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原创] “旧友”成“新知”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zhuxiaodi

#1  [原创] “旧友”成“新知”

“旧友”成“新知”

朱小棣

        黄裳的<<来燕榭集外文抄>>(作家出版社2006年版)是一本奇特的书,奇就奇在它是下脚料,是在1998年出版<<黄裳文集>>后搜寻到的未入集的但却是以往发表过的旧稿,散见于3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后期大约二十年间的报刊杂志。本着不悔少作的精神,全文如数照收,于是让我们看见一位老作家出道二十年间的变化长进和时代印痕。

        今日的年轻人可能知道黄裳的不多,但稍微有些岁数的文化人都知道黄裳的才学,文人圈内一般尊其为当今读书藏书之冠,视其博览文章为钱钟书之后第二。喜欢钻故纸堆的人没有不知道黄裳的。没有古汉语根基的人很难有能力和兴趣将他的文章念完。所以他这方面的文章我看得很少,这次读他的书兴趣也主要在其它方面。光是从后记中了解到的事就不少。首先没想到他原本是学理工科的,南开中学被日本人炸毁以后跑到上海念书,后来考入交通大学电机系。但他舞文弄墨的旧习不改,就好象梁山好汉都是自幼喜欢舞枪习棒一样,即使不去正规军,最后也都落草,一辈子干那自幼喜欢的活计。

        黄裳在后记里说,“对旧作,我是愧则有之,却并不悔。”“当然,少时所作,不免草率幼稚。”此言不虚,不是客套话。颇为有趣的是,少时的黄裳各种文体都试过,小说、古体诗、散文、杂文,一应俱全。可是成就或程度却参差不齐,这里面既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原因。他的小说习作就很幼稚,据说还是模仿杨绛的一篇,那连杨绛原作怕也高明不到哪里去。同样是十八、九岁的少年,黄裳与今日的韩寒,在小说上简直无法相比。这里引伸的含意不仅是指写<<三重门>>时的韩寒比写<<围城>>时的钱钟书年轻,而是说中国的小说六十年后比先前成熟了许多。但是若论旧体诗,我辈和下辈的年轻人,到老也赶不上十八岁的黄裳。这都是时代因素大于个人因素的地方。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常常只可以意会。黄裳曾用梁任公对李商隐和西昆体的评论来举证。如<<锦瑟>><<碧城>>,“任公说:‘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意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这种自白,是非常坦白而实在的。别的人大概总不肯承认他不懂罢?”黄裳接着又说:“近来常常思索中国诗的好处究竟何在?如果一首名诗,译成英文,可以说半点好处也没有了。那要点,我想,第一是音响,第二是用字。” “我还有一个例子: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诗美极了。然而仔细一看,除第一句是绝妙的素描外,其余不过是滥套。作怪的就是几个名词,尤其是历史上的名词。‘六朝’、‘台城’、‘十里堤’。我最喜欢一句话,说是金陵的贩夫走卒都有六朝烟水气,这可以看出白下的古味。而那一首诗里的妙境,也正好在笼罩了一层烟水气,一层历史的遗痕。”因为我是南京人,黄裳这话自然听的入耳。

         我个人最感兴趣的是从黄裳这些旧文史料中获取新知。例如,关于周作人的博览,一般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可是,从博览的黄裳那里,我们更可以看清所谓博览也只是相对而言,而且由于周所读甚偏才给人以特别博览的印象。用黄的原话说:“凡此,都可以帮助我们破知堂不可及的“博览”之惑。其实,无论怎样高明的大师宿儒,其学养都有其局限,切不可持盲目崇拜的态度。”

        关于周氏兄弟,黄裳说,“二周都是我爱读的作者,但我敬重的是鲁迅。”正因为黄裳是紧跟鲁迅的,所以在抗战中他便对吴祖光的<<风雪夜归人>>有所批评,认为它“说的是与抗战无关的故事,当然不应得到崇高的评价。”而后来,他自己的一本书<<关于美国兵>>,却又遭到别人批判,在国共内战时期被人指责为亲美。据说撰文批判黄的是楼适夷。这中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历史变化的左右位置,才是我读史的最大乐趣。

        同样有趣的是,我这次注意到黄裳在50年代初期的文风变化。很显然,他是在尝试着用一种“解放体”写作。今日读来,仿佛感觉迎面扑来一股巨大的时代压力,令人不胜感慨。就连这样,他还惹出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黄裳在1950年的<<文汇报>>上发表了一篇<<杂文复兴>>,立刻把主管上海市意识形态的长官夏衍吓了一跳,怕可能引起祸端,让人转告设法弥补。虽遵命又写一篇,不料为时已晚。各种棍子打上门来,围剿一阵之后,由冯雪峰写了结论性的批判文章,“并在电台上向全国广播。终于在共和国建国之初,宣布了鲁迅式杂文的死刑。”颇耐人寻味的是,刚建国,鲁迅的学生便这样“回过头来向鲁迅背上捅了一刀。此中玄机,我至今还参详不透。”是啊,这都是文人自保,还是诚心革命?自觉为党,还是党之所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就是这样与现实政治结下不解之缘,剪不断、理还乱。更哪堪,六十年后今又是,谁说换了人间?

        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又是百般的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那故国明月几时残。我不如黄裳说得好,还是抄书吧。“中国方块字的文学,产生出许多特别的文字游戏来。梁任公的‘小玩意儿’里,就有许多集前人词句的对联。有一副是:
                 燕子来时,更能消几番风雨;
                 夕阳无语,最可怜一片江山。
这的确美,也将中国文字的技巧发挥尽致了。这不过是‘玩意儿’ 而已。”

        读这些40年代的旧文,宛如是见“旧友”,却又长了许多见识,仿佛如添“新知”。况且黄裳这人我见过,而且是在我自己家里,又是近三十年前的事儿,呼一声“旧友”也不算打诳语。如今我又读了他的书,堪称“新知”。就这么的,一来二去,岂非“旧友” 成“新知” 也。

2007年6月2日


2007-7-1 18:5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2  

A very good title!


2007-7-2 09:5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3  

奇就奇在它是下脚料, but, its taste's excellent by an excellent cook.


2007-7-2 09:5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7-7-2 02:51 PM:
A very good title!

Thank you.


2007-7-2 15:0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5  

小棣不仅英文好,中文也这么扎实、丰厚(一般都是反着说的吧?::)。

让人佩服!


2007-7-2 15:16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li at 2007-7-2 08:16 PM:
小棣不仅英文好,中文也这么扎实、丰厚(一般都是反着说的吧?::)。

让人佩服!

Thanks a lot.


2007-7-2 20:41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xzhao2

#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zhuxiaodi at 2007-7-2 08:01 PM:


Thank you.

“旧友”成“新知” , “新知”成“旧友” - You are very welcome!



是非是我非我
2007-7-3 11:2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8  

摘几句:

“无论怎样高明的大师宿儒,其学养都有其局限,切不可持盲目崇拜的态度。”

“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又是百般的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那故国明月几时残。”


2007-7-3 12:11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9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xzhao2 at 2007-7-3 04:24 PM:


“旧友”成“新知” , “新知”成“旧友” - You are very welcome!

Haha, yes.


2007-7-3 12:3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三川 at 2007-7-3 05:11 PM:
摘几句:

“无论怎样高明的大师宿儒,其学养都有其局限,切不可持盲目崇拜的态度。”

“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和中国文化又是百般的自我陶醉、孤芳自赏,躲进小楼成一统,哪管那故国明月几时残。”

Thanks. The first quote is Mr. Huang's, but I agree, and the second one is mine.


2007-7-3 13: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11  

小棣:过节了, 送给你一对书名号: 《》《》。


2007-7-4 00:2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2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金凤 at 2007-7-4 05:27 AM:
小棣:过节了, 送给你一对书名号: 《》《》。

Many thanks. Happy July 4th!


2007-7-4 13:1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zhuxiaodi

#13  

“新知”成“旧友”

Really hope so. That'll be good.


2007-7-5 11: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