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3-18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关于新兴古典经济学
    以我的功力,是没有资格评说杨小凯这个恢宏的经济学框架的。但好歹读了些介绍,不写个初步学习总结说不过去。只希望我的理解和叙述不要有什么大错。

    以边际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碰到一个困境,就是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而当时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动力来自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的规模经济,当边际收益出现递减时,规模经济的优势就消失了。问题是现实中的经济发展一直在持续更新,并没有停止增长,而企业平均规模却呈变小趋势。如何解释这个现象?新古典的经济模型失去了效力。杨小凯则认为当企业规模扩大,边际收益递减之后,会生长出专业化分工的新企业,从而带动经济的继续增长,边际收益递减就会被突破。

    对于分工和专业化,两百年来多数经济学者偏离了斯密的思路,而转向李嘉图的国际贸易理论对交换的解释,认为贸易源于交易者之间在禀赋,能力或偏好上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来配置资源能使交易者都达到效益最大化。这就是比较优势说(comparative advantages),我当年在美国读的经济学就是这样说的。这个理论本身没有错,但它掩盖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分工和专业化本身即为经济增长产生的原动力。新古典经济学着重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却忽略了对分工和专业化的研究。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研究劳动时间与其他生产要素,产品与中间产品等的数量在边际上增减的收益和成本。但对分工和专业化的分析,不能只用边际分析,必须比较不同的专业点,这就是经济学中角点解或零点解的问题,即不仅关心资源要素配置上的最优化,还要关心资源要素的选择,当某种资源不被考虑,就出现了零点解。这是边际分析的数学模型不能处理的,因为它使用拉格朗日方法 (Langrange Multiplier Method),只能解决内点边际上的最优解,不解决零点解。

    马歇尔(Marshall 1842-1924) 当年把斯密的经济学思想成功地形式化时,却不能用数学模型研究分工问题。因为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处理零点解的数学方法(库恩-塔克方法 Kuhn – Tucker Method)还没有发明。马歇尔于是做了一个非常不现实的假定,将社会分为两类人,一类是不事生产的纯消费者;另一类是不做消费决策的纯生产者。每个人皆不能选择其专业化水平,每个消费者必须从市场上购买一切产品,即分工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外生给定的。每个厂商必须在市场上卖出一切产品,厂商的存在也是外生给定的。于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重心,就从古典的经济组织问题转向了给定组织框架下的资源分配问题。斯密的分工理论也渐渐被忽略了。直到出现前面说的边际收益递减问题。

    杨小凯的“超边际分析”模型能内生专业化分工,解决角点解的最优化问题,因此是边际分析模型基础上的扩充和发展,他不但保留了内点解的收益递减,又引进了角点解的收益递增。因而他的经济学框架涵盖了新古典的框架,又具有新的效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严谨的分析框架摆脱了马歇尔以及后面新古典经济学的不现实的假设,允许所有的潜在交易者在各相关方面都是相同的,他们身兼生产者和消费者,其专业化选择能自发形成市场的分工结构(杨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概念非常认同,这也算一例吧)。因此这个理论框架能发展出比新古典一般均衡模型内涵更为丰富的均衡概念。

    这就是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称新兴古典是因为它直接回溯到苏格兰启蒙派(斯密)的核心思想:劳动分工是经济活动的活力源泉,是经济学的中心议题。现在回头看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我认为真正有份量的还是伟大的斯密,那句妇孺皆知的“看不见的手”道出了市场自发调节的精髓,由他发端的分工理论到现在还有不朽的生命力(当然,也得承认马克思的贡献)。其他,李嘉图,穆勒,休谟等等,都不及斯密。

    杨小凯的工作也融进了新制度经济学派(科斯,张无常)对交易费用的分析,因为交换带来的收益会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这个就不多说了。诺贝尔奖得主阿罗称赞杨小凯的经济学框架“使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然一体”。这句话点出了杨小凯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需要强调一点的是,杨的理论框架虽然贯穿古今,汇集各家,内涵丰富,却有着严谨的结构和简明的风格,这种简约是基于事物内在逻辑的一种理性美,彰显了人的智性的力量。

    13 评论

    “现实中的经济发展一直在持续更新,并没有停止增长,而企业平均规模却呈变小趋势”,不要笑话,我好像总觉得现在企业平均规模还在不断扩大,哈,外行说外行话.
    "劳动分工是经济活动的活力源泉", 就像细胞分裂是生命的源泉一样,有意思。

    很喜欢看这些经济学介绍,尽管不全明白,但觉得很好玩,特别是那些关于数值模型的,数学不愧是人类最根本的知识。请问,杨小凯一直是学经济的还是从理工转行的?

    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