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话说反串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话说反串

反串是指梨园行演员不演自己本行角色却是在戏中串演其他行当这么一个特定情境。由于以往学戏并不一开始就选定行当,经常有先学某一路某一行后来又改学别的最后才定局以某一行当出名成为角儿。此外,学习时戏路子比较宽所以改演其他非本行戏也是一样轻车熟路。照我的想法,这跟最初戏班子走乡串村每一个演员必须挑得起好几路行当才能最大限度的精简班底减少张口吃饭的也适应流动性的演出非常有关联。

到后来,梨园行又有一个几乎可以说是约定俗成的行规。年下为了热闹,必定演反串戏也是争取观众的不二法门。

比较著名的反串戏戏码是“十八扯”。那是一出著名的调笑戏,可能也叫做“盗魂铃”不知确否,没有进一步查对。或许那是又一出调笑戏。巧的是不仅仅京剧演十八扯,沪剧也有十八扯。我记忆中汪派创始人汪秀英她就擅长演这一出反串戏。汪秀英反串的小生真是没话说。

最近,上海越剧院编演新戏《韩非子》。在采访过程中三位主演就提及她们曾经演过一出反串戏——“九斤姑娘”。本来,钱惠莉是小生章海灵是老生方亚芬是花旦,但是在越剧传统戏“九斤姑娘”里却是钱惠丽演三叔婆,一个女性丑角;方亚芬演石二佬,一个老生;章海灵演九斤姑娘当然是花旦。从屏幕上看自然是既笑料百出(那本来是一出搞笑戏)同时又显示演员们非凡功力。

非常可惜,现在的戏台上非常少见反串戏(平常的越剧女小生和京剧男旦女须生自然不算)。

过过干戏瘾,摘录一些反串戏的旧闻大家一起欣赏欣赏。

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京剧团全体演员、乐队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员为欢度佳节,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歌舞、 杂技、戏法外,精彩的大轴戏是全团艺术家通力合作,联袂演出反串京剧《大八蜡庙》。这出戏的舞台监督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阵容是:扮演费德功的是马连良(老生反串武花脸),扮演朱光祖的是谭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张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小张妈的是裘盛戎(铜锤花脸 反串彩旦),扮演黄天霸的是赵燕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贺仁杰的是李世济(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义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伦的是马富禄(小花脸反串老生),扮演费兴的是陈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脸),扮演关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来龙的是赵丽秋(花旦反串武花脸),扮演窦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张桂兰的是张洪祥(架子花脸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脸反串青衣)。《大八蜡庙》的演出中间,还有戏中串戏:男旦青衣任志秋学唱名家时慧宝先生的《朱砂痣》京剧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锁麟囊》中 “春秋亭”一场的选段。
这场京剧大反串,虽说是剧团内部的辞岁的大联欢,对外“封箱”不售票,但由于名家荟萃、云集一堂,使得能容纳1300多位的剧场座无虚席,就连楼上楼下两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满”。
下午5点半,马连良先生就来到后台,同后台的人们寒喧一阵之后,就去化妆室扮戏。当年马连良虽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气神非常饱满,没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费德功 的脸谱。他很谦虚地对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说:“勾脸戏我在富连成科里唱过,但演反面人物,我还是头一回来,这,您得替我兜着点啊!”马连良先生扮演的费德功 一出场就获得了热烈的“碰头好”。他从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准确地把费德功的阴险、毒辣、贪恋酒色的大恶霸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尤 其手里那把特别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帅,几乎全身都是戏。待到“双膀臂力压泰山,全凭袖箭镇淮安,结交绿林英雄汉,谁不闻名心胆寒”四句定场念白刚一结 束,观众席里即发出一片震耳的喝彩声。
谭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称一绝。当年谭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仅俏、美、边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开口跳”的架势,即真是抬腿有尺寸, 举手是地方。“探庄”那场戏里,不仅“走边”动作优美,而且“鸾带”踢得干净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时的一个“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窝”的满 堂好。不难看出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扎实武功基础。据谭元寿先生讲:“反串武丑戏,这也是谭门的祖传,从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谭派艺术创 始人谭鑫培老先生)就专来武丑这一行。”
反串黄天霸的赵燕侠更有独到之处,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场的“马趟子”和“跑圆场”,还真有大武生的气势和派头。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个稳健的“垛泥”,就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同谭元寿(扮演费府家将)的刀枪开打,不仅配合默契,套路娴熟,而且又冲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当年已是60开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状的路上,突然来了一个离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这个动作对年轻演员不算什么,但对年过六旬 的李老却不是件闹着玩的事。他唱了一辈子老旦戏,还从来没有起过这么高“吊毛”的“范儿”。当时台上台下的观众,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场门看戏的裘盛戎 赶紧走过去,既亲切又半开玩笑地说:“多爷!您今晚怎么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过年啦?”李老面带笑容,很幽默地对大伙儿说:“别看我岁数大点,可腰腿 还算灵活,说真的,没有两手绝的,也不敢应今儿晚上这个活儿!”
马富禄先生可谓是文武全才的名丑,尤其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又亮又甜又“响堂”,听起来真过瘾。那次他反串老生应工的施士伦,在场上的念、做都很规矩、讲究,简直听不出来他是唱小花脸的。
张君秋反串的金大力,也一反平日的胭脂粉相,一张紫红色的脸谱勾得庄重、好看,举止豪迈、粗犷,俨然一副“楞头青”的喜人形象。
裘盛戎扮演的小张妈,更是别具一格,论台风和光彩,还真有点名家小翠花的味道。他在台上整个的表演不是活泼、俏丽的花旦,而是诙谐、风趣、引人发笑,地地 道道的彩旦风范。在“抢亲回府”劝说小姐(周和桐反串)那场戏里,裘盛戎插科打诨地说:“我说小姐呀,别装着哭啦,请放心,我们大爷是不会要你的,因为你 和我一样,都是唱大花脸的!”这几句临场“抓哏”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小王玉蓉扮演的褚彪,体态大方,身手矫健,尤其胸前那口二尺多长的“白满”,表演得得心应手,洒脱自如。如果没有扎实的“髯口功”,这场重活儿是应不下来 的。除上述之外,其他几位串演的角色也都有声有色,维妙维肖。从场内阵阵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声,足见这些艺术家们的演技水平确已达到了登峰造极、游刃 有余的境界。

另有报道说盖派创始人盖叫天活武松和梅派创始人梅兰芳四大名旦之首曾计划两人同台演一出戏,演什么戏,盖请梅考虑。梅兰芳爱武戏,于是提议找一出能表演两人对剑的戏。梅看过盖演的《梵王宫》,戏中盖反串花旦,演得很好,就提出合演一出《姑嫂比武》。盖叫天会跷工,又会剑术,这比武一定能出彩。但梅兰芳又觉得盖叫天是武生,要他反串旦角,未免太难为他了,所以就说:“《红拂 传》吧,你演李靖,我演红拂女”。盖说他的小生戏演不好,改演虬髯客吧!但虬髯客和红拂女认了兄妹,两人怎么会比剑呢?这样,接连想了好几出戏,都不够理 想,最后,盖叫天提出合演《白蛇传》。盖叫天记得前辈艺人曾说过,这戏按照梆子班的演法,小青原是个男身的“青蛇精”,后遇到白娘娘,想逼白蛇与他成亲, 结果一场恶斗败下阵来,才被白娘娘作法把他变成女身,并作为她的婢女的。盖叫天学过武旦,反串旦角不成问题,因此,他对梅兰芳说,他想扮演剧中的小青,请 梅兰芳演白娘娘,梅欣然允诺。盖叫天设想了一套表演,在青蛇和白蛇斗法时,他可以用男扮来和梅演的白蛇对剑,最后青蛇不敌白蛇,被白蛇一把抓住了胳膊,喝 一声“变”,当场就变脸、变服装,从“花脸”变成“武旦”扮相,从男装变成女装。他又为小青设计了一半花脸、一半旦角的“开相”和一半是绣金黑箭衣、一半 则是青衫青裤腿的“鸳鸯装”。小青的走相也与众不同,走的是“蛇步”。盖叫天把这些设想说与梅兰芳听了,梅兰芳绝口赞同。他们一起设计了唱腔、演法,怎么 从“下山”演起,到“金山寺”结束。可是,梅兰芳在上海与“丹桂”的合约期满了,北京的“斌庆社”要他返京参加演出,“斌庆社”的大老板俞振庭亲自来上海 邀请,他只得返京践约。临别时,与盖叫天约定,以后一定找机会实现这项计划。可惜后来因为各谋生计,加上随着两人年岁的增长,艺术成就的日趋辉煌,越发没 有清闲的时刻,虽然这以后也有好几次的重逢,他们的这个愿望却一直未能实现。



是非是我非我
2008-6-29 17: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