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注册 | 登录 | 首页
作者:
标题: 青骑士: 不安宁的下午茶——读莱辛的《金色笔记》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冬雪儿

#1  青骑士: 不安宁的下午茶——读莱辛的《金色笔记》

不安宁的下午茶——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

青骑士


最近有幸读了一部长篇小说——《金色笔记》。该书作者即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今年已八十八岁高龄,当然,这部小说早在1962就已发表。瑞典文学院在颁奖词中,称莱辛是“女性经历的史诗作者,用怀疑主义、才化激情和预言的力量,来审视被割裂的文明”。颁奖词还提到莱辛小说《金色笔记》,“在二十世纪那些描述男性女性关系的作品中,是开创性的。”有意思的是,这部雄心勃勃的女作家的顶峰之作,自出版以来一直被评论家们认为是风起云涌的女权主义运动的奠基石,而作者却否认自己是女权主义作家,称《金色笔记》的主题其实是“精神崩溃”。

莱辛1919年10月生于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1950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并因此在文坛崭露头角。随后又陆续发表了《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代表作),《黑暗前的夏天》,《第五个孩子》等。莱辛是一位多产的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金色笔记》是一本极易引起歧义的鸿篇巨制,被认为是妇女解放运动的一块里程碑,书中部分传统叙述章节皆以“自由女性”为题,女作家安娜·伍尔夫分别在写作、家庭、政治和个人情感诸方面挣扎而形成的黑、红、黄、蓝四本笔记散布其间,成了一个迷惘不安灵魂的多彩反光,而全书最终以金色笔记作为对四本笔记,也是对安娜整个人生的一个总结,当然也不乏对新生活的一种极为隐秘的预期……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大结构,整个布局,都显示出作者的独具匠心,而结局又是开放性的,极具现代意味的,使这部原本题材混杂莫辨,思路多样,情节叙述繁冗、有嫌拖沓的长篇小说总算在最后多少略显清晰起来。

《黄色笔记》——关于情感 (基调:痛苦)

这部分显然像一部戏中戏,它实际上是安娜以自己情感生活为模本而创作的一部小说稿,名为《第三者的影子》,显然是作者通过小说形式思考自己的情感、婚姻,以及男女关系,这恐怕也是任何一个女作家难以越过的一大主题,这一部分在本书中占有很大篇幅,可见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其实故事情节并没有多少特别之处,作者想必也没有追新求异的意思,相反倒是极富典型性。经历了一次短暂而失败的婚姻后的爱拉独自带着儿子生活,认识了医生保罗并深深爱上了他,爱拉一面照顾儿子,一面细心的经营着这份新的感情,希望与保罗能够长相厮守,甚至盼望再次走进婚姻,虽然一贯以自由女性自我标榜,但在婚姻情感方面却不知不觉中遵循着传统的模式,传统的思路……穿上保罗喜欢她穿的衣服,精心烹制符合保罗口味的饭菜,等保罗的电话,夜里做梦也是关于保罗的……还有漫长的等待,情感上的患得患失,虽然爱拉一直对深陷于婚姻为家人操劳的主妇们很鄙夷,但她身为保罗的情人,却比那些妻子们也好不到哪儿去。渐渐地,保罗开始减少了与爱拉约会的次数,然后是似是而非的种种拒绝的借口,最后是远离,是最终的分手,永不再见……爱拉很久才明白过来自己是被抛弃了,这种始乱终弃的俗套故事自人类有史以来就已上演了无数遍,几千年过去了,而到了现代,竟然还在作为“自由女性”的爱拉身上重演!

其实,身为“自由女性”的爱拉,在她的情人,那些终日为工作、家庭奔忙、操劳的已婚男人眼里,充其量不过是一道下午茶,短暂,优雅,富有情调,使人放松,同时又具有提神功效,但又绝非必不可少,更不可替代正餐。

爱拉伤心,悲痛,愤怒,迷惘,而更重要的是,她明知自己被抛弃却还是身不由已地深陷于对保罗的爱中不可自拔。事后,爱拉做了不乏深刻的自我剖析:

“她弄懂了这份疯劲是如何与那份曾阻碍她认清事情的必然结果的疯劲和那份使她变得那么幸福的天真联系在一起的。正是这份愚昧的忠诚、天真和轻信顺理成章地导致了她站在窗口,等待一个她清楚地知道再不会回到她的身边的男人。”
但是,似乎再深刻的剖析也无济于事,爱拉作为知识女性绝不缺少理智,清醒的头脑,无奈一到感情问题上她那思路清晰的大脑就仿佛失灵一样,完全陷入了轻信、天真与疯狂。被弃后的爱拉经过一个漫长、艰难的调整期后,不得不重新结识各种新的男性,与他们约会。爱失去了,忠诚显然没了用武之地,她不得不重新沦为一名“自由女性”,在贫瘠的现实中重新发掘新的东西。所谓的“自由女性”竟是如此的不自由,它是被迫的,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多么荒唐的反讽!

《黄色笔记》大概是这部小说中最吸引我的部分,在我看来,它显然已经超出了国界,时代,以及民族等等局限,具有全球性,可能也是因为关于男女关系的问题始终就是一个没有国界没有时代更没有种族的问题吧。它显露的思想也具有一定的现代意识,这也是与以往类似的作品不同的。读这类故事,这些燃烧着激情的文字,总是让我想起国内当代女作家的文字,比如林白,安妮宝贝……很多,很是清冷,幽怨,当然也有疯狂,火热,只是这些情绪总是与某个男性有关,总是被动产生的,这完全是一个时刻需要男人关爱的小女人的全部心思,似乎很坚强,似乎又很脆弱,她们的幸福与否完全取决于一个男人,这是一种情感依赖,甚至是精神依赖,只有具备一定智商的知识女性才会如此,因为她们一般拥有工作以及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上完全可以自立自足,只是再强仍是女人,仍然离不开男人的爱(这种爱是灵肉双重的),知识女性因为具有一定知识,所以对情感对异性等等要求都比较高,甚至比较苛求,她们的标准一般定得很高,很不适于社会现状,而这所谓“社会现状”一定是以广大男性为标尺的,这样知识女性与异性在很多方面便容易出现错位。一般说来,知识女性普遍具有浪漫童话情结,即幻想世上某地存在一位她的“白马王子”,终有一天会前来拯救她于水火,这样错位就会更严重。

知识女性显然比非知识女性具有一颗更丰富、细腻而敏感的心灵,正因为此,她们的心灵便也从此失去了应有的安宁与平静。

对一个女人而言,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不是他人的爱与否,而是个人心灵的安宁与平静,这也是摆脱情感/精神依赖获得人格上的最终独立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最后一个条件。简而言之,把目光从男人身上收回来,关注更广阔的世界,宇宙,他人……

《黄色笔记》显然在四本笔记中具有核心意义,如同情感始终在女性生命中居于核心地位一样,其它问题似乎都是次要的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甚至决定了其它三本笔记的内容与情节发展。如写作,作为一名作家的安娜,被情人抛弃后,便没有写下一个字,出现了写作障碍,精神上也濒临崩溃,不得不开始求助于精神分析师……

《红色笔记》——关于政治

安娜对战争,对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对整个世界的关注,使她一生都没有远离政治,还一度加入共产党,并以极大的热情为党工作过,然而当她反思自己的政治生涯时,得出的结论却是:“在我的一生中,我再次意识到自己在狂热的政治中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最后却一无所获。”(《红色笔记Ⅳ》)甚至她发现,真理并不存在于那些各式各样的主义,各种崇高的理想之中,反倒时常显现在人们私下闲谈时的幽默、讽刺,甚至愤怒与苦楚当中,而那些会议上的长篇大论和演说都是一派胡言。同志们曾经的忠诚与热情渐渐演变成伤心、失望和玩世不恭。

《黑色笔记》——关于现代世界与写作

对这部货真价实的现代小说来讲,什么是最重要的呢?不再是“思想”,这个词太高深莫测了,对现代灵魂不大合适,而是情绪。如同一幅画的基调,重要的不是事件,不是故事情节(这些东西究其实质不过是舞台道具),更不是结局是喜是悲,那都无所谓,现代心灵也许更像一个垃圾场,这所有一切不过是心灵的垃圾,需要清空,需要渲泄,只有情绪是真实可感的,是可信的,贴近了一颗颗现代心灵。

现代人的一个重要特征:人格分裂,难以统一,正常的现代人就是不仅言行不一,而且心口不一,甚至左心房想着甲,右心房想着乙,也或者是丙是丁,没有一成不变的。多重人格,多个侧面,多副面具,缺少纯粹性,一致性,终极性。对现代人来说,童话永远失去了,恶魔与天使合而为一,上帝退出了历史舞台,科技至上,物质主义盛行,享乐主义统领一切……在这样混乱的现代世界上,如何能够有条不紊地刻划一个清晰的人物形象?写作还有何意义?难怪安娜出现了写作障碍,甚至想要放弃。

《蓝色笔记》——关于精神、信仰

由于现代世界的一切,“人类将永远不能拥有完整的人格,他必然永远处在被分裂的状态”(《蓝色笔记Ⅱ》

作为一名现代人,一位自由女性,曾经的共产党员,无神论者,安娜在上帝那里已找不到完全的精神依靠。教堂里的庄严神圣,牧师,顶礼膜拜的人群似乎也离她很远,不再属于她了,她不得不逃离开去。信仰,上帝不过引起了她心灵世界的一片纷乱,却无法提供真理,她在失望与困惑中决定把自己当做一个不可知论者,而不再是无神论者。如同作家本人曾说过的那样“我曾因撰写种族问题而成为作家,然后是共产主义者,又是女权主义者,而后是一个神秘主义者。”不可知论与神秘主义不过一步之遥。

结局:《金色笔记》——并不明朗的金色

小说的《金色笔记》部分又出现了近似爱情的故事情节,只是男主人公索尔·格林最终还是离开安娜上路了,而写作倒得以继续,似乎喻示着人的不屈服,生活的延续……

小说依然又回复到《自由女性》,这也是安娜始终未变的身份。经过一段精神崩溃的消沉期后,安娜开始努力使自己回归正常、简朴的生活方式,换小一点的公寓,做福利性工作,指导别人的婚姻,写作……

这部结构新奇,内容庞杂,篇幅浩大的小说总算结束了它的最后一页,纷繁迷乱如同我们存在的这个现代世界,这确实是一部现代女性的史诗,当你合上书本,感觉那小说仍在继续,仍在向看不见的时空的尽头(也许只是虚空)延伸……


2011-8-5 12:04
博客  资料  信箱 短信   编辑  引用

« 上一主题 小说界 下一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