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转载]谭鑫培最后的演出:击鼓骂袁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xzhao2

#1  [转载]谭鑫培最后的演出:击鼓骂袁

京剧的渊源起自湖北,是由湖北名伶带入北京,创造发展而成。这是我外祖父陶希圣的讲法,他是湖北人,所以到北京之后,立刻就成了京剧戏迷。

  民国初年,外祖父15岁的时候,到了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那个时期,皮黄和梆子,已经在北京盛极一时,其中最高地位者,非谭鑫培和侯俊山莫属。当时杨小楼尚在其次,梅兰芳和郝寿臣才刚露头角。

  因为做学生,除读书之外,别无他事可做,那时的北京大学又在市内,交通方便,所以外祖父和他的一班同学,经常到处听戏,特别是听谭老板和侯老板的戏。外祖父说,抗战以后到了南京,乃至后来到了台湾,他就很少再听京剧,因为他民国初年听过谭老板的戏,养成了对京剧的太高眼界,无法欣赏后来的那些戏剧表演了。

  在外祖父的眼里,谭鑫培可以说是京剧的开山始祖。现在80岁以下的人,除了专门研究京剧者之外,恐怕已经不知道谭鑫培是何人,因为他1917年就去世了。他原名金福,字望重,堂号英秀,湖北省江夏(今武昌)人,生于1847年。幼年时跟随父亲到了北京,进入金奎科班学艺。他的父亲名叫志道,演老旦,因为声音好,有“叫天”之称。于是其子谭鑫培就得了艺名“小叫天”,但是他在科班学的是老生。出科之后,他搭入永胜奎班演戏。变声期倒仓,改演武生,先在京东一带乡村演出。后来回到北京,进入三庆班,演武生兼武丑。三庆班主程长庚看重谭鑫培,收做义子,并任之为武行头目。
  几年之后,谭的嗓音恢复,重新开始演老生。这样的舞台经历,使得他文武兼备,唱念做打,样样精通。他年轻时的戏坛,著名前辈有程长庚、余三胜、王九龄、卢胜奎等,谭鑫培继承他们的长处,汲取徽派和汉派各种精华,不断改进老生唱腔。但他在三庆班里,仍主要演武戏,直到班主程长庚去世。谭鑫培离开三庆班,加入四喜班,不久自组同春班,从此专攻老生,开韵味派先河,人称谭腔。当时与孙菊仙和汪桂芬,并称“老生新三杰”。

  那些年,北京城里处处传说:家国兴亡谁管得,满城争说叫天儿,另外还有“无腔不学谭”一说。谭老板也到上海去演出过几次,深受欢迎,上海人称他“伶界大王”。梁启超赠诗“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

  据说全凭谭鑫培的成就,所以规范了老生体系,从而奠定整个京剧的格局。他的谭派在京剧史上,一直被尊为主流,后来的老生名角余叔岩、马连良、言菊朋、杨宝森等,都是从谭派衍化出来的。

  谭鑫培在京剧舞台上驰骋60年,上至宫廷,下至村野,到处赢得观众的喜爱和崇拜。连慈禧太后也是他的戏迷,听过他的戏后,赐黄马褂一件。那黄马褂是只有皇族才能穿的颜色,足见清廷对谭老板的尊重。

  外祖父也算幸运,赶上听了谭老板最后一出戏《击鼓骂曹》。外祖父说,那天是在煤市街中和园。他买了池座之后廊子上的坐位。先听了郝寿臣的《法门寺》、杨小朵的《白奶记》等几出戏,到了老谭出场,那池座与包厢的客人还未曾到来。

  台上,谭老板指着曹操开骂之后,接着骂张辽。这时,忽然有个人走上台来,到谭老板身边,咬耳朵说了几句话。那老谭演的弥衡,忽然之间,把道白增加了一百多句,把张辽骂得直瞪眼睛,不知如何是好。黄昏时候散戏,外祖父随大众走出戏园,才听说袁世凯死讯,北京已经宣布戒严。那谭老板在台上忽然多骂的那一百多句,原来是骂袁世凯。

  清朝的皇太后还都晓得尊重他,至民国初年,那些军阀却连起码的文化修养都没有,不懂戏,更不懂尊重艺术家。

  1917年4月,广东督军陆荣廷到北京,军阀江朝宗要请他看戏,在一个叫那家花园的地方办堂会,指定要谭鑫培出演。谭老板那时年纪已长,又生着病,已卧床好几个月,很想辞谢那个堂会。不料惹了江朝宗,派一批警察到谭家,把谭老板从病床上拖到那家花园。那天演的是《洪洋洞》,讲杨六郎从重病到死亡的一段故事。谭老板与角色同病相怜,演到悲愤之处,眼泪真的流下来。堂会之后,谭老板回家,心力交瘁,不久就辞世而去,那年他71岁。

摘自《一个家族记忆中的政要名流》作者: 沈宁



是非是我非我
2008-10-2 15:09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艺术之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