这血案会给中国人带来尴尬。”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学校的许多中国留学生都非常担心,如果凶手真是华人,可能会引发美国同学的仇华心理,类似于‘9·11’之后仇视阿拉伯裔的情绪一样。”

与此同时,在中国国内,关于出国留学的一些网络论坛上,同样出现了震惊和悲痛,但顺着嫌犯是否为华人的讨论延伸下去,则是另一个话题:如果真是华人行凶,可能影响中国人赴美的签证申请。准备赴美留学的罗小姐也是参加讨论的众人之一,她告诉记者:“最早是留学的群里的人发布枪案的消息,大家难过之后,就开始担心签证的事情。”“申请留学的这个人群比较好的一点是不会盲信,所以很多人上美国的门户网站去查。”

“(17日)下午,有消息说,美国驻沈阳领馆只给一对老夫妇发了签证,其他全部被拒。于是乎所有人又开始郁闷。”案件发生后,中国官方的反应积极而谨慎。中国驻美大使馆官员在第一时间与弗吉尼亚理工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薛宏取得了联系,并派员前往该校,询问相关情况。在17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并未直接回答关于嫌犯国籍的问题。这也一度引起外界关于嫌犯可能是中国国籍的猜测。

4月17日晚,看到确证嫌犯为韩国人之后,罗小姐和其他申请赴美的“同伴”们一起,感觉“松了一口气”。此时,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小王和很多来自中国的同学也是“松了一口气”。4月17日,许多中国媒体也带着这样的猜测和担忧忙碌起来,四处查找凶手身份、籍贯。而各种各样关于所谓嫌犯姓名的“消息”流传甚广。直到夜里9点多,美国主流媒体发布嫌犯身份后,许多媒体的关注又陡然降低。

4月17日晚,嫌犯国籍确定的消息在韩国引起震动。韩国《朝鲜日报》网站的新闻感叹:“一直担心的噩梦终于成为现实。”由此不难想象,在最后的消息确定之前,韩国人也有中国留学生同样的担心。根据韩国一些媒体的报道,在美韩裔带着非常复杂的心情收看关于血案的新闻报道。他们担心韩国人的形象受损,希望其个人生活不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

韩国政府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紧急对策。其外交部门同美国全境的韩人会等机构或韩国人团体保持联络,商讨韩国侨民的安全对策。韩国政府甚至提醒在美的韩国侨胞保持警惕。一些韩裔家长纷纷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给在大学读书的儿女,进行安抚。据说,一些原本居住在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韩国人因为害怕而准备搬到其他州生活。

17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就此事件向美国表达了慰问和歉意,并且希望事件不要激起族群间的对立或加深民族关系的紧张感。韩国外交通商部负责北美事务的Cho Byung-se表示,“我们听到经过后很震惊,我们对受难者、家属以及美国同胞表达最深的哀悼。”Cho Byung-se说,他们也不知道凶手行凶的动机,并希望这次的悲剧不要“激起种族歧视或对立”。

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Cho Hee-yong指出,目前韩国已经派出外交官员到枪击现场。韩国政府和韩国驻美国使领馆也就有关在美韩国侨民安全问题表示,“外交通商部以及当地韩国社区对于未来采取的措施,将一同合作。”韩国总统卢武铉也在17日透过发言人对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事件表示难以置信,除对亡者及家属表达哀悼外,也希望伤者能早日康复。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纽约大学华裔学生小陈说,他并不认为凶手是韩裔就跟中国人无关。实际上多数美国人根本分不清华裔与韩裔的区别。他就听见一个美国人说:“韩国是哪里啊?是中国的一部分吧?”

同样来自中国、在哥伦比亚大学就读的杜小姐完全不这么看。无论是开始一些申请赴美者对于签证被拒的忧虑、在美华人对于歧视的忧虑,还是后来对于同为亚洲人可能受到不利影响的担心,在她看来,都有些:糊涂、荒唐。“这就是一个个体的案例而已。”她也认为,“如果外国留学生自我生活封闭,那么对于外来的影响肯定就要脆弱一些。”如果心理脆弱,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打击和影响。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美籍教师John Noonan曾在弗吉尼亚生活,他的感受支持了小陈的观点:“这仅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个人行动。我不认为事情和他所代表的种族有关。我真正担心的是,这场悲剧后,在美国会出现针对亚裔或者看起来像亚洲人的报复性袭击。在佛罗里达州,当地人对外来的人一无所知,他们分辨不清中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9·11’之后,这里发生了针对阿拉伯人和阿拉伯美国人的攻击。”“通常发生了这样恐怖的事件后,一些无知的人,会寻求目标来复仇,也会发生报复行为。我祈祷这样的攻击不要发生。”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教授Peter Herford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担任新闻副总裁,他的观点与John Noonan类似:“问题在于,美国人分不清楚来自亚洲各国的人群,整个亚洲都会受到该事件的影响。”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血案给中国人、华裔的国际形象带来了挑战,而他们在此事件中的表现也有值得思考和琢磨之处。

赵承熙在开枪杀人之后,从其老师和同学那里,媒体获得这样一些信息:他很少与舍友聊天;在开枪前,他留下一张字条,责怪同学们的道德败坏,语气中充满仇恨。因为其文学作业中思维混乱,文字骇人,Lucinda Roy老师曾建议赵去看心理医生。Roy形容赵写下的诗句里“暗含着威胁”。单独辅导赵后,Roy的印象是:“看起来,戴着墨镜的他在哭。”

Roy说,她很害怕和赵单独相处,因此,她同助理约定,当她提到一位死去教授的名字时候,她的助理就去报警。据了解,赵承熙迷恋18岁的女同学Emily Hilscher,目前警方正在调查赵承熙与Emily的关系,以及Emily与另一名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否成为血案的导火索。

赵承熙的家人住在华盛顿郊区Centreville地区的一栋两层楼白色连排别墅中。在赵承熙的邻居Abdul Shash印象中,“他非常安静,总是自己一个人。”Abdul Shash指出,在赵承熙的闲暇时刻,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打篮球,当有人跟他打招呼时,赵承熙不会回应,这位邻居也说,他们一家人都很安静。

《芝加哥论坛报》的报道说,赵承熙最近表现出一些可疑的行为,包括在学生宿舍纵火,跟踪一些女同学。警方调查人员发现赵承熙最近在服用抗抑郁药。枪杀案发生之后,许多华裔、韩裔家长对赵承熙严重的心理问题感到震惊,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赵承熙是一个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他的暴行应该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也有人在网络上发表意见说,校园枪击案给华裔们敲响了警钟。

华裔张太太的儿子在美国大学读书,她表示,许多亚裔移民到美国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在美国的打拼上,根本就没有时间顾及子女教育。而这些亚裔孩子身为少数族裔,一旦在学校经常受到比他们有钱、比他们身材高大的白人、黑人或者西班牙裔的欺负,不懂得如何自保。张太太觉得,美国学校的老师跟中国老师不一样,不会去管孩子上课以外的行为,加上家长的忽略,有的孩子就变得自闭,整天在家里玩电子游戏,看暴力影片和卡通片。长此以往,暴力、偏执、对抗性的性格和行为也就容易慢慢滋生。有些家长不知孩子心理有问题,也不懂如何处理,对孩子除了纵容,就是暴打一顿,往往把孩子越逼越远。

而华裔少年的父母们,在留学美国2年半的李小姐看来,也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用自己编的顺口溜形容很多华人家庭的典型状态:“男的做IT,女的做会计;下班toyata(丰田汽车),晚上中文电视连续剧;周末去买菜,回家就打牌。”而成年后来到美国的留学生中,也不乏缺乏社交的学生。据在美国留学的杜小姐介绍,尤其是一些理科生,埋头于实验、课程、论文、电脑,很少与外界打交道。

美国心理学家们也借机纷纷批评美国传媒充斥暴力倾向,认为媒体暴力是造成枪杀案层出不穷的根本的原因,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在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随着电视、电脑及影视录像带的普及,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凶杀打斗画面。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使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因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而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极易不顾后果地简单模仿。

一名孩子在网络上这么写道:“我这么说可能有些疯狂,但是我确实崇拜那些校园杀手,他们干的一切太令人兴奋了,简直无与伦比!”网络上一直有许多类似的留言。美国阿肯色州州长赫卡比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采访时说,暴力文化使青少年错误地认为,发泄愤怒的方法便是举枪射杀。影视片上的谋杀情节比比皆是,儿童们耳濡目染,凶杀事件就会源源不断。这不是个别学生、个别学校和个别州的问题,而是一种“美国文化病”。

□ 南方周末


2007-4-20 09:0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