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网络文学:游戏狂欢还是“革命”?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thesunlover

#1  网络文学:游戏狂欢还是“革命”?

网络文学:游戏狂欢还是“革命”?

孟繁华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等神话的建立,催发了网络文学的疯狂生长。每一次传播工具的改变,都是相对民主化的过程。但是技术革命是否真的带动了文学革命,现在还是个问题。

网络的开放性、自由性、平等性等神话的建立,催发了网络文学的疯狂生长。毋庸置疑,无论是否受过文学写作的训练,无论是否曾经是一个作家,只要你有发表作品的愿望,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广为人知的“作家”。网络文学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表征之一。它不仅塑造了自己的文学英雄,如安妮宝贝、李寻欢、蔡智恒、宁财神、心有些乱、邢育森、俞白眉等,而且也建立了自己如江湖语言一样的文学语言。

应该说,每一次传播工具的改变,都是相对民主化的过程。如果说在“印刷资本主义”时代实现了人无须面对面可以交流的话,那么,网络时代则更加模糊了时空界限,使传播变得易如反掌。更重要的是,当网络摆脱了审查制度和生产、传播过程的经济制约之后,“创作”属于了更多的人。技术革命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带来了“解放”和“自由”。但是,技术革命是否真的带动了文学革命,起码现在还是个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文学的狂欢适应了这个时代廉价的“游戏”要求(如网络文学的经典之作《第一次亲密接触》、《大话西游》、《悟空传》等),它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大众文学遥相呼应,在不同的形式中满足了改变文学功能的诉求。当然,这一看法是相当个人化的。事实上,从网络文学诞生的那一天起,对它的纷纷议论就没有停止过。

众说纷纭议网络文学

鼓吹网络文学并给予极高评价的群体,不仅在态度上鲜明激进,而且纷纷建立网络文学网站、设立网络文学奖项。有些网站不仅得到商界名流的资金支持,而且有传统的文学名家的介入。网站发表的作品通过评奖和印刷传媒的二次发表,在网上网下扩张自己的话语空间和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榕树下”文学网站和它的评奖活动。评奖活动在扩大了网络文学特别是“榕树下”文学网站的影响的同时,也使得关于网络文学的问题集中地被提出来。传媒肯定性的评价是“21世纪的新文学从网络开始”,而观望性的报道则暧昧地提出“是‘一地鸡毛’还是‘草丛藏珠’”。传统载体作家陈村认为网络文学“前途无量”;张抗抗则在承认“网络文学会改变文学的载体和传播方式,会改变读者阅读的习惯,会改变作者的视野、心态、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的同时,对其“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文学本身?比如说情感、想象、良知、语言等文学要素”表示怀疑。

学者戴锦华一方面认为:“网络文学似乎应该是最经典的消费文学,它似乎应该比电影更为纯粹地成为‘一次过’文化,成为通俗文化的范本。于是,网络文学便成了一种悖论式生存——网络,即时性消费的此刻,文学,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先在地指向着永恒。”另一方面,她在评价安妮宝贝的《八月未央》时说:“我为安妮宝贝笔下的颓废和绮丽所震动,在那里生命如同脆弱的琴弦,个人如同漂泊中落叶,但除却她笔下的人物,除却这脆弱的生命与个人的身份之外无所依凭、归属,而其间闪烁着一份将熄的灰烬里艳丽的血色。”

网络作家的自述:一派“后现代”味道

对网络文学的评价,不仅与网络文学的创作现状有关,与对网络文学所呈现出的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语言、情感取向和价值观念的评价有关,同时也与作家身份有关。据徐坤撰文介绍,2000年7月15日,中国文学网和“榕树下”网站在京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网络写手要不要成为传统作家”。被邀请与会的作家按网络作家和传统作家分坐于主席台两侧。他们分别是雷抒雁、张胜友、徐坤、周洁茹、赵凝、赵波;宁财神、李寻欢、心有些乱、Mikko、Pass、俞白眉、邢育森。一般而言,传统作家的身份介绍大多与个人经历、教育背景、创作成就和国内外影响相关。但网络作家的自我介绍却呈现出一派“后现代”味道——李寻欢:自1989年底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写了一个巨长的网络爱情酸文后开始迅速蹿火,步入网络文学青年的行列。据他自己说现在网上好歹也混了个脸熟,所以就继续混着,并且偶尔也客串一把网络名人什么的。作品有《数字英雄》、《飞天霓裳》、《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现任renren文学频道主编。

宁财神:网络著名写手,白天通常是男性,20来岁,养猪专业户,有自己的猪页。性格可人,身高一米多,深度近视,背微驼,紧张及遇到陌生人时会有少许口吃,要是不嫌弃,可以和他一起谈谈人生侃侃理想,但就是别谈文学。作品有《聊天室套狼(泡妞)不完全手册》、《不见不散》、《爱我,就请躁着我》等,现任“榕树下”副coo。

邢育森:几年前在北邮BBS上以涅磐的名字发表小说《活得像个人样》一炮而红,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被评为网络写手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后来又连续创作了《柔人》、《丝婚之年》、《逃离海面》等在网络中广为流传的作品。

心有些乱:音乐人,上世纪60年代被诞生,70年代被迷惑,80年代被开除,90年代被吹捧,2000年被网络套牢,从此出文入墨,不亦快哉,你当然会喜欢他的东西。他的网络作品有《护士小雯》、《青色片段》、《今天可能有爱情》等。

Pass:一个自称为有浪子本性的人,大河上下长城内外走过很多地方,从商从文都很执着,虽然还是很年轻,可自己的经历写起来就是一本大书。主要作品有《湘女多情之八天七夜》、《为了忘却的纪念》等。

俞白眉:以《网络论剑之大梦谁先觉篇》走红网络的,有评论称其像变魔法一样转换文体语体、叙述方式、题材人物以及思考与表达的切入点,常常把读者弄得如坠五里雾里,只记得他的幽默搞笑。作品还有《寻常男女》、《网络论剑之刀剖周星驰篇》等。

Mikko:网络著名写手,曾获“榕树下”首届网络原创文学大赛二等奖,据说是一个优秀的、异于常人的人,尽管他至今仍然以一种恶俗的状态生活着,但他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成为天鹅的。其作品有《英雄时代》、《政府上网年》等。

在网络作家的自述中,可以明确地感觉到其游戏性质。当传统作家面对他们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一种被“解构”的对象。在他们看来,不仅没有必要成为传统作家,而且面对传统作家的时候,他们甚至还透露出一丝可以觉察的某种优越感。

戏仿的网络文学:文学性仍然在被质疑的过程中

可以肯定的是,网络文学和作家自由的“话语实践”并没有多少值得谈论的新鲜东西。在“后现代”文学乃至王朔的小说中,类似的幽默或机智、自嘲、插科打诨等,已经很“普及”了。因此,网络文学的“形象”并没有树立起来,说到底还是因为它的文学性仍然在被质疑的过程中。

“搜狐文学社区”和“汉青文化公司”联合举办的网络征文,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3卷本——小说卷、散文卷和另类卷。选题策划唐敏在“序”中说:“无论是谁,用一根电话线通过电脑,就能与这片虚拟的精神世界产生亲密的接触。这是一种超能力的体验,各种网站为所有人提供了平等的条件,BBS成为公众写作的最好园地,曾经是无法描述、也无法让人评论的内心感受,终于在网上得到了回应。写作不再孤寂,在互联网上找到合适自己的伙伴,写出来的文章或段子有人欣赏……”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征文还要通过印刷媒体来证实其“水准”,这无意间透露了网络文学的某种不自信。当唐敏称这些网络作家“已经具备了相当专业的水平”时,她评价、衡量文学的尺度,事实上还是没有离开传统的写作标准。因此,网上写作最大的自由,是任何人都可以当“作家”,但是否能写出文学作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02年第一期的《大家》杂志上,发表了林焱的“传媒链接小说”——《白毛女在1971》。这篇小说被南帆等人认为是“网络文学的革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篇被称为“传媒链接小说”的本文,确有独到之处。它所呈现的形态,是印刷杂志上难以表达的,因为那些有链接符号的地方,需要在各种网站上链接之后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如果网站发生变化,或其中的某些内容发生变化,那每个人所读到的“白毛女”就将是各种各样的。应该说,这个有着极大“戏仿”性质的小说,充分利用了网络的特性,虽然我们在文字本文中仍可读到故事的大概情节,但因网络链接多种可能性的存在,我们对这篇小说的真实情况可能是永远难以把握的。作家自己介绍,通过雅虎网站检索的结果,共有6170个网页与白毛女相符。不要说读者,即便是作者大概也难以把所有与白毛女相关的网页全部检索过。这样,《白毛女在1971》从诞生的一刻开始就意味着是一部永远不可能有人读完的作品。我们不能不惊异作家奇特的想象力,他在利用电脑的无限可能性这一点上的确是空前的。

有批评者指出:“这篇‘传媒链接小说’具有‘敞开’特质。文字、图象、音响、诠释、链接等等表现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在阅读这样的小说的时候,会有多次中断阅读的冲动,从依靠情节和语言维持的传统阅读走出,循作者提供的种种‘阅读线索’展开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冒险’,一次大胆的游戏式阅读……作家的身份随着想象变成了文本的策划者、导演、音响师、编辑、美工和摄影师。这样的艺术构思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想象,这样的游戏规则也只有在网络时代才能实现。”这个分析应该说是可以接受的。但值得讨论的是,到目前为止,网络文学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大多与戏仿有关,如《大话西游》、《悟空传》以及《白毛女在1971》。虽然《白毛女》的演员解构了剧中角色,但如果没有原创的剧本,这个戏仿的网上文学还会产生吗?

(作者为沈阳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文化与文字研究所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博士生导师。)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4-11-11



因为我和黑夜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我爱太阳
2007-5-4 13:3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2  

“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征文还要通过印刷媒体来证实其“水准”,这无意间透露了网络文学的某种不自信。当唐敏称这些网络作家“已经具备了相当专业的水平”时,她评价、衡量文学的尺度,事实上还是没有离开传统的写作标准。因此,网上写作最大的自由,是任何人都可以当“作家”,但是否能写出文学作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2007-5-4 22:10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文史哲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