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载] 那小兵:从《永远的0》看美日之间巨大思想差距
刚刚看了日本电影《永远的0》,周围的日本人基本上都哭了,而美国人也发出了感叹。安倍说“这部电影非常感动人”,我想谈一下其中原因。
我把美国的《中途岛之战》、《听风者》和《珍珠港之战》回顾了一下,再回味《永远的0》,不难发现美国人和日本人对生死的不同观念,这种观念差别导致了两个民族之间的思维差距。如果我们同时也回味一下中国电视剧《亮剑》和《雪豹》,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清晰的“美日中”生死观对比。这种生死观认识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洞察各国对于生存和战争的思路方向。
电影中的故事非常简单,铺垫扎实,真实感人,这也是为何催人泪下的原因。这和中国抗日电视剧缺少逻辑特点全然不同。更重要的是故事围绕着人类最根本的生死观念展开,心理描写精到,甚至让不是日本人的人们也深刻感受到了日本人对于生死的坦然和纠结。
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迴,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他们觉得死亡是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是一种无法摆脱生活痛苦的最后选择。是一种自我的解脱,是生存的另外一种形态。书中反覆出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从这点看,日本除非不出手,一旦出手就不惜舍命杀敌,这正是影片中描写的轰炸珍珠港情节所渲染的。
和美国人的个人主义至上不同,也和中国人的“孝文化”不同,日本人一向把个人的价值维繫于其所存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这样为团体而献身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古代这种对团体的负责主要表现为对封建藩主的忠心,而现在则表现为对国家和对团体的忠诚,这种以自己的生命为团体乃至国家殉节的精神非常强烈,时至今日虽然有所削弱,但仍顽强地保持着。可见,日本一旦摆脱美国的控制,可以非常快速借助民族主义推翻民主制度,恢复军国主义。
更令美国人担心的是日本人的“无是非”价值观,这点上日本人比中国那种“虚伪伦理”更可怕。日本人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的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就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所以,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变成了佛,其牌位也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特有的生死观。这和绝大多数国家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不同。影片中的主角是个战斗机飞行员,他明知入侵他国不是正义之举,但在感召之下却选择战死。这部影片之所以名为《永远的0》,这包含着日本人对于“生死等于0”的观念。
我同时读了不少日本人和美国人相关这电影的评论,不难看出两个民族的思想水平差距。一般我们按哲学观念可以把西方思想看成理想思维过程,因为西方人所以观念都来自“一神信仰”和“逻辑推理”,而不像日本文化那种感性和偏激。日本人评论都说“感动得哭了”“太美了”“太羡慕了”这类感性内容,而美国人则多评论“为何一个人要拥护一个错误的国策去死掉”,“日本政府为何有权拥有人民的生命”这类话。
就如胡成兰说的“西方人没事总想着‘我从哪里来?我活着的意义?我生命最后到哪里去?”的确,西方人追求的是自我存在感,这种存在感来自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尤其美国人对于生命的珍惜来自人本主义思想,就如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所指出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包括“纯粹实践理性的原理论”和“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两大部分。它把人的主体性问题突出出来,强调了人格的尊严与崇高,表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西方人的道德观虽然不断被各类反人类思潮影响,但始终保持着“超我”的崇高理念。就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康德给出的答桉是:如果要真正能做到有道德,我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结束后并不是一切都结束了。“判断力批判”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康德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我们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这种价值观贯穿在所有美国战争片中。
一般西方人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就如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侵略就是侵略,不会因为自己的强大就可以否定别人的生存权力,不能因为自己的高文明就否定其他文明的存在权力。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显然,日本人正是为谋求“忠义”而变成精神奴隶的。
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一下我们的那些抗日电视剧吧,想想看它们真的能够给我们什么样的精神养分?它们能够让中国人成为一个具有文明理性精神的民族吗?如果说《永远的0》真实表达了日本人的生死观,那么《亮剑》注重的却是最后那段“升官娶老婆”的儒家价值观。
我一直想写一部真实的中国抗战剧本,中国不是没有真正的抗战英雄,关键是他们都是国军,谁敢写他们是英雄?如果有人敢拍,我就取个剧本名字叫《中国飞虎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