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多情的蟋蟀与圣诞鸟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八十一子

#1  多情的蟋蟀与圣诞鸟

多情的蟋蟀与圣诞鸟

八十一子


很多生物学家相信,在性选择的压力下,能够吸引异性的雄性动物往往有比较优秀的体格,应该会活得更长久。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来考察这个假说是否有普遍性(见2004年12月美国《科学》杂志)。他们搞来几百只蟋蟀,将它们分成三组,分别用含有低、中、高等营养价值的食物来喂养。营养价值的高低以蛋白质的含量多少为标准。

营养好了就是不一样。享用高等营养食品的那一组幼蟋蟀长得比别的组的快得多,性成熟的时间也从二十来天缩短到十五天。而且,这些享受高营养水平的蟋蟀长大后,雄的个个健壮孔武,威风凛凛,发出声音虎虎有生气,雌蟋蟀则身材硕长,光采照人,得到异性的格外喜爱。

然而,这些用上等食品喂大的蟋蟀虽然无论雌雄都发育得很好,但成年后雌蟋蟀和雄蟋蟀的命运却大不相同。雌蟋蟀们普遍都比其他组的雌蟋蟀活得更长久,而雄蟋蟀们却比营养不如他们的其他组的雄蟋蟀寿命短得多!这个似乎违背常识的现象十分令人不解。

仔细观察之后,人们发现了个中缘由。 这些雄蟋蟀们吃得肥头大耳之后并没有闲着,他们白天黑夜不间断地发出求偶的歌声,不停息地追求伴侣,不失时机地做爱。 原来,这些让雌蟋蟀青眼有加的花花公子们的死因不是别的,恰恰是无节制的爱情。真是“宁可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拼命三郎们自己虽然死得早些,同其他雄蟋蟀相比,他们都留下了更多的后代,因而更好地完成了种系保存的使命。

同一期《科学》杂志里的另一则消息却反映出雄性动物的另外一面。有一种红色的叫作“圣诞鸟”的候鸟,又名美洲红箭,是一种社会性较强的鸟,每个育儿季节实行一夫一妻制,后代的抚养任务基本上由雄鸟担任。小圣诞鸟在夏天出生,到秋天长成,然后跟着父母飞到气候暖和的地方过冬。

有时,有些稚鸟成长较慢,它们的父亲会推迟搬家的时间,留下来照顾这些小鸟。这些雄鸟毫不怠慢地喂养这些小鸟,等它们长成后一起飞走。

当这些迟飞的雄鸟带着小鸟终于到达过冬地带时,食品充足的地方往往已经被先到的雄鸟占据,只得退而求其次。而食品不充足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不仅直接威胁今冬的生存,还会导致羽毛褪色。羽毛不再鲜红的雄鸟们在来年春天飞回育儿地带时,将难以得到雌鸟的青睐。

这些雄鸟宁肯放弃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后代长成,正应了“无情未必真丈夫”这句老话。

想来,雄圣诞鸟信奉的大概是“一步一个脚印”。咳,未来太缥缈,暂时管不了许多,先把膝下这孩子养活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了这孩子,咱这传宗接代的任务至少没撂下。

生物为了保存自己的种系做出的种种努力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2005.4.25



签名散见于信用卡帐单
2006-6-1 20:33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benfangd


#2  

有趣,简单的生物容易理解,一到人身上,就复杂起来,不知生物学家如何解释有人选择单身的.


2006-6-1 21:32
博客   编辑  引用

八十一子

#3  

在‘食、色’二字上,所有的动物都差不多吧。选择少育或不育,从宏观上看,是人群对人口增殖需求的自动调节,比较容易理解。


2006-6-3 07:03
博客  资料  信箱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散文天地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