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梅兰芳、旦角及其他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青冈

#1  梅兰芳、旦角及其他

我对京剧几乎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对梅兰芳只闻鼎鼎大名,对其本人的了解实在是微乎其微,图书馆里数以十计的梅氏传记我也从没尝试着去读一本。直到看完了记录片《又见梅兰芳》,才算勉强对梅氏的一生有了概观性的认识,补了20世纪文艺界闻人梅兰芳的这一课。
因为我对京剧本身没有印象,所以影片里梅兰芳的唱腔如何之好是只能轮到票友才有资格谈论的事情,我被这部唯美的纪录片所震撼的却是年轻时梅兰芳的俊秀美貌超乎了我的所有想象。梅兰芳原来是那样的一个人,身材清朗,谈吐有礼,每一个动作都仿佛精心设计过一样,尤其是那双手,轻轻扬起来,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女性兰花指的意蕴。好一个梅兰芳,上了妆,分明就是一个绝代佳人,而卸了妆,则又是男人中的极致。无论是从男人眼中看过去的女性梅氏,还是从女性眼中看过来的男性梅氏,都别有独特的风韵。

男人来演旦角,扮成女性的角色,而且形神毕似,这个是蛮有意思的。戏曲史上讲,京剧初兴之际,女人地位低,没有登舞台的权利,甚至都不允许进剧场观看,于是戏班子就选择那些眉清目秀的男优化了妆,扮作女相,是为旦角。旦角早期并没有什么地位,老生才是独当一面的。胡安的影片《西洋镜》表现了电影在中国诞生的那段历史,那个时候京剧老生谭鑫培火热京城,他唱的曲子《定军山》就被拍摄成中国第一部影片。不过没多久,一支奇异的力量渐渐升腾,慢慢地吸引了达官贵人京剧票友的青睐,旦角的天下到来了。
旦角的兴起与有清以来男优的盛行有直接关系,所谓“男优”,当时又叫“相公”,主要是指戏班子里那些相貌清秀出众的少年郎,他们除了正常的演戏以外,还搞一些和现代的陪吃、陪喝、陪玩相类似的“三陪”服务,陪京城的达官贵人们耍乐。这股男风的流行,有一部分原因是当官的为了规避色情风险所采取的变通途径,大清江山太平安稳以后,官员们便日益不思进取开始腐化,朝廷为了挽救官场颓风,屡次出台禁止官员们逛窑子泡妞儿的文件,泡妞不成了,于是大人们开始在小生身上打主意,玩男伶一时间成为风尚。有诗写道:“不道衣冠乐贵游,官妓居然是男子。”


晚清的京剧旦角大体上都是上面这些男伶出身,这里面少不了梅兰芳。当然,这些是具有宣教意义的记录片里不会提及的。富商达官有钱有势,享乐生活是唯一目的,一旦看好了哪个男伶,便不惜千金成就“美人”,赢得回眸一笑。梅兰芳14岁时在戏班子认识了平生最大的贵人冯耿光,冯耿光为梅兰芳竭尽全力,在北芦草园营建住宅,凡有利于兰芳者,挥金如土,不少吝惜。张作霖军阀大盛时,梅兰芳正红,大有满城皆倾的架势,据说张作霖曾于北京三元店看见张勋狎兰芳,于是管张勋叫“兔小子”,“兔小子”就是男同性恋者的俗称。谈到这一点,看过陈凯歌曾获金棕榈奖的电影《霸王别姬》的人自然会有感觉,那个自幼学唱青衣后来爱上段小楼的程蝶衣当然有所指。

柏拉图曾把人的性取向解释为三种,其中包括有雌雄同体的。男女同体的神在希腊神话中也都有,阿格狄斯提斯Agdistis是天帝宙斯在山上睡觉的时候梦遗,地母该亚因而受孕,就生下这个有着双重性别的后代。而赫耳墨斯和阿佛洛狄忒的儿子赫耳玛佛洛狄托斯(Hermaproditus)也为神女所迷,众神应其请求,把他们两个合成一个男女同体者。男女同体者具有了双性的魅力,于是男人被诱惑,女人也被诱惑。时光倒转,20世纪上半叶的梅兰芳便成了具有男女双重属性的艺人,一时间朝野俱为所俘。回看同性恋文化在中国的发展史,远较欧美宽容,鲜有将同性恋者放在火堆上烧死的案例,在保守的美国,当年梅兰芳赴纽约演出时,舆论曾一度指摘梅氏为异装癖,对其不屑一顾。中国的民众对同性恋不过一笑了之,上升不到要么生要么死的高度,于是这种集体的宽容意识成就了旦角文化,同性恋的文化基因不但在舞台上成功地隐身,而且也以艺术的方式流传下来。
再回味影片中梅兰芳的片断和点滴,一个男人到了那种程度,已经不再是像女人,而就是女人了。也难怪彼时“男子皆欲娶兰芳以为妻,女子皆欲嫁兰芳以为妇”,这样的人,也不知道几百年才能成就一个。:)

电影:
蓝冰  叶晶:《又见梅兰芳 》(2006)

2008/3/19。


2008-3-19 04:47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