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佛学笔记-3: 佛教的最高美德是智慧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梦冉

#1  [转载]佛学笔记-3: 佛教的最高美德是智慧

整個世界成為我, 我成為整個世界. 那麼, 傷害其中任何部分都是在傷害我. 這樣消失了自我. 佛沒有塵世眾人的自我.如果沒有感覺過天堂里的快樂, 也就不知身在地獄中的痛苦. 罪跟隨人. 一個人無快樂, 也無痛苦就是在塵世了. 佛的智慧是人類的頂端. 還沒有人能超越. 可是, 現在保留下來的佛學經典未必都是佛當初講的話了. 宗教是另一回事請. 分開來考慮, 會比較容易不產生誤解.

夢冉于2004年5月15日


-----------------------------------------------------
佛学笔记-3: 佛教的最高美德是智慧

沙门

就算对佛教了解得极少的人,大概也知道这两个著名的故事:一个是佛本生故事中“舍身饲虎”,另一个是地藏菩萨的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两个故事体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道德高度,让我们这些凡人在感叹之余,恐怕也难免会困惑不解: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了这样“不近人情”的超凡入圣?

??今天早上我突然若有所悟,我感到在佛教不可思议的美德(“慈悲”和“舍”)背后,有一种可以理解的强大的、合逻辑的根源,那就是智慧,准确地说,是“般若”的智慧。

??“般若”智慧是对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相互渗入(“因缘相生、互即互入”)这一根本性原理的深刻洞见和切身感悟,在此基础上消弭了人我、自他、人类与宇宙的划然界限,“慈悲”和“舍”便油然而生。

??因此,如果没有对“般若”智慧的领会,则施行“慈悲”和“舍”只是在遵循一种外来的教诲、遵守一种不可理喻的道德律条;而当透过“般若”智慧洞察到世界的实相的时候,“慈悲”和“舍”才成为一种合逻辑的、必然的、不得不如此的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佛教的最高美德是智慧,把智慧看作是一切正确美好的行为之源,使佛教的伦理摆脱了独断性,成为一门名副其实的“科学”。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彰显出佛教的优越性,即:“信仰”佛教不但不意味着放弃某种智性或理性,相反地,这意味着运用、发展和完善智性,直至获得最高的智慧——“般若”,即对世界本来实相的洞察。
??
??[余论]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一切罪恶最终可以归因于“无知”,反过来,有“知”(“认识你自己”),则是幸福的根源。

??这其实是非常接近佛教的观点,只不过后者称之为“无明”。而“无明”的反面就是“明”,也就是“般若”,有“明”的人看到人类的“无明”和“无明”的人类,产生的不是自负,而是“慈悲”,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然而到亚里士多德,对“知”观念发生了巨变,“知”变成了分学科的专门知识,而不再是给人类带来幸福的智慧。因此,我们所常说的东西方思想的对立,其实在西方世界里也内在地存在着——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就代表着这条分界线。


2008-9-23 13:13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