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二)——放在第二篇的引子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流派的辉煌和哀伤(系列之二)——放在第二篇的引子

本来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篇。因为写《张君秋与吴励箴》推崇张派,尤其是因为张派是建国以后也就是解放以后唯一一个确认的流派并且是至今流传广泛大众喜爱赞赏的流派。原来的首篇便挪为第二篇。

流派,拿文字意义来阐释一下子,大体上就像水流一样,是某一个流域或水系(可以比作某剧种)里可以确认的一个干流或者至少是一个支流。我想还是用支流比较好,这样可以把干流作为行当。在某一个行当里分成明显的各个支流区域,这大概就可以作为某一流派的类比观念。显然,这个支流和那个支流是不混淆的,哪怕它们发源于同一山脉有着同一流向。

河流毕竟是河流,不能和流派等同。要成为流派,我不清楚确切的定义,好像记得有文章详细地分析四大名旦的声腔艺术之区别。一时间又找不到那篇读过的原文,只能再自己来发挥发挥。

流派,我想不单单是包括声腔艺术可又是以声腔艺术为主(比如武生就有不以声腔艺术为主体划分的流派再推出去比如相声界)。从声腔的角度来讲,无非是音域运腔板眼以及收尾的甩腔这些内容。

音域是最容易分辨的。仍然以我最熟悉的一些剧种来说道。比如杨飞飞杨派主要是在低音区,她是专演悲旦的;戚雅仙戚派也是如此,再加上徐丽仙的丽调上海滩三大剧种三大悲旦都不是像丁是娥傅全香朱雪琴那样高亢——傅全香就被誉为越剧界的花腔女高音。

运腔板眼要说起来话就长。一时间没有那么多篇幅时间来展开——反正以后要逐步一个一个来说道说道。只拣有代表性的事件来说,丁是娥的丁派早就形成但是在解放后进一步发扬光大。其特出例子就是罗汉钱里首创的反阴阳。原来沪剧是没有这个曲调的,有的是阴阳血,我印象深听过的就有阳血比较高昂。反阴阳这个曲调由丁是娥和朱介生(希望我没有记错琴师的名字)共同创立。一下子,街头巷尾大家传唱“为了迪格罗汉钱,甜酸苦辣都尝遍“。

这就是一个很清楚的范例。只要一唱第一句甚至于胡琴一拉过门就知道这个曲调就认可这个流派。

收尾的甩腔(有时候也叫做落腔)那更是一个明显的标志。凡是戏迷都能自行体会分辨不再多述。

上面写的其实都是老套子,并没有多少新意。

重点是想说说流派的流字。这个流字至关重大。因为即使你成了流派创始人,好不容易由于你独特的声腔独特的曲调被大众认可但是如果流不起来的话那也是白搭很可能是昙花一现。这在当今流派萎缩的情况下更是明显。具体的例子以后会继续,这里只说现状。现状就是好多流派实质上已经成为历史,这在京剧这个国粹领域里已经有无净不裘的体现,在好些地方戏曲里更是为数不少的流派几近湮没甚至于可以说某些流派除了创始人或传承人尚健在的情况之外已经无后或者干脆说是绝种。

因此,流派流得起来流不起来很关键。为什么会有这样流不起来的情况发生呢?原因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流派本身有难度比如嗓子要求特特别,大家学唱有难度弟子也越来越少不成门派;另一方面是社会包括戏校学生在内大家贪图走易走的路子走大众化的道路不愿意走冷门或者进一步说社会现在已经缺乏那种需要戏曲界百花齐放的条件和土壤。大家不必去追求创新流派。即使有人标榜自己怎么怎么的创新也没有真正的创立被戏迷大众所认可的流派来——只是某些媒体偶尔吹捧一下子并不能当真。

就像我常说的那样,电视连续剧电影演员得奖不得奖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非你莫属。戏曲界也是同样的情况——其实那个影视界是我从戏曲界推衍出来的。一出戏要是有你来唱红,观众认可是你首创。这种情况现在比如傅希如的王子复仇记茅威涛的陆游和唐琬谢涛的傅山进京等。当然这里举的例子超出了创立流派的讨论范围。但是代表作的代表唱段一定是代表了主创演员的流派这一点无需置疑。

再拿代表作为例,杨派的杨八曲至今是经典。我一个研究生同班同学年龄比我大很难得居然也喜欢沪剧,他看过那部代表作妓女泪。前半场由杨派最得意弟子赵慧芳演女主角,后半场出监狱后由杨飞飞本人演。据他说一出场第一句马上就觉察出两者的不同来。这和丁是娥的祭海一样至今无人能够替代。

有点儿叉出去了。这里要说的是形成系列的重要性。一旦形成特种特质,就一定要千方百计加以培植形成系列。可惜的是现在没有多少人在这方面下功夫,给人一种东一榔头西一棒锤的感觉。另外,可能没有那种琴师(作曲者)和演员紧密配合的感觉也是一个原因。所以,至今没有新的流派产生,戏曲的百花园里盛开的仍然是那几朵从晚清民国流传至今的流派——更不必去说那些已经枯萎的落花。

这就回到第一篇:最后一朵奇芭——张派!



是非是我非我
2008-6-19 09:12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