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現代小說的二三弊病(舊文)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海外逸士

#1  現代小說的二三弊病(舊文)

年青時看過些林琴南翻譯的英文小說。其實林琴南不懂英文﹐是別人把小說內容講給
他聽﹐他用標準的中文寫下來。為什麼說他的中文是標準的呢﹖因為不帶一點洋味
兒。現在的翻譯者自己都懂外文﹐於是翻譯小說的語言都帶上了洋味。其實這不足
為詬病﹐就像中外混血兒一樣﹐看上去總有點外國味。但是﹐一個不混血統的道地
中國人﹐儘學著洋人的腔調說話和寫東西﹐在中國就不免有崇洋媚外之嫌。而現代
小說的語言﹐就是在中國的中國人寫的﹐已都洋化了﹐可叫作“混血語言”。明明
可以是“她十五歲時就情竇初開”﹐卻偏要說“十五歲的她已情竇初開”。多彆扭。
還有的在“你我他”代詞前有一串更長的形容詞。真叫人受不了﹐以為作者是個在
學中文的外國人。

不管人們﹐包括作者本人﹐承認不承認﹐在客觀上﹐小說有其社會功能。只要這部
小說有人去讀﹐就會對人們的思維產生一定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人說﹐寫小說是
為了給自己看。那又為什麼要出版﹖幸好出版物有法律限制﹐不然的話﹐如果有人
出版本“一百種殺人方法”﹐那還了得﹖就是出版本“一百種性交方式”﹐在美國
還行﹐到了國內也不行。當然直接鼓勵殺人的小說是不會有的﹐但在內容上鼓勵第
三者去破壞別人家庭﹐還冠以美名說“戀愛自由”者﹐則市面上還真不少﹐甚至被
改變成電視連續劇。難道這與現在社會上第三者越來越多的現像沒有關係嗎﹖有的
第三者還引用電視劇中人物的對話來證明做第三者的理直氣壯﹐使家庭受到破壞的
當事人氣得發昏。

有的作品出版後﹐非但讀者不知道作者要表達的是什麼﹐連作者自己都說當時不知
為什麼要這麼寫。就說出版本猜謎語解難題的書﹐作者也得把謎底答案交代給讀者
吧﹐總不能讓作者的糊塗帶來讀者的糊塗。難道要學古人的“難得糊塗”嗎﹖



天生我材竟何用﹖
2009-5-8 12:22
博客  资料  主页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综合类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