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4-25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2010-10-18   [原创] 一场力量和智慧悬殊的较量

    [img]http://c2.ac-images.myspacecdn.com/images02/94/l_0c86d1e97a314339a916b1243f0e7f05.jpg[/img]

    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

    许多国家政府相继发表声明,支持和赞扬诺贝尔和平奖评委的决定,谴责中国政府
    违反了自己的宪法,公民有言论自由,将刘晓波判刑违反了人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非常狼狈,堂堂大国,成了老鼠被亮到光天化日之下,到处躲避
    藏身,除了外交部发表了一个申明以外,禁止报纸,电视,网络,报导和讨论这个
    消息。连刘霞的门口都重兵防御,不准访问,其心虚失态被世人传为笑柄,当年举
    办奥运时“相聚北京”的得意洋洋,风流倜当,而今何在?

    刘晓波以只身之驱,将中国政府拖入泥潭,确实令人叫绝!

    这场较量,本是小虾对鲨鱼,一边是一个手无绑鸡力的书生,一边是掌握着政权,
    司法权,电视电台报纸说话权,加上百万武装到牙齿的警察特务和军队,不需说,
    书生必输无疑。可以说是不自量力,自投罗网。

    那么为什么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弄成今天这个人心大快的鲨鱼败于小虾的局面呢?


    答案就在鲨鱼虽体巨身肥,却愚蠢无比,而河虾虽小却聪明绝伦,两边的智慧悬殊
    太大。

    刘晓波的政治智慧就在于深知两边力量悬殊,硬拼硬打,非纷身碎骨,连个水漂都
    起不来。试想一下,如果刘晓波带着一个美国宪法,拿着菜刀,冲进人民大会堂,
    强迫共产党将中国宪法改成美国的样子,然后话不投机,就用菜刀砍翻十几个共产
    党官员,全世界的政府会一起同仇敌忾,支持他,遣责中国政府吗?

    于是刘晓波以一种温婉到不能再恭顺的姿态,对共产党说,我不是你们的敌人,不
    过你的脸上有点脏,请你考虑能不能洗把脸?

    这头硕大无比的鲨鱼,可以睬都不睬刘晓波。或者,盛宴招待刘晓波大吃一顿,说
    你的建议很好,不过我们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阅读全文]  2010-10-18 10:01 - 格丘山 - 1485 查看 - 8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10-8   [原创] 谁是刘晓波得奖的第一功臣”

    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主席说得很清楚:“如果我们不投票给刘晓波,我们等于是背叛了
    中国境内的人权。我们不能坐视中国境内持续发生的人权侵害。"

    所以胡锦涛是刘晓波得奖的第一功臣,我在本年二月发表的挫文“"中共在为中国民主准备领袖---评刘晓
    波被判重刑" 中说:

    “以今天世界普遍对民主之认可和颂扬,刘晓波以要求民主而受囹圉之灾,已经非
    常精确地落入诺贝尔和平奖搜寻范围。如果明年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论功行
    赏,恐怕胡锦涛应居功首;”

    所以这个结果在刘晓波被判刑时就潜伏在那里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奖必须会给一个在国内的人的原因。 这才真正给了中国共产党
    一个耳光。

    这个奖给刘晓波的意义还在于,世界上不是每个人、每个团体, 每个组织都屈服于
    钱势的力量的, 当正义在中国和中国人中变得非常微弱的时候, 在世界上还存在,
    他们向中国伸出了援助之手。

    我由衷的高兴, 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这样高兴过了。

    [阅读全文]  2010-10-8 07:04 - 格丘山 - 2309 查看 - 17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9-28   [旧作] 送别共产分子

    [img]http://c2.ac-images.myspacecdn.com/images02/135/l_8da53f02780b4824a4e2c4b36c880369.jpg[/img]


    共产分子是独评上为数不多的事事拥护共产党的写手之一。如果我猜得不错,他
    应该是传说中的网络工作员。他们的特点是轮流上网,所以有时我在网上看到他
    了,就给他开玩笑,“上班了?“,他有时也会调侃回来:彼此,彼此。”

    像很多网络工作员一样,他们很少发贴,大部分是在别人的贴子后面写上不同的意
    见。所以他们一“上班”,就在大部分批评共产党的贴子后写上不同意见。我注意
    到共产分子的跟贴,只是表明不赞同,很少出言不逊,从不人身攻击。我也没有看
    到他的贴子中有无理搅理,采用诡辩术的情况。有时还很风趣,譬如我转贴了一
    篇讥讽余秋雨的诗,他跟贴说:
    “夸张了吧?嘿嘿,你是不是嫉妒人家“版税”了?好大的名声啊,啊?你敢“捋
    虎须”?佩服,不敢苟同,走也,嘿嘿。”

    例如我写的为党请命,反对瓮安法院审理瓮安民乱,呼吁胡锦涛派特使去贵州,
    他跟贴说:
    “人家省里高官都出动了,不用你这里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

    我写了“为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正名 ”,他跟贴说:
    “唉,用心两哭! 很同情你,可惜你心术不正,暗中讽刺我党,嘿嘿。”
    我说:知己,知己!
    他话锋一转“对了,请教个问题:桥这个词是不是也是外来词? 似乎诗经里到唐
    朝以前都用"梁",没有见过"桥"这个词呢!”

    我转的孔捷生贴“苍天未死,黄天当立”,他跟贴说:苍天不死 红土已立 黄天
    沃土 育我华夏! ”

    我写的“奴隶制,专制制,民主制的比较 ”,文中涉及到西藏问题,他跟贴说:
    可见国内藏民也不会喜欢达赖,他是旧西藏的"哈里发"呀”

    我写的“圣火在流泪”谈到奥运圣火变成老鼠过街,他跟贴说:中国露脸,有
    些人嫉妒! 政治化可以避免吗? ”

    共产分..

    [阅读全文]  2010-9-28 11:11 - 格丘山 - 1269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9-3   [转载] 同父亲对话 (Banquet Speech )

    这是拉格洛夫在1909 年纳贝尔获奖演讲, 我非常喜欢, 可惜没有找到翻译版。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1909 Selma Lagerlöf

    A few days ago I was sitting in the train, bound for Stockholm. It was early evening; there was little light in my compartment and none at all outside. My fellow passengers were dozing in their respective corners, and I was very quiet, listening to the rattling of the train.

    And then I began to think of all the other times I had come up to Stockholm. It had usually been to do something difficult - to pass examinations or to find a publisher for my manuscript. And now I was coming to receive the Prize in Literature. That, too, I thought would be difficult.

    All through this autumn I had lived at my old home in Värmland in complete solitude, and now I should have to step forward in the pr..

    [阅读全文]  2010-9-3 21:55 - 格丘山 - 1828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9-1   [原创] 心的挣扎序言

    格丘山按:
       
        心的挣扎写完后, 承好心的朋友帮忙推荐, 仍找不到地方出版。 显然这本凝结着我多年来对生命人生和社会的思索心血的书, 在今天充塞着官吏传记,胡编历史小说, 美女作家怀春幻想, 升职秘诀, 发财捷径, 中南海内斗秘闻, 中国最有钱人最有权势人的经历等等民族精神食粮的中国书场中找不到立脚之地。
       
        但是投其所好, 去写一本让出版编辑爱不释手的书有什么意义呢? 这样的书实在不缺我一本。
       
        心的挣扎的价值所在正在于它在当代中国没有价值。
       
       

    [img]http://pictures.match.com/pictures/72/83/93887283A.jpeg[/img]
       
       
        心的挣扎序言
       
       
       
    心灵的挣扎不是一本消遣的书。

    如果你已经有一段时间到书店找不到书买,你的精神非常饥渴,那么这本书有一半
    可能是你要找的书。

    如果你又是一个喜欢思索的人,对于人生、自然、宗教、社会、政治和情感的哲理
    很有兴趣,而且对你已经熟悉的概念和答案不很满足,那么心灵的挣扎有可能会满
    足你另外的一半。

    心灵的挣扎虽然篇幅不大,但是涉及的范围很宽,而且在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中都有
    自己的见解,引发读者去探索。进入作品,读者就会慢慢发现,作者不是立足于 社
    会的某一个利益团体的立场上,不是站在某一党派的立场上,不是纠缠与个人历史
    得失的恩怨之中,更不是位居某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视线,去看待和分析事情。整
    本书中作者努力不懈地在做一件事,就是以一个自然人的官象和思维重新观察我们
    已司空见惯的事物,找到自己的位置。

    虽然心灵的挣扎语言非常朴实,浅显易懂,但是它到达到思想的深度决不亚于经院
    的理论著作,我相信大部分认真阅读过这本书后的读者都会同意这个结论。另外心
    灵的挣扎的..

    [阅读全文]  2010-9-1 08:25 - 格丘山 - 1394 查看 - 6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8-29   [旧作] 我家的对联

    格丘山按:

    这篇小文写于八年前,文章充满新婚时的欣喜心情。如今露水夫妻,劳燕分飞,对薄公堂,为瓶瓶罐罐吵闹不休。重读旧文时,内心感到苦涩,好象是命运的嘲弄,又似乎看到人生在某处对我做着鬼脸。 (^o^)

    [img]http://wenxinshe.zhongwenlink.com/home/upload2007/201082963050807.jpg[/img]

    年青时候,受五四精神的感染,对无病呻吟,玩花赏月,附庸风雅式的士大夫贵族文学是颇有成见的。后来读了几本洋书,看到洋鬼子质疑中国人沉迷于写字艺术的时候,我也深以为然。所以对联和书法是我从不涉足的领域。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等到受高行健先生启示,从使命文学走到自言自语文学的时候,已入天命之年。搬入新居后,突生奇兴,不怕行家挑剔,要在每一个房间里面挂上一幅对联。其原因也许是年龄效应,更可能是长年客居异国,潜意识中的恋乡情所驱。

    从不写毛笔字,所以笔下的字不很顺从,该直的不直,应斜的却直了。好在贴在自己家里,没有外人可见。住在美国十多年了,不怕人笑话的精神倒是学到了。

    贴在客厅的对联是

    淡至无水
    愚至无心

    横批是返朴归真

    这幅对联有些自勉,其实我离那个境界还有距离。譬如买东西贵了,常常感到心疼。

    贴在卧室的对联是

    夫读妇织灯绕小蝇
    风过纱动窗剪双影

    这幅对联是写夫妻恩爱的,其实也有不是这个图景的时候。贴在客房的对联是

    夜雨淅沥风吹竹林
    昏灯故友夜话旧事

    客房是虚设的,从无客人来访,我终于和妻子一起将它改成了书房。

    继子的房间没有对联,本来有一幅诸如
    三年面壁苦读书

    之类的东西。但是在美国行不通,在强烈的反弹下作罢。

    我和妻子都是美食家,饭厅的对联是至关重要的

    尝鲜果, 尝活鱼, 尝飞禽, 尝尽人间美味
    忌烂菜, 忌残羹, 忌偏食, 尤忌过食暴饮

    最后,我的工作房应该有个名字。很喜欢..

    [阅读全文]  2010-8-29 08:59 - 格丘山 - 1206 查看 - 3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8-17   [原创] 天下文章任人写 (中)--- 心中有一个声音在呼唤


    [img]http://www.yidian.org/attachments/month_1008/prayinggal01_KKebtQ08oL5N.jpg[/img]

    文章对于真和美的的爱就像一个痴情的人,埋藏在心深处,而永远没
    有结果的恋情。文章被注定了只能嫁给权势和钱财,因为当这个世界
    确定的时候,权势和钱财就是它的主人,控制它的运转。

    可是人类最有价值的宝藏也千真万确地不是埋藏在权势和钱财之中,
    而是埋藏在人类对于真和美的痛苦的追索之中。这种追索之所以痛苦,
    因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它不但与权势和钱财无缘,与名利无缘,而
    且与权势和钱财处于水火不容的对立之中;正像画家梵高潦倒而终,
    他的画生前未能卖出一幅,而死后却被标为天价一样凄凉。不是权势
    和钱财对探索者无情,事实是探索者总是像冰,权势和钱财总是像
    火,火能达到的地方,冰就没有了。这就是为什么第一个发现莫扎特
    才能的大主教,没有从经济上和处境上帮助莫扎特,他知道莫扎特必
    须去走一条穷困、孤独、和痛苦的路,因为只有在那里,他的才华才
    能成熟。

    人类的真知灼见,人类对不幸与弱者的同情,就是这样在与权势和钱
    财对抗下,或是在一个无人到达的默默角落艰苦和悲哀地生长,当它
    们有一天被大家接受,转化成新的权势和钱财红遍满天的时候,它们
    的开拓者往往已经成为历史或者被人遗忘了。

    可是还是有人在这条远离权势和钱财的荆棘小路上艰难地攀登着,他
    们在权势的压力和打击下,他们在钱财的排斥下,他们在没有帮派互
    相吹捧喝彩的孤独中,他们在他们的追索可能毫无结果和他们的声音
    可能永远埋没的挣扎和疑虑中,艰难地攀登着,为什么呢?因为在心
    的远处,一个类似上帝的声音总在呼唤──“ 寻找我吧,我在前面等
    你……”。

    我们心中也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吗?难道我们中国人的心中只有升官发
    财的烈焰在燃烧?难道大自然或上帝造人的时候,没有将这个火种注..

    [阅读全文]  2010-8-17 09:39 - 格丘山 - 1002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8-10   [转载] 怎样拯救中国人的灵魂 -- 刘亚洲(将军)语摘

    *一切问题都指向制度,而一切制度的问题都指向文化

    *善良不是一种愿望,而是一种能力。一个人的道德高低也许不重要,一个民族的道德高低就重要了。一个官员的道德高低也许不重要,一个执政集团的道德高低就很重要了。好人可能错用坏人,但是坏人绝对不会错用好人。我们对干部进行这么多考核,但翻开干部履历考察表,居然没有一条是对干部的人性道德进行考核的标准。这促使我们的干部不必对下,更不必对自己承担什么道德义务,只要"唯上"就路路皆通。

    *今天,中国一切问题都指向制度,而一切制度的问题都指向文化,而一切文化的问题都指向宗教。道德就是文化。道德是不是宗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呢?我还在思索这个问题。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有许多值得商榷和改善之处。民族性就是道德。宗教决定了文化,文化决定了民族的性格,民族的性格决定了民族的命运。举反腐败为例。惩治腐败并不能根除腐败。建立完善的社会制度是一种办法,但根本的办法还是要从文化入手。

    *宗教。中国(以往)的三个主要宗教:佛教、道教、儒教(我把儒学也称为一种宗教),对中国人形成今天这样的心理状态和道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历史证明,这三个教根本无法振兴中华。让我拿西方的基督教和中国的宗教做个对比。中国文化教育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西方的宗教正好相反,它认为人生下来是恶的,人的本性也是恶的。因此,他要限制你,反思你。

    *西方文化认为,人是有原罪的。人心是黑暗的。不少人经过"文化大革命",最黑暗的东西在哪里呢?最黑暗的东西在人的心中。每个人的心灵中都有非常肮脏的一面。西方文化把这个剖露出来,展示出来。批判它,控制它。东方文化是把它包起来,养着它。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 我在美国时曾在教堂外坐了一整天,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景: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松地出来,后来..

    [阅读全文]  2010-8-10 05:38 - 格丘山 - 2757 查看 - 27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8-3   [原创] CRUISE 拾零


    (一)伟大的发现

    今天是我在CRUISE 上的第六天, 也许由于正餐餐厅供应龙虾,人特别多。轮到我们进入时候所有桌子都坐满了人,分配座位的小姐问我前后的人愿不愿意SHARE 桌子,我们都说愿意。这样领座小姐将我们领到餐厅正中央的CAPITAN 桌子上。这个桌子可以坐十四个人,由于坐在我旁边的来自纽约的太太是单身,所以只坐了十三人。

    等到上完饮料, 大家做自我介绍时,我突然被一个发现惊愕得嘴也合不上了。 因为坐在我们前面的五对夫妻都在六十岁上下,这是背景完全不同,性格和风格也完全不同的五对夫妻,但是每对夫妻却长得令人惊愕的相像。那种相像已经不是光是
    外形,而是神韵,看东西的眼神,说话的表情都到了水乳交融。

    坐在我们对面的是一对鼻子很大,两眼距离比较近的,说话不多有着古英国绅士彬彬有礼风度的瘦长夫妻。

    坐在我们斜对面的是一对已经发福,穿着讲究,脸上充满事业和家庭成功自信的典型美国中上阶层的爱说话的高大夫妻。

    坐在内人旁边的是一对和蔼可亲的个子已经萎缩了的老夫妻。他告诉我们,他十三岁碰到他的妻子,十八岁结婚,已经五十五年了。他有六个女儿,二十个GRAND CHILDREN,七个GRAND GRAND CHILDREN。 在告诉我们时,他的声音很小,平
    淡和满足,充满了即将退出世界的心灵恬静。

    坐在老夫妻旁边的是他们的第六个女儿和他的丈夫,这对瘦而精干的近五十岁的夫妻,被阳光晒得黑黝黝的,有着眼睛鼻子嘴都很靠拢的五官。

    坐在我旁边的是有着美国公司能够看到的最普通的白领的模样的夫妻,他们平常到你离开他们后就再也记不得它们的样子,我当时注意到的是他们的额头在大厅的灯光照耀下,奕奕反着亮光。

    我将我的发现告诉了内人,我们即刻开始回忆我们的中国夫妻,我们的记忆很快就扫遍了内人和我的姐妹们,我们的朋友们,同学们,竟然没有发现一对夫妻是有着这样外貌和内涵的神韵交融的,不是一凶一..

    [阅读全文]  2010-8-3 14:36 - 格丘山 - 1104 查看 - 5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8-2   [原创] 再见了,被官欲官势官斗笼罩的故乡

    [img]http://www.yidian.org/attachments/month_1008/q2_ugKyCAyfenU9.jpg[/img]



    拜读了伯夷写的“论不想做官”,伯夷认为在中国环境中不想做官肯定是违心之言。
    大体来说,这个认识在这个官势民权相差悬殊的中国社会中不应算太偏激吧。但读
    了后,仍颇多感触。不想清谈道理,以避唱高调之嫌,还是从一些经历谈起吧。

    前几天出席一个朋友的party。其间,一个朋友多喝了几杯,开始激动起来,抱怨
    命运之不公平:当年苦读寒窗,考什么TOFEL,跑到美国来了。而今已入天命之年,
    还是在老板下面打工。而他在中国的同事,现在哪一个不是贵为处长、院长,风光
    无比,包着几个二奶。看看我们一个个守着这些人老珠黄的黄脸婆,我们的眼光都
    顺着他的手指向聚集成一堆谈心的女士们。女士们看看我们突然都去看她们,不知
    原因,就一起回报以傻笑。看着这一张张不同的在美国的竞争社会中劳累而憔悴的
    向我们憨笑着的脸,一丝略带幽默的苦涩不由掠过脑际。

    到美国这二十年来,我确实没有那位仁兄的懊丧和吃亏感。每天黄昏,沿着晚霞烧
    红了半天的小径散步,或者在夜间仰望满天星斗的天空,我真感到一种无拘无束的
    自由。这是一种没有人再管我,再强迫我的完全自由。在农场监督劳动的时候,我
    曾经多少次梦想过这种自由。即便没有那个专制制度,在那个有谁不说人,有谁不
    被人说的社会中,这种自由也是不敢奢望的。

    第二次去国前夕,我不是没有当官的机会。作为第一批改革后出海镀金回国的学
    者,破格提为教授,当官已是一步之遥。为了能封官,首先得入党,党支书不止一
    次叫我交申请书。直到我有一次回答说:“让我保持晚节吧!”,她先是愣了一下,
    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以后再也不对我提入党的事了。

    读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和中国清高文人的所谓归隐记,是抵抗不住中国社会中为官
    的那种鸡犬升天的感觉和..

    [阅读全文]  2010-8-2 11:25 - 格丘山 - 1232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7-30   [原创] 生命旋律与生命旋律的错位

    [img]http://c2.ac-images.myspacecdn.com/images02/72/l_8be9ceacaa5a45438d94d6db5e292c0d.jpg[/img]
                                            无名摄影


    每一天都有着不同的时辰,恰如早晨、中午、黄昏和晚上。每一年也有
    着不同的节气,恰如春夏秋冬。同样每一个生命也有着不同的阶段,恰
    如童年、少年、壮年、老年。

    人的一生和大自然的演变就像一支神圣、庄严、崇高的交响曲。每一阶
    段有着不同的旋律,奏鸣着生死存亡,衰老变化的至高哲理。

    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像一天的早晨,旭日初生,曦阳照空,又像一年的春
    天,新芽萌发,嫩绿满枝。这时的旋律充满希望、憧憬、活力、好奇、活泼、
    天真和欣欣向荣。

    中年如是炎日当午、烈焰燃空,又像仲夏郁葱、花团锦簇。这时的人生充
    满力量、意志、拼搏、成功、坚韧、不屈不挠。

    老年如同黄昏夕阳,亲切宁静,又似秋高云淡,天澄水清。这时的生命充
    满智慧、宽容、豁达而孤独。 生命的最后时期,就像是繁星闪烁的夜空,
    深邃而壮重。人生的竖琴低诉着离去的留恋,死亡的迷茫和畏惧。

    生命旋律的任何迟滞或超越都是不协调的,一个长着娃娃脸,或者未老
    先衰的壮年人会苦恼,因为生命没有按照生命的节奏出现应该到来的旋
    律。如果这种不协调只是由于生命钟失调的无奈,那是可以理解和忽视
    的。但是由于人本身的虚荣,贪婪和霸道引起的生命旋律的错位,给人带
    来的往往是非常苦涩和不适的感情。

    最常见的旋律错位是老人:譬如年老的女人,适合穿庄重和舒适的服款,
    表现出她的尊贵和长者风度。如果的旋律错位,去突出热情奔放浪漫,穿
    起流行的超短时装,那么给人的也许是苦涩和不舒适的感觉。

    再如一个非常成功的年老演员,导演要他演一个年青人。尽管化妆得非
    常好,他演得也非常好,..

    [阅读全文]  2010-7-30 10:04 - 格丘山 - 1261 查看 - 6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7-16   与海外逸士先生说几句知心话

    注意到海外逸士先生的古诗和翻译已经非一日了,几次想说一下自己的感想, 但是
    有顾虑, 都打住了,今天抖胆说说, 如果不对, 先生就只当我未说。

    1。 海外逸士先生是一个实心的实在人, 这样的人现在不多了。

    2。 海外逸士先生做学问很刻苦, 很踏实, 这样的人也不多了。

    3。 海外逸士的专长是中国古诗, 然后翻译成英文, 海外逸士做这件事做得很认
    真, 也很自豪。

    4。 这里面有一点问题, 不是海外逸士的古诗功底不够,也不是海外逸士的英文不
    够,而是中国古诗的美, 是和中国文字的音韵, 节奏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像李白
    那样的名篇,床前明月光, 一意译到英文中, 原来的美都失去了,外国人根本无
    法认为这是一篇好诗。

    5。 问题比这更严重的是中国古诗的意境已经被发展到顶点, 很难有新的突破,当
    代古诗写得很好的人, 其实都是熟读了古诗, 自己自觉不自觉的将那些句子在重
    新排列组合, 意境完全是古人已经写过的意境。  这种意境就像中国的国画, 如
    果诗的美与外国人隔了语言的障碍, 那么画没有这个问题, 可是外国人也不能完
    全领略中国文人沉迷的花月山林别离思念的意境美, 所以现代中国国画家都在努力
    革新, 找寻新路。

    6。 如果海外逸士先生只是将这个工作当为一个类似集邮一样的爱好, 自己感到有
    趣和满足, 那么大可不必理我这番话, 只要自己高兴就行了,但是如果海外逸士
    先生想在百年后有的成就感, 那么光这样是不够的, 一定要从古诗的形式和意境
    中做出新的发展,走出自己的路来。

    说得不对, 请指教。

    [阅读全文]  2010-7-16 15:21 - 格丘山 - 3045 查看 - 21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7-16   [原创] 也谈学问

    学问,学问,学而问之,所以学问是对自己而言,是内涵。如果将学问作为对外的一种表现,那么学问就变成女人的衣裳或者枪炮,是化妆品或武器了。


    由之,形容词,典故满口的文章不是极品,因为有舞文弄墨之嫌,缺少学而问之的朴素和谦卑。到了化境的文章常常通俗流畅,无故意买弄和雕塑的痕迹,就如说话一样平淡,但平淡中意境高雅,含意隽永。五四时期,不少精通古文的人,转白话后,都能写一手文清意深的好文,至当朝,那种文体已经基本绝迹。现在流行的大都是党八股文(毛泽东写得一手绝好的党八股文)和翻译文体的结合,这和中国解放后将普及教育的语文课,变成了变相的政治课不无关系。但是中国人众河深,埋在下面不出来的也有可能,漂在水上面的(所谓名人 (^o^) )确实不少是烂纸和污染品。


    做学问,与交人,也有类似的地方。大凡碰到一个人,口若悬河,傲慢不羁,或咄咄逼人,或只说不听,水不深也。如果碰到一个人,亲切,平淡,无礼节的繁琐,见之无任何紧张,一会儿,就视之为好友,将自己的话流畅的抒发出来。他有兴趣的听着,不时加上简易,后来回味无穷的评论,有诱导之实, 却无教授之形, ,你只以为自己今天特别能耐,思路特别清楚,表达特别清晰,不知道碰上高人了。这样的人,当朝已经难遇到了,五十,六十年代初期我常常碰到这样的前辈。

    文友, 文友,以文求友也。

    学问,学问,学而问之,喻意虚心好学也, 而不是用自己所学,装扮得花枝招展,招蜂引蝶(多为女先生),或者一付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样子(多为男先生),吓退诸友也。(^o^)

    [阅读全文]  2010-7-16 09:40 - 格丘山 - 1182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7-13   [原创] 与母国文化接轨中的几个理论问题------答艾华先生

    谢谢艾华先生的苦口婆心和谆谆诱说。还谢谢泠黛女士,孟悟女士和梓樱女士对于本讨论的关心。

    我觉得对于不同事情的认识,语言的讨论和辩论是有一个限度的,过了这个限度就是大家根据双方意见见仁见智的问题,双方再坚持见解往往事倍功半。

    打个比方说,有一个小花猪(用小花猪做比喻, 只是有趣,无任何隐喻和贬意,切忌联想(^o^) ),引起不同意见:

    A 说 这个小花猪太肥了
    B 说 我看小花猪一点也不肥
    C说 小花猪不是人,不能用人的要求要求小花猪;

    A又说 小花猪太脏了
    B又说 我看小花猪一点也不脏
    C又说 小花猪的生活环境需要它脏;

    A又说 小花猪太懒了
    B又说 我看小花猪一点也不懒
    C又说 小花猪懒是它们祖传的风俗;

    诸如此类。

    辩论至这一步,其实意思都说清楚了,下面应该是读的人各取所需了。ABC 如再去硬要说服对方已无可能,也无必要。

    回到我们的讨论上来,基于很多好心人表达了对于文心这个一个多年来辛苦打建的家园受到伤害的担心,无论出于对于这些网友的尊重,还是出于辩论再不会有实质进展的考虑,我都觉得就此停住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我对艾华先生信的兴趣却不减,因为艾华先生在谆谆诱说中引发的与母国文化接轨中的理论问题,本身就闪烁着独立的诱人的理论光辉,我们完全可以脱离文心去讨论这些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下面列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足以单篇成章,变成不失理论价值的论文,而我这里,只能蜻蜓点水,抛砖引玉而已。

    1。 民族比较学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格先生提到笔者母校麻省理工学院一位著名教授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美国人相互间直呼名字的现象;前者实为该教授的个人素质所驱动,没有普遍性意义,因为美国也有教授很难与人相处,中国也有着名教授平易近人,不能以偏概全,一概而论”

    艾华先生提到美国也有教授很难与人相处,中国也有着名教授平易近人,这个看法是无可厚非的。
    ..

    [阅读全文]  2010-7-13 17:21 - 格丘山 - 1023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7-5   [原创] 仲夏话炎凉

    [img]http://qkzz.net/images/m/yssc/443566-4.jpg[/img]


    这几天北卡夏老虎发威,酷热。

    白天赤阳似火,门前的草地都烤焦了,到了黄昏时分,一日的烈焰烤炙下来,房子
    就像一个火炉,等到日落西山,太阳回家安息,大地天空才开始慢慢凉爽下来。但
    是这时房子火炉却余威不散,愈加来劲,走到房内,就像进了蒸笼,比太阳的直射
    酷烈还要令人难以容忍。如果太阳像一个暴君,那么房子就像酷吏,暴君虽烈,但
    高高在上,而且时间不长。酷吏虽本身无热,但携暴君之烈,假虎豹之威,伴人于
    咫尺之内,非将房主折磨到深更半夜,才得消停,比烈阳狠毒万倍。

    面对此恶犬,本来不作它选,只要开动空调,就可驱其出房室。可是自分居以来,
    我一人独居四室一厅的空房,若为区区身体之苦 大动全房干戈,将全部室厅拖
    入个人与恶犬之私怨之中,岂非劳民伤财,加上退休以来吾主要收入仅为社会
    保险,糟糠为之耿怀多日,最终终不能容忍,怫袖而去,我孑然一身,顾影自怜,
    畅开空调,电费升幅,何得心安。

    寻思至此,眼前一亮,惹不起还躲不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到了近午夜时分,
    恶犬发作,在屋内沸沸扬扬大发淫威的时候,我拿起小凳子,飘然走出门外。

    屋外一片漆黑,谧静,安宁,除房前门灯闪闪发光,房窗黝黑,左邻右舍已在梦乡
    沉湎。

    展眼望去,路灯昏昏沉沉,树枝摇摇曳曳,卧息在高大树影下的一栋栋房子朦朦
    胧胧,仿佛也随主人飘逸在梦乡。

    仰望天顶,黑色的巨大天幕,如是宏伟和深邃的黑洞罩在我上方,四寰茫茫,人
    在其下何其渺小?转眼间,天幕上显出点点萤火一样的微光,然后渐渐愈来愈多,
    愈来愈亮,最后棋布星罗,变成满天繁星,竞相生辉。

    其时,耳边悠悠扬扬的蝉和纺织娘的吟唱也一起响起,一阵压过一阵,沁人肺腑
    的凉风也不甘冷漠,习习吹起,轻轻在我身上怃摩,吾如入仙境,片刻前在斗室
    中为恶热缠裹之苦,已..

    [阅读全文]  2010-7-5 08:16 - 格丘山 - 1013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28   由竹梅境界谈起 (在文心上放的杂评一)

    谢谢夏智定先生, 王传利先生的评论和他们对本文(重读爱因斯坦的“ 我的信仰”
    )道德意义的共鸣。  更要谢谢陈瑞琳先生重省自己的灵魂深沉感叹。 在西方,道德
    的问题不是一个“外评”和“表现”的问题, 更是一个“内省”的问题。

    但是这不是说中国的外在道德没有积极意义,因为中华民族千古以来强调“做人”,
    既然做人就是给别人看的, 所以常有“做人难”的感叹, 外在道德固然没有内涵
    道德那么高尚, 但是远胜没有道德, 因为外在道德对人是一种约束。所以中国前
    朝以前的文人喜欢以竹梅自诩, 所谓竹梅表现的就是一种不向上司阿谀和刚正不阿
    的清高, 在这个道德的压力之下, 即便有些文人想阿谀和奉承, 也是偷偷摸摸的,
    在同僚面前还是要做出清高的样子,否则会被文友鄙夷。

    当然当朝这个竹梅境界已经淡出,阿谀和奉承已经不避嫌违了。

    我以为在一个文薹上没有工作的必要不宜将官衔到处亮相, 然后对有官衔之人公开
    百倍吹捧,对无名无职之辈冷落, 此风实不宜发扬, 文薹的编辑在推荐文章上切
    忌以官衔和名气为第一准则。那不是说有官衔和名气的人的文章不能推荐, 如果确
    实是好文章, 无需避嫌, 虽说文章的口味因人而异, 但是来这里的人都不是中学
    生, 对文章的基本印象不会有根本差别, 大家有目共赌, 一篇二篇的不同意见是
    可能的, 但时间长了成为一个风格, 就令人恶心了。

    另外我认为应该界定赞颂和吹捧的界限, 赞颂是对文不对人, 吹捧是对人不对文,
    至于标准是无法制的, 双方吵起来可以公说公理,婆说婆理, 但是大家心里实在
    雪亮, 如果一个民族到了不顾道理,只看帮谁有好处来评定是非,决定行为, 那
    是非常可怕了。

    一个有生命力的文薹应该从大家的意见中吸收营养, 使其水准愈来愈高, 有“得
    意”之君将提意见看成“生活不得意的人发泄” 柬言要由编辑审查评论(^o^), 如
    果文薹采取这个柬言, ..

    [阅读全文]  2010-6-28 11:05 - 格丘山 - 1039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25   [原创] 趣谈中国人全部进入大康时的政治诉求

    [img]http://file049b.bebo.com/17/large/2009/08/15/13/12431932a11428042438l.jpg[/img]

    蜜蜂博写了一篇蛮有意思的文章“中国影视明星移民国外的10个理由”,我以为这个命题不存在。因为中国影视明星所以移民国外,不是根据什么理由,只是因为他们有条件移民国外。

    更精确的说法是有条件移民国外的中国人都会要移民国外的,而大影视明星已经进入了这个阶层,所以就移民国外了。

    什么是有条件? 有足够的钱,能被国外接受, 国内的政策允许。大演员符合这个条件,大款符合这个条件,大官的子女等等也符合这个条件……。

    什么是没有条件? 农民没有条件,民工没有条件,胡锦涛没有条件(只有中国所有的人都移民了,胡锦涛才能移民(^o^)),军队官员也没有条件……。

    所以如果有一天中国人都到了大康,连农民弟兄、民工、下岗工人也有了足够的钱移民国外,你想他们能不移吗? “你们他妈的移了半个世纪了,也该轮到老子过过移民瘾了(^o^)”。如果那时我们再将法律稍微改一下,政府官员军队也允许移民国外,不过非家里的HEAD移了后,老婆、孩子、二奶等才能移,这样中国人的政治诉求基本就可以全部统一了,变成人人移民国外了。

    到了那时候啊(小时候,我的女政治老师每次满怀感情向我们描绘共产主义美好的远景时,总是用这句话开始的(^o^)),咱们整个中国就空荡荡,没有人人居住了(^o^),都去国外了。到了那时候啊,谁要来中国住都不管我们的事了。什么民族问题,台独问题都自动解决了。

    到了那时候啊,我们也不需要为了中国民主, 政治改革,暴力革命,在网上吵吵闹闹了,共记民运, 沪记民运也不要成天单相思,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到了那时候啊,我一定代表独立思想分子发表文章。不要移了,这样移来移去多麻烦,干脆将中国改个名字叫“不是中国的美利坚合众国分部”..

    [阅读全文]  2010-6-25 23:42 - 格丘山 - 918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17   [原创] 八一大桥上的黑猫白猫

    [img]http://i1.bebo.com/049b/21/large/2009/11/16/22/12431932a11867372906l.jpg[/img]





    1997年江西八一大桥落成的时候,江泽民去江西视察,吴省长自然要带江主席去赣江一游。江主席登临巍峨的桥巅,眺望江波浩渺,微风习习,不由题词的笔兴大发: 如能在赣江上留下墨宝一付,供后人瞻仰,岂不美哉, 想到这里,就说:


    “你们想不想在这个桥头上留下什么?”


    忠心尤加,风骚略输的吴省长显然没有领悟朕意,操着浓重的江西口音回答说:


    “还没”

    江主席深受圣祖的提携之恩,随即想到圣祖的教诲,马上收起题词雅兴,恭恭敬敬地说:


    “还没(黑猫), 还没好, 还没能抓老鼠。”


    吴省长恭恭敬敬地让随从记下,江主席指示还没好。


    江主席走后,吴省长立即召来桥梁建造官员,按照江主席指示还没好,还没能抓老鼠,在桥头修建还没抓住老鼠雕塑一座。桥梁建造官员为了怕还没孤单,在还没的旁边建白猫雕塑一座相伴。就此八一大桥上留下了为什么还没有老鼠,白猫没有老鼠的有趣问题,让后人余味无穷。


    八一大桥上的车流不息,八一大桥下的流水叮咚,车流和流水好似天天在为桥头的还没白猫雕塑中透射的中华民族君臣忠敬的美德唱着颂歌。

    [阅读全文]  2010-6-17 12:15 - 格丘山 - 887 查看 - 0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17   [转载] 父亲的玳瑁

    鲁彦




    在墙脚根刷然溜过的那黑猫的影,又触动了我对于父亲的玳瑁的怀念。

      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
    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
    玳瑁”这个名字。

      在近来的这一匹玳瑁之前,我们还曾有过另外的一匹。它有著同样的颜色,得
    到了同样的名字,同是从我姊姊家里带来,一样地为我们所爱。

      但那是我不幸的妹妹的玳瑁,它曾经和她盘桓了十二年的岁月。

      而现在的这一匹,是属于父亲的。

      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
    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竞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
    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

      但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
    地叫起来。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
    的。

      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
       “玳瑁,这里来!”

      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在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
    常不肯即刻进来。

      ”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
      ”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哪,在这里了。”父亲说。

      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著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
    逃遁似的。

      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摩著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
    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

    [阅读全文]  2010-6-17 02:56 - 格丘山 - 979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13   看孩子

    年纪大了,不大爱看女人,尤其不喜欢看中国美女,却喜欢看孩子。特别是天真无邪的孩子。

    昨天去SHOPPING ,看到一个购物车上坐着一个二到三岁的可爱女孩子,正在吃冰棍,她的母亲正在专心的挑蔬菜。我看到这个孩子金发碧珠,白白的脸颊,活像玩具洋娃娃,就对她招招手。谁知道她立即将嘴中的冰棍拿出来,小胳膊伸得直直的,毫不犹豫地将冰棍送给我,脸像阳光一样灿烂地对我笑着。我正为难,实在难以拒绝这样的盛情,但是拿下来也似乎不妥。这时她母亲发现了,立即走过来,将她的冰棍没收了,然后给了我做了一个非常可爱的鬼脸,那个鬼脸中既有歉疚,又有对孩子的眷爱和得意。我很久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对我笑的样子和那个母亲的鬼脸。

    今天早晨离开图书馆,走到门口,发现一个三四岁的小美国男孩,正在那里试验自动门。他先向前走一步,门开了,他再向后退一步,门又关上了,他再走上一步……。他是这么专心他的试验,充满了好奇,根本不知道我过去了。我也没有停止他的意思,蛮有兴趣地站在那里,看着他好奇的样子。 这时他母亲发现了,迅速跑了过来,将他一把抱了起来,然后回头给了我一个可爱的笑容。 笑容中与那个女孩的妈妈一样,既歉疚,又充满对孩子的眷爱和得意。

    如果哪个男人因为女人伤了心,不妨试试我的建议,看孩子。

    [阅读全文]  2010-6-13 22:25 - 格丘山 - 995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6-5   [旧作] 邓小平的神话在六四结束

    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未,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刻。占据着中国举足轻重
    位置的毛泽东的死造成了中国政治的巨大真空。这迫使中国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
    毛泽东后的中国向那里去?

    经过几十年无止休的政治斗争,已经显然厌烦了政治运动的中国人,从中美关系解
    冻打开的世界门缝中,终于发现了世界人民根本不需要中国人去解放,堕入赤条条
    的贫穷境界的,不是世界人民,而是中国人自己。这个惊世骇俗的玩笑,顿时使一
    直负有崇高的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感的中国人,从毛泽东创造的魔术和幻觉中,
    一个个纷纷被还原成自卑和失去自信的凡人。这对于长期以来以此作为精神支柱的
    在穷困和恶斗中挣扎的中国人,不能不是一个崩溃性的打击。面对这个现实,毫无
    察觉,仍然高举毛泽东红旗和二个凡是的华国锋,被历史鄙弃已成历史必然。问题
    是谁来代替,和怎样代替?

    铁腕人物邓小平就是在这样的历史关头,从中国的宦海中浮现出来。被誉为改革总
    设计师的邓小平用打倒四人帮和回返私有制开始了他的丰功伟业。

    邓小平将过去的过失,问题和错误全部推卸到四人帮头上。以此大刀阔斧的简单方
    法,来结束集共产主义、封建主义、农民平均乌托邦、和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术精华
    大成的毛泽东时代,将中国引入了充满实用主义色彩的邓小平时代。人们由于沉浸
    于告别上一个恐怖时代的喜悦,对邓小平做法的粗糙、荒唐、和专横竟毫无察觉。
    滑天下大稽的将毛泽东的遗孀江青以反毛泽东罪在全国电视上煞有介事地审判,中
    国人看得又解气又津津有味,却没有人怀疑过此种驾权力于法律之上的政治秀的合
    理性和合法性:江青可以有一千条罪,也似乎不应有反丈夫的罪;江青若有罪,毛
    泽东必有罪;毛泽东若有罪,则共产党就有罪。所以这种只审江青,暗喻毛泽东,
    不触共产党的所谓审判实在是玩法律的正义于掌上的秀。除了对江青的羞辱和对毛
    泽东家庭的戏弄以外别无意义。毛泽东的灵魂如黄泉下有知,也许会为此欺人太甚
    ..

    [阅读全文]  2010-6-5 04:22 - 格丘山 - 1141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5-23   [旧作] 四篇年轻时写的散文

    这几篇散文写于1967年到1972年间, 我在北安农场劳改的时候。

    (一)秋天的小杨树  

    [img]http://i1.bebo.com/049b/1/large/2009/11/16/00/12431932a11863865914l.jpg[/img]

    这里秋天短得难以觉察,突然之间北风下来,茂密青翠的树林就显出苍墨的老色,只几天功夫,树林就被北风雕塑得只剩下几根劲拔而又瘦削的树枝了。只有榨树和枫树仿佛还不想忘却盛夏的欢乐,尽力地吐泄它最后的生命余力。它的姿影变成瑰丽火红的影团,与清秀的小杨树上残零的黄叶相间相映,疏密交杂,在秋天苍白的太阳光辉下闪闪发亮,令人心悸。
           
    我爱在秋天的原野上漫步,吹著略带寒意的秋风,沐浴已经失去热力的阳光,沿著两旁长著高高的小杨树的小道走去,心中常常会联想翩翩。我想起那消逝了的盛夏的火红的黄昏,想起草原上盛放的五色花朵,想起花朵上飞舞的蜜蜂和蝴蝶,如今它们在哪里呢?那可曾只是一个梦吗?
           
    在秋阳和熙的光辉下,我眯起眼睛,向著夕阳,向著茫茫的树林深处走去。是的,冬天已经不远了,到那时,原野上将会盖满白雪,满天是呼啸的北风。到那时在这小道上行走,小道就会留下艰难的脚印。



    (二)在小镇换火车

    [img]http://i1.bebo.com/049b/4/large/2009/11/16/00/12431932a11863866035l.jpg  [/img]


    一个冬天的晚上,我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
    下了火车,撩乱的灯光刺得我眼眩目乱,到处挤满了接站的人群,满耳响彻久别重遇的惊呼声。大约十多分钟后,人群都已散去,车站显得冷落和寂静。我提著旅行包站在空荡荡的车站外面,夜风微掠著我发热的面颊和衣领,向那里去呢?一种孤独,凄惨和被世界抛弃的感情控制著我,我麻木地向这个陌生的城市走去。
           
    街道上灯火辉煌,汽车和电车匆忙地过往著。车..

    [阅读全文]  2010-5-23 08:58 - 格丘山 - 1127 查看 - 4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5-8   [原创] 母亲走了

    [img]http://file046b.bebo.com/14/large/2009/02/27/09/12431932a10209890997l.jpg[/img]

           
    今天下午收到小峰的电话,母亲于二零零九年二月二十二日午夜二时三十分走了。母
    亲生于一九一九年三月九日,享年九十岁。

    母亲的走是静悄悄的: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声息、任何影响;与一只蚂蚁离开也
    差不了多少。母亲已经活得太长了、太累、太苦、她已经不得不走了。事实上她是
    饿死的,她待在医院中,口里长满了口疮,满嘴是黑色的血迹,看起来很恐怖,根
    本无法进食。她的手上,脚上的静脉血管都已干竭,无法打点滴。因此她在医院里
    饿了五天,到第六天终于死了。

    我打电话告诉二弟母亲的死讯时,二弟半天没有声音,然后突然暴发出嚎啕大哭:
    “我对不起妈妈啊,我心里一直希望她早些死,她活得太苦了!”。我也像二弟那
    样内疚,我们在国外的二兄弟帮不上母亲什么忙。国内的弟妹们早已觉得母亲是一
    个负担,与母亲同住的弟弟因为婆媳不和,搬走了,留下一个近九十岁的老太太住
    在五楼的顶上。住在外市的妹妹也显然对妈妈不如以前那样关心了。去年二弟回国
    时给母亲在里弄中定了一份饭,每天给母亲送,但是还没有开始,就被国内的弟妹
    中断了,说是怕丢面子。我要二弟去电话到里弄问一下谁断的饭,二弟不但不敢去,
    差一点对我急了。他几乎是叫着说我不能啊,我不敢得罪他们啊,母亲还要靠他们。
    上次母亲病了,是小弟将她背下楼去的。我建议给母亲请一个全职保姆,母亲不要,
    弟妹也说不好找,就此搁浅在那里,无法雷池半步。这次住院了,没有人看到可怜
    的妈妈已经耗尽了她的最后一点力气了,再也无法走出医院,回到她日夜思念的与
    父亲相依为命的那个几平方的小房间去了。母亲一清晰,就被报告成母亲好了,没
    有大病。母亲能够反应痛苦了,就被指责为她在闹,将同病房的人搞得无法睡觉,将
    看守她..

    [阅读全文]  2010-5-8 05:58 - 格丘山 - 1105 查看 - 2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2010-5-1   致不相识的朋友

        知   的 外 将 往 人 下 果 在   最 , , 情 已   这
        己   大 的 来 事 间 , 能 名   终     六 经   是
        是   智 那 , , 文 听 有 利   又 愤 惊 欲 走   一
        可   慧 个 思 谈 明 著 一 场   象 怒 喜 的 过   个
        盼   , 似 考 谈 , 窗 座 ,   从 。 , 满 了   多
        而   那 乎 一 奔 用 外 茅 权   未     足 大   么
        不   会 总 下 波 一 夜 屋 力   发 所 不 , 半   孤
        可   是 是 生 努 颗 风 , 场   生 有 平   人   独
        求   多 注 命 力 平 在 与 ,   过 这 , 我 生   ,
        的   么 视 的 的 静 树 好 钱   一 些   们 ,    
        事   温 着 荒 现 的 林 友 财   样 不 懊 经     寂
        。   馨 我 唐 在 心 中 坐 圈   烟 由 丧 历 为   寞
            喜 们 和 , 去 摇 在 中   消 自 , 了 了   的
            悦 , 超 谈 谈 曳 影 沉   云 主   多 生   世
            的 却 越 谈 谈 的 影 浮   散 的 快 少 命   界
            时 又 我 充 崎 声 绰 太   。 历 乐 痛 的   。
            刻 无 们 满 岖 音 绰 久     程 , 苦 延    
            。 法 生 未 曲 , 的 了     和   , 续    
              达 命 知 折 远 烛 ,     情 等 失 和    
      ..

    [阅读全文]  2010-5-1 01:59 - 格丘山 - 969 查看 - 1 评论 | 收藏 散文天地


Powered by © 2006-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