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自私”的基因和“生存机器”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八十一子

#1  “自私”的基因和“生存机器”

“自私”的基因和“生存机器”

八十一子

喜欢科幻电影或小说的人都知道那个可以把你带到过去未来的“时光机器”。相比之下,听说过“生存机器”的人大概要少些了。要是有人说你只是一架机器,是执行你身上携带的基因的指令的 “生存机器”,恐怕有很多人要感到被冒犯了。堂堂一个自由自在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自主行动,怎么变成机器了?

“生存机器”是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Dawkins)在他的流行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 牛津大学1976年初版)里提出的概念,大意是说,一个生物体,比如一个人,是他或她身上携带的遗传基因的载体,他或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执行遗传基因发出的指令。而基因是 “自私"的,它的目标是将自己复制为尽可能多的拷贝。换句话说,当人们生儿育女时,表面上是生物在把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散布开来,实际上是作为遗传物质的基因制造了人这么一个载体来复制和传播基因本身。如果用蛋和鸡的关系来比喻基因和生物的关系, 那么可以说,是蛋制造了鸡来生产更多的蛋,鸡是蛋的生存机器。

当代科学家里,道金斯是个比较能够把生物学道理讲给大众听的人。当他被问到为什么生物学家在解释人类行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时,他说,如果把地球上从出现生命到今天的时间长度比做你的手臂从肩膀到指尖的长度,那么最初的生命形式(可能是无细胞的可自我复制的核糖核酸多聚体-笔者注)出现在你的肩膀,一直要到胳膊肘的地方才有单细胞的细菌发生,到你的手掌时产生了多细胞生物,而恐龙要到你的手指的中段才出现,人类则出现在你的指甲上。至于有记载的历史,那也就是你指甲末端的一点儿灰尘罢了。要我们完全了解自己,时候尚早。不过,他提出的“自私”的基因和“生存机器”的概念应该有助我们了解人的自私和无私行为的遗传学根据。

基因是什么?拿人来讲,是每个人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一整套生命信息编码,记录在简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物质里,存放在人身上除了红血球以外的每一个细胞里。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在执行这些基因给出的指令。是生长因子和性激素促使幼儿和青少年生长发育,是细胞因子在调整各种细胞之间相互行为,是神经递质在接受体外信号并将它们传给大脑,执行思维,指挥行动,是雌雄性激素促使你寻求异性,是一些脑垂体激素促成了你跟自己的孩子的牢不可破的亲子纽带。

生物体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一个终极目标:把基因传递给自己的后代。古往今来,帝王将相草莽英雄,无论是“问鼎中原”,“封妻荫子",还是 “冲天一怒为红颜”,其实也跟“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盼望儿孙满堂、得空时也偷一偷别人老婆或汉子的小老百姓一样,都是为了更多地复制自己的基因,并让携带了自己的基因的后代更好地存活。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基因都有同等的传播机会。据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从太平洋到里海,横跨欧亚的人群里,有将近一成的男人身上携带着一组相同的基因,来源是蒙古地区。在短短一千年间,这组基因被复制于一千七百万可能是成吉思汗后裔的男人身上。相比之下,中国的孔姓人口,孔夫子的后裔,经过两千多年的繁衍才达到三百四十八万人。“成吉思汗”基因大大超常的基因扩散速度是以很多别的部落或族群的人失去基因传递机会为代价的,足见生物遗传的自私和排他性。

与此同时,生物体又常常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尤其是在亲属之间。一只母鸟会在危险临近时,假装受伤,跌跌碰碰地把敌人从巢中子女身边引开。在狼群袭击一头水牛时,同伴的水牛会群起而上,攻击狼群,解救同伴。一个故事说,有个国王用一束九支捆在一起、因而难以折断的竹筷来教导他的九个儿子要相互支持。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这个故事是在讲亲属关系对于种系保持的重要性。欧洲的国王们把这个原则扩大到自己的子女之外,坚持在欧洲各个皇族之间通婚,以便强化后代的亲属关系,保证自己和亲戚的江山“永不变色”。中国人也是很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因此人们在儿女婚姻上若不能高攀便至少要求门当户对。

从遗传学上讲,兄弟姊妹和近亲身上携带的基因几乎完全相同,本家族甚至本民族的成员的基因也基本相同。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家庭子女的存活都意味着该家庭父母两系的基因得到相当程度的保全。国王的九个儿子中任何一个存活下来,他的基因也就传递下去了。但是,他的儿子之间的相互支持将有利于每个儿子的存活,从而大大地增加他的基因传递的机会。遗传学家霍尔丹 (Haldane)是第一个理解了这个现象的人。他曾说,“为两个亲兄弟或八个堂兄弟[的存活],我可以安心死去”。进化论者把这样的基因遗传规律叫做 “inclusive fitness”,意译为“总体适应”或“兼容适应”。不难想像,在“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成势之后,总体适应规律对于他们的基因传播立下的汗马功劳。

基于总体适应规律,生物在繁殖时都会努力强化下一代的亲属关系。例如,有一种对“爱情”很忠实的马蹄形大蝙蝠,平时雌雄分开居住,到交配季节,“织女"蝙蝠每年都去旧地寻找同一只“牛郎"蝙蝠。当然这也不是太难,因为那“牛郎"从来也不搬家。这只雌蝙蝠虽然每年只育一子,但她的孩子们都是亲兄弟姊妹。有时候她也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约会那只雄蝙蝠,以扩大后代的亲属关系。还有一种“一夫多妻”制的牙买加食果蝙蝠,一群雌雄同居在一个山洞里,成熟的雌蝙蝠之间几乎没有血缘关系(子女们到性成熟时会移居到别的山洞,以避免近亲繁殖),但她们的子女却有将近七成来自同一个父亲,也就是那群蝙蝠的“山大王”,其余子女来自“山大王”的伙伴和随从,结果依然是强化了后代的亲属关系。类似的现象在动物界非常普遍。

总体适应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生物在超越亲属关系的社会层次的行为。看过电影《企鹅的征程》的人一定忘不了影片里这么一个场景:上千只雄企鹅紧紧地相互依靠,面对一个中心,将脊背对着南极零下四十度以下的寒风,孵化着放在脚背上的蛋。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忍受着饥渴,慢慢地移动着位置,轮流让最外层的企鹅换到内层,把内层的换到外层为大家抵御一阵寒风。这是典型的合作繁殖行为。有人最近用实验表明,人的无私助人行为很可能也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因为仅十八个月的幼儿就已经有了无私助人行为。实验人员发现,当你“不小心”地把小物件掉在地上时,正在附近地上玩耍的幼儿会赶过来,把东西拣起来,很热心地递还给你。在同一个实验中的幼年黑猩猩也有类似行为,只是不如人类幼儿明显。

基因是 “自私”的。这个自私性不仅仅体现在遗传物质在复制过程中几乎绝对忠实于自我,更体现在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在顽强地竞争繁殖机会,以期生产携带自己的基因的后代。同时,因为一组相同的基因通常存在于一群个体身上,这群个体将根据“总体适应”规律,以利他行为来帮助尽可能多的自己的伙伴参与繁殖,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相同基因的拷贝数,尽管有时候这样做可能会以牺牲某些个体的繁殖机会为代价。如此看来,生物体的利益服从于基因的利益。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生物体是制造它的基因的“生存机器”。

2006.3.4.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7-25 12:08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2  

这篇是几个月前应付尚能教授的命题作文。


2006-7-25 12:25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3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7-25 05:25 PM:
这篇是几个月前应付尚能教授的命题作文。

老八:

您这几篇能否配些插图,我想《牛顿科学世界》肯定会感兴趣。上个月,他们又来向我约稿,我太懒,拿不出什么东西。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7-25 13: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4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尚能饭 at 2006-7-25 01:04 PM:


老八:

您这几篇能否配些插图,我想《牛顿科学世界》肯定会感兴趣。上个月,他们又来向我约稿,我太懒,拿不出什么东西。

老兄不妨把这篇给你的朋友先看看?插图嘛,看来我们只有求小蚕了。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7-25 16:19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尚能饭

#5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八十一子 at 2006-7-25 09:19 PM:


老兄不妨把这篇给你的朋友先看看?插图嘛,看来我们只有求小蚕了。

这是科学出版社出的唯一一本高级科普杂志,印刷非常漂亮。他们要求图文并茂,很重视图。我也是常常为图发愁,不敢接活。

你的文茂毫无疑问,远胜方某。我记得有一本卡通式的“Evolution" or "Genetics", 能否从中选一点图?

我会先把这篇文字寄给他们看看。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缘懒,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2006-7-25 16:28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兰若

#6  

晕! 3月4号是我的生日,敢情那天有人写了一篇这样的文章。。八十一子,你写的好有意思,让我想起那关于爱情的多巴胺了。。。


2006-7-25 20:13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7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兰若 at 2006-7-25 08:13 PM:
晕! 3月4号是我的生日,...

闹了半天,兰若只比我大一天啊!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7-25 21:56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fancao

#8  

九九的这些小文就是有意思。
不过,让你这么一说,人还活着干什么呢?不过就是一个基因的传递机器罢了。


2006-7-25 22:3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冷热

#9  

>> “人的无私助人行为很可能也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因为仅十八个月的幼儿就已经有了无私助人行为。”

八爷此文在CND 刊出时就想写帖。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大学毕业那年,赶上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思想教育,正好大家也在传看一本叫<<第101个小希特勒>>的科学幻想小说,小说提到基因遗传,构思了希特勒的什么部分被人从密室内偷出来,移入许多妇女体内,珠胎暗结,各国情治机构大为紧张,紧急行动起来去寻找这101个小希特勒。小说结局是找到了100个,只差一个没有找到。

恰巧那时曲啸和李燕杰冒了出来,进行五四三的宣讲。学校组织去北京体育馆听李的宣讲,三个小时左右,被李弄得昏头昏脑。宣讲完了,三三两两朝学校走回去,也不需什么人暗示,大家一起说这下可找到了那第101个小希特勒了。

有人生就宣传鼓动基因,毛可能具有这种天赋。八爷是生物专业的教授吧,什么时候再科普科普。八爷提到十八个月的幼儿有无私助人的举动,我孩子十二三个月的时候,夏天的晚上领他去大操场乘凉,我和一个朋友坐草地上吹牛,他扶着我的背和肩膀绕着玩,这时有工人在五六十米远的地方给草地喷水,他们大声地相互吆喝说笑,孩子就紧张了起来,停止了玩耍,躲在我身后,小手紧紧拽着我。开始我并没有发觉,后来几个工人在远处走动,我发现孩子也在移动,一直将他自己藏在我的身后不让工人“发现”,接着又拉住我哀求说“爸爸走!爸爸走!”这么小的孩子就有了一种社会性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不是让人注意了讨厌了。与此对比,他到两三岁时还能光着屁股(夏天)在人们面前晃来晃去。人挺有意思,长大懂事了,浅层次的东西(比如说相貌穿戴)越来越注重,而深层次的意识却退化了。我有时看别人的言行,他们衣冠楚楚,但就是在裸奔。


2006-7-26 07:47
博客  资料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10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cao at 2006-7-25 10:34 PM:
不过,让你这么一说,人还活着干什么呢?不过就是一个基因的传递机器罢了。

一旦投身为人,这就由不着你啦。

玩笑,玩笑。

经过一定时间的太平盛世后,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人们就不再努力繁殖。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基因对群体行为的调控,因为没有战争和饥荒的社会没有人口繁殖的需求。不过,从性和生育在现代社会已经分开来看,人还是有能力反基因控制的。鸡也不完全是由蛋来控制不是?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7-26 08:19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11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冷热 at 2006-7-26 07:47 AM:
>> “人的无私助人行为很可能也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因为仅十八个月的幼儿就已经有了无私助人行为。”

八爷此文在CND 刊出时就想写帖。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大学毕业那年,赶上五讲四美三热爱的思想教育..

自私(selfishness)和利他(altruism)都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性生物的行为。

人们对自私行为的理解比较充分,   到十九世纪形成斯宾塞(Spencer)-马尔萨斯-达尔文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经严复和五四先贤们传到中国后,再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搅到一起,对中国人的意识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科学、心理学、哲学界对利他行为altruism的研究是最近几十年的事,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大概还很小?


2006-7-26 08:41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