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驿站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梅苑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心灵驿站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那年那月之(美训班)
小时候迷上绘画是受哥哥的影响。很奇怪也似乎是“天生”的,我临摹画从来不打草稿,也从没借助过“九宫格”这样的辅助工具来放大。临出来的人物比例也基本不走样。那个年代的人思维是僵化的,头脑里压根就没有想过往绘画方面发展或是想当个画家的意识。身为军人的父亲整天忙于工作,从来也没时间关注过我画画,母亲那时也在上班,同样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关注我。现在想来,我的父母也许是那个年代毫无意识地对孩子的成长“顺其自然”的父母。

  因为没有“成名成家”的意识,所以我一直把绘画当做一种业余爱好。也因为没有美术方面的专人指导,我的画一直停滞在临摹阶段。但是,只要有时间我都会画上两笔。在四川继续上中学时,参加过一次学校举办的画展,记得那次我画的是挺大一幅人物水粉画,一下就在全校打响了。大概是因为出自女孩子之手的画,让同学们感到格外的惊奇和羡慕,班上一位叫陈X的男生还因此发奋学习绘画,多年后成了他们单位子弟校的一名美术老师。(这是后话了)

   这个爱好也伴随着我的插队生涯。每次公社大队办墙报和宣传,都会把我抽调去画宣传画。有一次参加县里召开的全县知青大会,记得那次大会开了两天,全县的知青几乎都来了。给我们讲话的是县革委宣传部的部长,因为该部长讲话的时间长且枯燥无味,有些知青甚至在下面打起了瞌睡。那次不知怎地突发奇想,我用钢笔在记事本上画起了那位宣传部长来。那天发挥的不错,人也画的蛮像,一旁的知青们吃惊极了争相传看。休息时,有好事者将我的画拿给了那位部长大人,该部长饶有兴趣地看了后高兴的说画得不错嘛,并询问我是哪个公社哪个大队的知青。

   知青大会结束之后不久我接到通知:到县文化馆报到。感到十分纳闷的我到了文化馆才知道,原来县文化馆办了个短期美术培训班,而我是正是那位宣传部长给推荐的。

   在培训班里我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美术指导,培训我们的是文化馆的专业美术老师,这些老师都是美术专科毕业的,培训时间为20天。来培训班的知青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绘画基础,二十多人的培训班里只有我和另一个姓丁的两名女知青。报到第一天文化馆还开了欢迎会,馆长亲自发言致了欢迎词,馆长姓李。

   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学员在结束时,每人要拿出一幅作品来,然后在馆里举办一次美术展览,并说县革委的领导也要来参观。由于时间紧大家的压力都很大,大概李馆长的压力也不小。为了在县委领导面前有交代。每个人参展的作品都是自己命题,后来为了赶时间,李馆长提出拍照画像。所谓拍照画像,就是根据命题找人来摆出姿势拍照,然后每个学员根据照片画像。这样的绘画绝非美术学院那样的人物写生,根据照片绘画失去了自然和真实,也不是学员们真正的水平。无奈在那个年代,要想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学到全面的的绘画知识谈何容易?

   记得我的画命题好像是“农民也能上讲堂”,准确的说不是我本人的命题,是馆长亲自为我命的题,这份“荣幸”大概应该归功于那位宣传部长吧?在整个培训期间,李馆长对我格外的照顾。在一天下午,安排拍照的人陆续来了,我“命题”的那位老太太也来了。老太太身穿蓝灰色的对襟衣服,年龄大约在5、60岁左右,根据照相人的旨意,老太太侧身站在黑板面前手拿粉笔摆出讲课的姿势......

   第二天下午每个学员都拿到了各自所需的照片,记不清老太太的具体模样了,只记得照片上老太太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的深。几天后我的“作品”交差了,我的画没有上色,画的是铅笔本色的工笔画,至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整幅画所表现的人物脸上那深深的纹路。

  那次短期培训虽是在动乱年代,有幸接受了专业老师的指导让我至今难忘,它也是我的知青岁月里一段非常难得的经历。

  参加工作后也曾和爱好美术的朋友在市文化馆学习过静物写生和素描,因为后来没有坚持下去而最终放弃了。虽说今生没有能够在美术界有所发展,但绘画带给我的快乐让我终生受益。

3 评论

写得朴素,真实。最是羡慕女画家。

谢谢心灵驿站的好文!

冬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