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有关文化冲突的谈话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金凤

#1  有关文化冲突的谈话

有关文化冲突的谈话

                ·金 凤·

  办公室来了一位新同事,四十岁上下,美国人。闲聊之中,她告诉我,她刚从德国归来。

  我随口问她在德国的生活怎么样,和美国相比有什么区别,她沉思了一下,回答说:一言难尽。你想听吗?我点点头。于是她就开始了这样的叙述:

  我是在加州出生、长大的。十四年前认识了我的德国丈夫,我们结婚了。结婚后不久,我就告别了家人,搬到了德国海德堡附近的一座小城镇。刚去的时候,我对那里的一切都不习惯。阴森森的冬天,硬梆梆的德文,都让我格外思念加州明媚的阳光,加州人独特而亲切的英语发音。最让我不能忍受的一点,是德国人彬彬有礼的外表之下那份拒人以千里之外的冷漠。

  也许你不相信,我和我丈夫外出,不论是在街头,或者在其他场合里,如果碰到他熟悉的朋友、同事,他们会开始谈话,而一般都不会理会我。我站在旁边,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浑身不自在。我恨透了别人无视我的存在,难道我就那么不值一提,不值一问吗?不过,我知道我不能发作,只能在心里呐喊着:哈罗,哈罗,这里有一个大活人,你们怎么视而不见啊?

  别人从来不会问我丈夫:这位女士是谁啊?我丈夫也从来不会主动把我介绍给别人。在德国,人们不苟言笑,自我封闭,似乎对别人的生活毫无兴趣,也没有结交朋友的欲望。我丈夫向我解释只是德国人尊重别人的隐私,而我觉得这纯粹是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缺乏起码的礼貌。他们冷冰冰的表情,故意不与你对视的目光,无疑在人与人之间筑起了一道厚厚的墙。几年以后,我也变得冷若冰霜,沉默寡言。学会了不同陌生人讲话,不和路人眼光对视,当然更不会主动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送上一个亲切的微笑。

  你知道,我在美国长大,习惯了人们的笑脸和热情。尤其是加州,各个种族,各个阶层的人都有,大家普遍都很宽容。谁和谁见面,认识与不认识的,都会点头微笑打招呼。人与人之间有起码的兴趣,喜欢聊天儿。比如今天你和我这样。

  而在德国,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小圈子,外人很难融入进去。我嫁了个德国丈夫尚且如此,那些两口子都是外国人的移民,应该就更加孤独无奈了。也许美国这里地大物博,空间广阔,人们的心胸也比较宽容、豁达。反正在德国,人人都躲在自己心灵的城堡里,生怕别人闯进来。

  我刚到德国的那一年,常常以泪洗面。那种挥之不去、无所不在的孤独寂寞的感觉,象一座山一样压得我喘不上气来,我觉得我快疯了。我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到美国,回到我熟悉和习惯的人群之中。

  我们曾经在德国东部住过一阵,那里靠近前东德,你知道前东德是共产党国家,柏林墙倒塌后东德和西德就统一了。那里的人与西德的人不同,他们很友好、热情,喜欢交朋友,没有那种封闭自守,高高在上,见人冷冰冰的感觉。当然我们在那里只是暂时停留,我丈夫的工作项目结束后,我们又回到了海德堡。

  人的适应能力是很奇特的。十多年后,我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习惯了安静简单、无人打扰的生活。我丈夫就常对我说:超级市场里的售货员对你笑脸相迎还是面若冰霜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是,她给你找对零钱,算对帐。不和别人交往呢,也少了许多麻烦。比如,你用不着为哪个人今天或明天对你笑了或对你没笑而耿耿于怀、琢磨良久。

  谁知命运使然,五个月前我丈夫换了一份工作,我们又回到了美国,回到了旧金山湾区。虽然这十多年中,我回来探亲许多次,但是这回不一样,这次是回来定居的。坐在回美的飞机上,我心情激动,兴奋异常,十三年了,终于又回来了!

  可是,我现在对这里又不习惯了。准确地说,我目前正在经历一场“Reverse culture shock”,逆向文化冲击。首先,这里的商业气息太浓,电视传媒上整天充斥着好莱坞,美国偶像,谁想做百万富翁,选美选歌星这样的节目。人们对名利和金钱的追逐,好像是生活唯一的目的。

  还有一点,这里的人那么爱管别人的闲事、刺探别人的隐私啊?!我在加油站加油,六岁的女儿坐在车里,旁边就有陌生人同她搭话:小姑娘,你的发卡真漂亮啊,你几岁了?在商店买东西,收银员边拿着我的信用卡,边问我:你的姓怎么发音啊?好像不是普通的美国姓吗!你说这些人是不是没事撑的,我女儿几岁关你什么事?我姓什么,是不是美国名字是我的私事,用得着你来说三道四吗?

  我现在又非常想回到德国去,回到那种安静无扰、与世无争的生活中去。你来美国这么多年了,刚来的时候,肯定也有许多不习惯的地方,对吧?但是,你在中国出生长大,来美国虽然也有强烈的文化冲击,但是更多的时候,美国的经历于你是一场冒险,一场奇遇,adventure。刺激和新奇感会抵消文化冲击的不适。而我则不同,这里是我生活过二十多年的家乡,美国对我没有一点新鲜感,而突然而至的逆向文化冲击让我感觉很不舒服。

  她说完了,问我:你怎么样?常回中国吗?得到了肯定答复之后,她说,那么对中国美国的生活,你一定有很多感触。谁知道呢?也许我回到德国后又会怀恋美国。

  我十分肯定地告诉她:你一定会的。当你远离一个人、一个地方,而且也没有机会重见的时候,你会把那个人、那个地方无限度地美化、升华,把一切不好的地方都过滤掉,这就是距离和空间所产生的美感。

  我告诉她,我也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每次回到中国,回到北京,拥挤的人群,喧嚣的噪音都让我怀念美国的蓝天白云,祥和静谧。而一旦回到美国,走在街上,活不见人,死不见鬼,连狗都无精打采,不哼不哈,我又会怀恋起北京高涨的人气,热闹的氛围。我现在站在美国的国土上,遥想中国,中间隔着浩瀚的太平洋,那太平洋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天然净化器,把一切有关那里不好的地方全部滤掉了,留在我心中的都是美好的记忆。人的天性就是这样,得不到什么想念什么,等真正得到了,又觉得不过如此,不加珍惜。人生总是充满了矛盾。

  听了我的话,她栗色的眼睛发出亮光:Purifier,好,我喜欢你的比喻!太平洋,净化器,太形象了。嗯,现在隔着美国和德国的大西洋也正是我的净化器。

  我对她说:我们还是随遇而安吧,人生不能两全。生活在哪里就要想哪里的好处,别净拿别处的长处和此地的短处比。比来比去,到头来,都是自寻烦恼。你不信,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是十全十美的。别说德国、美国,就是把你送到月亮、火星上,你也会抱怨连天的。


2007-4-12 11:4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三川

#2  

我说什么来着?我们需要金凤不时地给我们上人生哲理的讲座!
在英国,就享受英国的人与人保持距离的优势,每人有独立的空间。
回中国,就好好热闹一家伙,哈格哈格,紧密无间。


2007-4-12 17: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况也

#3  

我宁可生活在一个随随便便的社会,但人和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还是应该有的


2007-4-12 22:25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weili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况也 at 2007-4-12 11:25 PM:
我宁可生活在一个随随便便的社会,但人和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还是应该有的

这好像是网上生活啊。
谁都可以随便说话,冒了傻气自己闻着。就是双方打起来了,距离太远,想碰都碰不上。:))



因为无能为力,所以尽力而为。
2007-4-13 10:2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Armstrong

#5  

仔细想一想,中国这个民族,最最崇尚的仍然是物质,是金钱。当前所谓的中国经济神话,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中国人对富裕的渴望。当年,工作在三百六十行里的年青人的最高愿望是出国,其本质仍然是向往西方富有的生活。也许你会说,我出国的原动力是其他因素,但是,那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价值观形成一股巨大的社会潮流,它冲击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要想得到社会的认可,你就得或少或多甚至全部接受在一个特定时期的社会价值观。

到了西方,每个人都得到了物质上的享受,但不可避免地,你失去了很多,尤其是精神上的。因为你是在一种文化的熏陶下、氛围中长大,然后嫁接到一种陌生的文化中,心里上所受的冲击和痛苦是不言而喻的。

在物质要求得到基本满足以后,精神上的享受就变成了主要需求。很多美国人QUIT挣钱多的JOB,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干的活,就很容易理解了。


2007-4-13 13:19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金凤

#6  

三川,为力,况也,大力好:

热闹、有距离的生活我都喜欢!想热闹就回国、去中国城,想安静就在美国小城里呆着。想热闹就上贴,灌水,想有距离就潜水,戒网:):):)


2007-4-16 12:1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