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山楂树之恋》再创作杂记(12)真作假时假亦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山楂树之恋》再创作杂记(12)真作假时假亦真

把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或者改编成戏剧都是一种再创作过程。这一点是文学界的常识。用不到艾米来大惊小怪地表示有一个老土把他写的戏曲剧本叫做再创作。即使是翻译也是一种再创作活动。恐怕艾米其生也晚,不知道鲁迅不知道傅雷所以没有听说过两位翻译界高人关于翻译是一种再创作——尤其是文学中两种语言既要相通又要各自为政,这儿指的是不要闹出银河和牛奶路的笑话。

同样的问题是存在在诸多的小说改编戏曲之中。比如赵树理的小说《登记》变到沪剧《罗汉钱》,不但名字换了——我相信那个戏名要响亮的多,而且把情景从山西(赵树理老家,也是他最熟悉的地方)搬到了江南水乡。所以有小飞娥踩水车,有保安哥划船。那样也就更吻合以沪方言江南小调为基础的地方戏曲。

所以,剧作者借助一个原作本子再创作是无可非议的。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像某些人那样固执地认为老三静秋在其笔下定了型容不得他人再发挥,只能是痴人说梦。再伟大的作家也做不到封锁做不到垄断,只能看着他人看着后人的再创作不断地涌现——哪怕是对着这再创作的浪潮望洋兴叹也罢。

还是以哈姆雷特做例子,好男儿榜首浦巴甲主演的喜玛拉雅王子,其可观性不在于他在片首全裸体骑马狂奔,而是在于这部电影第一次完全颠覆了善恶主体。是王子的父王拆散了他弟弟和弟弟的心上人的爱恋,而王子恰恰是他名义上的“叔叔”之亲生。这样一来,新王和王后的感情发展是正义的,老王反而成了千古罪人。

改编也就是再创作的幅度如此之大,实在是叹为观止,但是它获得认可屡屡得奖。没有人觉得他违背了原著。我想就是莎士比亚在世也得佩服电影剧本的剧作家匠心独运。

说到《山楂树之恋》,那本来就是对老三和静秋在文革末期的一段真实恋情的记载。如何删除繁琐的旁支如何突出爱恋的艰辛,那是剧作者的广阔天地。绝对不是那早已定型的小说铅字。

再何况艾米她们他们硬要把真的说成假的,真实的记录谎称为码字的结果,那末再创作时何妨把假的还原成真的把假的当成为真的?

懂得戏剧的程式化舞台的虚拟化唱词的渲染化如果再加上锣鼓伴奏的情景化,那就不难理解戏剧尤其是戏曲创作与小说的根本不同之处——正在于小说文字要真实舞台情景要虚拟。

所以相信艾米她看了《群借华》一定会大呼特呼这是三国志的真实情景吗?其实连得罗贯中都不会吱声的——因为罗老先生肯定懂得是么叫做再创作,他自己不就是再创作才写出了《三国演义》!

备注:《山楂树之恋》再创作杂记到此告一段落,详细请参阅具体剧本各场次。此外,即将连载《新结婚时代》再创作杂记,敬请关注。



是非是我非我
2008-7-2 10:26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