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ming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友明文集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youming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中篇小说] 爱你不是梦
爱你不是梦

第一章

张驰有个怪癖,每周周五回家后,总要先睡上几个小时,把一周的疲劳抛到爪哇国去,夜深了才爬起来写作。他虽然把手机号码给了几个亲戚和要好的朋友,但每到这个时候,他总要把手机关掉,谁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大家知道他的习惯,周末也就不随便打扰他了

这篇文章张驰写到清晨五点才完成。他把稿件通过电子邮件寄给编辑后,推窗而望,窗外的草坪和湖水已笼罩在晨曦的微光里,淡淡的的,薄薄的,象一张透明的纸,轻而易举就会被新一轮的阳光射破。

夏日的周末,西雅图的人们喜欢开车到海边钓鱼、挖蚌、抓螃蟹,在树林中宿营,到雪山滑雪,尽享天然野趣。这个城市太美丽了,山,河,湖,海,岛都有,而且至纯至美,没有任何污染。在他家的附近,就有好几个国家级的公园或风景区。除了同乡会组织夏日郊游时,陪著朋友看山、看水,到处云游一天外。他的周末却常常是呆在家里,夜里写作,白天睡觉,因为他太爱文学了。

张驰今年五十二,一九八四年从中国大陆来美国留学,后入籍定居西雅图至今。他虽然是从事建筑工作,却非常喜欢中文写作,可是在周一到周五要起早贪黑开车上下班,回来后累得什么活都不想干。每天吃完晚饭,一切都收拾好了,才能利用临睡前那几十分钟上网。只有周末才能静下心来敲敲键盘,拾掇那些残碎不全的感觉。他觉得能让一个个方块字钻进电脑屏幕里是非常有趣的,让人迷恋的,虽然那是个枯燥痛苦的过程。

现在天亮了,该睡大觉了。在每次睡觉之前,他还要到室外散步十分钟,呼吸一下普捷湾海岸清晨的新鲜空气。他根本没有料到有一个惊人的消息在等著他。

他的房子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同一社区,位于华盛顿湖边的一片小森林,气氛恬静。房前是一片绿油油地舒展著的草坪,足有一亩大,草坪下就是烟波浩淼的湖水,一条小木桥从草坪边沿伸向水中;房子两侧繁花盛开、彩蝶飞舞,房后绿树掩映如华盖幢幢。宛如神话世界。他的房子有三层,三楼有三个房间,二楼是厨房、餐厅、书房和会客厅,一楼是车库、健身房、洗衣间和储藏室。总面积三百多平方米。比起在中国住的房子,这里简直就是宫殿了。

每当他淋浴著晨曦的露珠,最喜欢听著鸟儿清脆地婉转地歌唱,最讨厌那乌鸦看见有人的动静就从你的头上飞过哇哇怪叫。他不知道上帝为什么造了乌鸦这种动物,总是凄恻地哀号著,声音引曳得悠悠长长,惨不忍闻地在这片静谥的小居民区里回响。但他再仔细想想,如果没有乌鸦,翡翠鸟的羽毛就不那么光彩照人,百灵鸟的歌声就不那么美妙动听。所以,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要容忍丑与美、真与假、苦难与幸福、谬误和真理的并存。就拿自己的家来说,儿子在外州读大学,老两口住著这么大的房子。这世界让你得到的这么多,你当然也要付出得多。乐与苦同在,这个道理他是懂的,但他觉得美国人是世界上最紧张的人类,工作紧张,吃饭紧张,玩也玩得很紧张,他和他的朋友们每天要在汽车轮子上度过几个小时,还要工作到六十五、六岁才能退休。说起来中国朋友没人相信,写起来一部长篇也说不清楚,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那是真实的。美国太美了!但美国太累了!哎!俗话说得好:有得必有失。想那么多干什么呢?认命吧!

他非常怀念在中国大陆的生活,常常觉得自己如果不来美国也是挺不错的。在中国的很多同龄朋友都已退休或快退休了,退休后过起琴棋书画的生活。有的被聘为编辑、记者;有的练习书法、美术、音乐;还有一个棋友,原来和自己旗鼓相当,退休后无所事事,参加象棋班培训后棋艺大进,他们在网上下棋时,他屡屡失手。当然也有不少朋友下岗,日子过得很艰难,他有时也力所能及地帮帮忙,但更多时候只能是同情而已。他真想退休以后就回到曾经下过乡的闽西南土楼山区种田,他喜欢那种淡泊宁静的田园生活。奇怪!年纪越大,思乡病就越重,美国的金窝银窝真的比不上土楼的老窝?

他还习惯每次散步回来,才把电脑关掉,然后上床。在关电脑前,还要看最后一眼他最喜爱的西北华人网站论坛。今天照常打开这个网坛,忽然一个帖子在他眼前闪过:

据新华社苏州7月2日电 (记者全晓书)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2日透露,中国申遗“预备清单”中已有5个申报项目被世界遗产中心受理,分别是澳门历史建筑群、开平碉楼、殷墟、福建土楼和红河哈尼梯田,它们有望在未来几年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位上贴的网友叫晓诗,还贴了一张圆形土楼照片。

他精神一振,这圆楼不就是他下乡时住过的永昌楼吗?

他的困倦和疲劳顿时消失殆尽,喝了一杯微苦的热咖啡,咬了几口柔滑中式煎饼,黑黑的眼圈都有了光泽,昼夜未眠的、布满细细的红血丝的眼球也闪耀著激动的光芒。

他劈里啪啦地敲击著键盘,向这个网站论坛发贴子。

发布者:阿驰(张驰的笔名)。
内容:哎哟!太高兴了!福建土楼申报项目被世界遗产中心受理,福建土楼就是闽西南土楼,它一定会成为世界遗产。更高兴的是,晓诗网友还贴了一幅圆形土楼照片,这座楼叫永昌楼,三十五年前我们二十几位下乡知青和城镇居民就在这楼里安家,我是最后离开这座楼的知青之一,我在永昌楼住了八年.....

他是在二楼的书房写作,正想继续写下去,楼梯的声音响了,不用说,那是他太太陈妍的脚步。她睡醒了,要下楼作早餐。他听到第一声响动时,所有的思路都断了。

他迅速地把电脑暂停,无可奈何地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说:“我刚把电脑关掉。”他几乎每个星期六早上都要重复这个动作和这句话。

陈妍说:“快七点了,你还不睡啊?你病了我可没功夫照顾你。”

张驰当然知道陈妍说的话有道理,健康的体魄来自睡眠。身体健康是最宝贵的财富,是享受美好生活的本钱。在美国,最怕生病。看病很麻烦,除非急诊,普通病要预约。看一次病就要花大半天,又要担惊受怕检查的结果是意想不到的病症,徒生心理压力。虽然他们都有工作,单位都为他们买了医疗保险,但一旦生重病或意外伤害,再多的钱也买不回健康。

陈妍今年四十五岁,个子高佻,气质雍容。她在一家服装公司工作。他们夫妻在八十年代中期来美国留学,入籍后就定居西雅图。这些年来,她很看不惯丈夫周末都泡在网上。

妻子的劝告是有理的,但张驰脾气还是改不了。这几年,他已在中文报刊和网上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文章和作品,有小说、散文、纪实、随想、诗歌等,许多读者喜欢他的文字。他不知道自己这么写东西图的是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完就贴在西北华人网站。那里有许多华人写手,有的文章和作品很有专业水平,大家都是义务投稿,不在乎稿费,却涌现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文章,大量作品被各大报刊转载,引起了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正如这个网站版主在论坛上所说的:这是我们的网上家园,这里是我们休闲的歇脚地,我们没有强权,我们只有义务。

阳光已经透过窗户照进室内,使里面的所有器物都染上了东方破晓时那种柔和淡雅的颜色。窗棱上停落的几只小鸟,隔著窗喳喳的叫著,更远处的知了的鸣声似乎也能听得到。张驰望了最后一眼这一天中最美好时光,关掉了窗帘,才上床睡觉,心里却老想起晓诗网友贴的那张永昌楼的照片......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永昌楼,梦见了阿娟。阿娟那年十六岁,他和她一起打著_粑,他踩著_粑臂,阿娟翻转著粘粑臂上的_粑。忽然阿娟惊叫一声!左手捂著右手食指。他赶忙跳下来,阿娟却转过头去,低著头,不让他看见她的脸。他转到她的前面,阿娟的头却又转回来。他正纳闷儿,阿娟却扑哧笑出来,原来她骗人!他抓住她,她也不跑,却把眼睛闭起来,从眼睫毛瞄著他。他俯身吻著美若天仙的阿娟的柔唇......那是一段多美的岁月啊!

阿娟,你如今在哪里?

阿娟是周娟爱称,只有她家里人和张驰这样叫她。他们一起在永昌楼生活了八年,他们曾经爱得刻骨铭心,多少次山盟海誓情定今生。没想到他的一次失误把他们的爱情毁了,她因此失踪了。他多少次打听她的消息却如大海捞针。他曾心力交瘁,痛不欲生的忍受著良心的煎熬.,一晃二十六年过去,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啊!

阿娟!你如今在哪里?

午后,当张驰很不甘愿地从和阿娟恩爱缠绵的梦中醒来时,第一个机械的动作就是打开电脑,伸伸懒腰,点击西北华人网站论坛.....忽然,他的眼睛像是铜铃一般睁得老大,嘴唇在哆嗦,几乎失声惊叫起来:那不是阿娟回应我的贴子吗?

发布者:晓诗。
内容:阿驰网友,我也叫阿娟。你读过黑塞的小说和陶渊明的诗歌吗?我也知道永昌楼......如你愿意,可以和我联系,左下方有我的邮件地址。

对!这就是阿娟!难道是她?真的是她!一次次在梦里萦萦绕绕的,挥之不去的阿娟。只有他们俩,才读懂黑塞的小说和陶渊明的诗文的相关“定语”。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头发根都跟著笑,恨不得马上见到她,看看她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不是像以前那样漂亮?

97 评论

第二章


这是发生在三十五年前的一段故事:

在山峦连绵,树海叠翠的闽西南山区,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依偎著几座大山脚下流过,小溪水清澈见底,溪滩的河卵石光滑闪亮。溪边有一个村庄叫永昌村,村里有一座巨大的圆形土楼叫永昌楼。永昌楼楼建于元朝,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圆楼也叫圆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永昌村的村民们又盖起了一座新圆寨后,人们就陆陆续续搬到新居。因为人们喜欢“永昌”这两个字,为了区别永昌楼,人们把这座新楼取名为“新永昌圆寨”。永昌楼自此成为无人居住的老楼。

一九六九年初的一天,永昌楼忽然住进了十几个人,他们是来这里下乡落户的知识青年和城镇居民。村里人称他们是新社员。这些新社员来自闽南沿海的海城市,有九个老三届单身知青和一户五人的城镇居民。当时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老三届知青当然是一马当先。而在知识青年下乡的同时,城镇居民下乡运动也紧锣密鼓跟上,那时全国的大小城镇流行一句时髦话“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市吃闲饭”。多少人抛弃久居城镇的家宅,拖儿携女到农村落户。到永昌村的这户居民户的女户主-四十三岁的康茹就是在参加海城市某居委会的下乡动员会后,第一个报名全家下乡。她家还有五十三岁的丈夫周祥和三个未成年的女儿:十五岁的周绚、十三岁的周芳和八岁的周娟。周祥因在文革中被查出是土改中的“漏网地主”,虽然和家人一起下乡,但他是属于被“遣送”下去的。直到今天,他出门时胸前那“漏网地主”的纸牌才被摘掉。还好,康茹和三个子女是被“欢送”下乡,每人胸前还挂著一朵大红花。

永昌村因为没有房屋让他们居住,永昌生产队长已提前叫木工师傅把永昌楼几个房间和厨房打点维修,以便让这些新社员住下。

永昌村是一个一百多人的生产队,离公社车站还有好几里地,忽然多了二十一名新社员,这可忙坏了全队男女老少。新社员们所带的笨重家具和行李,他们用肩挑手提或板车推,一阵子功夫就到了村里。在新社员的眼中,最令人注目的是那些山区的少女,脸蛋红扑扑的,两腮就象挂著两片彩霞。 放眼所见,到处是充满生命力的绿色世界,不见一块黄土。这青山绿水比海城镇美多了。

新社员们随著一群淳朴的山民走向他们的新居永昌楼。 当他们远看永昌楼时,像一座用黄土围起来的巨大的圆形古堡,古堡墙上的上半部分有很多长方形的的窗口,看来都很小,只有两、三尺宽长,每约横竖距离丈把远就有一窗,就象从堡中探出的炮眼,暗藏著无数机关和奥秘。

走近永昌楼时,他们才看清这楼墙其实就是黄土墙,表面凹凸不平,如无数个形状怪异的土浮雕烙印在墙上;也有许多指头宽的竖线闪电状裂缝,似乎把岁月的电闪雷鸣嵌入墙内;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拳头大的破洞,黑乎乎的不知深浅。乍一看你很难相信这土墙能耐六百年风吹雨打。队长说,其实它的土质还非常好,用铁榔头锤敲打都敲不下一个土疙瘩。即使你能从那斑驳的墙壁上刮下一小撮的土块,用手指用力地掰,却是怎么也掰不开。我们这里圆寨的楼墙,用的是很粘韧的生土,经过反复翻锄之后,上堆发酵成为熟土,然后才用以夯墙。夯墙最讲究的是底层墙,用的是既土又奇的三合土墙绝技:以石灰、沙、黄土各等量拌匀,在掺入红糖、蛋清、和糯米饭汤,搅和成干湿适中的粘合剂,以墙模板筑,中间加入片石和竹片为墙骨。这种墙坚固无比,其坚固抗震耐久性远胜低号水泥,在水中永久浸泡不坏,否则它早就被雨水浇烂了。

原来还有这么多学问,这土楼也有“土”的秘方,既“土”又神秘。真是人间奇迹!

他们在楼前迈上了三个石板台阶,踏上楼围的河卵石走廊。这走廊非常漂亮,约一丈宽一尺半高,紧紧地围绕著用凌角分明的青灰色的大石块砌起的墙基,整条圆形的石走廊像套在楼沿的一条玉石翡翠,在阳光下闪烁银磷磷的光彩。角石墙基约有一米高,和黄土墙紧密相连,青石和黄土色彩对比鲜明,整座楼的底蕴围绕著刚强、柔和和向心力。

他们再跨过近一尺高的楼门的石门槛,每一步的感觉都充满神秘和古老。再摸摸那土楼的大门,门板足有二、三十厘米厚,用硬杂木制的,外钉铁板,楼门上还装有防火水槽。大门的宽度足够能让一部汽车开进去。楼的两扇大门开向两边。进门后就是约二十平方米的宽敞的前厅,厅左边是一条一丈多长和一尺方的长木凳,右边放著一台_粑臼,楼墙足有两米厚。



第三章

永昌楼的新社员开始了土楼岁月的生活。在九个单身知青中,有八个在五年之内就被招工、招生或上工农兵大学,唯独张驰留下。而周祥一家却仍然住在永昌楼。

张驰像所有土楼农家小伙子一样,顶著太阳出,盼著月亮归,老老实实地在地里干活。张驰留下的原因是他和周祥一家有很深很深的感情。

那是在七二年春耕生产中发生的一个意外……

张驰有一次上山田犁田时,被一条无名毒蛇咬伤左手,回到家里后手肿得像小腿那样粗,到医院打针敷药都不见效,几天过去仍不见好转,痛得浑身冒出黄豆大的汗珠,好几次差点昏过去。周娟看到他这么难受,哭得两眼红肿,却一点办法也没有。周祥夫妇原来在机关工作,对医学知识也是外行,他们只能遍访当地民间,寻求去蛇毒秘方。根据老农介绍,有一药农住在偏僻的山野,能解此毒。但当地人有种种迷信,救人一命自己就会减一寿,所以那位药农才搬到山野独居。夫妇俩听罢立即爬山越岭二十几里路,找到这位老药农,双双下跪求药。这位老药农深深被感动,立即带他俩到山上采药。老药农虽年过半百,身手却依然十分敏捷,攀到一个悬崖峭壁采集了几种药草送周祥夫妇,让他们马上带回去,有喝的,有敷的。周祥夫妇谢过药农,连忙赶回家给张驰用药。那几天,周娟一天到晚给张驰煎药敷药,还不时向他的伤口吹气,只要大哥哥能少痛一点,吹的再累也心甘。张驰常叫她去休息,她偏不走,累了就伏在他的床前打盹。

“阿娟,我不要紧,你去睡吧。”张驰常常这样说
“你骗我!我知道你很疼,我偏不!”
“我累了,你要是在这儿,我睡不着。”
“那我先睡,不过只有看着你我才睡得着,我就伏在你的床沿睡不行吗?”

她真的睡了,梦见张驰带著她永远离开这黑乎乎的土楼,插上翅膀飞向夜空。他们把弯弯的月亮当成小小的船,她坐前,大哥哥坐后抱著她。他们骑著月亮遨游太空,忘却人间所有的烦心事……

下乡三年了,十一岁的周娟对张驰已经一往情深。孩提时代应该是欢歌笑语的,可是周娟的家却是这个寂寥恐怖的老楼,与老牛和老棺材为伴。那时两个姐姐都到外地寄宿读中学,爸爸妈妈又里里外外忙著,没时间照顾她,她觉得很孤单。白天她也去上小学,在学校里有老师小朋友,当然很高兴,可是一回家,马上看到土楼里的老牛舐犊著脏臭的稻草,苍蝇在牛棚里飞著嗡嗡叫。更可恨的是沾著牛粪的苍蝇也经常飞到她的厨房里沾饭菜,她的心就像这老楼和苍蝇一样充满黑暗和恶心。有时候这庞大的老楼里只有她自己一人,她常常偷偷哭泣,只有看到驰哥回家,她的脸上才露出笑容。村里没有电灯,一到晚上只有周家的几盏煤油灯在六百年古老的土楼里闪烁,有时猫头鹰也□息在四楼的橼上怪叫,大人听了都毛骨悚然,更不用说小女孩。周娟最怕天黑之前驰哥还没收工回家,她最重要的用具是一把三节电池的手电筒,她总是在天黑之前握著这把手电筒坐在永昌楼门口的石凳上,等待驰哥回家。驰哥一回来,她的心里就亮堂了,这老楼就不可怕了,猫头鹰的叫声听起来像唱歌那样悦耳动听。他是她快乐的源泉,如果没有他,她真的不知怎样度过这么艰难的土楼生活?

在周娟的精心护理下,张驰的蛇毒很快消解。 周娟天生丽质,但内在的那一颗温柔细腻的小天使般的爱心更加珍贵。周家这救命之恩使张驰刻骨铭心,不知道如何报答他们。

张驰从小在城里长大,家里只有他和一个大六岁的哥哥,却没有妹妹。他常想像他这样的城里男孩有个妹妹多好,妹妹可以帮你洗衣做饭,可以和你哭和你闹,要跟你学骑脚踏车,要你带她到九龙江游泳……他常对朋友说没有妹妹的男孩是遗憾的男孩。所以,他平时就非常喜欢周家的三个女儿,把她们当成亲妹妹,像周祥夫妇一样叫她们阿绚、阿芳和阿娟,她们都是非常聪敏听话又乖巧的女孩,巴不得有个这天上掉下来的亲哥哥,常常喜笑颜开和他逗啊!闹啊!银铃般的串串笑声在老大的土楼回响,永昌楼好像年轻了几百岁。

下乡后不久周绚和周芳就继续上中学读书,学校离家十八里远,她们周末才回家一次,周娟也上村里的小学,这样周家就只有周祥夫妇顶劳力挣工分养家。那时是大寨式评分,周祥老夫老妻一年到头只赚三千多工分,每工分才四分钱,买队里的口粮都不够,生活非常困难,极需要一个大男人帮助干些重体力劳动。他们夫妇是非常善良正直的人,以前在单位得罪了领导,所谓落网地主纯属被人诬陷。好人到那里都是好人,周祥全家都对张驰好,张驰也非常乐意和周家生活在一块,但还是没打定最后主意。恰好遇到这次蛇伤意外,张驰就铁了心留下来,成为周家的一员,一日三餐就在周家吃。虽然当时有位女知青对张驰很好,并保证能通过她当高干的老爸送他读大学或回城工作,但张驰都婉言谢绝了。

俗话说:滴水之恩就当涌泉相报,患难见真情!张驰的蛇伤痊愈之后,为了帮助周家解决生活困难,经常帮助他们在自留地种植烤烟、甘蔗和蔬菜,上山砍柴砍竹卖给当地森工局收购站,点点滴滴的积累一分一毛一元,供周绚、周芳两姐妹上学学费和家用。当然,三姐妹也很乖,每逢放假和周末回家,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她们学会做竹器,剥下竹皮制成竹篓、竹简和竹签,墟日拿去摆摊卖。她们的手艺很好,常常一上摊不久就出手了,然后为家里买回油盐酱醋生活用品。

周娟年纪最小,张驰对她的呵护也最多。记得刚来时周娟害怕楼里的老棺材,张驰就到村里找到那些老棺材的老东家们,一家家说服他们,同意把那些棺材移到每个房间的角落里,又盖上塑料布,让周娟的视线看不到。然后张驰就和几个男知青亲自动手,摆弄了几天才把那些棺材隐蔽起来。

楼里吓人的东西还有蟑螂和老鼠,专门骚扰三楼四楼那些还有存放粮食的谷仓。这些臭害虫在楼里已经修炼了六百多年,只只武艺高强。老鼠比蟑螂厉害,有的大老鼠连尾巴有一尺长,好好的木板都可以咬穿,周娟的书本好几次被咬得破烂不堪,气煞了张驰。为此,张驰专门到墟里买了几只大花猫,放到楼里,又让它们饿著。这招可真行,大花猫们一进楼,立即和老鼠们展开一场撕杀,凄历的惨叫声在楼里此起彼伏,最终猫们虽然伤痕累累,老鼠们也死伤大半,有些死伤的老鼠躺在棺材里,享受著最高级的“殡葬仪式”。当然,张驰还为周娟买了新书。

周娟的两个姐姐上学寄宿时,她自己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她的房间和驰哥相连,白天她在自己的房间做事,晚上一定要驰哥陪伴他在灯下读书说话。她的床和凯哥的床仅隔著一片两寸厚的木墙板,睡前他们经常躺在床上隔墙聊天,直到入睡。她的父亲周祥怕女儿胆小,本想和女儿睡一间,可是她坚决不肯,她不想让她和驰哥的悄悄话被老爸听去。她固执得很,硬要老爸在她和张驰的房间的隔墙上另开一扇边门,这样万一她晚上害怕时,张驰就可以马上过来探望,她也可以随时跑进张驰的房间“求救”,不必再从大门绕个弯。有一次她半夜梦见掉到山坳里,惊叫一声,张驰马上跑过来看她,她紧紧抱住他,不让他回房。有一次,她抱著张驰不知不觉睡到天亮,做了一个好梦,梦见她长大嫁人了,新郎官就是驰哥。

那年周娟才十二岁,只要没事,就要张驰带他出去玩。周娟喜欢吃野山桃,张驰就带著她上山采桃。张驰爬上树,从树上丢桃下来,周娟就拿著竹篓一个个接著,她在山上走不动了,他就背她。

you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