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西楼 的个人文集   修改文集名字    文苑首页
 
   
 
标 签  文集首页
主人:月满西楼



[加为好友]   [发送消息]

快速链接
搜索
  

好友文集

[原创]巴陵百姓空嗟叹 《岳阳楼记》漫流芳
巴陵百姓空嗟叹  《岳阳楼记》漫流芳


   《岳阳楼记》的开篇这样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滕子京真的是如此贤德能干吗?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把一个饿殍遍野的巴陵郡治理成和谐社会,建设得繁荣昌盛?他当年又是为何被降职?



   历史上的滕子京并非如《岳阳楼记》中所溢美的那样。据《宋史》记载,滕子京被贬岳州是因为他在泾州任职期间,“费公钱16万贯”,除去分给“诸部属羌”及“馈遗游士故人”外,仍有数万下落不明。此事被监察御史揭露后,宋仁宗派专员前往查勘,而滕子京竟以销毁收支的卑鄙手段拒绝查勘。可是,到了范仲淹的笔下,滕子京竟然被颂扬为这等好官。究竟应该相信谁?难道历史真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娃娃?



   依据司马光《涑水纪闻》所言,滕子京在巴陵上任,并未使当地出现太平兴盛的景象。老百姓仍然穷困潦倒,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滕子京也没有做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相反,他四处搜刮钱财,重修岳阳楼,为自己树碑立传,邀功请赏。更为可憎的是,滕子京故伎重演,征敛赋税,“所得近万缗,置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楼成极雄丽,所费甚广,自入者亦不鲜焉。”事实上,滕子京修建岳阳楼达到了两个目的:其一,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其二,完成面子工程,自我吹嘘。



    就是这样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郡守,请来好友范仲淹腐败了一番,又让他捉刀代笔,写出《岳阳楼记》这篇散文,使一个本该遗臭万年的赃官居然流芳千古。应验了老子“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箴言。如此败类的真面目,有几个人知道?反正老师在讲《岳阳楼记》的时候,没有告诉我们历史真相。



    滕子京在范仲淹的粉饰下,成了一个“勤政爱民,忧君忧民”的典范。范仲淹能为这等人渣歌功讼德,其人品也着实不敢恭维。文如其人,再读《岳阳楼记》,觉得这不过是一篇矫情的、无病呻吟的、虚伪的、浮夸的,酸掉牙的散文。第一段谎言不必再评,第二段写景,无非说明了巴陵的地理位置,那四个空洞的四字成语,用来描述任何其它大河、大江、大海都有同样效果,或不如说,都同样没有效果,因为那些空话没有说出巴陵的特色。随后两段也是一样,大量运用四字成语,排比堆砌,没有写出那里的阴晴与别处有什么不同。而且,这两段的望景抒情,极尽居高临下,贬低他人之能事。好像别人都是凡夫俗子,一见天阴,就担心有人说坏话,就要“去国还乡”。一见天晴,就喜气洋洋,就“宠辱偕忘”。贬低他人,当然是为了抬高自己。最后一段竟然肆无忌惮地吹嘘自己如何与众不同,要与仁人比肩:当官的时候想着百姓,在野的时候想着皇上。无论升官,还是免职,永远怀着忧患意识。忧患在前,享乐在后。我们志士仁人就是这样高尚。



    说穿了,这不就是《岳阳楼记》的内容吗?读古文,隔着不同的文风,操着铿锵的节奏,那赤裸裸的自我标榜似乎不那么明显,似乎被某种韵律体操式的形式美掩盖住了。但文章的灵魂是其思想,而不是一大堆华美的词语堆砌起来的空中楼阁。细看其中,《岳阳楼记》无非就是一个漂亮的水泡,而其漂亮,既谈不到什么文字品质,也没有任何原生美质,更没有反映任何现实特质,无非就是一串串四字成语,有节奏,无特色;徒具诗的韵律,却没有诗的实质。如果我们中国公民都那样空谈什么“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都那样自吹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中国大概就会停滞不前了。如果人们都不知道怎样脚踏实地去工作,只知道抱着膀子忧国忧民,吹嘘自己如何高尚,用肤浅的美文来妆扮空虚的灵魂,那普天同乐的日子永远也不会到来。



    就是如此一篇海市蜃楼般的散文,如此一篇给贪官涂脂抹粉的文章,竟然成为初中生必须背诵的范文。我真不愿意再看到《岳阳楼记》毒害一代又一代少年,蒙骗一代又一代国人。宋朝的奸相秦桧遗臭万年,是应有的下场。而只会为自己歌功颂德,不顾百姓死活的滕子京却被代代传颂。同是恶人,滕子京这恶人真是做到了极致。借范仲淹的一篇吹捧文章,他死后近千年来仍戴着忧国忧民,乐在人后的假面具,这才是旷世奇恶。如此比较,秦桧只能相形见绌了。



   不久前,岳阳楼再次得到修善扩建,还增添了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双公祠。如若当年巴陵的劳苦大众亡灵有知,不知当作何嗟叹!

27 评论

呵呵,西楼这篇文章不错。

小曼