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 2024-3-28  
SunMonTueWedThuFriSat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博客目录

我的日志

    张翎:长篇小说《金山》故事梗概
    《侨报》副刊,2009年6月26日

      2009年4、5月号《人民文学》连载张翎最新力作、长篇小说《金山》。连续两期连载一部长篇小说,在《人民文学》的历史上实属罕见。

      《金山》取材于19世纪下半叶广东开平村民跨洋过海去加拿大追寻黄金梦的史实。整部小说,以等待为轴,展开的是寻梦、追求梦、实现梦、最终梦被现实无情打碎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男主人公方得法,一个杀猪人的儿子,在晚清最黑暗的时期,跟着一个叫红毛的同乡坐船前往北美。北美被这些早期移民称为“金山”,他们冒死跨海去寻找一个梦想中的乌托邦。方得法在第一次中回国时,和小说的女主人公六指(关淑贤)定下一个约定,那就是他承诺要把妻子六指接到加拿大。他一生奉守这个交换过龙凤贴的约定故事是推动小说前进的动力。

      但是,男主人公方得法和六指半个多世纪的生死之恋,最终却未能实现他许下的诺言。六指等了50多年,竟阴差阳错终究不能与方得法生活在一起。每一次的团圆努力和团圆等待中,男女主人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这里有政治事件,也有人物的性格使然。小说传奇般的故事穿插着加中两国各自的社会重大事件,包括两次世界大战、排华排日、人头税、百日维新、辛亥革命、中日之战、解放战争,以及土改,直到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全球化。小说揭示出人物命运与历史的关系,人物的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背后,有着人为操纵的历史事件的支配,它与历史密不可分,亦是对历史的形象化的演绎。

      方家第一代方元昌因意外之财而发家,因吸食鸦片而败家。

      方得法是方家的第二代,在乡人红毛的引领下,怀揣“金山梦”远走北美,开始了他的人生历险。然而在加拿大,华人备受歧视,不但进入这个国家要受到各种“卫生检查”的羞辱、资格认定的欺凌,而且在为这个国家贡献劳力(修铁路等)的时候,还要遭受到洋人工头的压榨盘剥,而工程的艰险则使他们每每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华人的到来尽管为加拿大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歧视性的排华法案却依然付诸实施,华人要将家眷接来团聚必须支付高昂的“人头税”,于是来到加拿大的方得法,不但亲身体验到了“身在番邦为异客”的种种屈辱和凄苦,而且他与家人长期“妻离子散”的境况,也为他后来的人生悲剧,埋下了悠远的伏笔。方得法在加拿大辛苦一生,最终只能凑足让两个儿子方锦山和方锦河进入加拿大的“人头税”,将妻子六指带到加拿大团聚的夙愿,终生没能实现。

      作为方家第三代,方锦山和方锦河在加拿大虽然力争上游,并与印第安人和白人女性产生过情感、欲望纠葛,但最终,他们仍然摆脱不了华人的宿命,复制了与他们的父亲同样的人生悲剧——族裔层面遭受歧视,家庭层面承受痛苦。与此同时,留在家乡的六指和方锦绣,则伴随着20世纪中国历史的战乱、动荡以及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忍受着分离的痛苦、人生的煎熬和命运的作弄。

      方家第四代,已分属中国和加拿大两个不同的世界。方锦山的女儿方延龄出生在加拿大,既无故乡生活的经验,更谈不上对家乡的记忆,她与那些在开平出生的耀锴(锦河之子)和怀国、怀乡(锦绣的子、女),已毫无相同之处。然而,他们虽然生活在太平洋两岸的金山和开平,却遭遇着同样的人生悲剧:方延龄背负着华人的族裔原罪,一生不幸;耀锴被日机炸死,怀乡则被枪杀。

      方家到了第五代,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华人——方延龄的女儿尽管会说中文,但已是一个形貌“异化”的外国人艾米·史密斯,如果不是祖上在家乡开平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印记——开平碉楼“得贤居”,她大概已和自己血统中的华裔族性接不上历史的渊源。为了完成母亲方延龄交待的任务,她来到了祖先居住过的开平,并在无意中,开启了自己身世和家族的那扇历史之门。而门一旦打开,她的人生从此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她终于找回了一个属于她却几乎被她丢弃了的世界。

    7 评论

    2009年8月11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中国作协创研部、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张翎长篇小说《金山》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旅居加拿大的本书作者张翎专程回京,与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钟制宪、副总编辑曲仲、北京十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俊、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常务副总编辑韩敬群、《十月》杂志副主编周晓枫以及著名评论家胡平、何向阳、彭学明、阎晶明、梁鸿鹰、施战军、吴义勤、陈晓明、张颐武、白烨、陈福民、李建军、等一起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人民文学》杂志主编、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主持。

      《金山》是张翎酝酿二十余年的心血力作,今年在《人民文学》杂志第4、第5期刊载后,赢得学界与读者一致好评,日前小说单行本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郑重推出。小说从清末华工方得法远赴加拿大淘金修铁路讲起,详细地描绘了方家四代人在异国他乡的卑苦的奋斗历程,以及他们与故土广东亲人的悲欢离散。小说以个体和家族命运为切入点,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屈辱的近现代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族兴衰有力地纳入了叙述。它不仅是一部将赴加华工的命运首次引进当代文学视野的叙述实践,同时也是一次探讨国际大背景下国族身份与认同的重要的史诗式书写。作品纵横捭阖,波澜壮阔,跨越了一个半世纪浩繁的光阴和辽阔的太平洋,从同治十一年到2004年,从广东开平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它又谨小慎微,步步为营,对个体命运与历史有深刻的体察与还原,它的澎湃的写实激情以及信手拈来的新鲜而又详实的异国经验,都让我们不得不对宏大叙事和经典现实主义的力量充满敬意。

      张翎写《金山》并非心血来潮,从第一次无意间在洛基山山脚下发现修筑铁路的华工的墓碑开始,这个故事已经在她心中酝酿了二十余年。2003年夏天,她受邀参加海外作家回国采风团,在著名的侨乡广东开平第一次看到了后来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碉楼,碉楼里的一件粉红色的旧式夹袄,如电流般再次深深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激发了她的写作灵感——“裹在这件年代久远的绣花夹袄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灵魂呢?这些被金山伯留在故乡的女人们,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隔洋守候中,她们心里,有过什么样的期盼和哀怨呢?”

      从动笔到杀青,她耗费了整整五年的气力。张翎自言,这是在“尘封多年且被人遮掩涂抹过的历史里寻找突破口”,因此“这本书和现代都市小说的书写方式有着极大的不同,它所涵盖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巨大的历史框架里,而且它牵涉到的每一个细节都很难从现代生活里简单地找到依据。必须把屁股牢牢地黏在椅子上,把脚实实地踩在地上,把心静静地放在腔子里,把头稳稳地缩在脖子中,准备着久久不吭一声地做足案头研究——极有可能会在这样长久的寂寞中被健忘的文坛彻底忘却。”

      张翎并不是职业作家,她赖以谋生的工作是多伦多一家诊所的听力康复师。她在帮助病人在嘈杂的世界里捕捉听得见的声音的同时,也在历史深处努力捕捉着祖先们那几乎被遗忘的微弱却真实的声音。她用女性作家纤柔丰盛的浪漫情怀和悠长婉约的语言演绎着山川巨变、滚滚风云中跌宕奇突的人物命运。她表示,祖国文学界多年来对她的支持和关怀,让她非常感动,也非常感谢。

      与会者认为,《金山》跨越重洋,在当代文坛横空出世,注定会成为2009年乃至近几年中国文学一个重大事件。在日益空乏寒窘、日益浮夸躁动的当下,《金山》以它几近“笨拙”的严谨扎实,以它对时代风云以及人物命运的贴心贴肺的把握,以它瓷实饱满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以它的力量和深情,让我们眼前一亮。《金山》代表了海外华语文学写作的高度;《金山》,以及其他一批重要作品的出版,说明海外华语文学写作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金山》是一部传奇,但它是一部用坚实砖石构造起的传奇,作者将对人物心灵和命运的想象与对人的条件、环境的确切考证和把握融为一体。这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几乎难得一见。李敬泽说,“张翎结结实实地给国内作家上了一课,她交给我们的是基本的现实主义写法的ABC。从扎实的细节考证到认真到几乎较真的写作态度,张翎的工作伦理令人敬佩。张翎可以说是当代华语作家中经典现实主义的唯一继承人。”其次,《金山》讲述了中国人百年来的海外秘史和痛史。在中国人对全球化背景下自我的身份定位越来越迷惘和焦虑的时候,《金山》的出现恰逢其时,它带领我们回到上两个世纪先侨们的血泪历程,回到故事的源头——几代中国人是如何用自己的血泪奋斗不息,在异国他乡筚路蓝缕、前仆后继杀出一条生存之路。今天这个时代,每一个中国人身上仍然附着这些“金山伯”的灵魂,正面与负面的东西都累积在心中。它关乎中国经验中深沉无声的层面——中国的普通民众如何在近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中用血泪体认世界,由此孕育出对一个现代中国的坚定认同。



      张翎,1957年生于浙江杭州,后随父母移居浙江温州。她仅上过两年初中,16岁参加工作,在温州郊区的一所小学当代课老师,在工厂开过车床。1979年考入复旦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煤炭部工作,做科技翻译。1986年辞职赴加拿大留学,分别在加拿大的卡尔加利大学及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和听力康复学硕士。现定居于加拿大多伦多市,在一家听力诊所任主管听力康复师。在一篇文章中,张翎曾这样描述自己在北美的漂泊生活:“十年里,我在加拿大和美国之间漂泊流浪,居住过六个城市,搬过十五次家。常常一觉醒来,不知身为何处;我尝过了诸多没有金钱没有爱情也没有友情的日子,见过了诸多大起大落的事件,遇到过诸多苦苦寻求又苦苦失落的人……”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张翎开始在海外写作并发表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邮购新娘》(台湾版名《温州女人》)、《交错的彼岸》、《望月》(海外版名《上海小姐》),中短篇小说集《雁过藻溪》、《盲约》、《尘世》等。曾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2000),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优秀散文奖(2003),首届加拿大袁惠松文学奖(2005),第四届人民文学奖(2006),第八届十月文学奖(2007),《中篇小说选刊》双年度优秀小说奖(2008)。小说多次入选各种转载本和年度精选本。其中篇小说《羊》、《雁过藻溪》和《余震》分别进入中国小说学会2003年度、2005年度和2007年度排行榜。中篇小说《余震》被改编为冯小刚导演的09年重头大戏《唐山大地震》。

    wei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