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一片雄鹰抖落的羽毛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章凝

#1  一片雄鹰抖落的羽毛

一片雄鹰抖落的羽毛

贝多芬《降E大调第18钢琴奏鸣曲“狩猎”》(Op.31-No.3):在作者所有“有名”的钢琴奏鸣曲中,《狩猎》应该是名气最小的一位了,特别是与《悲怆》、《月光》、《热情》等驰名遐迩的大哥大姐们相比。这是否说明其品质也相对逊色呢?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但需要留意这里的“相对”一词。

或许是《第17奏鸣曲“睡美人”》太过深重了吧,作者需要休息片刻,松弛一下绷得过紧的脑神经,于是就有了随后的《狩猎》。这是一部富有灵气的作品,塑造了一个贵族公子哥儿的形像。— 什么什么?公子哥儿,等于贝多芬?太离谱了,搞错了吧你!— 对不起,没有搞错,确切说从表面上看没有。贝多芬,尤其是年轻时的贝多芬,绝非一天到晚不是怒发冲冠,就是板着一副苦大仇深的面孔,他也有过风流倜谠的青春时光。在《睡美人驱散暴风雨》里笔者指出,贯穿贝多芬一生的两大主旋律是“寻求与抗争”,注意这里说的是主旋律,除此之外他还有丰富多彩的副旋律,谈情说爱为其荦荦大者,其它的还有游山玩水、插科打诨、吃喝玩乐、社交胡调,等等。既然是贵族公子哥儿,这些都是必修课;既然是艺术家,不会玩乐像什么话。艺术家不会玩乐天诛地灭。

全曲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给人以一种大梦初醒感,像是寻欢作乐的引子;第二乐章谐谑曲,轻盈明快,一阙玩乐进行曲;第三乐章小步舞曲,自然是轻歌曼舞了;第四乐章,热情如火的急板,音响画面如走狗放鹰,“狩猎”名号由此而来,我也无意质疑。那么,全曲就此如安东·科迪(Anton Kuerti)先生在他的《解说贝多芬32部钢琴奏鸣曲及迪亚贝利变奏曲(Beethoven: The Complete Piano Sonatas & Diabelli Variations)》中所言,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戏谑之作了吗?

且慢,我有不同意见,我听出来了某些“不和谐”音,起码有两处:第三乐章,本曲首先打动我的这个小步舞曲,外松内紧,寓严肃于典雅。闻之暗暗吃惊:既然跳起了宫廷舞,干嘛还要这般不苟言笑?不知道此乃泡妞的专业场合么。岂止是严肃,简直是有种仪式般的庄严肃穆,同时透着精神贵族那股骨子里的高贵。更近一步,舞曲中竟出现了贝多芬独有的“英雄模式”:主题动机先是在中低音部出现,徘徊,然后于中高音部变形再现,象征着当事人自阴霾走向光明。作者运用此技法得心应手,在多部杰作中屡试不爽,功勋卓著。借鉴舒曼形容肖邦的音乐为“掩藏于花丛中的一尊大炮”,这里的小步舞曲就是“置身于美人堆里的一个英雄”,也只有贝多芬有本事把传统宫廷舞“曲解”成了这般模样。他瞒得过泛泛听众,但瞒不过他的极品知音,分明听出来了:你这确实在跳舞,但却是带着一幅假面具在跳。面具代表着你此时的环境身份,肢体语言却暴露了你的本质灵魂。你的身体在舞场,可心不在这里,你的心依然在沉思,思索着那些终身困扰着你的命题。

第四乐章:“左牵黄,右擎苍”,见猎心喜,驰马飞奔,原是少年狂。这是纯爷们儿的游戏,讲究个血脉喷张野性勃发,这下总该让自己彻底放松,全身心投入了吧。可瞧你:跑着跑着,进入高潮佳境处,竟又调转马头一跃出界了,随之风卷残云,电闪雷鸣,虽说只是几道灵光闪现,也足以让你原形毕露。那时刻,你跑出了动物围猎场,自由自在,天马行空,舍弃追逐肉体的猎物,转为追逐心灵的猎物,一如既往,乐此不疲,像你在《热情》、《月光》、《睡美人》中所做的那样。也难怪,“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你的狩猎场本不在尘世,你的狩猎场在精神天地。

大智慧者,诗哲圣贤,置身于喧嚣的人群,虽也可以亦真亦假,或逢场作戏,或童心未泯地与众人嬉笑同乐,以一副非我的面孔,但他的内心深处,依旧是无可救药的孤独,发自其根深蒂固的本性。他依然,永远地存活在他那与生俱来,看似自我封闭,实则包容宇宙时空的心胸里。高耸的山岳,崎岖的小路,愈往上跋涉行进,周围的同伴愈加稀少,直至最终只剩下孤家寡人。孤独不是问题,困惑才是。但是你已别无选择,除了继续向上攀登,因为这是你生来无可逃避的宿命。《狩猎奏鸣曲》,一缕自天而降的光影,有人看到了你的轻飘,而我看到了你的高迈,因为你不是飞花,不是落叶,你是一片翱翔于苍穹之巅,雄鹰抖落的羽毛。



我的黑暗是一湖水,我的光明是一条鱼
2019-5-26 11:12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