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阿必大的悲哀和无奈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阿必大的悲哀和无奈

《阿必大回娘家》是一出典型的沪剧骨子老戏。最最经典就是丁是娥石筱英许帼华沈仁伟演的版本。

一开场是婆阿妈雌老虎出场——李家娘娘想家务。关于大世界哈哈镜的一段台词尚保留着上海城里人对乡下人的嘲弄。

接下来最有看头的是阿必大自叹。沪剧经典老戏里这种自叹方式的唱词很多。真有点像意大利歌剧里的长篇咏叹调。那是演员显示演唱功力的地方——因为多半是净场唱。但是,基于沪剧的年轻缺乏皮黄那种深厚功底和特有的从文明戏话剧等吸取的成分较多,净场唱往往只是显示唱功。绝对不像“夜奔”“思凡”那么唱做都吃重。

那是许帼华的经典——从“手弹棉花想想苦,禁不住双珠眼泪落胸脯。”开始一直到“养仔女儿(那两个方言字一时找不到,抱歉)苦做苦,决勿要做人家养媳妇。”为止。至今我还能够背出全部唱词来。其中,凸现沪剧老戏唱词代表性的比如有“我像断线风筝跌落拉深山里,纸破骨碎无人来照看我。”“我就像药材店里一块揩台布,揩来揩去全是苦。”比喻形象生动确切通俗。

沈仁伟的阿哥我认为也是经典。那位文派传人,我对他的印象很好。自然,他挑大梁的大戏便是《庵堂相会》。要和上海沪剧团三大台柱筱爱琴邵滨孙石筱英一起演戏,并且是男主角很不简单。至于,其他配角他都演得很出彩,比如《星星之火》的双喜《离婚记》的怕老婆的官员《昨夜情》的坏蛋大老板。

婆阿妈和婶婶的对手戏是精彩所在。对白要咬得紧。至于所谓“毒”变成独杆子人;“雌”变成雌亲家母等等都是反映急智的地方。

好像原先的老戏是没有下本的。只演到回娘家为止。新戏编了一个下本阿必大回婆家,用意是很好的。反映出团结一致反映出知错就改反映出和谐精神。

看了一些网友贴的剧照,很感动。感动之余,还是得来说上几句。

有村民的共同揭发促进作用,颇有点民主色彩。石秤砣的以子逼母认错改悔,其实是老套子。我们在《寻娘记》里就看到过,那是马莉莉爱人李灵珠(他演得相当出色的一个角色是《日出》中的胡四)演的儿子小宝让同样是雌老虎的小宝娘(也是有同样一个演员吴素秋来演)改过自新。

许帼华和专门请来演石秤砣的都是特型演员。非常遗憾,阿必大囿于身材问题,至今没有看到过别人能在舞台上演这个角色。所以,到那么大的年龄仍然是许帼华出场演童养媳。满台的苍老满台的资格,让人觉得压抑的透不过气来。这比梅葆玖张学津出演《大唐贵妃》最后一场“仙圆”更加感到凄凉。

特别是读到徐伯涛的遗憾时,我也忍不住一起万分地遗憾起来。上海越剧院招生已经发生困难,上海沪剧院状况应该更加不妙。沪郊四乡八镇有志于学唱沪剧的人一天天地濒临绝种,像邵敏那样的票友爱好者能有几人?

回想到当年长宁区工人俱乐部里的业余演唱盛况,后继无人恐怕是很多地方戏曲的困境,特别是上海这样数一数二的大城市。



是非是我非我
2008-6-10 09:4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