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全
墨家
先秦学派之一,创始人墨翟,世称墨子,这也就是墨家之名的由来。法家
春秋时期,诸侯势力渐盛,建立在氏族血缘基础上的贵族宗法制度开始瓦解,维护宗法社会等级秩序的礼乐也逐渐失去其统摄力量。周王室虽是名义上天下君王,但诸侯各自为政,欲成为当代霸主,于是富国强兵,就成为春秋战国学术的主旋律。兵家
《左传·成公十三年》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争是古代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战争中,我国学者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研究战争的理论策略,这种学问叫做兵学。我国先秦时期研究兵学的理论有《司马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其中以《孙子兵法》最为有名,并具有代表性。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派别,称为农家,《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并注录其代表人物和著作如《神农》二十篇、《范胜之》十八篇等,但多佚失。清代马国翰、洪颐煊有部分辑佚。对于农家,文献有所间接反映。《汉书·艺文志》说:农家者流,盖出自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誖上下之序。《孟子·滕文公上》载有许行其人,认为贤明的统治者应该“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许行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农家,据载他有学生数十人,均穿粗布衣,以打草鞋、织草席来维持生计。其基本主张为人人必须劳动,即使国君也不应例外。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从《汉书·艺文志》的叙述看,先秦农家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其学说的内容带有“官方农学”的色彩;另一派学说则带有“鄙者农学”或“平民农学”的色彩。无论是带有“官方农学”色彩的农家,还是带有“鄙者农学”色彩的农家,其学说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社会政治的主张,另一方面是关于农业科学技术的知识。如《管子》中《地员》,《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地》、《审时》等篇,反映了先秦农家对农业科学的认识,以及农家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现存的属于先秦时代的农学文献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讲农业技术及其原则原理的,以《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为代表;第二类是讲土和水的,如《尚书·禹贡》、《管子》中的《地员》篇和《度地》篇等;第三类是讲农时的,如《夏小正》、《礼记·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等。小说家
小说家,是先秦与西汉杂记民间古事的学派。【转自中华历史网上的转帖(文章起始来源及作者不详)。特此致谢!】
欢迎光临 伊甸文苑 (http://www.yidian.org/) | Powered by Discuz!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